回覆列表
  • 1 # 牽著蝸牛逛西安

    隨著五胡亂華的爆發,西晉迅速衰亡,中原地區的漢族百姓開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北方漢人人口急速下降。這一時期,漢人之所以能夠在艱難困苦的境況中生存下來,有一些人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在這些人當中,我認為以下五人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按照貢獻大小排序。

      司馬睿:建立東晉

      司馬睿是西晉宗室,也曾參與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爆發之後,西晉政權岌岌可危之際,司馬睿在王導的建議下,南渡建康,在江南士族和部分南遷士族的支援下,迅速穩住局面,並在晉愍帝去世之後,於建康稱帝,建立東晉。

      雖然司馬睿也算不上一代聖君,他所建立的東晉政權也並不穩固,且大權旁落極為嚴重。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那個特殊時期,他所建立的東晉,給予了漢人最後的避風港,避免了漢人政權的全面崩潰。如果不是東晉的建立,那麼五胡亂華的局面一旦南下蔓延,結局可想而知。

      張軌:奠基前涼

      張軌是西晉時期的涼州刺史,其就任之後,在境內大肆剿滅叛亂和盜匪,名揚涼州地區,並積極經營河西地區。在八王之亂後,張軌一方面派遣涼州鐵騎入京保衛天子,另一方面則積極率軍於鮮卑的叛亂勢力交戰。

    五胡亂華爆發之後,西晉已經朝不保夕,在中原地區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之際,張軌一方面徵召士兵,多次派遣軍隊前去為天子保駕護航;而對於湧入河西地區的大量流民,則積極予以妥善安頓。張軌雖然始終沒有稱帝,但正是由於他長期經營河西,才使得之後的前涼能夠多次抵禦前趙、後趙等少數民族政權的進攻,為北方漢人留下了最後一片淨土。

      西晉滅亡之後,張氏繼續據守涼州,雖然仍使用司馬鄴的建興年號,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割據政權。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徹底成為獨立政權,史稱前涼。而立國長達62年的前涼,在百年亂世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北方唯一的漢族政權。

    前涼 

    在北方漢人慘遭異族屠戮之際,前涼也是北方漢人的唯一避難所,當時中原和關中地區,多達數百萬人流入涼州避難。前涼在姑臧西北置武興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寧市)界置晉興郡以收容流民。《晉書·張軌傳》稱,中原士人都認為“天下方亂,避難之國唯涼土耳”!

      苻堅、拓跋宏:積極漢化

      在長期的亂世當中,北方唯一出現過的兩次統一政權,便是前秦和北魏,而在這兩個政權當中,對漢人貢獻最大的則是前秦宣昭帝苻堅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前秦宣昭帝苻堅  

    前秦和北魏雖然同樣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但這兩位則是眾多少數民族帝王之中,漢化最為積極的兩位。正是在他們的統治期內,北方漢人才終於擺脫了長久以來的殘暴統治,以及長期戰亂帶來的民不聊生的境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與眾多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形成的民族對立不同,正是由於這兩位帝王大力推行漢化,才使得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成為了可能,或者說加速了這一程序。

      冉閔:屠殺胡人

      冉閔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殺胡令”了,雖說他釋出這道命令,主要原因在於政變之後以羯族為主的後趙胡人對其並不支援,為了穩固政權,他必須爭取基數仍很大的漢人支援。但其這道命令造成的客觀現實還是必須予以承認的。

      冉閔  

    冉閔在帶人發動政變之後,下令“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於是乎,從鳳陽門至琨華殿,橫屍遍地,血流成河,大量胡人被殺。在城中稍微平定之後,冉閔再度下令“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鳳陽門”。

      在“殺胡令”的刺激下,不僅百姓積極屠殺胡人,而其自己更是親自率人誅殺胡羯,不論貴賤男女少長一律殺頭,死者達二十餘萬。

      冉閔建立的冉魏

    雖然“殺胡令”的出現有冉閔的私心在,雖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濫殺和非羯族人的枉死,但羯族這個最為殘忍的少數民族遭到毀滅性打擊,卻也是事實。同樣的,這次針對胡人的大規模屠殺,也使得後來的政權逐漸改變了他們的統治方式,使得北方漢人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不必再過著任人宰割、擔驚受怕的日子了。

      以上五人,我認為應該算是這段時期內對漢人貢獻最大者。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祖狄等人,不過在總體貢獻方面,我認為還是不如以上幾人。

  • 2 # 智慧生活家Sw

    題主所提問題較淺薄。五胡亂華漢人之所以沒滅族,不是靠一些賢人支撐得以儲存的。漢人得以儲存的主要原因是漢文化,包括語言,文字,姓氏,服裝,民社習俗等。其中特出的例子是魏孝文帝的遷都洛陽,漢化改革。漢族憑藉強大的文化影響力,非但沒有被滅族,而且同化了這些胡族成為漢族的一份子,延綿至今。

  • 3 # 重熙累洽

    1 胡人殘暴對待北方漢人,激起漢人壓抑已久的血性,體現在冉閔殺胡上。

    2 北方漢人長期處於胡人的威脅中,保持了激發出來的血性。

    3 北方漢人擁有領先於胡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吸引胡人學習,逐步漢化。

    4 北方漢人在等待一位領袖人物的出現,一旦出現,北方漢人即可光復中原。楊堅、李淵、柴榮、趙匡胤、朱元璋就是北方漢人的領袖。

  • 4 # 老伊先生談史

    五胡大部分都是西晉國民,移民到中原已經上百年,給西晉納稅當兵,屬於深度漢化群體,生在晉長在晉自視為晉人,五胡亂華屬於西晉內亂,西晉被分裂成好多小國。只有鮮卑來得晚,它拋棄了老家之地到中原,只能改成漢姓方便統治。唐朝時期也有大批胡人取漢名比如安祿山史思明,只看名字完全就是漢人。

    後漢什麼的國名就是按照漢族傳統來取的,漢人依舊在發展,靠得是深厚的漢文化,使得各家少數民族比如孝文帝漢化改革,主動融入漢族。基本漢化的胡人君主(比如後漢劉聰;前秦苻堅)”是重要因素,他們主動漢化了。

    其次靠得是前漢、三國、兩晉的遺留下來的世家大族保持了文化發展,繼續穩固地守住了傳統文化。

    不要提冉閔,他沒有保護漢人,他就是利用民族仇恨奪權的殺人狂,他誰都沒有保護,他只保護他自己的權力。

  • 5 # 盜德高點

    其實沒有所謂的“漢人”,大家跑那塊去,被打來打去,最後都失敗了,一起做了後來外族的稅民,就被外族統稱漢人了。 再後來新外族進來了,老外族被打敗,老外族和原來的稅民一起,又被新外族稱為了漢人。

    所以你說漢人最終為什麼沒有被滅亡?因為本身就是稅民的同義詞,無論誰統治都需要稅民的,幹嘛要滅亡他? 但是每次王朝末年,稅民都會藉著“大起義”,啟動自相殘殺模式,人口直接減半。 需要等到蠻族進來“爆破拾滅火”,才能制止住爆民自相殘殺。

  • 6 # 一老沈一

    題目所問的問題,大概存在某些誤區。

    第一,中國自古的特點,就是“廣土巨族”——地域廣闊,人口眾多。

    秦代人口,據葛劍雄先生估算,就應該超過3000萬人。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無可比擬的。

    第二,西晉開始的“匈奴、鮮卑、羯、氐、羌”所謂“五胡”南遷,《晉書·文帝紀》稱有870萬口,但相對中原人口仍屬於少數。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計有377萬戶,約2476.89萬口,包括未統計在內的人口,總數也應在3500萬人左右。

    第三,據王國維和徐中舒等先生考證,中國古代北部、西部的遊牧民族,本就為夏商之際的遷徙而形成。

    中科院付巧妹研究員團隊、廈門大學王傳超教授團隊、復旦大學李輝教授團隊的古DNA研究證明,東亞地區人群,均由9000年前的“黑龍江古人群”“青藏高原古人群”“中國南島古人群”融合而成。此最新遺傳學成就,恰好證明了前述觀點。

    第四,“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西晉之後建立的遊牧民族政.權,“吃穿供養”都要依靠老百姓。

    儘管各個“小朝廷”的治理和相互間的戰亂,造成了老百姓的流離失所、家敗人亡,但所謂“滅亡漢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老百姓辛苦勞作,才使各個“小朝廷”得以生存,而絕不是反過來因為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支撐”拯救。

    所以,還是偉人說得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五胡”,前面說了。“十六國”之稱,來自北魏史學家崔鴻的《十六國春秋》,指當時實力較強的“前涼、成漢、前趙、後趙、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等十六個地方政.權。

    “五胡十六國”,一般從公元304年李雄在巴蜀建立“成”和劉淵在中原建立“漢趙(前趙)”算起。亦有從316年劉淵之子劉聰滅西晉算起。

    至439年,居於甘肅張掖、武威一帶的“北涼”,被北魏攻滅,一般被認為是“十六國”時期的結束時間。

    但也有人認為,420年,劉裕以“禪讓”忽悠司馬氏而奪得帝位,改元稱“宋”,形成了延續170年的“南北朝”,就已經宣告“五胡十六國”時期終結了。

    實際上,“十六國”時期,並列的地方政.權至少曾存在過有二十多個。另外,在東北還存在過“高句麗”“契丹”“扶余”“地豆於”“挹婁”;北部有“高車”“契骨”“匈奴”;青藏高原有“寶髻”“孫波”“象雄”“女國”“白蘭”,等等。

    總體來說,“五胡十六國”與東晉,以淮河為界。東晉稱之為“北方諸國”。

    從地理形式上看,所謂“滅亡漢族”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漢人”,是繼“秦人”之後,由於“大一統”而形成的“民族認知”。如前所述,即便生活在中原地帶的“漢人”,其實在9000年前,就已經是三大古人群融合的結果了。

    按照《國語·周語》的說法,炎帝的“姜姓”和黃帝的“姬姓”,包括周族所奉為祖先的大禹,皆源自羌、戎、氐也。

    顧頡剛先生概括說“由其入居中國之先後,遂有華戎之判別”。

    中華民族,包括“漢人”在內,是東亞大地上逾萬年民族融合而形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兔子沒精神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