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漂90後
-
2 # 四嶽思道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講到人的五臟六腑會受到人的情志影響,而導致疾病。怒喜悲憂思恐,這些情志都有,但不能過度,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抑鬱症狀主要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心情好起來,平和而積極的面對生活。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該放下的放下,然後才能真正放飛自己。過度思想負擔會影響到身體臟器執行,就得不償失。閒暇多讀讀書吧,會對人生有重新的感悟。
-
3 # 永安堂紀傳承子午流注
抑鬱症狀,病因有溼,鬱,痰,火,食,氣,血等等,然內經說百病皆生於氣,病機在氣不調暢,心情舒暢,氣便比較調暢,所以,改善抑鬱症在適當調節性情。
-
4 # 使用者白剛
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多想點開心的事情,對別人的刁難不會耿耿於懷,就算是成長路上的挫折和磨難好了!有些事情,退讓一下或許海闊天空,但是保留適當的底線。每個人都不容易,找點開心的事情:比如旅遊、打牌、下棋、聽音樂或者戶外活動,多體驗生活的意義,自然能夠改善憂鬱的情緒!
-
5 # 齊木鴰
多運動跑步騎行,多唱歌,讀書,多微笑。
承認自己的現在的狀態就是生活的原狀。
有機會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
6 # 芹菜說心理
你好!抑鬱症必然是伴隨著長期的心情低落,還可能有一系列的心理功能下降,比如像情緒壓抑、悲觀、疲憊,或社會功能像社交、學習、工作受影響。
這種狀態如果想通過自身的力量去改變,首先我們要去感覺與衡量,自身有沒有力量,從這種抑鬱情緒中轉移出來?能不能讓自己努力攢起一種力量,把狀態從那種情緒中稍微抽離一下?
這種抽離不僅僅限於以下活動:出去跑一次步,做上自己喜歡吃的午餐,或者去逛逛超市,寫一篇心情日記等。再更進一步的活動,比如像讀上一本書,找朋友約出去爬爬山等。
如果對這些都不是太提得起勁,沒有興趣,或許需要向外界找尋點幫助了。
以上原因之一,是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心情狀態,就首先要脫離之離的狀態,去做一些事情,才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如果難以去行動,就很難有改變。
而問題是,即使我們知道怎麼去做,能讓心情,狀態好一些。但僅僅只是知道,而不去行動,也是沒有用的,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知道怎麼做,做起難就比較難。“去行動”就需要內心的力量,覺知,意識把我們從過去的心情狀態中拉出來。
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在這個過程中增加對自我的覺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瞭解自己的情緒,想法,觀念等。
-
7 # 禪心伊人
抑鬱症是心靈的問題,在物質身體上的軀體化反應。
當一個人內心鬱悶,從心靈層面找不到出口的時候,必然從身體上體現出來,從身體上尋找出口,以各種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
改善抑鬱症的狀況,要修心,學會內觀自己,轉念,從改變內心開始。
從根源上找到導致自己抑鬱的原因,或者,在某些生活事件當中,是什麼樣的想法或者信念,阻礙了你,讓你想不明白,對一些人或事,老是執著,緊抓著不放。
再是從身體上多活動,讓體內聚集的那些能量,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讓它流動起來,把那些長期積壓在內心裡和身體裡的鬱悶情感或情緒釋放出來。
我們的身心是一體的,相互影響的。身體和心靈是兩套不同的運作系統,但它們相互作用,都需要被照顧好。
動態的身體運動,靜態的心靈內觀,動靜結合,才能保持身心的陰陽平衡。
保持日常的覺察覺念,抑鬱症只是在提醒你,你的生命你做主,向外修身,向內修的是一顆心,兩者都要兼顧,這些,你做到了嗎?
抑鬱症是好事情,當你能夠穿越你生命中的抑鬱,就像太陽穿越一片烏雲,你就開悟了!
-
8 # 回家路上是否有你
首先如果是一個病人達到抑鬱症這麼一個診斷落下來之後,我覺得就是說首先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全面的評估這個很重要。因為抑鬱症就是說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單向的抑鬱一種是雙向的抑鬱。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這兩者治療起來是完全的不一樣的,單向的抑鬱用抗抑鬱藥,雙向的抑鬱用心境穩定劑來進行處理。如果不分清這兩者,如果把雙向的抑鬱按單向的抑鬱治療,第一個可能沒有效果,第二個可能增加自殺的風險,第三個可能情緒更加不穩定,變得更加暴躁易怒,情緒更喜怒無常,所以這個一定要找專業醫生進行一個綜合的評估。
因為針對不同情況進行不同注意。那對於單向抑鬱來講,我覺得如果病人它只是輕度的抑鬱的話,可以找心理諮詢師不用藥的情況下做一些心理的諮詢心理的輔導。那這個心理治療這個方法很多,那具體就不好展開,因為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這個心理諮詢師他自己的這種特長能力等等來根據患者特殊情況來選擇。那麼對中度或重度以上這種抑鬱患者的話,必須要進行藥物或一些其它的一種醫學的干預,很多病人包括家屬總是覺得抑鬱症就是心理問題。你想開一下就行了,其實這麼一種想法是對病人最大的傷害。因為現在的研究表明這種抑鬱症它也是一種生理性的疾病。
因為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研究證明,這種抑鬱症患者大腦裡面他會有一些神經生化生理方面的改變,這些改變不是說通過開導一下能解決的了的。尤其對一個重度抑鬱的病人,在這急性期階段,心理的治療這種心理非專業的開導有時候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起到這種傷害的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這種心理治療的時機以及它選擇的物件一定要並且跟病人的情況匹配。那麼治療起來如果是中重度抑鬱的話也是要藥物治療,或者是剛剛講到電休克治療。
這兩者的話,醫生要根據情況或者根據他的這種病情輕重緩急來決定。那麼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一個手段,那現在的治療手段很多,抗抑鬱藥這個選擇空間很大的,那大多數藥目前來講,它這種安全性還是很好的,很多病人總是對藥物排擠總是擔心藥物會依賴,藥物會產生不可逆的不良反應,藥物會傷腦這些其實都是一些很無知很片面的這種認識。
那首先這些抗抑鬱藥不會產生依賴。什麼叫依賴,依賴就說這個病人老是想獲得這個藥品,就說像吸毒一樣,如果不吸就是覺得老是惦記著心裡很難受,那這個抗抑鬱藥不會這樣,而且它經過充分的治癒後,藥物會可能逐漸遞減,這是所有依賴的問題。
那依賴的另一個概念說,比如說生理性的依賴,那生理性依賴又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說耐受性增加,並且感覺越吃越多越吃越多,可能一開始吃一片然後吃了四五片、五六片才能達到一開始第一片的效果,那這種情況就說,有些病人就會有這種情況就說除非他被誤診,雙向按單向治療,因為雙向的病人,雙向抑鬱病人可能一開始吃抗抑鬱藥感覺好像效果很好,但是可能再一次的話可能效果不好,甚至只有增加劑量才有效果,這個時候可能就要注意,可能是雙向抑鬱的情況。
但是它對於單向抑鬱的病人,它不會存在這種情況。當然我們對大多數病人如果吃了幾個長時間的藥物之後,要停藥的話不主張驟然停藥,要逐漸遞減,這樣的話才能保證他不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覺,畢竟你吃了這麼長時間身體已經適應有藥物的狀態。所以要減停的話,要在醫生治療上慢慢減停。而且要講究減藥的時機,但總的來講就說,現在目前認為就是抗抑鬱藥治療是很安全的。而且病人通過長期治療,是會從中得到很大獲益,這種獲益不僅表現為第一能控制症狀。
第二方面就說能讓病人持續處於一種病情緩解的狀態減少復發。 另一個方面從神經保護的角度來講目前研究發現全程的抗抑鬱藥治療,它能讓病人神經功能得到良好的康復,它結構上得到重建,從而更好的保護大腦的功能。
所以我們要糾正這種偏見,對抗抑鬱藥這種錯誤的認識,如果老是覺得你想開一點,把心結開啟就行,這樣的話對病人來講是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讓病人覺得你根本就不瞭解我,或者是從病人的角度上是這樣的觀念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一種表現。
-
9 # 肖穎50
個人觀點,走出去,那人多往哪去。然後,不言不語的安靜的看_靜靜的瞧_那人間百態。結果,有兩個_融入_脫離。至於,融入什麼,脫離什麼?呵呵,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但有一點是_肯定有收穫!
回覆列表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抑鬱症患病人群累計超過3.5億人,中國是抑鬱症疾病負擔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約有5400多萬人患有抑鬱症。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他們看待事物和世界的方式,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研究發現,悲觀的生活態度會引發一定水平的心理壓力。其實,個人看到的事物是威脅還是挑戰,是有利的還是消極的,都是個人看法而已,而個人的觀點可以通過練習加以改變。應該有意培養、鍛鍊自己的樂觀情緒,學會正面地看問題。比如,可從改變負性自我對話開始,即不要在做一件事不成功時說“我真沒用”“真恨自己”等,應有意識改為“這件事其實也不太好做”“自己做得還不錯”等。
人是社會的人,人際交往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社會支援對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是心理學界公認的。家庭和睦、朋友和好,大家一起分享美好時光,可有效促進心理健康;在生活處於低潮時,親友們可為我們排憂解難……相反,人際關係中矛盾重重會導致壓力和挫折感,甚至影響個人健康。因此,要鞏固、擴大交際圈,學會與人相處、溝通,建立屬於自己的社會支援圈子。
有一項自己經常參與的業餘愛好,可以給精神上接受的刺激、心理上累積的壓力找一個出口,幫助個人維持平和的心理狀態。到底參加什麼樣的業餘活動,應根據個人情況決定;能給自己帶來愉悅、能長期堅持的業餘愛好就是適合自己的。比如,可多聽聽音樂,研究表明聽音樂本身就有改變心境、提神的作用。還可以多做自己喜歡的運動。研究表明,運動能產生愉悅情緒,有助於心理健康。當然,有益心理健康的業餘愛好還有很多,如種植花草、攝影、製作剪貼簿、在魚缸內養魚、猜謎、繪畫、編織、寫作,等等。
不管是環境雜亂無章,還是生活的無規律,都會影響情緒,導致心理壓力。一個雜亂的環境會不知不覺中分散個人的精力,使人感覺煩躁。因此,要把那些不用的東西處理掉,把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收拾得清潔、整齊。其次,要安排妥當生活中的各項事務,避免不規律的生活。研究發現,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與當事人不善於支配時間有關。心理學家建議每個人都要掌握一些管理時間的技巧。比如,可將各種待辦事項列個清單,根據輕重緩急確定不同的優先等級。對於相對重要的事項,要儘快去完成,而相對次要的事可以暫時擱置。還要注意平衡好工作、家庭、與朋友相處等方面的時間分配,千萬不要顧此失彼。
良好的睡眠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睡眠不足會降低工作、生活的效率,使人情緒不穩定、更容易對生活壓力產生強烈反應。如何才能睡得好呢?要根據個人情況摸索總結。比如,周圍環境比較吵鬧,不妨給自己買個隔音耳塞;如果是被褥的問題影響睡眠質量,要換一床保暖效能適合的新被褥;如果晚上有喝咖啡的習慣,為了睡好覺應該戒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