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香蕉嗎?你一定吃過。
你見過香蕉樹嗎?不,你一定沒見過。也許你會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還真說對了!這句話放在三十年前的中國,見過豬跑,還真不一定吃得上豬肉,那時候很窮,每年過年才能吃上一斤肉,都算是極度奢侈的。
換到香蕉上,你吃過香蕉,還真沒見過香蕉樹,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見過香蕉樹,就連種植香蕉的人都沒見過。
你是不是想說:我在逗你玩?不不,我可沒有馬三立前輩說相聲的功底。
今天聊一聊香蕉。
我們在沒了解這個知識點之前,一定普遍認為,香蕉和蘋果一樣,蘋果是長在蘋果樹上的,那麼香蕉自然是長在香蕉樹上的。
這就大錯特錯了。
那麼香蕉不是長在香蕉樹上的,難道是像孫猴子從石頭縫裡奔出來的嗎?
其實,香蕉是長在一株草上面的果實。香蕉是一種草本植物結出來的果實,世上從來沒有什麼香蕉樹,所謂香蕉樹,不過是我們潛意識裡認知上的錯誤。
香蕉草長得很粗壯,雖然粗壯如參天大樹一般,但卻是草本植物,當把香蕉杆切開後,你會發現香蕉杆就像玉米杆一樣的草質莖,用鐮刀很輕鬆地就能砍斷很粗壯的香蕉杆。
吃過嫩嫩的甜甜玉米杆嗎?很甜的味道,也很解渴。香蕉杆一樣充溢著滿滿的糖分,當花開之前,香蕉的糖分都會儲存在粗大的香蕉杆中,在果實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香蕉杆中的糖分會逐漸分佈到果實裡面。
那麼什麼樣的草,可以承受得住這麼重的分量?一株香蕉草上面可以掛滿好幾十串香蕉,足足有幾十斤重,會不會把香蕉草壓垮呢?
香蕉草長得很快,而且非常高大,最矮的香蕉草都能達到2米到3.5米之間。高的能達到五六米,兩層樓那樣高,是不是很誇張,香蕉草就這樣,因為它們屬於芭蕉科芭蕉屬植物。
不同品種的香蕉草長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巴巴新幾內亞盛產香蕉,其中有一個特殊的香蕉品種,莖稈長得很高大,人類站在香蕉草下面,那就是如螞蟻一樣小。
巨型香蕉草
雖然文學作品中略帶誇張的寫法,但現實中的香蕉草的葉子確實很大,最長可以達到5米,寬也能到一米多,東南亞那邊的當地人經常用巨型香蕉的葉子搭屋頂。
香蕉草的花骨朵也很大,掉下來能將人砸暈,看看香蕉平時的大小,再看看香蕉花比香蕉大多少倍數。
你們說,如果香蕉和香蕉花同時掉下來砸到自己,哪一個會比較疼呢?
香蕉花的形狀如巨型子彈,分量很重,被脊狀的紫紅色邊葉所覆蓋。類似筍殼,剝開一片殼,就是一層花,再剝開一層又是一層花。
除了香蕉能吃,香蕉花也同樣是美味的食物,做成菜也是非常可口的美味佳餚。在中國西雙版納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香蕉花做成菜是非常常見的,甚至走到大街小巷裡,經常會遇到賣香蕉花的商販。
如此巨大的香蕉草,是一年之內長成的,確切地說,應該是六七個月就可以長成如參天大樹般模樣,和玉米一樣,當果實成熟後,香蕉杆和碩大的葉子也會失去養分,從而開始枯萎。
果農把香蕉運到市集去賣,香蕉杆也會被砍斷。想想我們老家的玉米,在玉米棒子成熟後,玉米杆被統統砍斷,因為失去養分的玉米杆不會再重新結出果實。
香蕉與玉米不同的是,香蕉杆在自然死亡之後,第二年,在死亡後的香蕉草主幹旁邊,會長出一根或多根新的香蕉嫩苗,繼續成長、開花、結果,每一年都會如此。
把多餘的新嫩苗挖出來挪個地方栽種,又可以成為單獨的香蕉草。
因此,可以說,香蕉草可以無限生長,一株草下地,此生不愁無蕉果。而玉米只能重新播種發育。
香蕉杆可以再利用,被砍斷之後,除了根部留存為了下一年長出新的嫩苗,其餘的枯萎的香蕉杆會被埋在香蕉田適合位置的土壤下,因為香蕉杆也是很好的肥料,香蕉杆中富含豐富的鉀元素、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對有機質、碳酸鈣和多糖類物質起到穩定的作用,有利於水穩性團粒的形成。比施廄肥效果還要好。
香蕉杆可以提供土壤的有機物質,經常把香蕉莖稈埋回土裡,能明顯的提高土壤的有機物質含量,有利於維持土壤的有機物質的穩定,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不過,隨著果農對於果實產量要求以及病害的問題上,更多是將香蕉桿直接扔掉,用肥料代替香蕉杆後,可以大幅降低香蕉的病害率。
其實,現在我們吃到的香蕉都是人工培育後的品種,野生的香蕉是沒法吃的,因為野生香蕉是二倍體,通常有大量的硬子,無法食用。吃起來很硬很酸澀,籽大而多,因此一般不建議吃。
其實也不是不建議吃,因為我們很難遇到野生香蕉。由於野生香蕉生存條件需要高溫多溼,生長溫度為20-35℃的熱帶環境地帶,因此野生香蕉在全球極為少見,目前只有湄公河一帶有少量的野生香蕉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得以存在。
而國內很多地區俗稱的野香蕉八月瓜只是長得像香蕉,但與我們吃的香蕉不是同一種東西,千萬不要弄混了。
野生香蕉
什麼是野生香蕉的"二倍體"?
野生香蕉細胞核內含有兩組染色體組,而每一組染色體都包含了一套完整的遺傳資訊,我們將具有這種特性的植物稱為二倍體植株。野生香蕉在繁殖的時候,它們的花粉以及卵細胞透過細胞減數分裂後都會含有一半完整的遺傳物質,當花粉和卵細胞相互結合後,便會發育為受精卵,也正是這一過程,使得植物通常都具有種子。
為了讓我們吃上甜軟的香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神奇生物鹼——秋水仙素,這是一種最早在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發現,可以用於影響植物減數分裂的物質!這也意味著透過使用秋水素可以控制野生香蕉減數分裂的過程,最終培育出無籽香蕉。
就連草莓,人家原先是向上長的,現在都是在地上爬的。為了讓人吃,草莓也是折了腰。
人工培育確實讓我們吃到了很多可以吃的食物水果,不得不說,感謝科學家的良苦用心,我們才可以在這個幸福的年代一飽口福。
香蕉如今已經走遍千家萬戶,全球產量排名第二的香蕉卻有不為人知的馴化過程。而我們如今吃到的香蕉90%以上的基本都是叫做“華蕉”,所有的被稱為“華蕉”的香蕉都來源於同一母株,也就是被改良後的香蕉品種,都是來自同一種基因。
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培育的香蕉,目前來說,被認為是人工香蕉發源地的位於太平洋上的巴巴新幾內亞島。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良環境使香蕉草變得非常巨大,野生香蕉在環境的變化下發生不斷的變異,當地人透過種植與扦插兩種方式繁殖香蕉。
這裡的香蕉草不足一年的時間裡可以長到20多米高,一根香蕉就足夠一頓的口糧,能把人撐得飽飽的。同時,想要在這裡吃香蕉,每個人都學會了攀爬,還要有不暈高的身體素質。
但這裡的巨型香蕉含籽量過多,食用不大方便,一頓吃不完就會被浪費掉,加上生長環境的制約,因此也沒有得到更廣泛的技術栽種。
我們平時吃的西瓜、橘子、草莓、蘋果等水果都有不同的品種,而如今市面上賣的各種香蕉,包括小米蕉、粉蕉、西貢蕉都是屬於經過改良後的華蕉,都是人們將小果野蕉及野蕉進行反覆雜交導致染色體加倍後的三倍體香蕉,談不上野生一說,千萬不要相信攤販的話。
香蕉品種之所以單一,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香蕉草在不斷地改良和生長過程中,出現過不同的病菌使每一代香蕉面臨不同程度的滅絕。
“大麥克香蕉”誕生到“差點滅絕”
1870年,一種無籽香蕉橫空出世,這種擁有非常好吃的牛奶味的香蕉被稱為“大麥克香蕉”,也叫大米七香蕉。
大麥克香蕉,皮厚,味濃美
大麥克香蕉是人工培育出的三倍體香蕉,基因來在同一個母株上繁育而來。由於味道很受大眾喜歡,而且大麥克香蕉的皮非常厚實,在運輸中具有很好的抗挫力,可以很好地得到運輸到全球各地前仍然不會破損。
因此,這個母株的紙條被販賣到全球各個人工種植香蕉園。
由於同一基因,味道保證同樣的品質,但同時也因此使得大麥克香蕉遭遇了最終的“團滅”。
20世紀初期,一種名叫“尖孢鐮刀菌”的香蕉枯萎病菌襲來。
這種真菌藏匿在土壤之內,寄生於香蕉草的根部,然後逐漸蔓延至所有葉子、杆莖,從而引發整株香蕉草變得發黃直至死亡,這種病菌也被稱為“黃葉病”。
這株香蕉草死了不要緊,要緊的是這種病菌的孢子會迅速尋找其他同類香蕉草,從而快速蔓延至整個香蕉園,導致附近所有香蕉草被全部k.o。這種病菌抵抗力超級強,可以剋制一切抗真菌藥物。是不是很厲害,百年的人工成果,就這樣被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體給攻擊完了。
大麥克香蕉雖遭到瀕臨滅絕,但所幸目前仍有少量植株被種植在泰國,成為這種香蕉永恆的見證。由於大麥克香蕉無法抵抗黃葉病,此後,大麥克香蕉不再被全球推廣,目前僅在泰國能偶爾看到少量的蹤跡。
“華蕉出世”與“何時被團滅”?
1960年,一種新型改良香蕉出現並走遍全球,這種如今我們吃的就是改良後的“華蕉”品種,華蕉植株的改良可以“無視”土壤中的尖孢鐮刀菌,對於黃葉病有很強的抗病性。此後,華蕉成為新一代“蕉王”。
當人類在進步中改良新品種華蕉後,黃葉病菌家族也在想辦法突破自己的防線,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病菌變種,新一代的黃葉病又逐漸蠶食了一部分華蕉。
在尚未研製出新品種之前,控制新病菌的方法只有在海關進行攔截,防止菌體侵入他國。
而防止終究不能徹底控制。但黃葉病的全球爆發也是未來不可控的。
我想,當華蕉被團滅後,新一任的香蕉品種也應該早已成為人們口中的華蕉替代品。
如今華蕉的口感與大麥克香蕉的味道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如果下一任香蕉出世後,華蕉也告別歷史舞臺。下一任香蕉的味道會不會更差?
所以,趁著華蕉依然健在時,勸大家多吃點華蕉吧,讓華蕉揮發更大的價值在它們的餘生當中,就是你我的口中。
關愛華蕉,讓華蕉心情美一點,請跟著我讀:華蕉,你真好吃!嗷嗚!
你吃過香蕉嗎?你一定吃過。
你見過香蕉樹嗎?不,你一定沒見過。也許你會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還真說對了!這句話放在三十年前的中國,見過豬跑,還真不一定吃得上豬肉,那時候很窮,每年過年才能吃上一斤肉,都算是極度奢侈的。
換到香蕉上,你吃過香蕉,還真沒見過香蕉樹,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見過香蕉樹,就連種植香蕉的人都沒見過。
你是不是想說:我在逗你玩?不不,我可沒有馬三立前輩說相聲的功底。
今天聊一聊香蕉。
香蕉,一顆“參天大草”
我們在沒了解這個知識點之前,一定普遍認為,香蕉和蘋果一樣,蘋果是長在蘋果樹上的,那麼香蕉自然是長在香蕉樹上的。
這就大錯特錯了。
那麼香蕉不是長在香蕉樹上的,難道是像孫猴子從石頭縫裡奔出來的嗎?
其實,香蕉是長在一株草上面的果實。香蕉是一種草本植物結出來的果實,世上從來沒有什麼香蕉樹,所謂香蕉樹,不過是我們潛意識裡認知上的錯誤。
香蕉草長得很粗壯,雖然粗壯如參天大樹一般,但卻是草本植物,當把香蕉杆切開後,你會發現香蕉杆就像玉米杆一樣的草質莖,用鐮刀很輕鬆地就能砍斷很粗壯的香蕉杆。
吃過嫩嫩的甜甜玉米杆嗎?很甜的味道,也很解渴。香蕉杆一樣充溢著滿滿的糖分,當花開之前,香蕉的糖分都會儲存在粗大的香蕉杆中,在果實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香蕉杆中的糖分會逐漸分佈到果實裡面。
那麼什麼樣的草,可以承受得住這麼重的分量?一株香蕉草上面可以掛滿好幾十串香蕉,足足有幾十斤重,會不會把香蕉草壓垮呢?
香蕉草長得很快,而且非常高大,最矮的香蕉草都能達到2米到3.5米之間。高的能達到五六米,兩層樓那樣高,是不是很誇張,香蕉草就這樣,因為它們屬於芭蕉科芭蕉屬植物。
不同品種的香蕉草長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巴巴新幾內亞盛產香蕉,其中有一個特殊的香蕉品種,莖稈長得很高大,人類站在香蕉草下面,那就是如螞蟻一樣小。
巨型香蕉草
雖然文學作品中略帶誇張的寫法,但現實中的香蕉草的葉子確實很大,最長可以達到5米,寬也能到一米多,東南亞那邊的當地人經常用巨型香蕉的葉子搭屋頂。
香蕉草的花骨朵也很大,掉下來能將人砸暈,看看香蕉平時的大小,再看看香蕉花比香蕉大多少倍數。
你們說,如果香蕉和香蕉花同時掉下來砸到自己,哪一個會比較疼呢?
香蕉花的形狀如巨型子彈,分量很重,被脊狀的紫紅色邊葉所覆蓋。類似筍殼,剝開一片殼,就是一層花,再剝開一層又是一層花。
除了香蕉能吃,香蕉花也同樣是美味的食物,做成菜也是非常可口的美味佳餚。在中國西雙版納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香蕉花做成菜是非常常見的,甚至走到大街小巷裡,經常會遇到賣香蕉花的商販。
如此巨大的香蕉草,是一年之內長成的,確切地說,應該是六七個月就可以長成如參天大樹般模樣,和玉米一樣,當果實成熟後,香蕉杆和碩大的葉子也會失去養分,從而開始枯萎。
果農把香蕉運到市集去賣,香蕉杆也會被砍斷。想想我們老家的玉米,在玉米棒子成熟後,玉米杆被統統砍斷,因為失去養分的玉米杆不會再重新結出果實。
香蕉與玉米不同的是,香蕉杆在自然死亡之後,第二年,在死亡後的香蕉草主幹旁邊,會長出一根或多根新的香蕉嫩苗,繼續成長、開花、結果,每一年都會如此。
把多餘的新嫩苗挖出來挪個地方栽種,又可以成為單獨的香蕉草。
因此,可以說,香蕉草可以無限生長,一株草下地,此生不愁無蕉果。而玉米只能重新播種發育。
香蕉杆可以再利用,被砍斷之後,除了根部留存為了下一年長出新的嫩苗,其餘的枯萎的香蕉杆會被埋在香蕉田適合位置的土壤下,因為香蕉杆也是很好的肥料,香蕉杆中富含豐富的鉀元素、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對有機質、碳酸鈣和多糖類物質起到穩定的作用,有利於水穩性團粒的形成。比施廄肥效果還要好。
香蕉杆可以提供土壤的有機物質,經常把香蕉莖稈埋回土裡,能明顯的提高土壤的有機物質含量,有利於維持土壤的有機物質的穩定,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
不過,隨著果農對於果實產量要求以及病害的問題上,更多是將香蕉桿直接扔掉,用肥料代替香蕉杆後,可以大幅降低香蕉的病害率。
為何吃不到野生香蕉
其實,現在我們吃到的香蕉都是人工培育後的品種,野生的香蕉是沒法吃的,因為野生香蕉是二倍體,通常有大量的硬子,無法食用。吃起來很硬很酸澀,籽大而多,因此一般不建議吃。
其實也不是不建議吃,因為我們很難遇到野生香蕉。由於野生香蕉生存條件需要高溫多溼,生長溫度為20-35℃的熱帶環境地帶,因此野生香蕉在全球極為少見,目前只有湄公河一帶有少量的野生香蕉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得以存在。
而國內很多地區俗稱的野香蕉八月瓜只是長得像香蕉,但與我們吃的香蕉不是同一種東西,千萬不要弄混了。
野生香蕉
什麼是野生香蕉的"二倍體"?
野生香蕉細胞核內含有兩組染色體組,而每一組染色體都包含了一套完整的遺傳資訊,我們將具有這種特性的植物稱為二倍體植株。野生香蕉在繁殖的時候,它們的花粉以及卵細胞透過細胞減數分裂後都會含有一半完整的遺傳物質,當花粉和卵細胞相互結合後,便會發育為受精卵,也正是這一過程,使得植物通常都具有種子。
為了讓我們吃上甜軟的香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神奇生物鹼——秋水仙素,這是一種最早在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發現,可以用於影響植物減數分裂的物質!這也意味著透過使用秋水素可以控制野生香蕉減數分裂的過程,最終培育出無籽香蕉。
就連草莓,人家原先是向上長的,現在都是在地上爬的。為了讓人吃,草莓也是折了腰。
人工培育確實讓我們吃到了很多可以吃的食物水果,不得不說,感謝科學家的良苦用心,我們才可以在這個幸福的年代一飽口福。
遭到滅種的香蕉
香蕉如今已經走遍千家萬戶,全球產量排名第二的香蕉卻有不為人知的馴化過程。而我們如今吃到的香蕉90%以上的基本都是叫做“華蕉”,所有的被稱為“華蕉”的香蕉都來源於同一母株,也就是被改良後的香蕉品種,都是來自同一種基因。
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培育的香蕉,目前來說,被認為是人工香蕉發源地的位於太平洋上的巴巴新幾內亞島。這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良環境使香蕉草變得非常巨大,野生香蕉在環境的變化下發生不斷的變異,當地人透過種植與扦插兩種方式繁殖香蕉。
這裡的香蕉草不足一年的時間裡可以長到20多米高,一根香蕉就足夠一頓的口糧,能把人撐得飽飽的。同時,想要在這裡吃香蕉,每個人都學會了攀爬,還要有不暈高的身體素質。
巨型香蕉草
但這裡的巨型香蕉含籽量過多,食用不大方便,一頓吃不完就會被浪費掉,加上生長環境的制約,因此也沒有得到更廣泛的技術栽種。
我們平時吃的西瓜、橘子、草莓、蘋果等水果都有不同的品種,而如今市面上賣的各種香蕉,包括小米蕉、粉蕉、西貢蕉都是屬於經過改良後的華蕉,都是人們將小果野蕉及野蕉進行反覆雜交導致染色體加倍後的三倍體香蕉,談不上野生一說,千萬不要相信攤販的話。
香蕉品種之所以單一,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香蕉草在不斷地改良和生長過程中,出現過不同的病菌使每一代香蕉面臨不同程度的滅絕。
“大麥克香蕉”誕生到“差點滅絕”
1870年,一種無籽香蕉橫空出世,這種擁有非常好吃的牛奶味的香蕉被稱為“大麥克香蕉”,也叫大米七香蕉。
大麥克香蕉,皮厚,味濃美
大麥克香蕉是人工培育出的三倍體香蕉,基因來在同一個母株上繁育而來。由於味道很受大眾喜歡,而且大麥克香蕉的皮非常厚實,在運輸中具有很好的抗挫力,可以很好地得到運輸到全球各地前仍然不會破損。
因此,這個母株的紙條被販賣到全球各個人工種植香蕉園。
由於同一基因,味道保證同樣的品質,但同時也因此使得大麥克香蕉遭遇了最終的“團滅”。
20世紀初期,一種名叫“尖孢鐮刀菌”的香蕉枯萎病菌襲來。
這種真菌藏匿在土壤之內,寄生於香蕉草的根部,然後逐漸蔓延至所有葉子、杆莖,從而引發整株香蕉草變得發黃直至死亡,這種病菌也被稱為“黃葉病”。
這株香蕉草死了不要緊,要緊的是這種病菌的孢子會迅速尋找其他同類香蕉草,從而快速蔓延至整個香蕉園,導致附近所有香蕉草被全部k.o。這種病菌抵抗力超級強,可以剋制一切抗真菌藥物。是不是很厲害,百年的人工成果,就這樣被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體給攻擊完了。
大麥克香蕉雖遭到瀕臨滅絕,但所幸目前仍有少量植株被種植在泰國,成為這種香蕉永恆的見證。由於大麥克香蕉無法抵抗黃葉病,此後,大麥克香蕉不再被全球推廣,目前僅在泰國能偶爾看到少量的蹤跡。
“華蕉出世”與“何時被團滅”?
1960年,一種新型改良香蕉出現並走遍全球,這種如今我們吃的就是改良後的“華蕉”品種,華蕉植株的改良可以“無視”土壤中的尖孢鐮刀菌,對於黃葉病有很強的抗病性。此後,華蕉成為新一代“蕉王”。
當人類在進步中改良新品種華蕉後,黃葉病菌家族也在想辦法突破自己的防線,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病菌變種,新一代的黃葉病又逐漸蠶食了一部分華蕉。
在尚未研製出新品種之前,控制新病菌的方法只有在海關進行攔截,防止菌體侵入他國。
而防止終究不能徹底控制。但黃葉病的全球爆發也是未來不可控的。
我想,當華蕉被團滅後,新一任的香蕉品種也應該早已成為人們口中的華蕉替代品。
如今華蕉的口感與大麥克香蕉的味道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如果下一任香蕉出世後,華蕉也告別歷史舞臺。下一任香蕉的味道會不會更差?
所以,趁著華蕉依然健在時,勸大家多吃點華蕉吧,讓華蕉揮發更大的價值在它們的餘生當中,就是你我的口中。
關愛華蕉,讓華蕉心情美一點,請跟著我讀:華蕉,你真好吃!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