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遺忘的美好lin

    很貼切地表現了思想解放,男女平權,改正舊俗中無法緊跟時代的部分的重要性,發人深省。

  • 2 # 使用者5415506846387

    《梁山伯與祝英臺》細膩地呈現一段唯美徹骨、驚天動地的愛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臺反抗傳統社會對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縛,爭取到與男孩子一同讀書受教育的機會。

    繼而挑戰長久以來“門當戶對”的觀念,與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戀,為自己爭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卻棒打鴛鴦兩分離。但梁山伯、祝英臺的'情,終究感天動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飛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經之處,花兒漫天開放。

  • 3 # 冬梅178635242

    梁祝讀後感:這悽美的愛情故事體現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超越封建制度的自由渴望,雖然生命是短暫的,愛情也是短暫的,但它所呈現的純潔、美好、堅貞,卻是永恆的。

    但願“化蝶雙飛,”不再是相守的唯一途徑,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拋開世俗觀念,勇敢去愛吧!

  • 4 # 斑斑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千古流傳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它講述了一段悽慘、唯美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生前經歷了無數的坎坷,也不能相守一生,但是死後化蝶相伴,是愛情的力量讓他們超越的生死,昇華了靈魂,也讓我明白了愛情的真諦,讓我明白了感情是沒有永遠的束縛的!

  • 5 # 寶馬4604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緣來請好珍惜。

  • 6 # 風雲變幻1975

    古代的封建社會,秉承媒妁之言,父母的嫌貧愛富。

    那能跟於世競爭的現在自由愛情比較。

    善良多才的祝英臺跟木訥耿直梁山伯三年同窗相處情投意合,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一段佳話姻緣生生的被父母嫌貧愛富的指婚給馬文才,最後演變成一出化蝶成雙悲劇!

  • 7 # 撒嘿嘿123321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說過,“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心中之物”。可以理解為我們的認知框架決定了我們看到什麼,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我們想得多寬和多遠。

    個人以為,《梁祝》雖是一部情感好戲,但因主人公過於缺少感情之外的訓練,劇中人從“變通”的角度來看,實在都很傻。

    在梁祝裡,祝父的頭腦基本只能走直線,理解力很差,在祝父看來,祝英臺簡直是逆反得很,可以說主要是這個人斷送了祝英臺的幸福。他根本不理解女兒,遇到問題也缺乏變通,一根筋認定“馬家有勢又有財”,實在笨,而且還有些市儈(雖然這一點也可以理解)。

    祝英臺的母親自然是怎麼都行的那類人,缺乏決斷力,推動不了生活情節的發展。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梁祝二人自己。首先是梁山伯這個人,實在被“前理解”遮蔽得厲害。因為已經認定祝英臺男性,故總以“男同學”這一知識框架去和眼前的女同學打交道,根本無法回到“事實本身”,對祝英臺表現出的任何女性症候,可謂鈍感十足。十八相送一場,面對祝英臺苦不堪言的種種暗示,梁山伯總是以“荒唐”來解釋其言說的不合理。即便觀眾為這“呆頭鵝”“笨牛”著急,又有什麼辦法呢?隨他去。

    梁祝所讀的書,很可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古代有“書呆子”,在今天也有讀書犯傻的人,梁祝這對“杭城書生”的缺乏危機應對能力,實在也不值得奇怪。

  • 8 # 使用者3341819504549

    梁山伯和祝英臺我覺得是非常悲慘的一個故事。讀後的感覺就是,如果說真的喜歡一個人,那麼就勇敢的去追求,而不是等著別人去給機會。

    自己去創造條件,不讓別人來干涉,那在創造條件的過程當中就要去忍受各種的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了

  • 9 # 孫東強578

    梁祝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自古以來,華人就崇尚矢志不渝,生死相依,海枯石爛的忠貞愛情!

    梁祝化蝶雖然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人們從這份悽美的愛情中,還是對那份痴情敬佩不巳。華人心中的梁祝就是愛情的忠誠典範,是相守一生的承諾!

  • 10 # 望盡秋水

    祝英臺從小和哥哥一起長大,很喜歡讀書,無奈英臺是女孩,在那個封建禮教社會,女孩是沒有機會去學院讀書的,還好,祝媽媽經不住女兒的軟磨硬泡,讓英臺女扮男裝去學院讀書,一路上遇到了前去求學的梁山伯,二人一見傾心,一路結伴而行。

    在書院三年時光轉瞬即逝,祝父催女兒回去完婚,而英臺已心有所屬,梁祝二人同窗三載結下深厚友誼。二人雖然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死後化為蝴蝶,生生世世永不分離。謳歌了古代的年輕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桂花肥料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