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筆不意馳
-
2 # 刀v鋒
美國大部分的利益都是海外利益,而為了維護自己的海外利益,美國也建設了目前地球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而在美國海軍艦隊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十幾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了。
“小鷹”號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母
自從美國海軍退役了“小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之後,美國海軍的航母就進入了“全核航母”的時代,只要哪個熱點海域出現影響美國海外霸權的事情,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隨後就會出現。那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是無敵的嗎?
當然不是!
雖然根據美國海軍自己對已經退役的航空母艦的破壞測試,現代航空母艦很難輕易被擊毀。但是很難並不代表不會被擊毀,特別是在兩個核大國對峙的時候,戰術核武器並不是一個不可選擇的方案。
要擊沉一艘現代航空母艦確實有難度
雖然美國海軍為了保證自己核動力航母的安全,一直對外宣稱,只要攻擊了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就視同直接對美國開戰,但是這並沒有什麼用。因為人家都已經攻擊了你的核動力航母,擺明了就是不怕和你開戰。
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另一個問題——如果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被擊毀了,航母上的核動力裝置是否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雖然海洋本身對於汙染具備一定的稀釋和緩解能力,但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也並不總是隻在遠洋晃悠,比如波斯灣這種近岸海區,美國核動力航母就經常出現。
毀而不沉,是最麻煩的事情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核動力裝置中的核反應並不如核武器爆炸時反應那麼快,而是和核電站相似的反應速度。如果核動力航母的核裝置因為破損而暴露在空氣中,那麼核動力航母就會成為一座在海上漂浮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此時無論航母是漂浮還是沉沒,對周圍的環境影響都是致命性的。
到時候就成大型海上汙染源了
當然,這種情況在冷戰時期的蘇聯人就已經想到了。蘇聯人給出的建議也很直接——直接給航母再補上一枚大威力的核彈,用核武器加快消耗核動力航母上洩露的汙染物質。
有汙染?來一枚核彈洗一洗吧!
雖然這個想法聽起來很瘋狂,但是實際上是存在一定的事實根據的。蘇聯曾經用核彈造過水庫,並在幾十小時後就測得輻射指數下降到人類能夠接收的水平。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後,蘇聯原本也打算直接用核武器解決問題,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被迫放棄了。
主要是核彈造航母這事兒還成了
這種辦法的另一個侷限就是,很可能會把衝突升級為全面的核戰爭。比如用常規彈頭的重型反艦導彈擊毀了核動力航母,造成了汙染,此時還不一定升級到核戰爭的等級。但是如果你給航母再補上一枚核彈的話,那就真的是開啟地球重啟模式了。
當然,最省事的結果是,核動力航母是在遠洋海域被擊毀的。這種情況下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會把這傢伙送到深海環境裡去。只要到了深海環境,就和冷戰期間的那些沉沒的核動力潛艇一樣,把問題留給子孫後代了。
-
3 # 王司徒吃瓜
汙染不會小,因為美軍的核動力航母採用的並不是核電站使用的那種丰度僅3%的核燃料,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它們使用的是40%丰度的濃縮鈾,而“福特級”直接就用上了武器級的90%丰度的武器級濃縮鈾,故而,福特級一亮相就爭議不斷,獲得了“行走原子彈”的名頭。
核動力航母的燃料與核電站燃料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航母作為軍事設施,根本沒有太多的餘地像核電站那樣堆積並隨時更換核燃料,通常一艘美國的核動力航母,都擁有堆芯的更換年限,如“尼米茲”的標準堆芯更換時間長達25年,而“福特”則號稱50年不用換,等於是整個服役期就靠這一把火了。
航母的反應堆被置放在稱為“搖籃”的專用區域內,外壁有全艦最厚的裝甲和凱夫拉層防護,具備強大的防護和自我排險能力。然而這種設計也為航母帶來了巨大的麻煩——更換堆芯相當困難。
每次進行這種工作,都相當於為航母開刀動大手術。工作人員需要切開厚厚的船甲板,斷掉各種管線,進行全船斷電後的測試,繼而將反應堆整個掏出來,處理掉放射性巨大的高能核廢料後,再進行新堆芯的安裝,安裝完畢還需要進行各種放射性物質偵測、船用系統的整合、反應堆除錯、船身重新閉合、海試等諸多測試,這樣航母才能重返崗位。
像美國的“林肯”號航母,前幾年更換了一次燃料,結果趴了整整四年,可見其大動干戈的厲害。
正因為如此,高能燃料的使用是極其有必要的,起碼它能確保上十年到幾十年不用把航母刨開肚子換電池,這種大動干戈的行為能少做就少做,太高難度,也太打擊戰鬥力了。
一艘尼米茲裝載的核燃料數量也極為驚人,它的A4W反應堆需要一次吃進4噸U235,更換總成本超過13億美元;福特級的燃料重量沒有詳實資料,但據推測,其A1B反應堆在增長3倍發電量和25%電力輸出的條件下,裝填的核燃料不會比尼米茲級少。
也正因為使用了高能核燃料,這讓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核安全問題非常突出,這樣一艘航母不沉則已,一旦在戰火中被炸爛,無論是40%丰度的尼米茲,還是90%+丰度的福特,都無異於扔了顆爛掉未炸的髒彈進大洋,哪怕海水具備一定的減速作用,其汙染也絕不會小。畢竟普通的核電站丰度才3%,切爾諾貝利燃燒掉的近百噸燃料還抵不上這一船的濃縮鈾。不過海洋畢竟比空氣飄揚要限制多的多,核汙染將主要依靠洋流擴散。
關於海洋核汙染的後果,恰好也可以透過美軍自己的核試驗資料來印證,1946年美軍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中,分兩次引爆了天空和水下兩顆核彈,其中水下核彈帶來的汙染大大高於空爆的核彈,美國因此得出了水中的核汙染情況比空爆核彈更惡劣的結論。
名為Baker的水下核爆發生在水下26-24米,這顆不到2萬噸級的原子彈產生了約1.4公斤的裂變物,爆起的水牆吸收了大量放射性物質,隨後以水霧、蒸汽的形式四處飄散了一部分,給美軍試驗船隻帶來了巨大影響。
尤其嚴重的是,臨界反應釋放出的中子對海水中的納原子也產生了轟擊,結果使得這些納原子由納23衰變成鈉24,並以液態的形式四處流淌,許多軍艦都是因此被汙染的。所幸鈉的半衰期為15小時,6天內它將遞減1000倍。
未裂變的5.3公斤鈽239也被炸散得到處都是,幾乎均勻的覆蓋在了周圍的海水地面上,影響了整個環礁,它們的半衰期長達24年。美軍7月25日進行的Baker核試驗,到8月10日時仍然存在巨大的汙染問題,許多周圍參試的美軍水兵和艦船都受到影響,之後美軍隨便撈起了一條海魚,這條魚被檢測出X射線的釋放,它可以在X光機的膠片上顯影。
美軍派出了部隊對參與實驗的大多數船隻進行了洗消作業,然而作業並沒有清理掉汙染,反倒導致更多官兵吸入了過量的放射線,紐約號戰列艦的艦長為此大發雷霆,一度表態要強行將戰列艦脫離編隊駛回美國。最終美軍取消了本該進行的第三次深水核爆,草草解散了編隊。
值得一提的是,被汙染的軍艦下場都不好,它們大多數在1948年淪為戰艦的靶標,像美軍認為沒有價值的德國戰巡歐根親王號,直接被扔到了誇賈林環礁自生自滅,有10艘較重要的軍艦被拖回美國進行清洗和研究,相當多的參試靶艦被拋棄或現場擊沉。參試的一水航母、戰列艦、巡洋艦、補給艦、登陸艦中,只有一艘“長鯊號”潛艇真正返回了現役。
僅近7公斤的濃縮鈽爆炸和擴散,就造成了極髒的汙染效應,雖然今天的比基尼島成了天藍水綠的旅遊勝地,然而這裡的食物、海魚、水其實都不能飲食,連當地的島民都將大量的收入使用到購買進口食品和純淨水上。時隔半個世紀,一些研究者還能從附近海床的深層沉積物裡發現強放射性。當然,美軍在馬紹爾做了1054次核試驗,當地後續的生態問題也不能都怪到“十字路口”的兩枚小原子彈上。再說了,反應堆融毀與原子彈爆炸畢竟是兩碼事。
不過呢,一直還流傳這這樣一種說法:美軍航母中的武器級U235堆芯就是原子彈,4噸的總體質量,如果發生堆芯溶蝕,那麼高溫再加上核燃料的融合抱團,其中子放出量完全可以達到臨界質量,發生鏈式反應,讓航母“轟”的一下變成蘑菇雲。即便4噸武器級鈾不能全部參與反應,它們像“十字路口”的那5.3公斤鈽那樣擴散出去,也是極為恐怖的事情,堪稱最恐怖的髒彈。
3%丰度的民用核電站之所以不會出事,皆在於中子活動有限,達不到臨界質量,所以多以放出巨量的熱和衰變物質為主,比如日本的福島事故,堆芯常年高溫燃燒,都已經融穿到地底去了,它如果有90%的丰度早炸成了廣島。
而理論上只需要1公斤的濃縮鈾235就能引發鏈式反應,臨界質量只需要兩個條件就能形成,1.質量大 2.純度高。一個鈾原子裂變時產生的2箇中子就能轟開其它鈾原子核,繼而形成持續的鏈式反應,也就是核爆,如果4噸造原子彈的U235擱一塊兒燒融了,這個總體質量怕是危險的很。
要知道,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只有60公斤的武器級U235,而長崎“胖子”也只有8公斤的鈽239,實際參與引爆的核材料極少,大部分都在臨界爆炸時炸飛了。福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燃料因為丰度較低,雖然總量較大,實際放射性物質佔比卻不高,它們即便燃燒,也頂多產生一些小規模的蒸汽爆炸或高溫溶蝕,無法達到臨界質量,永遠炸不成原子彈。
所以,“福特”是個行走原子彈的說法恐怕可以實錘了,實際上美國早就在航母上打核彈頭的主意。冷戰後,出於削減核武器數量的目的,美國將大量的核彈拆毀,其中的武器級鈾進行了稀釋處理,其中一部分提供給了核電站,而高濃縮鈾則乾脆改造改造給航母和潛艇用了。
總而言之,不管這些航母是“行走原子彈”,還是40%高濃縮鈾攜帶者,毫無疑問它們在航母被擊毀後都將造成不亞於一座核電站的巨大汙染,其汙染程度最低也是日本福島級的,而福島排出的攜帶放射性物質的水可以一路飄到美國,流毒萬里。
-
4 # henryhuang63507802
如果出現擊沉美國航母的情況了,那離世界核大戰也就不遠了。相對於滿天飛舞的核彈頭,航母的核反應堆洩露根本不算什麼事了。
-
5 # 隔葉黃鸝空好音x
所以說美帝可惡之處可見一斑,你把它打沉還會汙染你周邊。所以美帝肆無忌憚的將大部分航母在海外部署針對戰略對手和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其擊傷讓其失去戰鬥力滾回老家。比如一發子母彈將其夾板打成篩子。
回覆列表
沒有多大汙染
首先核動力航母上用的核燃料,其濃度是核電站燃料級別的,丰度只有3%~5%,而核彈頭的丰度要高於90%,兩者可謂是天差地別。而且海水自帶阻隔核汙染能力,其汙染量不大,而且容易控制。
切爾諾貝利災難的原因,就是蘇聯的將軍們,想讓核電站擁有儲存核彈頭燃料的功能,設計師在實驗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必須拿出相應的方案來,又有操作人員野蠻操作,這三類事情毛子經常這麼幹,要不然說他彪呢。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則是小日本賊心不死,以核電站為藉口,儲存高濃度核燃料,嘬死的玩意兒。日本發生核洩露已經不止一次了,用的是美國賣給日本的老舊技術,今後估計還會有類似事故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