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975年出土的秦簡記載:“子,鼠也”;“醜,牛也”;“寅,虎也”;“卯,兎也”;“巳,蟲也”;“午,鹿也”;“未,馬也”。“申,環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與現在流行的十二生肖不盡相同,但以亥為終則是相同的。。 十二肖獸始見於東漢王充《論衡》。其中包括:午馬、子鼠、酉雞、卯兔、亥豕、丑牛、巳蛇、申猴、寅虎、戌犬、未羊,獨缺辰龍。但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之屬龍,事在十二肖獸輸入以後。”﹙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 《說文解字》以十二辰為十二肖獸,以十二辰為十二時,以十二辰為十二月。子為十一月,醜為十二月,寅為一月……亥為十月。 據郭沫若考證,以十二禽、十二時、十二月以解說十二辰,皆漢以來後起之新說,古人之說不如是也。古人之於十二辰,大抵均解釋為黃道周天之十二分劃。“一、十二辰乃固定於黃道周天之一環帶,與天體脫離;二、後進者乃十二等分,每辰各三十度;三、十二辰依子、醜、寅、卯之順序由東而西﹙即由右而左﹚,與日月五星之執行相反”。﹙同上﹚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說文解字》一書系東漢許慎所著。全書凡八千七百一十七字。第一個字是“一”,最後一個字為“亥”。許慎寫道:“亥而生子,復從一起。”段玉裁注曰:“此言始一終亥,亥終則復始一也。” 後人以干支紀年。幹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稱十干。 古人誤以為天有十日,十干即十日。太陽日出日沒,出不知從何方而來,沒不知往何方而去,如此日日周旋,古人對此苦思索解,遂創十日之說。故天干與太陽在天上的行程有關,而太陽的迴圈往復對萬物生長有直接影響。 甲,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乙,指萬物抽乙而出;丙,指萬物炳然著見;丁、戊,指萬物強壯、茂盛;己、庚,指萬物有形可紀、收斂有實;辛,言萬物之新生;壬,妊也。“陰陽交物懷妊,至子而萌也”;癸,指萬物可揆度也。 總之,所謂天干,無非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既是萬物在太陽照耀下發芽、出土、生長、壯大……直至收成的過程,也是陽氣被萬物吸納、包容、儲存的過程。 支為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稱十二支。地支與地上的萬物有關。所謂地支,實乃萬物在太陽照耀下呈現的不同形態。子,指萬物滋萌於陽氣之下;醜,指萬物既萌而系長;寅,指物芽稍吐而伸出於地;卯,指萬物冒出地面;辰、已,指萬物經振動而長、業已全部凸顯;午、未,指萬物枝莖密佈、模糊不清;申、酉,指萬物業已長成,乃至成熟;戌,指“五陰方盛,一陽將盡,陽下入地”,“物當收斂矜恤之也”;亥,指“陰極陽生”,“收藏萬物,核取其好惡真偽也”。 干支相傳為黃帝史官大撓所創制。據東漢蔡邕稱,“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剛之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乾枝相配,以成六旬。”﹙《月令章句》﹚ 早在商代﹙約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中土便有兩種干支錶行世。一種始於甲子、終於癸巳,為三旬式;一種始於甲子、終於癸亥,為六旬式,即所謂六十一甲子。60為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 例如,1866、1926、1986年皆為丙寅年;1893、1953、2013年皆為癸巳年;1894、1954、2014年皆為甲午年;1895、1955、2015年皆為乙未年。
據1975年出土的秦簡記載:“子,鼠也”;“醜,牛也”;“寅,虎也”;“卯,兎也”;“巳,蟲也”;“午,鹿也”;“未,馬也”。“申,環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與現在流行的十二生肖不盡相同,但以亥為終則是相同的。。 十二肖獸始見於東漢王充《論衡》。其中包括:午馬、子鼠、酉雞、卯兔、亥豕、丑牛、巳蛇、申猴、寅虎、戌犬、未羊,獨缺辰龍。但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之屬龍,事在十二肖獸輸入以後。”﹙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 《說文解字》以十二辰為十二肖獸,以十二辰為十二時,以十二辰為十二月。子為十一月,醜為十二月,寅為一月……亥為十月。 據郭沫若考證,以十二禽、十二時、十二月以解說十二辰,皆漢以來後起之新說,古人之說不如是也。古人之於十二辰,大抵均解釋為黃道周天之十二分劃。“一、十二辰乃固定於黃道周天之一環帶,與天體脫離;二、後進者乃十二等分,每辰各三十度;三、十二辰依子、醜、寅、卯之順序由東而西﹙即由右而左﹚,與日月五星之執行相反”。﹙同上﹚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說文解字》一書系東漢許慎所著。全書凡八千七百一十七字。第一個字是“一”,最後一個字為“亥”。許慎寫道:“亥而生子,復從一起。”段玉裁注曰:“此言始一終亥,亥終則復始一也。” 後人以干支紀年。幹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稱十干。 古人誤以為天有十日,十干即十日。太陽日出日沒,出不知從何方而來,沒不知往何方而去,如此日日周旋,古人對此苦思索解,遂創十日之說。故天干與太陽在天上的行程有關,而太陽的迴圈往復對萬物生長有直接影響。 甲,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乙,指萬物抽乙而出;丙,指萬物炳然著見;丁、戊,指萬物強壯、茂盛;己、庚,指萬物有形可紀、收斂有實;辛,言萬物之新生;壬,妊也。“陰陽交物懷妊,至子而萌也”;癸,指萬物可揆度也。 總之,所謂天干,無非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既是萬物在太陽照耀下發芽、出土、生長、壯大……直至收成的過程,也是陽氣被萬物吸納、包容、儲存的過程。 支為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稱十二支。地支與地上的萬物有關。所謂地支,實乃萬物在太陽照耀下呈現的不同形態。子,指萬物滋萌於陽氣之下;醜,指萬物既萌而系長;寅,指物芽稍吐而伸出於地;卯,指萬物冒出地面;辰、已,指萬物經振動而長、業已全部凸顯;午、未,指萬物枝莖密佈、模糊不清;申、酉,指萬物業已長成,乃至成熟;戌,指“五陰方盛,一陽將盡,陽下入地”,“物當收斂矜恤之也”;亥,指“陰極陽生”,“收藏萬物,核取其好惡真偽也”。 干支相傳為黃帝史官大撓所創制。據東漢蔡邕稱,“大撓採五行之情,佔鬥剛之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乾枝相配,以成六旬。”﹙《月令章句》﹚ 早在商代﹙約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中土便有兩種干支錶行世。一種始於甲子、終於癸巳,為三旬式;一種始於甲子、終於癸亥,為六旬式,即所謂六十一甲子。60為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 例如,1866、1926、1986年皆為丙寅年;1893、1953、2013年皆為癸巳年;1894、1954、2014年皆為甲午年;1895、1955、2015年皆為乙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