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霆先生,古琴大師、有名古琴演奏家、古琴演奏名家、當今古琴演奏大家,“南龔北李”:龔一、李祥霆,當代琴學的傑出代表。
這是一位當時七旬老人的家,從家中的陳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古琴在中國音樂裡面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就是它在古代非常重要。中國古代音樂裡面古琴的地位可以說是最高、最被人們尊重,可是到近現代又是一個最冷門的藝術,到現在還是少數人比較瞭解、多數人不瞭解,愛好者也是少數人。
這是1981年拍攝的電影《知音》,其中許多古琴演奏的片段都是由李祥霆完成的。《知音》是他給彈的,就是那個蔡鍔扮演者王心剛是不會彈琴、也沒有音樂細胞,他說模仿不出來,那怎麼辦呢,那就用自己的手。然後鏡頭怎麼辦,導演說鏡頭一掃那麼一搖,鏡頭從他那兒過的時候前面有花擋著他的手,到特寫的時候是自己彈,謝鐵驪導演很滿意自己的工作,給李老師來個鏡頭,他就給找套衣服找個帽子往那兒一坐,然後說你不用做任何表演、你就聽就行了。
古琴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樂器之一,至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它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寬約六寸、厚約二寸,琴體上部呈弧形、下部扁平,與古時的天圓地方之說相應和。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古琴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樂器,主要在士人中流傳,古琴演奏技藝被列為士人必備的“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在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非常大,在周朝之前、商周時期,士無故不撤琴瑟,就是說士以上、就統治階層有文化裡面的一些人能做統治階層的一些官員、一些有政治地位的人,沒有特別大的變故就是生大病或者是家裡有人去世,除了這些以外,每天都要彈琴或者聽琴,琴可能就是這種狀態。如果一個士以上的官員、有修養的人如果沒有彈琴、不懂琴,你就沒法跟人交談,而且失去你應有的地位和分量。無論民間傳說還是典籍記載都有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難覓知音的典故更是傳為千古佳話。
《呂氏春秋》裡面寫的春秋時候的故事,寫的就是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一聽,哎呀,雄偉得像高山一樣;然後伯牙心裡又想著流水、又彈琴,鍾子期一聽,唉呀、動盪得像流水一樣,就說從伯牙他的琴裡邊能聽到音樂的意境和形象,就要有這樣的表現力和欣賞能力。後來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就把琴摔碎了、不再彈了,就說這樣能理解他音樂的人是知音,但知音可能再也碰不到了,就說它已經發展到藝術到這樣一種狀態,不是一般的修養或者愛好所能滿足、所能限定的了。在美國發射的旅行者一號、二號探測器上都放置著一張可以迴圈播放的鍍金唱片,如果探測器被外太空智慧生物捕獲,這張唱片就是地球的名片,唱片中錄製了二十七首古今世界名曲,其中唯一一首中國樂曲就是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
李祥霆從小喜愛音樂,初中時他就學會了吹簫。一天他偶然從收音機裡聽到了一段樂曲,這樂曲一下子就把他的心給抓住了。那個聲音是沒有聽過的那種感覺、又特別能進入內心那種感覺,跟簫配合就覺得美妙神奇得不得了,就把心好像給揪起來一樣,好像靈魂出竅那麼入迷。完了以後剛才各位聽到的是琴簫合奏《關山月》。這時李祥霆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叫做古琴的樂器,從此他迷上了古琴。但是在當時,四處尋找也買不到這種樂器,於是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做一張古琴。他們空屋子裡、那屋子地很潮、板子就翹了,翹了面就是圓形的了,就跟看的畫裡面那個琴面是圓的一樣,古箏面也是圓的,自己當時透過那個知道琴面應該是圓的,後來自己就問自己舅舅關於古琴、他就說“伯牙彈琴、子期知音”那個故事在《今古奇觀》那本書裡有、後來找到了,在舊書攤上買到了一本《今古奇觀》,這本書裡面就講到了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樣一種結構、多少條弦,裡面還有什麼尺寸,最主要畫譜裡面畫琴的圖形,還有就是自己舅舅給自己那張畫,等等這些綜合起來、腦子就有琴的形象了。
一邊做琴,李祥霆一邊琢磨古琴的演奏方法,他甚至用粉筆畫了一張琴在上面練習。後來又找到了一本書,就是北京市中小學音樂使用教材裡面有一張照片,但是黑黑的、模模糊糊,只有外形看到了,細節和結構看不到,自己就拿那個跟自己那個板子一比,自己那個板子是這個照片13.5倍,後來自己就用相當於照片放大13.5倍的長度,就在窗臺上用粉筆畫了一張琴、還有七條弦,下課時別人去操場玩或者幹什麼、自己就跑到那兒去找那個感覺。當時自己就想有這個感覺、將來要做成琴彈的時候就不至於兩手亂了。
經過一番努力,李祥霆還真做出了一張有模有樣的古琴。雖然和真實的古琴還有一定差距,但是畢竟也可以彈出聲音了。做成的時候是十六歲的暑假,暑假完了以後、開學他就抱著琴上學校去了,同學們一看問這是什麼、自己說是古琴,他們很驚訝,這是古琴、說在哪買的。自己說是在文具店,因為文具店代賣樂器。他們說多少錢,自己就想往貴了說、往大了說,二十塊錢。他們說那麼貴,因為當時對一箇中學生來說幾塊錢就是很多的錢了,結果二十塊錢買了個琴、他們覺得很驚訝。後來這張琴呢,那年元旦新年晚會要開聯歡會、同學們讓報節目,班主任也讓報節目。別人說你這個琴簫合奏,自己那個同班同學、教自己吹簫的那個,他來吹簫、自己來彈琴,就彈了《關山月》。
雖然自己摸索著做出了一張琴,但是李祥霆知道他做的琴和他的彈琴方法肯定都不規範,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叫山寨。為了學到正宗的古琴演奏技藝,他鼓起勇氣給古琴大師查阜西先生寫了一封信。他就給他們寫封信,請他們給他一些資料,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同情,自己就把做琴的經過寫給他們了,整個過程寫得很詳細,過了一段時間查阜西先生回信了,他回信就說、收到你的來信我們很感動,就代表他和溥雪齋先生兩個人決定想要全力幫助你。哎呀、自己特別感動,然後問你是決心想把它僅僅當作愛好還是想把它學好,另外我還要知道你除了古琴還喜歡什麼,然後你父親做什麼職業、能不死供你到大學畢業,居然這樣明確地提出問題,自己想是不是他覺得我可以考音樂學院,當時意識到這點特別激動。李祥霆難以抑制心裡的激動,馬上就寫了回信,沒過幾天,他又收到了查阜西先生的回信。這封信裡,包含著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機遇。查阜西他說邀請自己吧,1957年、就是高二那年暑假到北京來跟他學琴,他說到時候我會給你一張真正的琴、還要給你簫、還要給你真正的琴譜,所以你現在就不要著急、耐心地等待,他說願意收自己做徒、不是當學生,是做徒弟的意思。做徒弟,就是一種完全傳統的師徒的關係。
等待總是漫長的,好不容易熬到了暑假,李祥霆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他那次出來是坐晚上的車,從我們遼源市出發、到四平還換車,每一部都趴在窗戶往外看、那一晚上基本沒睡覺,第二天到了北京,忽忽悠悠就到了查老家裡。大概十一點半多一點吧、門鈴一響,查老他自己推著門就進來了、不用叫門了,進來以後自己趕快跑到外面去,自己給他鞠躬、自己說師父。他一看自己、帶眼鏡這樣看,他那眼鏡可能是遠看近看不一樣的,“你好、你來了,你好”,然後就讓自己在屋裡坐下,他就講了講安排自己住在哪兒,就住在他書房一個臨時搭一個床鋪,那邊很多書、牆上掛了很多琴,就是沒有上弦的一些古代的琴,然後就安頓下來了,他說顧梅羹先生先教你。顧梅羹也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是川派古琴的代表人物。在查阜西和顧梅羮兩位大師的指導下,李祥霆開始正式學習古琴,他彈奏的第一個曲子就是著名古曲《梅花三弄》。兩張琴,面對面對坐,《梅花三弄》。這是挑、這是勾,手在這兒,他說手指不要頂著後面的,就說了這麼一句,好、《梅花三弄》就開始了。哆唻哆、一段,彈完了以後、他就讓自己去練。他覺得自己彈得他很滿意,沒想到四天學了四段都能彈得挺好,就是沒再說任何問題、沒說方法不對,音準、節奏什麼都沒說,那就全是對的了。然後就開始教,後來每天教一段。
僅用十天時間,李祥霆就學會了《梅花三弄》。他的聰穎和悟性深受查先生的讚賞,為了讓李祥霆更好地領悟古琴藝術,查先生還為李祥霆請來多位老師,讓他全面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詩是他給自己作為老師式的修改,蕭他沒再說什麼,然後畫、因為他不是畫畫的嘛,所以他就給自己介紹了兩個老師。溥雪齋先生就給自己講畫、怎麼畫,讓自己看他的畫,這個中間他(查老師)帶自己去琉璃廠,逛榮寶齋、書畫店、古董店丶古書店,一進去那些人都很認識他。因為他經常去買古書、買一些文物類的一些東西,但是他不是買那種擺設類的。一去店員就說、哦、查老你來了、你來了,然後查老說、這是我的徒弟。您的高足,自己一看就好像自己看小說裡面寫的三十年代以前的情形,覺得特別新奇、特別有意思。然後去了榮寶齋,給自己買了一本袖珍《詩韻》,作詩用的、重要的工具書。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常常能見到關於古琴的描述。白居易的“鳥棲魚不動,夜月照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聲即淡,其間無古今。”李白也曾“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在諸位老師的指導下,李祥霆不僅學習了古琴,他的詩、畫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個暑期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李祥霆的天賦和對古琴藝術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查阜西先生,臨行前、查阜西先生為他的這位愛徒準備了一件貴重的禮物。當時他拿出兩張琴讓自己挑,一張是明朝的、一張是清朝的,當時自己在學的時候用的是那張清朝琴,自己覺得聲音比那張明朝琴還要好,後來顧先生很向著自己,他說要這張要這張,指著明朝琴。自己說我喜歡這個,顧梅羹說、傻瓜,這是明朝的。自己心想明朝的,那也不如這個我自己喜歡啊,自己還是要了清朝琴。另外查老還特別帶著自己到一個樂器場(廠)的門市部定做了一支簫、專門給古琴用的,他又給了自己一支細一點的簫,然後給了自己兩部書。
一年以後,李祥霆不負眾望,順利地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然而到了學校他才發現,原來他所鍾愛的古琴專業竟然是一個幾乎沒有人願意報考的冷門專業。以古琴為事業報考的可以說就是李祥霆他,前面那些都是考二胡專業的,因為考二胡專業呢,二胡專業人家把更好的學生錄取了,你要報考二胡就不能錄取,但是要改古琴就可以,後來有四個人都是二胡改過來的。
李祥霆先生,古琴大師、有名古琴演奏家、古琴演奏名家、當今古琴演奏大家,“南龔北李”:龔一、李祥霆,當代琴學的傑出代表。
這是一位當時七旬老人的家,從家中的陳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古琴在中國音樂裡面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就是它在古代非常重要。中國古代音樂裡面古琴的地位可以說是最高、最被人們尊重,可是到近現代又是一個最冷門的藝術,到現在還是少數人比較瞭解、多數人不瞭解,愛好者也是少數人。
這是1981年拍攝的電影《知音》,其中許多古琴演奏的片段都是由李祥霆完成的。《知音》是他給彈的,就是那個蔡鍔扮演者王心剛是不會彈琴、也沒有音樂細胞,他說模仿不出來,那怎麼辦呢,那就用自己的手。然後鏡頭怎麼辦,導演說鏡頭一掃那麼一搖,鏡頭從他那兒過的時候前面有花擋著他的手,到特寫的時候是自己彈,謝鐵驪導演很滿意自己的工作,給李老師來個鏡頭,他就給找套衣服找個帽子往那兒一坐,然後說你不用做任何表演、你就聽就行了。
古琴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樂器之一,至今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它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寬約六寸、厚約二寸,琴體上部呈弧形、下部扁平,與古時的天圓地方之說相應和。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古琴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樂器,主要在士人中流傳,古琴演奏技藝被列為士人必備的“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在社會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非常大,在周朝之前、商周時期,士無故不撤琴瑟,就是說士以上、就統治階層有文化裡面的一些人能做統治階層的一些官員、一些有政治地位的人,沒有特別大的變故就是生大病或者是家裡有人去世,除了這些以外,每天都要彈琴或者聽琴,琴可能就是這種狀態。如果一個士以上的官員、有修養的人如果沒有彈琴、不懂琴,你就沒法跟人交談,而且失去你應有的地位和分量。無論民間傳說還是典籍記載都有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一曲高山流水難覓知音的典故更是傳為千古佳話。
《呂氏春秋》裡面寫的春秋時候的故事,寫的就是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一聽,哎呀,雄偉得像高山一樣;然後伯牙心裡又想著流水、又彈琴,鍾子期一聽,唉呀、動盪得像流水一樣,就說從伯牙他的琴裡邊能聽到音樂的意境和形象,就要有這樣的表現力和欣賞能力。後來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就把琴摔碎了、不再彈了,就說這樣能理解他音樂的人是知音,但知音可能再也碰不到了,就說它已經發展到藝術到這樣一種狀態,不是一般的修養或者愛好所能滿足、所能限定的了。在美國發射的旅行者一號、二號探測器上都放置著一張可以迴圈播放的鍍金唱片,如果探測器被外太空智慧生物捕獲,這張唱片就是地球的名片,唱片中錄製了二十七首古今世界名曲,其中唯一一首中國樂曲就是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
李祥霆從小喜愛音樂,初中時他就學會了吹簫。一天他偶然從收音機裡聽到了一段樂曲,這樂曲一下子就把他的心給抓住了。那個聲音是沒有聽過的那種感覺、又特別能進入內心那種感覺,跟簫配合就覺得美妙神奇得不得了,就把心好像給揪起來一樣,好像靈魂出竅那麼入迷。完了以後剛才各位聽到的是琴簫合奏《關山月》。這時李祥霆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叫做古琴的樂器,從此他迷上了古琴。但是在當時,四處尋找也買不到這種樂器,於是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做一張古琴。他們空屋子裡、那屋子地很潮、板子就翹了,翹了面就是圓形的了,就跟看的畫裡面那個琴面是圓的一樣,古箏面也是圓的,自己當時透過那個知道琴面應該是圓的,後來自己就問自己舅舅關於古琴、他就說“伯牙彈琴、子期知音”那個故事在《今古奇觀》那本書裡有、後來找到了,在舊書攤上買到了一本《今古奇觀》,這本書裡面就講到了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什麼樣一種結構、多少條弦,裡面還有什麼尺寸,最主要畫譜裡面畫琴的圖形,還有就是自己舅舅給自己那張畫,等等這些綜合起來、腦子就有琴的形象了。
一邊做琴,李祥霆一邊琢磨古琴的演奏方法,他甚至用粉筆畫了一張琴在上面練習。後來又找到了一本書,就是北京市中小學音樂使用教材裡面有一張照片,但是黑黑的、模模糊糊,只有外形看到了,細節和結構看不到,自己就拿那個跟自己那個板子一比,自己那個板子是這個照片13.5倍,後來自己就用相當於照片放大13.5倍的長度,就在窗臺上用粉筆畫了一張琴、還有七條弦,下課時別人去操場玩或者幹什麼、自己就跑到那兒去找那個感覺。當時自己就想有這個感覺、將來要做成琴彈的時候就不至於兩手亂了。
經過一番努力,李祥霆還真做出了一張有模有樣的古琴。雖然和真實的古琴還有一定差距,但是畢竟也可以彈出聲音了。做成的時候是十六歲的暑假,暑假完了以後、開學他就抱著琴上學校去了,同學們一看問這是什麼、自己說是古琴,他們很驚訝,這是古琴、說在哪買的。自己說是在文具店,因為文具店代賣樂器。他們說多少錢,自己就想往貴了說、往大了說,二十塊錢。他們說那麼貴,因為當時對一箇中學生來說幾塊錢就是很多的錢了,結果二十塊錢買了個琴、他們覺得很驚訝。後來這張琴呢,那年元旦新年晚會要開聯歡會、同學們讓報節目,班主任也讓報節目。別人說你這個琴簫合奏,自己那個同班同學、教自己吹簫的那個,他來吹簫、自己來彈琴,就彈了《關山月》。
雖然自己摸索著做出了一張琴,但是李祥霆知道他做的琴和他的彈琴方法肯定都不規範,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叫山寨。為了學到正宗的古琴演奏技藝,他鼓起勇氣給古琴大師查阜西先生寫了一封信。他就給他們寫封信,請他們給他一些資料,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和同情,自己就把做琴的經過寫給他們了,整個過程寫得很詳細,過了一段時間查阜西先生回信了,他回信就說、收到你的來信我們很感動,就代表他和溥雪齋先生兩個人決定想要全力幫助你。哎呀、自己特別感動,然後問你是決心想把它僅僅當作愛好還是想把它學好,另外我還要知道你除了古琴還喜歡什麼,然後你父親做什麼職業、能不死供你到大學畢業,居然這樣明確地提出問題,自己想是不是他覺得我可以考音樂學院,當時意識到這點特別激動。李祥霆難以抑制心裡的激動,馬上就寫了回信,沒過幾天,他又收到了查阜西先生的回信。這封信裡,包含著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機遇。查阜西他說邀請自己吧,1957年、就是高二那年暑假到北京來跟他學琴,他說到時候我會給你一張真正的琴、還要給你簫、還要給你真正的琴譜,所以你現在就不要著急、耐心地等待,他說願意收自己做徒、不是當學生,是做徒弟的意思。做徒弟,就是一種完全傳統的師徒的關係。
等待總是漫長的,好不容易熬到了暑假,李祥霆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他那次出來是坐晚上的車,從我們遼源市出發、到四平還換車,每一部都趴在窗戶往外看、那一晚上基本沒睡覺,第二天到了北京,忽忽悠悠就到了查老家裡。大概十一點半多一點吧、門鈴一響,查老他自己推著門就進來了、不用叫門了,進來以後自己趕快跑到外面去,自己給他鞠躬、自己說師父。他一看自己、帶眼鏡這樣看,他那眼鏡可能是遠看近看不一樣的,“你好、你來了,你好”,然後就讓自己在屋裡坐下,他就講了講安排自己住在哪兒,就住在他書房一個臨時搭一個床鋪,那邊很多書、牆上掛了很多琴,就是沒有上弦的一些古代的琴,然後就安頓下來了,他說顧梅羹先生先教你。顧梅羹也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是川派古琴的代表人物。在查阜西和顧梅羮兩位大師的指導下,李祥霆開始正式學習古琴,他彈奏的第一個曲子就是著名古曲《梅花三弄》。兩張琴,面對面對坐,《梅花三弄》。這是挑、這是勾,手在這兒,他說手指不要頂著後面的,就說了這麼一句,好、《梅花三弄》就開始了。哆唻哆、一段,彈完了以後、他就讓自己去練。他覺得自己彈得他很滿意,沒想到四天學了四段都能彈得挺好,就是沒再說任何問題、沒說方法不對,音準、節奏什麼都沒說,那就全是對的了。然後就開始教,後來每天教一段。
僅用十天時間,李祥霆就學會了《梅花三弄》。他的聰穎和悟性深受查先生的讚賞,為了讓李祥霆更好地領悟古琴藝術,查先生還為李祥霆請來多位老師,讓他全面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詩是他給自己作為老師式的修改,蕭他沒再說什麼,然後畫、因為他不是畫畫的嘛,所以他就給自己介紹了兩個老師。溥雪齋先生就給自己講畫、怎麼畫,讓自己看他的畫,這個中間他(查老師)帶自己去琉璃廠,逛榮寶齋、書畫店、古董店丶古書店,一進去那些人都很認識他。因為他經常去買古書、買一些文物類的一些東西,但是他不是買那種擺設類的。一去店員就說、哦、查老你來了、你來了,然後查老說、這是我的徒弟。您的高足,自己一看就好像自己看小說裡面寫的三十年代以前的情形,覺得特別新奇、特別有意思。然後去了榮寶齋,給自己買了一本袖珍《詩韻》,作詩用的、重要的工具書。
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常常能見到關於古琴的描述。白居易的“鳥棲魚不動,夜月照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聲即淡,其間無古今。”李白也曾“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在諸位老師的指導下,李祥霆不僅學習了古琴,他的詩、畫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個暑期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李祥霆的天賦和對古琴藝術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查阜西先生,臨行前、查阜西先生為他的這位愛徒準備了一件貴重的禮物。當時他拿出兩張琴讓自己挑,一張是明朝的、一張是清朝的,當時自己在學的時候用的是那張清朝琴,自己覺得聲音比那張明朝琴還要好,後來顧先生很向著自己,他說要這張要這張,指著明朝琴。自己說我喜歡這個,顧梅羹說、傻瓜,這是明朝的。自己心想明朝的,那也不如這個我自己喜歡啊,自己還是要了清朝琴。另外查老還特別帶著自己到一個樂器場(廠)的門市部定做了一支簫、專門給古琴用的,他又給了自己一支細一點的簫,然後給了自己兩部書。
一年以後,李祥霆不負眾望,順利地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然而到了學校他才發現,原來他所鍾愛的古琴專業竟然是一個幾乎沒有人願意報考的冷門專業。以古琴為事業報考的可以說就是李祥霆他,前面那些都是考二胡專業的,因為考二胡專業呢,二胡專業人家把更好的學生錄取了,你要報考二胡就不能錄取,但是要改古琴就可以,後來有四個人都是二胡改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