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82310478350

    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因清政府的北洋艦隊覆滅,導致當時的洋務運動破產。

  • 2 # 經兮兮神叨叨

    19世紀60年代起,在洋務派領袖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的推動下,清政府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修鐵路、建煤礦、建成中國第一支海軍……這場“洋務運動”曾給暮色中的中國帶來一線曙光。然而1894年,北洋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宣告“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成為華人心頭揮之難去的遺憾和噩夢,也進一步催化了進代以來的變革與革命。

  • 3 # 凡小寶817

    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清朝內部的部分開明人士認識到中國的軍事實力既不能抵抗外侮又不能統治國內,急需強兵強國。以左宗棠、李鴻章等為代表致力於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生產槍炮,實行“西學為用、中學為體”達到求強求富的目的,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他們以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的形式辦工廠,開煤礦,設招商局,籌建福建水師和北洋水師等現代化海軍,史稱洋務運動。

    但只有經濟改革而沒有政治革新的匹配,終究不能達成目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法戰爭爆發,法國艦隊進攻馬尾,福建水師全軍覆滅。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發生,經黃海海戰和威海衛戰役,北洋水師被日本艦隊聚殲,李鴻章等終身奮鬥的強軍夢破滅,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宣佈破產。

  • 4 # 歲月無聲1710123

    甲午中日戰爭在經濟上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的直接代價包括簽訂《馬關條約》和支付贖遼費。《馬關條約》規定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白銀,並允許日本在華開設工廠,即正式承認各國資本在華直接投資的合法權利(因為列強均擁有“利益均沾”的特權)。此規定的實施直接造成了民用洋務企業的紛紛喪失:戰後,由於支付鉅額戰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非但無力繼續大規模地建設洋務企業,而且對民用企業實行“丟盔棄甲”的政策。

    1895年6月,清政府釋出上諭,決定將民用企業“從速變計,招商承辦”。主要是甩賣給了國內的官僚、地主和商人。

    如將投資達580多萬兩白銀的漢陽鐵廠以3萬兩給了道員陳明遠。再如開平煤礦改由目不識丁的醇王府侍役張翼承辦。在被甩賣的企業中,一些因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加上獲得合法地位的列強在華資本用“中外合資”、貸款等方式對其誘騙,從而被列強控制或直接淪落為列強在華資本。如大冶鐵礦1903年被日本用貸款的方式攫取了對該礦的控制權。

    當時最大的採煤企業開平礦務局於1900年被英國資本用“中外合資”的方式騙佔而去。其餘的一般轉化成了本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民用洋務企業是洋務運動“求富”的物質基礎和核心。它們的紛紛喪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瞭洋務運動的破產。

  • 5 # 冰蟬6

    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的失敗:①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 ②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③促進維新變法思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的失敗,宣告了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

      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日本從中國得到了大量的侵略權益,從而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侵略慾望和野心;甲午中日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出現嚴重的民族危機,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誌維新變法思潮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同時,1895年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由於計劃洩密,起義還沒有發動就被破壞,但這次起義表明,資產階級革命分子以武裝起義邁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 6 # 大同李學軍

    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破產。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洋務運動,李鴻章創辦了北洋丶南洋,粵洋三支艦隊,在當時亞洲最大的艦隊。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黃海戰役後,中日雙方艦隊各有損失,但李鴻章下令保船,1895年日軍水陸包圍艦隊所在地山東威海衛,致使艦隊無法作戰,導致全軍覆沒,所以說甲午戰爭中洋務運動破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美國正“精神分裂”,你我能看到美跌落霸權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