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名935
-
2 # 使用者3685469194999
其實這句話說的有點問題,應該準確的來說是鋼筋接頭部位與旁邊的鋼筋橫向淨間距不小於鋼筋直徑,且不小於25MM。目的是為了是砼澆築時粒料能使其隔開
鋼筋的淨距:兩根鋼筋之間的距離用@表示,指的是軸心距離即中心點之間的距離,那麼淨距就是這兩根鋼筋表面到表面的最近距離。
淨距在平面製圖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某些材料和構件,必須要用淨距才能表達清楚。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佈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佈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擴充套件資料: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摺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
1)公稱直徑範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範圍為6~25mm,標準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3)長度及允許偏差
a、長度:鋼筋通常按定尺長度交貨,具體交貨長度應在合同中註明;鋼筋以盤卷交貨時,每盤應是一條鋼筋,允許每批有5%的盤數(不足兩盤時可有兩盤)由兩條鋼筋組成。其盤重及盤徑由供需雙方協商規定。
b、長度允許偏差:鋼筋按定尺交貨時的長度允許偏差不得大於+50mm。
c、彎曲度和端部:直條鋼筋的彎曲變應不影響正常使用,總彎曲度不大於鋼筋總長度的0.4%;鋼筋端部應剪下正直,區域性變形應不影響使用。
-
3 # 耳東
應該準確的來說是鋼筋接頭部位與旁邊的鋼筋橫向淨間距不小於鋼筋直徑,且不小於25MM。目的是為了是砼澆築時粒料能使其隔開。就是指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水平間的淨距離啊。
例如一根樑上部配4根25mm的鋼筋,梁寬度為250mm,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30mm,那麼鋼筋淨距就是:(250-30*2-25*4)/3=30mm。
再比如,兩根25mm鋼筋水平中心距離為100mm,那麼橫向淨距就是100-25=75mm。
回覆列表
意思是指:兩根平行的鋼筋之間要隔一個保護層的距離,而這個距離就是2.5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