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北老邪
-
2 # 三農孺子牛
被老農稱為‘’金不換‘’的植物,我看了一下,其實在我們這裡叫‘’土大黃‘’,有的人叫‘’老公道‘’。
‘’金不換‘’,浪得虛名。根據它的形狀和長勢和中藥大黃很相仿,所以我們這裡叫它‘’土大黃‘’。
既然和大黃相似,那麼它的功效就和大黃有點兒相同。過去缺醫少藥農民手裡又沒有錢的年代,誰要是有個胃火、大便秘結,不想吃飯,老人們就會找些土大黃煮水讓喝,連喝幾次症狀就會緩解。想吃想喝渾身有勁兒。
我們這裡土大黃很多,大都長在路兩旁溼潤的地方。想找利用它很容易。它的藥效主要在根部。但是它的根與真大黃完全不同。黃白色細長有少許鬚根。大黃的根是塊狀,年代越長,塊狀越大。
現在時過境遷生活富裕了,條件好多了,農民對它都置之不理,道路兩旁長得滿滿皆是,無人理睬,金不換也變成無人要。
我們這裡金不換還有一個作用,現在農村土地都是承包到戶,一塊田地分給幾戶人家耕種,在分界處要埋置界石作為分界線。有的人家就把金不換種在分界處,當分界石用。
金不換當界石用,最大的好處就是防止那些地鄰拱地邊。金不換它是有生命的東西,地鄰拱地邊移動就會出現死亡,所以拱地邊的地鄰輕易不敢移動。
金不換其實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神奇。其實就是一種普通的植物。
-
3 # 知農村事
金不換,字面意思是說拿金子來都不換,用金子來反應此物的珍貴程度。如成語“浪子回頭金不換”便是用金不換來形容浪子回頭的難能可貴。
老農常說的“金不換”植物,是因為其擁有著非常寶貴的價值,對人體有著重要的作用。這裡的“金不換”不是特指一種植物,單是擁有別名叫金不換的植物就有10多種,它們分別是羅勒、三七、土大黃、毛相思子、華千金藤、黃秦艽、菊三七、地不容、白接骨、小駁骨丹、雲南馬兜鈴、鈍葉酸模等植物
我們來了解一下現實中三種比較多人叫“金不換”的植物
一,金不換——羅勒羅勒別名:九層塔、金不換、蘭香,是唇形目、唇形科、羅勒屬植物,為藥食兩用芳香植物,植株小巧清秀,品種較多,大多為一年生草本植物。
種植多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種植,羅勒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耐乾旱,不耐澇,種植時要多為注意。
羅勒味似茴香,又比茴香之味更淡,為清香型,有傳聞羅勒氣味能驅蚊,能淨化空氣,所以很多人喜歡在家裡種植作觀賞植物,在義大利,羅勒還作調料使用,其嫩葉可煮食或可當茶泡飲。
古書籍記載的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有記:羅勒,今俗人呼為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
《嘉本草》:調中消食,去惡氣,消水氣,宜生食。又療齒根爛瘡,為灰用甚良。
《嶺南採藥錄》治毒蛇傷:千層塔、毛麝香、血見愁、七星劍搗爛敷。
羅勒全草入藥,有多種治療功效,如頭痛,偏頭痛,耳痛,傷風感冒等,如需用到還須遵醫囑使用。
羅勒提取的精油還用作調香原料,配製化妝品、皂用及食用香精,亦用於制牙膏、漱口劑中作矯味劑等等。
可以說羅勒全身是寶,在廣東多稱其為“金不換”。
二,金不換——三七三七別名:金不換、人參三七、參三七,另一個別名相信大家比較熟悉,那就是田七,它是一味傷科要藥,傳統醫學中使用較早的著名中藥材,價格一度高達1、2百/斤。
三七是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60釐米,7-8月開花,8-10月結果,主要分佈在雲南東南部、廣西。
古籍中對三七的記載:
《本草綱目》三七「釋名」山漆、金不換,氣味、(根)甘、微苦、溫、無毒。
《中國藥典》:三七【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剌痛,跌撲腫痛。
三七乾燥根中含有皂苷、三七素等多種有效成分,現代醫學認為這些成份對心腦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等方面的疾病都有獨特的預防及保健作用。
三,金不換——土大黃土大黃又名吐血草、牛舌頭、金不換、土三七、紅筋大黃、野蒿蕒、鐵蒲扇。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像把圓扇趴在地上,根莖肥大,多生長於山坡旁。全株可入藥,以乾燥根為主,有清熱敗火通便等功效。
現代醫學檢測發現土大黃中含有大黃酚、大黃素、有機酸、鞣質、澱粉、黏液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清熱解毒,止血通便等多方面的功效和作用。
古書籍對土大黃記載:
1,《採藥書》:治吐血。軍中箭傷,罨之。
2、《綱目拾遺》: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癰腫,止血;愈疥癬,和糖醋搗擦。治肺癰。
3、《植物名實圖考》:治無名腫毒,消血熱。
4、《貴州民間方藥集》:開胃健脾,補體虛力弱
除了上述三種被人們稱為“金不換”的植物,還有十來種,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古書中細查。
總結古代醫療並不發達,人們對於這些能夠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草藥可謂非常重視,這些草本也確實在中國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力量,人們以“金不換”來稱呼它們也確實符合它對人們的貢獻。
-
4 # 三農科普
古人用金子都不換的野菠菜叫“金不換”,沒想到它渾身都是寶!
古人說的“金不換”就是我們說的土大黃,別稱紅筋大黃、血三七、化雪蓮和鮮大青、羊蹄、牛舌頭等。東北的小夥伴可能沒見過這種植物,它主要在中國四川、貴州、江蘇、福建、湖南等地生長。喜溼潤環境,耐寒也耐乾旱,野生的通常長在山坡邊上,您有沒有見過這種“野菠菜”?據說有些地區的農村遍地都是,價值很高。不過,大部分人都把它當雜草處理了,也有的人把它餵豬,白白浪費了!
也有一些有經驗的人,把它拔回來,處理乾淨後,取其根部用工具搗爛,被當草藥使用。其實,土大黃根和莖葉都可以入藥,鮮的和乾的都可以用。在過去農村,會把它採回來,用它的根煮水泡腳,也有人會把土大黃的葉片搗爛塗抹使用,總之土大黃全身都是寶。
在農村也有把土大黃的種子炒熟了做忱套裡的陽子,裝忱頭。
當然,土大黃要是隻用於當野菜吃和餵豬,那就有點浪費了,它的作用和大黃的作用還是有些相似的。據瞭解土大黃和大黃的體內都含有蒽醌類成分,是一種醌類化學物,常存在於高等植物的蓼科、豆科、茜草科和低等植物地衣類和菌類的代謝產物中。
含有蒽醌類成分的植物,除了大黃以外,還有我們常見的瀉葉、蘆薈、美鼠李皮及弗朗鼠李皮等。其功效包括清熱解毒、通便、止血等等,在涼性的基礎上發揮藥用價值。
總之,這類成分可適用的病症包括便秘,癰瘍腫毒,咳血及衄血、祛瘀等等。但是,在過去民間主要把土大黃煮水泡腳和針對跌打損傷和燙傷這類“外傷”。
目前,這種在一些地區山坡和田間地頭常見的野菠菜,不僅侷限於野生了,也開始有人大量人工種植。
人工栽培的土大黃,需要注意的是土大黃雖然喜溼耐旱,但不喜歡高溫,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可以在早春或秋季播種,當年或者是第二年形成葉簇,三月中旬至四月返青,第三年5-7月返青,11月地上部枯萎,生長期240天左右。
目前,人工栽培土大黃主要透過林下栽培和溫室大棚種植。其實,林下栽培是有侷限性的,沒發大規模生產,沒有規模也就談不上有大的經濟效益。但林下栽培的好處就是接近於天然,可就受程度要高一些。而溫室大棚種植,雖然光度、溫度、溼度、通風等條件都可以可控,也能大規模生產並且不受季節性限制。但是,投資成本還是比較大的,種植前最好先找好銷路,畢竟土大黃的生長週期太長了,管理上還是需要下功夫的。
咱們個人想種點的話也是可以的,買回來一些種子,種在花盆裡就可以了。並且,土大黃的種子沾土就活十分好養,綠油油的還可以當盆栽欣賞。
您認識土大黃嗎?說說你們當地的叫法。
-
5 # 使用者aejzgc12
金不換你有一座城我有一付藥能免你一死用一座城一付求命藥換選擇要城還是要藥所以金不換,是個列子是那個時代我聽說,
回覆列表
所謂的“金不換”不是浪得虛名的,我們常說金子貴,但在這種植物面前,有的人寧願捨棄黃金,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比喻,告訴你“金不換”的藥用價值高,老邪今天就來說一說它的神奇之處。
這裡的“金不換”其實是土大黃,嚴格來說,就是為蓼科酸模屬植物鈍葉酸模的根,但是在某些地區,其他的一些作用與大黃相似的藥材也有“土大黃”的別稱,這屬於地域性的叫法,並不普遍。
大自然就是一個金庫,裡面的百草曾經救治過無數人的生命,我們要說的土大黃在農村太常見了,如果你以為它們只是害草,那就太浪費資源了。
土大黃是一種藥材土大黃以根部入藥,也有以葉作藥的記載,作用上是相似的,它一般長在江邊或低窪積水的區域,滿足“陰涼”和“潮溼”的地方就容易找到土大黃了,在廣西、江蘇、江西和湖北等地均有分佈。
土大黃乾燥的根肥厚粗大,外表為暗褐色,皺而不平坦,殘留多數細根,切成塊狀,形同大黃,斷面黃色,可見有由表面凹入的深溝條紋且味苦。
土大黃的神奇之處土大黃的神奇之處就是和大黃作用相似,原因是二者都含有蒽醌類成分,其功效包括清熱解毒、通便、止血等等,在涼性的基礎上發揮藥用價值。
適用的病症包括便秘,癰瘍腫毒,咳血及衄血等等,這裡的“便秘”就是瀉下的體現,它也有祛瘀作用,外用針對的是跌打損傷和燙傷這類“外傷”了,平時受傷時,土大黃就是天然的外科用藥。
老邪分享一個外用的應用,供您參考,就是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中記載單用土大黃治皮炎和溼疹的做法,就是用適量土大黃煎水洗就行。
土大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某些方面和大黃很相似,但是它不能取代大黃,大黃的作用更廣,它能除溼退黃而土大黃不行。以上就是老邪的分享了,你認識土大黃嗎?說說你們當地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