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827557293532343
-
2 # 歸海一姐
酸辣羊雜湯材料主料:羊肝,羊血,羊頭肉,羊耳朵,羊肚,配料:大蔥,大蒜,香菜,醋,鹽,白糖,高湯精,胡椒粉做法先將買來的熟羊雜分別切好。將蔥切片、香菜切段、大蒜切末。 燒一鍋開水,放入除羊血外的所有主料和鹽、高湯精、白糖煮3分鐘,撇去浮沫,加羊血煮1分鐘,最後放入蔥、蒜、香菜、醋、胡椒粉、香油即可出鍋。
羊頭湯的做法:首先把買來的羊頭,沖洗乾淨。涼水下鍋,記得放上一勺料酒,開鍋後一分鐘挺火,再次沖洗乾淨。汆水的羊頭放入砂鍋中,放入大塊的姜塊和大蔥段,添入足量的清水。以熬煮的中間不再添水為宜。大火燒開轉小火,繼續煮一個半小時,羊頭熟透,撈出晾涼。這就是剔出的羊頭肉,一個羊頭還是出不少肉,這樣的羊頭肉比瘦羊肉還要好吃呢。湯中加入鹽,味精和胡椒粉調味。
-
3 # 含羞草43280
食材:
羊肚100g、羊肉100g、羊腸50g、蔥1根、蒜1頭、辣椒3個、羊尾油1塊、細粉條1把
步驟:
1、將羊肚、羊腸切塊,炒酒去腥味,加配料用文火燜。
2、羊雜即羊下水,把羊頭、蹄、心肝、腸肺以及羊血洗淨、煮熟、切碎。
3、加上蔥、蒜、辣椒等調料,裝入鍋內,放一塊羊尾油,還可另加細粉條,煮好後,撈到碗裡紅白相間,熱氣騰騰,油而不膩。
-
4 # 親切藝術家3b
食材清單
羊雜 500克 、 蔥 10克 、 姜 5克 、 蒜 10克 、 紅辣椒 10克 、 香菜 5克 、 油 1勺 、 料酒 1勺 、 糖 1勺 、 一品鮮醬油 1勺 、 蠔油 0.5勺 、 孜然 適量 、 花椒 3克 、 八角 3克 、 郫縣豆瓣醬 2勺 、 鹽 2匙 、 味精 0.2匙
烹飪步驟
步驟1/10
在市場買到羊雜好開心回來用清水浸泡一會兒
步驟2/10
鍋中燒開水放入羊雜同時倒入料酒焯水斷生去除羶味和多餘的雜質
步驟3/10
焯好水的羊雜立即放入冷水中多衝洗幾遍洗去多餘的油脂
步驟4/10
處理好的羊雜瀝乾水份備用
步驟5/10
鍋中倒入底油加熱放入花椒和八角炸香再放入蔥薑蒜爆香
步驟6/10
放入調味料糖、一品鮮醬油、蠔油、郫縣豆瓣醬炒勻炒出紅油香味
步驟7/10
放入羊雜大火快速翻炒均勻
步驟8/10
放放入孜然、鹽和味精改成中小火炒勻
步驟9/10
炒至羊雜完全入味撒上香菜提鮮即可出鍋享用
步驟10/10
美味可口的爆炒羊雜裝入盤中最後撒上紅辣椒就大功告成了。
回覆列表
梅花羊頭 〔主料輔料〕 白毛羊頭1 個 水澱粉20 克 食鹽2.5 克 醬油36 克 胡椒粉0.5 克 蔥白25 克 生薑10 克 蒜瓣15 克 香油25 克 香菜25 克 〔烹製方法〕 1.將羊頭用熱水燙去毛,刮洗乾淨,用刀劃開兩腮,剖開口腔,再在案 板上將羊鼻朝下,颳去鼻液,然後用水沖洗粘液,下鍋煮爛撈出,拆去骨頭, 取出羊腦和羊眼備用。 2.將羊腦剝去筋膜,放入碗中作為花蕊,將羊眼切成片,取出瞳孔作為 花瓣,再加羊頭肉切成長方條擺在上面,用好羊湯100 克 、鹽2.5 克、醬油36 克兌湯灌入,蔥切段,姜拍松,蒜切片,放在上面, 上籠蒸約1 小時取出,揀去蔥、姜、蒜、潷出原汁,翻扣在凹盤內。 3.鍋坐火上,將潷出的原湯倒入鍋內,加上好羊湯少許,調入胡椒粉, 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淋入香油,澆在羊頭肉上,盤邊拼香菜,一分為三 盤,三盤為三角對稱即可。 〔工藝關鍵〕 1.此為花色菜式,要精心製作,形似梅花,生動逼真。 2.湯汁放入鍋內,用水澱粉勾“跑馬芡”,要求芡汁交融,厚薄適中, 又呈流態,食之利口。 燉羊頭蹄 〔主料輔料〕 羊頭1 個..2000 克 淮山藥....15 克 羊蹄4 只..2000 克 枸杞子....10 克 桂元肉....10 克 精鹽..6 克 紅棗.....15 克 味精.....6 克 去皮荸薺..200 克 胡椒粉....1 克 薑片.....25 克 薑汁酒....25 克 陳皮.....10 克 花生油....20 克 蔥條.....15 克 〔烹製方法〕 1. 用火將羊頭、羊蹄上的毛燎淨,放入清水盆刮淨,取出,敲掉蹄甲、羊角,將羊頭劈開兩半,取出腦、舌,割開口角皮。放入沸水鍋裡永約1 分鐘,再下羊舌,略滾,然後一併撈起,放入清水盆中,用尖刀刮淨耳腔,剝去舌衣,洗淨後瀝乾。 2. 將羊腦的血筋去淨,盛入碗中,下薑汁酒5 克,入蒸籠用中火蒸約5分鐘至熟取出。將荸薺切成兩半。 3. 用中火燒熱炒鍋,下花生油,放入姜、蔥、羊頭、蹄爆炒,烹薑汁酒20 克,下白開水2500 克,煨約5 分鐘,然後去掉姜條,轉入用竹箅墊底的砂鍋裡,加紅棗、陳皮,荸薺,上蓋,放回爐上,用中火堡約1 小時20 分鐘後,加淮山藥、枸杞子、桂元肉再堡約30 分鐘至軟爛,取出,去掉姜、陳皮,將羊頭、蹄、舌取出,去骨(蹄骨留下,只去掉大骨)切塊,每塊約重20 克;再取出紅棗、淮山藥、枸杞子、桂元肉,荸薺放入燉盅內,把羊肉塊和羊腦放在上面。將原汁濃縮到1500 克,撇去浮沫後倒入燉盅,加蓋,入蒸籠燉約30 分鐘取出,加胡椒粉即成。 燴羊雜 燴羊雜,又叫羊雜碎、羊下水,是太西北地區常見的傳統風味湯類小吃。 自古以來,在農牧和北方草原地區,牛羊成群,品質優良,每當人們宰殺羊後,剩餘的“羊下水”,如羊的血、腸、心、肝、肚、頭、肺、尾、蹄等,統統收拾乾淨,去除雜 物,將各部分內臟反覆清洗。一副腸肚往往洗上十多遍,尤其是對羊肺處理得特別精細,然後在清水中浸泡一夜,最後放入有各種調料的鍋內分別煮熟。羊雜碎含有多種營養素,深受各地群眾的青睞,羊雜碎符合中醫營養學中“以髒補髒”的理論,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C、煙酸、肝素等多種營養素,有益精壯陽、健脾和胃、養肝明目、補氣養血的功效,在氣候偏冷的北方和西部地區,羊雜即可裹腹充肌,又可為人們逐寒御冷,歷來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大眾化風味小吃。 ============================== 鐵板羊雜 鐵板羊雜:泡椒味,選用無汙染的高山羊雜,配上萵筍、芹菜、泡椒等,加入秘製泡椒在鐵板中烹製而成,極具地方風味特色。 ================================= 羊雜割 以羊骨熬湯,羊雜碎切成小片放湯內煮熟,加佐料而食。味鮮美,濃香,熱量高,營養豐富,為冬令小吃。 ================================ 紅燜羊雜 主料: 羊肚,羊腸等共2斤。 配料: 蘿蔔1斤,豆醬、生薑適量。 做法: 將羊肚、羊腸切塊,炒酒去腥味,加配料用文火燜。 ================================ 烤羊雜瓤羊肚 原料:羊肚1只(約1200克),羊肺200克,羊肝1000克,蔥頭500 克,大米飯200克,雞蛋250克,生菜葉500克,牛奶750克。 調料:豬油150克,精鹽、胡椒粉、紅酒適量 烹飪方法:將羊肚洗淨光面為裡;羊肺、羊肝洗淨切小丁;蔥頭洗淨切末,生菜葉 洗淨;備用。 把鍋燒熱後放入豬油,待溶化後放入蔥頭末炒至微黃,放入羊肺炒熟,烹上紅酒, 加鹽、胡椒粉,大米飯拌勻調好成餡,裝入羊肚內用線將口縫牢,放進烤盤進烤箱烤至 上色時,澆上適量清湯改用中火烤熟。 將鹽、雞蛋、牛奶放在一起調勻成蛋奶汁,澆1/3蛋奶汁在烤熟的羊肚上,再放 入烤箱烤至上色時,再澆1/3蛋奶汁,並不斷轉動羊肚,再烤片刻再澆1/3蛋奶汁 ,燒至黃色,起菜時配上生菜葉即可。 特點:清香鮮美,獨具風味。 ====================================== 火爆羊雜 羊雜、青椒、紅海椒、薑絲等一起炒,把準備工作做好了後,在鍋內炒的時間只需1分鐘就可裝盤上桌了。 白水羊頭 製作工藝 1.選用2至3齡也稱“四六口”的內蒙古產的山羊頭(是被閹割過的公頭號,俗稱羯羊,這種羊頭,肉嫩而不羶,能切出又薄又大的肉片),放在冷水中浸泡2小時,用板刷反覆刷洗頭皮,刷得越白截止好(但不要將皮刷破)。再把羊嘴掰開,用小毛刷探進口內刷洗口腔,並在水內來回移動著刷洗,將口、鼻、耳內的髒物刷出,然後換新水再洗2次。瀝淨水,用刀從頭皮正中至鼻骨劃一長口,以便於煮熟後拆骨。 2.鍋內倒入涼水(水量要漫過羊頭9釐米),在旺火上燒沸,將洗淨的羊頭逐個放入鍋中,煮1個多小時,達到七成熟時(用手按一下羊臉上的肉,如已由原來的硬挺變得稍有彈性,或者按下耳朵根部,已由硬變軟即可),取出趁熱稱拆下顱骨。拆法是:從頭皮正中的劃口處,將頭肉扒向兩邊(頭肉須連著臉肉,不要撕斷),露出顱骨,再一手掐住兩肋,一手從鼻骨處將顱骨往一掀即取下,將顱骨上的羊眼睛用手捅出,再將顱骨砍開,取出羊腦。然後從羊頭肉上切下兩耳(挖去目膜不要)和口腔上膛的軟骨(長有一道道的橫紋,俗稱天梯),削去嘴岔上的毛根,片去沿不整齊的肉。再貼著舌(俗稱口條),兩側順長各一刀,將下顎骨切斷,完整地拆下兩塊帶羊肉的羊臉子及整條羊舌(每個羊頭約出熟肉1千克),在涼開水中浸泡1小時,以使肉質脆嫩,色白,切好。 3.將粗鹽放在沙鍋裡,靠在微火旁邊,慢慢焙乾(火力不要大,須保持鹽粒潔白不變色),倒在石板上研成粉末,再過細羅。花椒也如此泡製。然後將鹽粉、花椒粉及丁香粉、砂仁粉摻在一起拌成椒鹽。 4.將泡好的熟羊頭瀝淨水,切時,先將羊臉子(皮朝下)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羊臉子,右手持刀,刀刃向外,刀背向裡,傾斜成20°角,每隔1.5毫米距離片入一刀,片成較薄的大坡刀片。羊舌也片成同樣的片。其他如羊眼睛,羊耳朵,上膛軟骨(羊腦髓不切),均立著刀切成薄片。切片後,按不同部位分別盛入盤內,撒上椒鹽(要現各異要撒,不然會使羊肉軟塌無勁)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