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哥講詩詞

    兩山對峙:指兩山相對聳立,也有對抗、抗衡之意。有點類似我們現在講的對比,只是兩山對峙的物件更加明確,同時應該都是很優秀的物件,對比的意味也更強。

    烘雲托月:原指繪畫時以渲染雲彩來襯托月亮。後比喻從側面點染以烘托所描繪的事物的寫作手法。跟我們現在說的襯托比較類似。

    下面我們先來說一下兩山對峙:

    《紅樓夢》書中兩大女主的描寫的時候就採用了的兩山對峙的寫作,經常會把兩個人放在一起描述。比如第五回,寫“不想如今來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必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在這裡作者就透過兩山對峙的手法,把兩者的容貌和性格進行了對比,單獨描寫一個總是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對比立馬就生動起來了。

    林黛玉

    薛寶釵

    連兩人的判詞都在一首詩裡:“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既是釵黛合一,又是兩山對峙。

    警幻仙子之妹的容貌描寫:“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這裡依然是兩山對峙,同時也採用了烘雲托月的手法,透過寶釵黛玉的美貌來襯托警幻仙子之妹的美貌。

    秦可卿

    寶玉續寫南華經時,寫道“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巧”又是兩人並提,雙峰對峙。

    第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則直接在回目之中,以兩人並提,也是兩山對峙的手法。

    第六十五回,興兒給尤二姐介紹榮國府的人物時,寫道“一個是咱們姑太太的女兒,姓林,小名叫什麼黛玉,面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麼,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地叫他‘多病西施’;還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兒,姓薛,叫什麼寶釵,竟是雪堆出來的”。這裡依然是薛林並提,提起這個,一定不能放下那個,也是典型的兩山對峙的手法。同時也採用了 烘雲托月的手法,透過薛寶釵和林黛玉兩人烘托了尤三姐的漂亮。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烘雲托月在文中體現的有哪些?在劉姥姥兩進榮國府時,多次採用烘雲托月的手法表現賈府富麗堂皇。

    比如第六回初進榮國府之時,才進來鳳姐的堂屋之間“滿屋中之物都耀眼爭光的,使人頭懸目眩”,借劉姥姥之眼來觀察鳳姐堂屋之陳設,烘托其富麗堂皇。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劉姥姥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忽見堂屋中柱子上又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地亂幌”這裡借劉姥姥之眼描寫西洋鍾,突出當時賈府也有西洋之物,可知富貴之極。

    劉姥姥

    第四十回,寫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兒貼。時常閒了,大家都這麼說,怎麼得也到畫兒上去逛逛。想著那個畫兒也不過是假的,那裡有這個真地方呢。誰知我今兒進這園裡一瞧,竟比那畫兒還強十倍”。這就是從劉姥姥的眼中看大觀園,從而烘托大觀園的富麗堂皇。

    劉姥姥

    後面又透過劉姥姥的眼睛,讚揚了林黛玉所住瀟湘館的裝潢像書房一樣的雅緻;劉姥姥喝醉酒後,又透過她胡亂闖進怡紅院所聞所見,烘托出怡紅院裝設的華麗精緻。

    兩山對峙、烘雲托月的表現手法聽起來十分的高明,但實際是簡單說就是對比和襯托,這些手法在文中隨處可見,但是妙在作者用的不著痕跡,真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鏡子誰發明的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