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46024838168164

    1.物理法

    物理法脫腥,包括加熱法、溶劑法、蒸餾法等方法。

    加熱法是將粗碎大豆或大豆粉加熱或通以蒸汽,使大豆的一部分氣味由於揮發或熱分解而減少。大豆在蒸煮、焙炒和加水磨碎後再加熱等,加熱條件雖然各不相同,但都能除去豆腥味。加熱能使大豆中的酶類發生熱變性(鈍化)而失去活性,對減少豆腥味是有益的。

    溶劑法是用乙醇、氯化鈣溶液或己烷—醇類共沸點混合物等浸泡沖洗大豆或脫脂豆粕,將呈味成分溶出。當然,這種溶出是極為有限的。溶劑法對於脫腥雖然起一定的作用,但會造成蛋白質的流失。

    蒸餾法是在減壓狀態下,將豆漿進行蒸餾。在減壓蒸餾過程中,產生豆腥味的揮發性物質

    被除去。所有不良氣味成分中,揮發性物質佔大多數。故減壓蒸餾的脫腥效果比其它物理方法要好些。

    2.化學法

    化學法脫腥是往豆漿里加入化學藥劑,使不良氣味成分或助氧化劑與藥劑發生反應,以除去豆腥味。常用的脫腥藥劑有過氧化氫、亞硫酸鹽、酸、鹼、葡萄糖酸內酯等。根據研究發現,脂肪氧化酶在PH為5.5~6.5時活性最高,PH在4.5-8.5時不同程度存在活性,因此,將浸泡水的PH值調在4.5以下或8.5以上。但浸泡好的大豆,還需用氧化酶遇熱不穩定,迅速投入95℃熱水中,以破壞酶蛋白分子結構,使酶失活。有資料報道,在浸泡大豆過程中,引起不良風味物質之一——7,4-二羥基異黃酮和5,7,4-三羥基異-異黃酮,它們的生成取決於浸泡水的溫度和PH,並在50℃,PH為6.0生成量呈最大 ;當加入β-葡萄糖酶的競爭抑制劑時,也可明顯抑制一些不良風味物質的形成。

    3.酶法

    醇脫氫酶,醛脫氫酶可作用於乙醇、乙醛等腥味物質,蛋白合成酶,可把小分子氨基酸、小肽合成大分子蛋白質,去除苦澀味。還可用羧肽酶,從肽的末端位切去氨基酸可消除苦味。

    4.微波處理法

    我們知道破碎的大豆在空氣中,受到脂肪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使多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成脂肪酸的氫過氧化物所致。所以,在破碎之前,鈍化脂肪氧化酶的活性,是脫腥的關鍵,加熱能使其喪失催化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的能力。然而,加熱時間過長,又會出現大豆蛋白溶解性差、大豆利用率低的現象。採用微波處理能避免由於加熱對大豆營養物質的過度破壞,而且具有生產週期短、裝置投資少、脫腥效果好等特點。

    5.乳酸發酵法

    乳酸發酵法去豆腥味的關鍵有兩點:一是豆乳需經乳酸發酵;二是將發酵的豆乳在減壓條件下蒸餾。這樣,即可除去豆乳中的豆腥味。這兩個步驟缺一不可。 加工工藝是先將豆乳加熱消毒,新增可以被乳酸菌利用的糖,如乳糖,葡萄糖等,糖的新增雖一般為發酵混合液重量的0.0l-5%。再新增含乳酸菌的發酵液,發酵溫度30-45℃,發酵時間15-20小時。發酵後蒸餾處理,便可加工出無豆腥味和苦澀味的豆乳產品。這種豆乳產品還可用來加工豆乳乳酪或組織狀蛋白食品。

    6.過熱蒸氣去味法

    這種方法用於組織狀大豆蛋白脫腥味。首先將組織狀大豆蛋白的含水量調整到70%-75%的範圍內,要防止蛋白組織在處理過程中被破壞、溶解,接著在80℃-145℃的溫度中使大豆蛋白釋放出特有的豆腥味,但要掌握好時間,防止出現其它異昧,將產生豆腥味的溼潤組織狀大豆蛋白與l05-160℃的過熱蒸氣接觸,透過氣化除去遊離的豆腥成分。

  • 2 # 創意芒果1W8

    去掉豆油的豆腥味,可以用幾個方法:

    1.把豆油放入鍋中,油燒成7成熱後,把做好的油餅、油條或蘿蔔丸子等等一系列的需要油炸的麵食,下入鍋中,中小火炸制雙面為金黃色撈出。這樣炸過麵食的豆油,透過加熱、炸制就能去掉油的豆腥味,然後把炸過麵食的豆油放入盆中,以後無論是炒菜還是包餡都沒有豆腥味了。

    2.把大蔥切成段,姜切成片,少許花椒,鍋中放入豆油,油燒成七成熱後,把蔥段、薑片和花椒下入鍋中,中小火炸到蔥段、薑片都變成金黃色了、花椒更深的褐色了,就把蔥、姜、花椒撈出,把油裝入盆中放涼,油就沒有味了。

    3.還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桔子皮,檸蒙皮和柚子皮,泡在豆油裡,這樣時間久了,就會有一種果香味,就能減少豆油的豆腥味道了。

    4.最簡單的方法是在炒菜時,把油充分加熱到冒青煙大約八成熱吧,然後關火晾一會,油溫下降後,在開火炒菜就沒有豆腥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築工程定額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