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伊評科技
-
2 # LeoGo科技
其實,我認為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選擇手機是目前來說很糾結的事情,如果選擇一款讓自己滿意的手機,應該是很多人感覺到很難受,而且很難去抉擇的事情。
我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去挑選手機,並且給大家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有意義的建議。
首先就是我們在選擇手機的時候要選定品牌,目前來說中中國產品牌和國際品牌中表現非常優異的品牌都會在市面上看到,所以你在選擇品牌的時候其實可以在這些範圍內積極選擇,這樣你在選擇的時候能夠保障售後服務以及價格。
其次在購買手機時要知道自己所需要購買的範圍是購買高階旗艦手機還是購買氣價比手機,自己有一定的需求度,才能購買到符合自己心儀的手機。
還有我們在購買手機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售後服務,我覺得現在的手機對於售後服務的要求還是相對比較高的,如果你的手機沒有更好的售後服務的話,那麼對於我們使用者使用體驗來說,確實會影響他之後的使用,那麼怎麼樣去考慮售後服務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在目前的手機市面上,你會發現很多手機品牌他們都有非常好的售後服務點,因此你要看重大的品牌,考慮一些,市面上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同的大品牌,基本上他們的售後服務都相對比較不錯。
並不是說不用考慮小品牌,只不過我們在考慮手機品牌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些售後服務,相對不錯的手機品類。
當然,我認為最終挑選手機還是要看自己的資金狀況!同樣在市面上硬體方面,實際上只要是目前市面上頂級配置的手機或者是正當紅的配置的手機都是可以考慮的。
-
3 # 科技數碼隨時答
應該如何挑選手機?
我聽到最多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款手機雖然不錯,但是某些功能為什麼沒有。說白了再好的手機,也不會讓人滿意,所以在我們選擇手機的時候,同時手機也在選擇我們。就比如我們預算有限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去選擇千元機,而千元機本身的功能就只有那麼多,這不就是手機也在選擇我們,你的預算少,他給你的功能也就不會太多,或者是說即便是功能齊全,但是每樣功能好像表現又比較一般。下面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觀點:
01.我們就從千元機開始說起
之所以會分價格來談,就是因為現在的手機競爭太厲害,所以每個價位,並不是只有一款機型,同時廠商為了凸顯自己的能力,不去模仿別人,導致各個品牌的機型,配置和取向性也不同。
客觀一點來說,千元機的選擇只有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外觀,第二種是實用性。拍照什麼的就不用談了,因為千元機本身都是千篇一律。
之所以說外觀,就在於很多人對於顏值要求比較高,他不在乎特你的效能多強悍,就比如榮耀去年的X30系列一樣,雖然是LCD螢幕,但是屏佔比做的不錯,而且還有不錯的辨識度設計,雖然是驍龍695處理器,但是銷量也不錯。包括iQOOz5,實際顏值也挺高的,配置也不錯,雖然是驍龍778G處理器,不過散熱和續航表現挺好。
而追求實用性,紅米的手機是首當其衝的。功能多,效能強,比如今年的note11tpro系列,確實8100的處理器在千元機中算是佼佼者,這是我們不能否認的,另外像紅米以及nfc,包括雙揚聲器X軸馬達這些都有,雖然說體驗都不算是特別極致,但是夠用了。
02.中端機型
我覺得這部分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說,拍照顏值和價效比,而價效比手機中又可以分出來兩個部分。
顏值拍照型別的手機,顧名思義。要想把外觀設計做好,顏值做的特別漂亮,拍照又比較好,那麼成本就只能偏向於這些方面都一些,所以他們的效能一般,榮耀70和opporeno8,包括小米civi1s系列。其中小米一直遵循的選擇還是價效比,所以即便是顏值類手機,他的屏佔比以及功能也是最多的,這個就靠你自己去把握了。
另外是價效比機型,實際上價效比的機型,比的就是看誰的功能是符合現在使用者的需求,同樣的成本,有舍有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分為兩部分來說的原因。
今年的市場尤為明顯,比如今年8100是兩千左右手機的主流,而紅米k50目前來看是銷量最高的哪個,之所以人們認可,就在於他用了5500的電池容量,現在大家都喜歡續航好的手機,快充夠用就可以了,他所使用的就是67W的快充。而且螢幕用上了2k解析度,而價效比使用者很多不追求拍照,所以他用的還是imx582這款老型號的拍照鏡頭。
但是相比之下,還有其他的機型,比如realmeGTneo3,包括一加手機Ace,他們都有150w的功率版本,實際相比之下,他們是犧牲了螢幕,換來了更好的拍照和快充功率。他們用的都是京東方的oled螢幕,1080p的解析度,同時中中國產螢幕和三星螢幕差距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亮度方面。而拍照imx766屬於主流,150w的快充更是天花板級別的。
並不是人們不認可,而是說大家都明白,價效比手機的拍照最佳化有限,再者是快充功率再高,也不如續航好,因為我們總不能出門就帶著充電器,當然這也是看個人的理解了。
03.旗艦手機
旗艦手機也可以分為多種,今年驍龍8處理器還是發熱,現在各個廠商都已經迎來了驍龍8+的機型,功耗也降低了不少,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時候確實也需要注意。
比如追求價效比的情況下,目前realmeGT2大師探索和努比亞的Z40spro是最有價效比的兩款驍龍8+機型,不過這類手機,既然是價效比,也會存在弊端,比如拍照,包括螢幕方面,兩者都是為了做到更窄的屏佔比,所以把螢幕素質降低到了中中國產,三星的螢幕要想做到更窄的屏佔比,成本要增加。而拍照方面,確實也有點不是主流。
對於螢幕要求高,又想要價效比的,可以去選擇iQOO10,價格自然也就提升了,3699起步,他的螢幕是三星的E5材質,最高亮度1500nit,其他的功能確實也挺好的,也是價效比路線。
如果既想要拍照,又想要全面,那就是小米12s直接給你安排上,3999起步的價格,無線充電,拍照升級到了imx707和徠卡,這個價位鏡頭實力之最,當然我們上面說的都是驍龍8+的機型。
04.四千以上的機型選擇
這類手機都是各個廠商的pro機型了,說實話,iQOO10pro確實是最佳選擇。首先螢幕是2k,還有大面積的指紋識別模組,另外還有獨一檔的200w快充,實際整體的表現確實都是頂呱呱的存在。
還有一款是驍龍8+的小米12spro系列,起步價格是4699,不過缺點是沒有長焦鏡頭,整體配置不錯也夠用,如果你不在乎拍照長焦的情況下,他確實可以作為首選。
寫在最後
高階機型的機型的選擇,就看你個人了。蘋果是穩定性,雖然配置看著一般,但是穩定性確實不錯,所以是很多人的首選,現在的蘋果13價格也降低了不少。但是與此同時,中中國產新一輪的驍龍8+手機也已經了來到了,比如小米12sultra,驍龍8+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不發熱了,另外硬體,中中國產高階確實比蘋果高出來好幾個等級,如果不是蘋果的老使用者,對於ios並沒有那麼依賴,實際現在的中中國產旗艦是首選,畢竟重新整理率的加入,已經讓手機的流暢度表現很好了。
當然選擇手機沒有固定的程式和機型,只是根據我們的個人理解和想法。追求效能的情況下,千元機是8100,中端機型也是8100,聯發科這款處理器算是神U的存在,而旗艦驍龍8+是最近兩年表現最好的一次。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如果看中拍照,或者是其他功能,那就依次往上疊加,從而搭配出來不錯的機型,一分價錢一分貨,我們看自己的預算來進行選擇即可。
-
4 # 日日悅讀
0
分享至
挑選手機其實也可以當作是談戀愛,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各花入各眼,每個人看重的東西也不太一樣。我覺得,買手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
1.售價
首先我們來說價格,價格決定挑選範圍,如果價位越高則可選擇性就越高,越容易選取效能全面,綜合實力更強的手機。但畢竟還是要買消費得起的產品,可以定一個區間,比如:1000-3000,3000-5000,5000-7000......依次找到對應價位的手機。
2.品牌
手機的品牌效應還是很明顯的,比如有人非蘋果不買,有人喜歡華為,每個陣營都有自己的偏好,特別是用慣了某一個品牌的手機,就不太願意換。品牌也代表手機的口碑和特色,就如同買運動裝第一會想到阿迪達斯、耐克。
3.外觀
外觀主要是材質、螢幕綜合來看,像我個人就很喜歡曲面屏,覺得上手很洋氣,顏色的話素淨一點為好,但也有的朋友喜歡酷炫靚麗一點的顏色。
4.配置
經常玩大型的手機遊戲,那麼一定需要一款更加強勁的CPU和更大的執行記憶體。喜歡拍照就要選擇攝像頭素質更高,最好配備光學防抖的手機。如果平時需要在手機內安裝非常多的APP和大量的資料,則需要更大的手機記憶體。如果注重手機的續航能力,大容量的電池和快充就是更不錯的選擇。
5.黑科技
像今年的屏下指紋、反向充電、升降式攝像頭都是比較亮眼的技術,買手機的時候倒也是可以參考,優先體驗一把新技術。
6.購買渠道
所有都確定之後,還要考慮在什麼地方買又靠譜又划算。建議網際網路品牌手機在線上官網購買,其他的建議線上下零售店購買,有還價餘地,天貓京東也可以,但要分清是否官方店鋪,第三方是存在風險的。
7.入手時機
最後我們說說什麼時候購機合適。個人認為每年五一,十一,元旦三節入手最為合適。一般廠商每年會發布至少兩次釋出會,三四月份一次,八九月份一次。
回覆列表
如何挑選手機,這應該是很多消費者都想知道的一個話題,那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應該用什麼策略來挑選一款合適的手機?筆者根據我這麼多年的從業經驗,給大家總結了如下幾個挑選手機的“方法”。
1、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核心需求出發,閉上眼睛,好好思考一下手機的主要用途和使用場景。
買手機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核心訴求,譬如你買手機主要用來玩遊戲,那麼就需要衡量一下這款手機在遊戲方面的表現如何,有沒有專門針對遊戲的特殊配置,效能表現如何等等,至於攝像頭等配置則可以稍微放一放。
切記不要為了一些和自己核心需求不太符合的配置而糾結,因為買新手機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一定是重點。否則的話,大部分人在購買手機之後都會後悔,或者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2、寧可買“中庸機”也不要購買“偏向機”。
什麼叫偏向機,就是指那些有突出優勢的同時也有比較明顯短板的手機。譬如就拿小米11Ultra來說,它的優勢很明顯,強悍的後攝配置,極高的辨識度,2K頂級屏等等,但是他的短板也非常明顯——發熱嚴重。這個短板會極大地影響整款手機的使用體驗,哪怕她的其他配置再怎麼高,也都會被這個短板所拖累。
這就是典型的木桶原理的適用場景,一個木桶能夠儲存多少水,並不是看組成他的最長的木板的高度,而是看最短的木板的高度,手機也是一樣的。
所以在選擇手機時一定要看清楚這款手機的短板是什麼,並且衡量好該短板是否在你的可接受空間內,千萬不要只看優勢不看劣勢。
3、小品牌的手機能不碰就不碰。
還是那句話,小品牌的手機能不碰就不碰。大家要清楚,小品牌之所以成為了小品牌,背後一定是有深層次的原因的,包括不僅限於——系統最佳化差勁,硬體做工不紮實,售後服務欠缺,品牌缺乏知名度等等。
而這些層面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都很重要,譬如我之前就買過努比亞的手機,系統整體最佳化,UI設計,功能性以及後續的系統迭代都無法讓人滿意,最終沒用多長時間就換手機了;再譬如硬體做工,之前我買的錘子M1L,就出現了明顯的訊號,按鍵鬆動等一系列硬體問題,使用體驗也相當差勁。
所以,小品牌手機能不用就不要用,除非你是該品牌的死忠粉且對於短板完全可以接受、
4、衡量清楚安卓&IOS的優勢和不足,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系統。
選擇手機的時候,系統的選擇自然是重中之重了。就目前而言,IOS最大的優勢有兩個——“使用過程平順,穩定且流暢” “安全係數更高”。但是問題就是可定製化的東西很少,缺乏可玩性以及在功能創新方面非常保守。
而安卓系統則恰好相反,安卓系統的優勢就是可玩性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以定製,並且安裝軟體也更加的“隨意”,包容性更高,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譬如安裝某些PJ APP,就只有安卓能夠裝。但是安卓系統的問題也很多,首先是不夠安全,對使用者的隱私保護不夠健全,其次就是系統的流暢性不如IOS。
不過本質上來說,智慧手機發展到現在單就係統而言已經沒有明確的好與壞之分,大家都是各有側重點。
5、預算不足的情況下,效能依舊是最需要在意的方面。
如果你的預算只有2000以內,請千萬記住——效能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東西都是第二位,哪款手機的綜合性能最強,就買那臺。
6、非LCD死忠粉,千萬不要買LCD屏手機。
雖然依舊有人在高喊LCD永不為奴,但是不管大家怎麼看,LCD屏都已經江河日下了,因為LCD屏的很多短板對於消費者的影響很明顯,譬如無法縮短的下巴,顯色的不均勻,亮度較低,有明顯的延遲等等,這些東西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