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32189173213627
-
2 # 望三九
自然災害經常發生,尤其是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變得更高。青少年為更好地保護自己。
一要對自然災害種類有所瞭解。正確的認識。
一是對各種自然災害的型別也有所瞭解。
二是對各種自然災害的特點要有所瞭解。在此基礎上,遇到不同型別的災害才能正確應對。首先要保護的是自身安全,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做一些公益工作
減災防災,人人有責”。面對自然災害,每個人都應盡力按以下四個字去做: 學:學習有關各種災害知識和減災知識; 聽:經常注意收聽國家和地方政府釋出的災害資訊,不聽信謠傳; 備:做好個人、家庭的各種行動準備和物質、技術準備; 察:注意觀察周圍的自然變異現象; 報:一旦發現某種異常的自然現象,不必驚恐,但要儘快向有關部門報告,請專業部門作出判斷; 抗:災害一旦發生,應發揚大無畏精神,組織大家和個人自衛; 避:災前作好個人和家庭躲避和抗禦災害的行動安排,選好避災的安全地方,一旦災害發生,個人要組織大家進行避災; 斷:在救災行動中,首先要切斷可導致次生災害的電、火、煤氣等災源; 救:要掌握一定的醫療救護知識,準備一些必備藥品,以便在災害期間醫療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及時自救和救治他人。(雲南省地球物理學會 謝應齊提供) 面對異常氣候和由此造成的災害,我們應該怎麼辦? 有人認為人類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因為這是人類沒有善待自然的結果。從總體上說,這沒有錯,但要具體分析。 的確,人類應該善待自然,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儘可能少改變(實際是程度不同的破壞)或影響環境,儘可能少消耗資源,儘可能減少汙染或廢棄物。無論全球變暖是不是必然趨勢,無論引起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無論自然界還有多少未解之謎,這樣做總是有利無害的。而且,無論如何,人類以往的活動加劇了氣候的變化,使異常氣候更加頻繁和嚴重。 不過,就不同時期或發展階段的不同人群而言,無論是道義上的還是具體的責任,都是有區別的。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變遷的影響是積累起來的,是全球範圍相互影響的。例如,發達國家以往產生的溫室氣體和造成的汙染會使今天或明天的環境受害,完全可能波及從未產生過溫室氣體和保持著原始環境的不發達地區;人均排放溫室氣體量並不高的中國,必須承受排放量遠比華人均高的其他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的後果並不與某一地區、某一人群以往的行為存在直接關係。營養過度、飲食過量的人必須反省過去的行為,並採取切實措施;而營養不良、難免饑饉的人只需要瞭解前車之鑑,卻不應該就此節食。 何況一味反省並不能感動自然,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來就是互動的,要是人類放棄自身的努力,不用說與自然和諧相處,連人類本身都不可能產生。至於因為遭遇這次冰凍雪災,就認為美國影片中的“後天”就在眼前,或者認為明年或未來肯定會出現更大的災害,甚至認為人類已面臨萬劫不復的局面,這如果不是愚昧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即使這次出現的最嚴重的災情,也沒有超過數十年或百年一遇,至少不是史無前例。很多更嚴重的災害出現在完全沒有工業化、人口更加稀少的古代,難道那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現在還大?資源消耗比現在還多?環境汙染比現在還厲害?其實在反省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繼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自然的奧秘,瞭解自然環境演變的規律。例如,對直接引發這次異常氣候的拉尼娜現象,對它形成和演變的規律,人類的瞭解還相當有限,更無法作出準確的預測和預報。在人類還沒有能力消除自然災害或改變異常氣候的情況下,能否作出準確預報,結果就大不相同。 應該承認,從政府主管部門到普通民眾,都還缺乏應對異常氣候和災害的經驗。即使在現有條件下,這次造成的災情,並非是完全不可避免。當第一次災情出現時,很少有人想到,更嚴重的災情還在後面,而是心存僥倖,以為已經萬事大吉,沒有及時啟動可以採取的措施。南方地區大多數政府官員、管理人員既缺乏親身經驗,又沒有事先制定或演習過應急措施,只能坐待上級的的指示或外界的救援。 還應該看到,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組織能力的薄弱,資訊釋出不及時、無權威甚至相互矛盾,組織性和公德性的不足,都加劇了災情,造成本可避免的損失。例如,即使某一大城市或交通樞紐對外的交通全部斷絕,如果資訊釋出及時而準確,指揮得當而果斷,民眾能充分動員且有效組織,旅客能服從排程又相互照顧,可以避免發生傷亡事故,減少人流盲目往返移動。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