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都紫薇497
-
2 # GINKGO原創
題主,你肯定不是孤兒,不然這個問題就會變成——我願意放棄一切,也想要爸媽在我身邊。
就跟所有人都有問題一樣,父母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除了非常極端的情況,原生家庭雖然有各類問題,也比無依無靠要好。
年少時有人照顧,年老時有個人對自己真心好,是莫大的幸運。你去看看孤兒院裡的小孩子,不聲不響,沒人看望,這樣的生命很容易凋零。
我喜歡一個很棒的心理學上的例子,送給你。想象你是個鏡子,被父母摔在地上,破碎一地,你的靈魂從鏡子中升騰起來進行自救,一片一片湊齊,用“愛”粘結在一起,拼好的那面鏡子——一個新的你。
我們來到世間,不為享樂,而為求道,即為真理。徹悟的人,會在更高層面看待世間萬物,離開時也更清醒。
人,只能自己整合一身傷痛。原生家庭不好,自己要有自愈能力,爭取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
對父母,多些諒解,多些理解。
——————
紅塵煉心。
願我們都可以笑對生命中的無常。
-
3 # 一絲不苟雲朵n
你好,我是北斗老師。
一部《都挺好》的電視劇,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談論原生家庭的話題。
原生家庭,顧名思義,是孩子在親生父母撫養教育下成長的家庭,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
在原生家庭中,父母愛孩子,孩子快樂成長,似乎是原生家庭的題中之義,也是我們對家庭的美好期待。但縱觀每一個原生家庭,我們不難發現,原生家庭的父母給了孩子很多的愛,也給了孩子程度不同的傷害。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也是一種愛——錯愛!
來自原生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愛,既有對愛也有錯愛,這是事實。
為什麼會發生錯愛?因為作為父母,我們從來不知道,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愛孩子不等於會愛。愛的情感來自本能,愛的能力卻需要學習。我們沒有經過學習和培訓,甚至沒有做好做父母的心理準備,就匆匆行使了父母撫育、教育的權利。
撫育、教育是一種能力,愛是一種能力,凡能力就必須經過反覆的學習、練習才能具有。就像開車,開車的能力只有透過在駕校學習,透過教練指導,再經過自己反覆的練習才能學會。即便如此,我們仍避免不了在行駛中出現刮蹭和違規現象。
所以,原生家庭出現的不幸,其實是一種必然。如果我們透過學習和練習,將這種不幸控制在只是刮蹭的程度,我們就是合格甚至優秀的父母了。何況在更廣泛的成長意義和生活意義上看,生活本來就充滿不幸和痛苦,這是生活的常態,是生活七色光中的一種顏色。成長和生活正因為有了不幸和痛苦,我們才更加珍惜幸運和快樂,就像正因為有了死亡,我們才思考和實現活著的意義。
相反的,如果成為了孤兒,那才是最大的不幸。因為這種不幸是從未體驗過父母之愛的不幸,即便父母的錯愛也不曾體驗。何況成為孤兒的不幸,遠不是有父母的孩子所能體驗和經歷到的。
那麼,最好的心態是什麼呢?倒過來!作為孩子,不論你是孤兒,還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傷害,你都要不斷悟出一個道理:苦之源樂之本,無煩惱無人生,沒委屈長不大,再不幸找萬幸。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記住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將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
4 # 瀲衣裳
原生家庭有不幸,也有過恨。因為它的緣故,間接改變了我的性格和人生,但是我都釋然了……
父親兄弟四人,他是排行第三的。大伯,二伯家的都是哥哥(我們哪裡叫大爺,二大爺),叔叔家的也是男孩,一個人弟弟。唯獨就是父親,就有一個女兒。在別人眼裡,自己猶如眾星捧月一般。
童年僅留的最美好的記憶就是,玩什麼都是跟在一群男孩身後跑,而且都是哥哥弟弟居多……如果照此下去,是不是自己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男人緣比較好的。
在父輩眼裡。不重男親女那是假的,特別是在兄弟多了比較的情況下,更加覺得低人一等了。
母親早逝了,父親自己不得懂照顧和體貼人,特別是對於一個女孩,他更不知道怎麼對待。對他老說,孩子嘛有吃有喝就行。對待哥哥弟弟和我,他總是一視同仁,買什麼都買什麼,吃什麼都吃什麼。
對,他很大度不小氣。起碼在後媽進門之前,我還是不缺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沒幾年,沒到小學畢業。街坊鄰居張羅著給我找個媽,都說是為我好。父親的好友,更是勸他在找一個。他自己就是早年喪妻,家裡為了一兒一女沒有再娶,很後悔。身為過來人的身份,勸他:老伴老伴,老來有伴,子女都會娶妻嫁人的。
沒過多久真的就有後媽了,起先是一個女人和一個女孩的試探和較量。我懂什麼?!我不聰明,不圓滑,不世故,嘴又不甜。沒多久,這個家輕而易舉的被她掌握了。
父親兄弟幾個軟弱,更不跟女子致氣,他們覺得女人當家沒什麼。
後來,家裡的大門鑰匙換了,我沒有。初中以後也是走讀,中午要回家吃飯。起先沒什麼,後來中午回家門是鎖著的。挺懵的,有家進不去的,還沒飯吃。
還想著儘量躲起來,不能讓人看見,顧及父親一家面子。這時候會爬牆就起了作用,爬進去有什麼用,堂屋也是鎖著的,一樣沒飯吃…只是不被人看見罷了。就傻傻的不知道去大爺、叔叔家吃,或佘饅頭吃。試想一下,如果去了,他們能管我嗎……
最好笑的是,你知道嗎?我們本村有同學,要吃完飯一起去學校。去她家裡,一邊看著人家吃飯,一邊忍著肚子餓得直叫。
中午鎖門的事情從偶爾變成了常常。再傻的人都知道了,我父親容忍和選擇無視這樣的情況發生,家裡其他人時間久了也不可能不知道。吃不飽成了常態。
我的房間從堂屋搬到東偏房。我二姑知道了鬧(我有四個姑姑,感謝你的二姑,她對我付出最多)都知道向東的房子,冬冷夏熱。然後又搬到西房。家裡大爺、叔叔不可能不知道了,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
晚飯?到後來回家,去自己屋裡等待我的只有一暖瓶水和幾摞煎餅,無論春夏秋冬。
再後來事不多說了…我父親就只敢沒人的時候只塞給我幾塊錢,也夠幾天飯錢了,我應該感恩。
總之,我的父親為了再續家庭、為了一個對於我來說陌生的女人,拋棄了我……沒有給了我家庭的溫暖,沒有再給我學業上的支援。沒有,然後就沒有了沒有。
當然,我也夠決然的,快十五年了,見面沒超過十次,沒有再踏進在那個家一步,沒有再叫一聲爸爸。
不幸的原生家庭就如一塊永遠好不了的傷疤,暴露在太Sunny下、眾人眼中,不單只是傷口上撒鹽這麼簡單,更害怕成為他們眼裡的笑話和茶前飯後的話柄。
對,童年缺愛的人往往有人際交往恐怖症,喜歡獨來獨往,甚至自我封閉,我就這樣朋友不多。而且,有情感潔癖和性格潔癖,斷舍離是常態,不願與他人與俗世有太多牽絆,無論愛與不愛,都很難交心,因為非常敏感,害怕受傷,拒絕傷害的意識很強,但其實可能心地善良,甚至脆弱,只是用孤傲方式來偽裝自己。
做子女的對父母的真正體諒和理解,可能總是要等到自己為人妻、為人母之後,經歷了經營家庭的煩擾,養育子女的辛苦。才能發現生存的艱難,以及愛的尷尬和現世的無奈。
過去幾年了,我依然記得自己當時結婚時,家裡除了父親外,大爺、大娘、叔叔、嬸子、哥哥弟弟,能來的無一缺席。他們不辭辛苦的到來,只為表達對我的祝福。
婆家習俗是在老家擺席,比較忙比較亂。但弟弟還是抽時間抓住老公,雜亂的環境中,認真的說了一句:以後對我姐一定好,她一輩子不容易,不然我回來找你的。這一幕,被我隔著窗子不巧的聽見和看見了。
《都挺好》結局大家覺得很爛,又何嘗不是最真實的寫照。蘇明玉經歷了家庭的悲歡離合,哥哥們都有自己的原因離去,生病的父親獨留自己照顧。明玉回到生她養她老院,想起了媽媽對她開心的笑,擁抱她撫摸她,微笑的釋然了……
我也堅信,如果在見到我的老父親,看到已經蒼老不太挺拔的身體,聽見我不太熟悉了的聲音,我會在哭聲中釋然……
-
5 # 輕舞隨風追光者
謝謝邀請!我認為原生家庭不幸,並不代表著這個人會一生不幸。因為人的一生都是心靈成長的過程,在苦難中長大的人,只要精神沒有被摧毀,長大後意志力會非常堅定。同樣的,因為從小就渴望家庭的溫暖,這樣的人會更加懂得感恩,會更加珍惜與人相處的那份溫情。總之我不認同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延續一生,人生中有時候別人的一句話,或者自己遇到一件事情,都會改變一個人的精神思想。人世無常,萬事沒有絕對,所以我們只管自己好好做人,嚴於侓己,活在當下,肯定都是幸福的人。
-
6 # 心夢4666
謝謝邀請:首先很同情你的遭遇,也能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的童年也跟你一樣捱過很多餓,所以能感受你當時所經歷的,記得我7歲的時候,那時還在讀小學,那時我們的學校就在我們隊上,我和妹妹的早飯是奶奶在做,弟弟當時還小還沒讀書,媽媽忙地裡幹農活沒時間照顧我們,當時做飯還是燒柴用炡子蒸飯,每次要等飯做好吃了再去讀書那肯定就會遲到,因為早上8點就要上課,為了節約時間,奶奶每天都給我和妹妹熬的稀飯,當時長身體的時候,吃了稀飯餓得快,然後我們放學一般是3點以後,有好多次放學回家其實都很餓了,可家裡還沒有人燒火做飯,媽媽去幹農活了沒回來,爸爸也出去幫別家幹活了不在家,奶奶在菜園地裡除草,然後等奶奶忙完再做飯,到飯做好已經是下午五六點鐘了,幾乎每天中午飯都是那個點才吃,就這樣整個小學都是這樣度過的,後來上初中,初中是走讀,上初一的時候,幾乎都是不吃早飯去讀書,因為吃了早飯去讀書肯定遲到,因為初中的學校在我們街上,走路要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那時家裡條件不好,父母每天只給5角錢吃飯,我一般去了學校早上只買一個饅頭吃,中午幾乎都沒吃,那時讀初中一般要下午五六點才放學,放學後又走路回家,走在路上的時候總感覺餓,回到家都晚上了,晚上了才能吃飯,初一那一年都是這樣過的,讀完初一我成績也不好,父母也沒錢交學費,我就沒讀了,後來在家呆了段時間,13歲的時候就出來打工了……其實不是說孤兒就幸福,而是那時的父母都沒有時間好好照顧我們……也是因為那時的條件吧,他們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
7 # 炎焙焙
我一直這樣認為,一個人的生與死是沒有辦法選擇的!自殺的不在這個範圍裡!既然沒有辦法選擇,那也就意味著誰來當我今世的父母,我也是沒得選的,只能聽天由命,只能順其自然!如果談到原生家庭,我想我比較符合這四個字,苦辣酸甜!童年的我是幸福的!有多幸福呢?用我自己的感受來形容的話,我覺得我就像一個縣太爺家的大小姐,我媽就是我的“侍女”一樣,每日陪伴,精心呵護我的每一步的成長!我以為這樣的日子會很長,會很久,長久到會是一輩子的!可天不遂願,好景不長,我還沒來得及長大,我媽就匆忙離去了,而且隻言片語未曾留下!其實當時的痛,已經被無法接受所替代,相比起若干年後的感受來說,我媽走的那一刻的打擊,都算不上傷了!因為當時的心情只是,我失去了我的媽媽!而過後所有的經歷和遭遇,那才是致命傷,因為失去了一個人,整個世界都變了模樣,這是我當時根本想象不到的結果!這麼多年有多痛?就像被火燒的同時,有一萬支利劍,一支一支慢慢的刺透面板,肌肉,然後正中心臟,然後還有人用力的擰了幾下,為了讓那鋒利的箭頭刺得更深入一些!當時的我十幾歲,不止一次的想過死亡,生無可戀也不過如此吧!悲傷可能就是這樣的情景,一個對世界來說毫無過錯的人,被人像討厭蒼蠅老鼠一樣的嫌棄和厭惡,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要這樣的被對待!說不曾有恨,那是萬萬不可能的,真恨,恨不得玉石俱焚,恨不得同歸於盡!那時恨自己是個女孩子,恨自己的無能為力,恨自己有於心不忍!就這麼掙扎著,煎熬著,糾結著,跌跌撞撞的走了過來!我真的有看起來的那麼堅強嗎?不是!其實我覺得,有一階段那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苟延殘喘!嚥下這口氣不容易,閉上這雙眼也沒有勇氣,那就暫且喘著這口氣吧,已經很難熬了,就別再難為自己了!好歹離成年也沒多遠了,盼著長大吧!長大了可能就好了!這是僅存的希望了!成年就真的好了嗎?沒有!一個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很大!婚姻都有可能不幸福!我聽過一句很扎心的話就是,你爸都不管你,你做人該有多失敗吧!我又開始恨!我爸的自私冷漠無情,竟然成了我被看不起的原因?為什麼這樣呢?我沒有自私過啊?我沒有冷漠過啊?我沒有無情過啊?為什麼要把這樣的標籤貼到我身上呢?太多的事,我根本不懂,曾經我根本就不想弄懂過,因為真相往往是很殘酷的,也很現實,甚至冰冷!那時的我,或許選擇的也是一種逃避吧!為了心裡好過一點,我寧願用自欺欺人的話來騙自己,不會的,不會的,我的家庭我的父親不會是那樣的人!但他就是那樣的人,女兒的幸福,永遠比不上他的幸福,哪怕他的幸福要建立在女兒的痛苦之上,他也不管,因為他在他自己的心裡,永遠都是第一位的!時間只不過沖淡了我的那些曾經的怨恨,其實是沒有磨滅過我的記憶的!那些經歷彷彿是刻在了我的腦子裡,砂輪機高速運轉,可能都磨不掉了!因為太深刻,因為太痛苦,因為太意外,因為太刺激了!不過我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回憶依偎在媽媽懷裡時的幸福,回憶媽媽給的點點滴滴,回憶那些媽媽告訴我的,那時聽不懂,但卻富有哲理的話,回憶媽媽的堅強和樂觀,回憶媽媽的音容笑貌,回憶我背起媽媽時,一起摔倒時的滑稽可笑,回憶我騎著腳踏車,帶著我媽,差點把賣雞蛋餅的攤子掀翻的驚險,回憶把鬧鐘撥快20分鐘,假裝上學要遲到了,回憶我幫她擦地,她教我做菜,回憶她帶我去商場買衣服,自己卻捨不得花一分錢,回憶她的巧手,為我編織出各種漂亮的毛衣毛褲,而她的毛褲卻都是舊的不能再舊的了......我不想成為一個孤兒,因為,我若是一個孤兒,我將錯過一段,媽媽給我的幸福時光!
-
8 # 生如夏花1312
我是從小到大在爸爸媽媽手心裡長大的,很幸福,快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小公主的生活方式長大的。
看到你的文章,你的這個標題,很同情你,沒有媽媽的孩子確實可憐,沒有人呵護,沒有飯吃,有家不能歸,無處藏身,父親太過軟弱,後媽太過霸道,你當時太小,無力反駁,在極為惡劣的環境影響下長大,真不簡單啊!
值得慶幸的是,你現在己經有了家庭,身為人母,以後的路靠自己走,幸福的生活靠自己去奮鬥打拼,把兒時的那段時間經歷丟掉,放下,從記憶中統統抹去,你會過的快樂些,心裡舒坦些,在以後的生活中,把這種不幸轉變成幸運看待,自立自強,自己改變自己是首要。
-
9 # 落雪丶
原生家庭不幸福,當你長大了,可能會造成一些心裡陰影,不過你也會更加珍惜你以後的家。孤兒有孤兒的失落,也沒有你想的幸福,所以好好愛自己,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
10 # 嶧縣西門裡老李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還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
像我類50後的平民子弟,父輩有文化的不多,從祖輩傳下來的傳統,兒女是我生的、我養的。那我想打就打,想罵就罵,天經地義。我之前的問答中也提過,60歲的哥哥一言不中80歲老爹的意,照樣被拿起馬紮打到大街上;52歲的二妹陪老爹去超市,回來一算帳多給人家5角錢,也被打得哭著找我來訴苦。(苦笑)。
老爹一輩子性情暴躁,奶奶、姥姥、大爺、叔叔、姑姑都不敢惹他。與我母親更是從我有記憶時就打,而且是往死裡打,兄弟姐妹小的時候不敢拉架,只得喊鄰居來勸架,我們則提心吊膽的站在一邊只是哭,而且一打架這一天就沒人做飯了,一餓一天。……
那個年代正逢三年自然災害剛過去,生活的清貧自不用說。記得我和姐姐隔上一、二天早上3.4點鐘就被喊起推磨,困得在磨道里東倒西歪、走走停停的,氣得姥姥在旁邊直罵。待天明磨好了一大盆瓜乾的糊子,我們去上學,姥姥則又要攤煎餅去了。那時她已80多歲,現在想想該有多辛苦。……
我們那時上學,是沒有家長過問的,不上正好,還能幫家裡幹活。早上上學,甭說接送,早飯也沒人做。我和姐姐都是拿一張瓜乾的煎餅,用鹹菜一卷,邊吃著邊冒著寒風去上學,吃的肚裡涼,風颳在身上更涼。……
如今兄妹幾人都已年屆60歲以上,但說起童年給自已留下的陰影,仍令人心悸。這是一生都無法消除的。但是,人生一世,出身是沒法選擇的,父母也是沒法選擇的。苦過、累過、打過、罵過、傷害過,但畢竟還是親人,這是無法割捨的。
所以,從我的心裡講,不會有“自已如果是個孤兒會更幸福”的想法。因為舉目無親的淒涼是常人無法感受的。起碼我們上學、工作時填表,父母一欄有的填,起碼父母健在,人生尚有來處;而父母離去,人生只有歸途。……
還是讓我們以謙讓、包容和愛來化解這曾經的恩怨,珍惜這短暫人生中的血濃於水的親情吧!
回覆列表
我剛懂事時,媽媽就告訴我:世上最苦的是孤兒,我從小看電影,一看到劇中的人物沒爹媽的生活,就淚流滿面……1998年我媽媽病逝後,我哭得傷心欲絕。現在的我已為人母了,好羨慕別人牽著自己的母親逛街,每當受到委屈,就想起媽媽,多想在媽媽的懷裡撒嬌一下。所有我覺得世上最苦時孤兒,原生家庭再不甚,至少有親情存在,就覺得世上還有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