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吾獨尊86111747
-
2 # 李翔宇6666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白居易恰好趕上個好時候。公元9世紀上半葉,是白居易在唐朝詩壇大放光彩的年代,卻也同樣是日本開始狂熱流傳唐詩的“平安時代”。跑來大唐學習的日本“遣唐使”們,聽的見的常是白居易的優美作品。外加白居易本人喜歡整理文集,所以完整的文集,很容易在日本流傳,也就輕鬆傳到了日本。
而且更“巧”的是,公元838年左右,正是白居易在唐朝詩壇十分走紅的年頭,而公元838年以後呢,日本則停止了大規模的遣唐使運動。這也就意味著,白居易之前的唐詩名家名作,日本人能接觸的機會比較少,白居易身後的唐詩後輩呢?日本人更沒什麼機會接觸。讀唐詩學唐詩?那就認準白居易了。
中國古代的著名詩人有很多,如:
陶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於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
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他所寫的詩,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過程,又被人稱為“詩史”。
......
那麼,日本人最喜歡的中國古代詩人是誰?
白居易。
根據日本新華僑網公佈的資料,平安時期文人大江唯時所著的《千古佳句》裡,總共收錄了一千多首唐詩,其中,竟有507首唐詩是白居易所作的,幾乎佔了唐詩總量的一半。這一資料,足以證明白居易在日本文學界不可撼動的地位。
被譽為文聖的菅原道真,亦是白居易的“忠實粉絲”,他一度認為自己是白居易的傳人。在《菅家文草》這部著作裡,菅原道真多次引用或化用了白居易的詩詞,幾乎涵蓋了所有白居易的作品。《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亦在該書中大量引用了白居易的一百多首古詩。
紫式部對白居易的評價相當高:“凡人總須以學問為本,再具備和魂而見用於世,終是強者。”這裡面的“學問”,與我們所理解的學問存在較大差異。根據當時的日本文壇狀態來說,紫式部口中的“學問”指的便是“漢學”。
除了《源氏物語》這部對於日本人來說頗具分量的文獻之外,還有許多知名日本著作引用了白居易的詩詞。清少納言的成名作《枕草子》,便借用了大量白居易的詩句。與白居易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嵯峨天皇,更是白居易的“發燒友”,據說,天皇本人《白氏文集》不離身,時常以白居易的詩句考對大臣,還留下不少傳世佳話。
平安時期,日本天皇政府開設了專門論述《白氏文集》的講座,而主講人便是由大江唯時來擔任的。醍醐天皇、村上天皇均是《白氏文集》的愛好者,每逢大江唯時開展講座,這兩位天皇總會親自參與。據說村上天皇上臺以後,還曾在御前舉辦過效仿唐朝士族的詩會。當然,在詩會期間,每個參與者必須要按照白居易的七律格式進行創作。
可以說,白居易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分量,幾乎可代表半個中國詩壇。
不過,從小便學習古詩詞的我們,難免會在日本人對白居易的瘋狂崇拜中感到不解。唐朝是古詩大行其道的年代,除了白居易之外,尚有李白、杜甫等詩壇鉅子。至少在詩壇上的地位來看,白居易顯然是不如前二者的。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備受華人推崇的詩仙、詩聖以及詩佛,雖然在中原家喻戶曉,但在日本他們的名聲卻未曾流傳開來。雖不至於鮮為人知,但卻遠遠無法與白居易相提並論。反倒是文學地位不及李杜的白居易,能在日本文學界獨領風騷,成為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
那麼,這到底為什麼呢?
這其中的原由,多半是因為白居易的文字通俗易懂,且語彙量比較豐富,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往往能讓人領會到其中的內涵。白居易的詩文之美,是由內及外的,不論是文學底蘊不深的年輕人,還是深諳此道的老儒,都能在詩句中體味到不同的意境,老少咸宜。
在許多日本人看來,中國的古詩都是晦澀難懂的。所以李白、杜甫的詩之所以未能在日本大規模普及,正是因為他們的詩不如白居易的詩更“接地氣”。當然,除了白居易的文字情感表現得更加直接外,日本人熱愛白詩的原因還有不少。
從白居易詩句中的閒適、感傷兩大門類來看,白居易所追求的文學境界,是人心與自然結合,也就是“心物一體”。從這些流傳千古的詩句中,我們亦可以剖析出白居易的性格,他是一個相當細膩、敏感且沉鬱的人。這樣的詩人,顯然極度貼合平安時期日本人的審美情調。
因此,白居易反倒比李白、杜甫更受日本人的歡迎。
在日本人眼中看來,《白氏文集》對日本文學界的發展起到了不容替代的作用。僅平安時期,自天皇到百姓“全民皆粉”的情況,已經使白居易的文字在日本文學界烙下深深的印記。
白居易故去以後,唐宣宗曾親自為其作悼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而在日本天皇眼中,白居易的地位同樣崇高。醍醐天皇在讚歎文聖菅原道真精湛的筆力時,曾用到這樣一個比喻:“更有菅家勝白樣”。由此可見,日本天皇眼中的白居易已經成為衡量文聖水平的標尺。
可以說,在對白居易的崇拜方面,唐宣宗與醍醐天皇真可謂“天子所見略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