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水

    “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臺北時間8月7日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也表示糧食正在結果孕籽,收穫的季節要到了。

    立秋對農事的影響非常大,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過節,在農村有“立秋無雨是空秋,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的說法,立秋時節秋收作物正處於灌漿期,需水量大,立秋下雨非常有利於糧食豐收。

    如今正處於三伏中最炎熱的“中伏”階段,35℃以上的高溫司空見慣,很多人都盼望著涼爽的秋天快點到來。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是什麼意思?今年立秋後還熱嗎?看看農村諺語就知道。

    一、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老話說“秋後一庚數末伏”,說的就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開始時間,末伏往往都在立秋之後,因此立秋並不表示酷熱天氣就此結束,立秋後的炎熱天氣人們稱之為“秋老虎”。

    秋老虎每年都會發生,持續的時間一般為15~60天,每年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如果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那麼就意味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如果秋老虎持續的時間短,那麼立秋後天氣會很快涼爽下來,那麼今年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嗎?

    老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裡的“冷颼颼”和“熱死牛”是形容立秋後氣溫的炎熱程度。如果今年立秋是“早立秋”,按照老祖宗的話來說,立秋後的天氣會相對涼爽;如果今年立秋是“晚立秋”,那麼按照老祖宗的話來說,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說明秋老虎持續的時間長。

    那麼什麼是“早立秋”和“晚立秋”?區分方法非常簡單,如果是農曆六月立秋那麼就是“早立秋”;如果是農曆七月立秋那麼就是“晚立秋”。今年8月7日立秋,農曆時間是七月初十,很明顯今年立秋是“晚立秋”,按照我們老祖宗的經驗,立秋後會很熱。

    那麼老話有沒有道理呢?立秋立得早(農曆六月立秋),也就意味著冷天來得早,我們會提前感受到涼意;如果立秋立得晚(農曆七月立秋),那麼就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延長了,我們自然會感到很熱,因此老話是很有道理的,這也體現了我們老祖宗的聰明才智。

    二、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死狗

    關於立秋後熱不熱,農村還有句農諺“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死狗”,這句話的意思和“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類似,都是形容立秋後的天氣炎熱程度。

    那麼什麼是“伏包秋”?什麼是“秋包伏”?上面我們我已經說了,末伏往往在立秋之後,如果立秋這天恰好是末伏開始的第一天,那麼就是“伏包秋”;如果末伏開始的第一天在立秋之後,那麼就是“秋包伏”,意味著立秋節氣把末伏包裹起來。

    今年立秋的時間為8月7日,而末伏的時間為8月15日~8月24日,末伏的開始時間在立秋之後,很明顯今年是“秋包伏”,按照老祖宗的說法,今年立秋後還會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

    “伏包秋”說明立秋和末伏的開始時間在同一天,由於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因此“伏包秋”意味著立秋後還有10天的伏天。“秋包伏”說明末伏的開始時間在立秋之後,意味著立秋後伏天的時間還很長。

    關於“秋包伏”還有“小包伏”與“大包伏”的說法,如果立秋的時間和入末伏的時間間隔短,那麼就是“小包伏”,如果立秋的時間和入末伏的時間間隔長,那麼就是“大包伏”,今年立秋後還要過8天才入末伏,因此今年是“大包伏”。“大包伏”相對“小包伏”表示炎熱的持續時間會更加長。

    今年是“晚立秋”、“秋包伏”、“大包伏”,因此按照老祖宗的說法今年立秋後還會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立秋後會很熱,因此今年也是“脫衣秋”,中午需要穿單薄的衣服防暑。

    古代沒有天氣預報,這些農諺就是指導人們從事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但是立秋後熱不熱?還要熱多久?更多的是由副熱帶高壓來控制,如果南移的副熱帶高壓再次迴歸,那麼就會帶來持續的炎熱天氣。

    農村有句老話叫“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立秋後下雨說明有冷空氣入侵,降雨會帶走大量的熱量,一次次冷空氣南下,就會形成一次次秋雨,天氣也會愈發寒冷。

    總結,立秋後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今年是“晚立秋”,也是“秋包伏”,按老話來說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因此今年立秋也是“脫衣秋”。

  • 2 # 李玉廣天原苗圃

    立秋,在農民來說,是一年最重要記節,一年的收入,立秋前後十天要管理好,豐收最重要的決定,又是一年過去了,

  • 3 # 講故事的人ZW

    因為我們發展中藥材生產,農業是要靠天的,時時日日月月觀察和記錄著天氣的變化情況。

    只要一立秋,早晚必涼,深夜溫度降低,晝夜溫差拉大,既便中午十二點鐘的太陽也不會火辣辣鋒芒必露,總會往溫柔轉化,但溫度不會短時降到穿秋衣,還需一段時間。

    四十多年的觀察記錄,只有一年立秋後的二十多天裡比中頭伏熱,比率很小。

    立秋後太陽好溫度適宜雨少點,秋季農業必大豐收,

  • 4 # 三農科普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一,再過幾天就立秋了,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有啥預兆呢?

    2022年立秋節氣交節的時間是公曆8月7日,農曆七月初十,具體時間是20點28分57秒。交節時間是在晚上,也是老人說得“閉眼秋”、“脫衣秋”。

    按古人“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四庚數中伏,秋後一庚數末伏”的方法來推算,今年末伏的頭一天是8月15日,在立秋之後了,也就是說立秋之後還要熱上一段時間。

    立秋早晚怎麼判斷?

    按古人的方法,如果立秋的交節時間在農曆六月份裡就是“早立秋”,在農曆七月份份交節就是“晚立秋”。今年立秋是農曆七月初十,顯然是“晚立秋”,按古人“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經驗判斷,今年秋後還會很熱。

    另外,今年還是“大包伏”,這裡的“伏”,指的是末伏。把末伏距離立秋交節當天越近,炎熱的時間和強度就越弱,稱為“小包伏”;末伏距離立秋交節當天越遠,炎熱的時間也就越長,稱為“大包伏”。看來,無論是從晚立秋還是“大包伏”上來看,今年的“秋老虎”會如約而至了,會熱上一段時間。

    進入大暑節氣,南方乾旱少雨,進入伏旱期,北方迎來雨季,下雨天比較集中。雖然下雨有利於作物生長,但是集中下雨會導致田間積水,影響作物根系呼吸,反而影響作物生長了。所以,天氣炎熱還是有利於籽粒飽滿,獲得高產的。

    這個網友說得有些道理,二十四節氣出至黃河流域,並不是針對全國。但是,在幾千年前,咱們先人開始記錄晝夜長短,觀察太陽的角度,測量正午的影子,等待大火球升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我們設立農耕和曆法了。

    古代是農耕社會,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農耕展開,有了二十四節氣才讓古代農業得到大規模發展和壯大。我們現在按農時播種和收穫不都是按照古人給我總結的節氣來參考的嗎?

    我們現在來看二十節氣感覺很簡單,測定一個時間沒那麼難,手機上有大資料,一查就可以了。但是,對於幾千年前的古人來說,測定一個節氣對應的時間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需要幾代人共同測定才能確定一個節氣具體在哪一天。

    在那個“觀象授時”的年代,古人透過“晝參日影,夜考極星”來測定節氣。

    說起來感覺很輕鬆,感覺沒什麼技術活。但是,古人每天的白天記錄影子的長度,太陽的角度,還有夜間星象的位置變化。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們用肉眼很難觀察到,並且還會有下雨陰天的時候。所以,要經透過長時間的觀察、記錄和總結才能發現一些規律,是一個極其考驗耐心的一個活。

    一個節氣需要古人記錄和觀測很多年,才能得到一個大概的平均數,經過多年的修正,才能算出一個節氣大概在哪一天。這個時間有多長呢?這麼大的工程,一代人是肯定完不成的,也就是說你觀察和記錄了一輩子,可能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結果,需要把你記錄的資料傳給後人繼續記錄和觀測總結,他再傳給他的後人,代代相傳,才能確定一個節氣大概在哪一天。

    古人從夏朝的時候開始記錄和測量節氣,到了商朝的時候才確定了冬至和夏至,整整經歷了一個朝代的時間。到了西周的時候又確立了春分和秋分,古人測算的腳步並沒有停,到了春秋時期又確定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到了戰國時期,才把其它十六個節氣確立並增加了進來,這時候完整的二十四節氣才全部確立出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才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寫進曆法裡。從此,人們種地的時候不用再看太陽了,只要按著節氣的時間安排,就能播種和收穫,二十四節氣變成了農耕的時間座標。

    我們看看這個工程大不大,得需要多少代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後來,古人又在二十四節氣的基礎上設立了十二訊息卦,用來表示一年裡陰陽變化的規律。我上一篇文章裡詳細講過,就不在這裡重複說了。這十二個卦依次增減陰爻和陽爻,一個卦對應一個月,兩個節氣,濃縮了時間和生命的哲學。

    例如,大雪和冬至所對應的卦是上面五根陰爻,下面一根陽爻的復卦,代表太陽的一陽來複。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按照這個設計排下去,排到立秋和處暑的時候,太陽的直射點就從北迴歸線,往南慢慢接近赤道了,是農曆七月申月“否”卦。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天文曆法、氣候變化、農事指導,還是節日。例如,端午節源於夏至,再過兩天的七夕節源於立秋。再比如,冬至、立春、清明也都是節日。

    總之,二十四節氣在農業的指導上可能有些已經被現代的科技取代了,但是,有它延伸出來的節日和習俗還在影響我們。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和傳承的,您說呢?

  • 5 # 越努力越幸運0524

    立秋將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結束,而隨著立秋的到來溫度也將隨之下降。

    然而,立秋的到來也並不意味著夏天的馬上結束,秋天的馬上到來,有可能有一段超級熱的時間。我們稱它為“秋老虎”,光看這名字也知道有多熱了,所以防曬防暑還是不能鬆懈呀。

    當然,溫度還是會大體上有所下降,今年的立秋來得比之前晚,我們的老祖宗把立秋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那什麼時候是早什麼時候是晚呢。老祖宗把農曆6月份立秋稱為早立秋,而7月份則稱為晚立秋。今年的立秋在8月7日,在農曆的七月份,所以今年是晚立秋。有古話這麼說的“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從這話可以看出今年立秋之後還是會熱呀。

    那麼又有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晚立秋我們都瞭解了,那麼脫衣秋又是什麼意思呢。那有脫衣秋自然就有穿衣秋的說法啦。其實從字面上理解也很簡單,穿衣秋,自然而然對應的就是早立秋啦。早立秋,天氣相對比較涼爽,那麼就需要新增衣物來保暖,也就是穿衣秋啦。那脫衣秋自然也就是晚立秋,天氣還很熱,人們需要減少衣服的穿著來抵禦炎熱,就是脫衣秋啦。

  • 6 # 勇往直前的藝術家JY

    答:應該是遲點,往年交節日在六月份,今年是在7月份,所以老人才會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

  • 7 # 江南霧霾夢雨中

    晚立秋代表時間比以往推遲的意思,脫衣秋代表今年熱度時間比以往要長,冷度時間短,對農作物生長谷粒帶來飽滿有望豐收,比喻五穀雜糧內物(撐滿開肚)應該是這意思吧!

  • 8 # 妮妮廣場舞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今年8月7號立秋,時間不等人。

    這裡提到了老人說的“晚立秋、脫衣秋。”據人們反映立秋暑未消,秋老虎駕到,說的是立秋後還要炎熱一段時間,人們把立秋後的炎熱天氣稱之為“秋老虎,在民間有“二十四個秋老虎”的說法,說的就是立秋後的二十四天同樣很熱。

    但是事實上秋老虎的持續時間並不是固定的,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如果立秋後“秋老虎持續時間長,那麼立秋後就會有長時間的炎熱天氣”,人們依然穿的比較單薄,這就是所謂的“脫衣秋”,如果立秋後“秋老虎持續時間短”,那麼立秋後天氣很快涼下來,人們要及時新增衣服防寒,這就所謂的“穿衣秋。

    因此“脫衣秋”和“穿衣秋”實質反映了立秋後天氣炎熱時間長短問題。就此打住吧!和大家一起分享

  • 9 # 三農一姐

    今年農曆七月初十立秋,即陽曆8月7號立秋,立秋在民間有很多講究,也有很多老話,諺語能預測未來農事。老人說今年是“晚立秋、脫衣秋”,有什麼說法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是太陽執行到黃經135度處時令交界的時刻,太陽逐漸的向赤道附近靠攏,天氣將逐漸的變涼。

    立秋有三侯:一侯涼風至,二侯白露生,三侯寒蟬鳴。這說明立秋以後天氣就變得涼爽了,寒蟬悽切,對長亭晚。但並不意味著立秋後天氣變涼了,炎熱酷暑的天氣消逝了。

    立秋加一伏,即立秋一庚入末伏,也就是立秋後第1個庚日,就進入了末伏季節,末伏天氣也是比較熱的。畢竟還在三伏天裡,所以立秋以後有可能會出現秋老虎的天氣發生。

    今年何時立秋呢?今年立秋的時間為農曆七月初十,即陽曆8月7號,具體時間為20:37:46。

    為什麼老人說今年立秋屬於晚立秋,脫衣秋呢?

    在中國古代把立秋分為早立秋和晚立秋、脫衣秋和穿衣秋、大包秋和小包秋等等,各個地方說法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根據立秋的時間和長短來推算的

    1、早立秋和晚立秋之分

    (1)根據立秋的月份來劃分。立秋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6月立秋為早立秋,7月立秋為晚立秋。今年是農曆七月立秋,所以今年屬於晚立秋。

    (2)根據立秋的單雙日來劃分。立秋的日子分為單數日和雙數日,單數日立秋為早立秋,雙數日立秋為晚立秋。今年是農曆七月初十立秋,所以按照日子來說也屬於晚立秋。

    (3)根據立秋的時辰來劃分,現在一般是根據時間點來劃分。從午夜凌晨零點開始到中午12點之間立秋為早立秋,從中午12點到午夜24點整之間立秋為晚立秋。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為晚上8點37分,所以今年按照時間點也屬於晚立秋。

    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狗。所以早立秋天氣涼爽也就意味著冷空氣提前到來,對於農作物生長是極其不利的,沒有足夠的生長週期。晚立秋意味著冷空氣來得比較晚,農作物生長週期長,利於果實的成熟,但會出現秋老虎的天氣,因此立秋以後還是非常炎熱。

    2、脫衣秋和穿衣秋之分

    脫衣秋和穿衣秋之分,顧名思義就是天氣是否炎熱。

    立秋以後天氣炎熱,人們就脫下衣服涼快,說明了氣溫高,有秋老虎的天氣存在。這種現象屬於晚立秋的天氣。

    立秋以後天氣比較的涼爽,人們就要穿上衣服保暖。這就說明了氣溫比較的低,冷空氣來得比較早。這種現象就屬於早立秋的天氣。

    3、小包秋和大包秋來劃分

    這種劃分比較的簡單,也就是立秋當天到入末伏的那一天的時間間隔長短,作為小包秋和大包秋劃分的依據。

    小包秋指的是立秋到末伏之間的時間比較短,這個時間一般是在1~5天之間的情況。畢竟一個末伏只有10天的時間。

    大包秋是指的立秋當天到入伏的那一天,時間一般超過5天。今年8月7號立秋,若末伏的時間為8月15號,時間間隔為8天,所以今年立秋屬於大包秋。

    小包秋說明了秋天來的比較早一些,冷空氣也來的比較早,所以預示著天氣比較涼爽,沒有秋老虎的天氣。大包秋意味著立秋比較晚,畢竟立秋節氣結束了,有可能三伏天還沒有結束,這是必然力求是比較炎熱的。比如今年就出現了“處暑不出伏”的現象。

    綜上所述,今年8月7號立秋,立秋的時間比較晚,按照中國民間的說法屬於晚立秋,也屬於脫衣秋。也就意味著今年立秋後,有秋老虎的天氣還是比較炎熱的,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 10 # 風雲抖

    晚立秋和脫衣秋都是勞動人民長期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是經驗就可能會有例外。今年(2022年)的立秋時間是陽曆8月7日20點28分57秒,農曆七月初十,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是晚上立秋的話,意味著氣溫變化不大,不明顯。同時今年的伏天是四十天,中伏長達二十天,中伏的起止日期是:陽曆7月26日至8月14日,立秋之日是在中伏。末伏的十天時間全部都在秋後,這就說明秋後的氣溫相對正常年份來說應該是要高一點的。氣溫高人們就穿不住衣服,脫衣乘涼就理所當然了。

    人常說秋後還有二十四個活老虎,今年秋後伏天有十七天之多,這種現象是比較少見的。晚上立秋,秋後伏天時間又比較長,溫度比較高的機率是非常大的,人們是穿不住衣服的,所以就叫做“晚立秋、脫衣秋”。天氣變化有些時候也是會超出人們的經驗判斷的,一場秋雨一場寒,如果秋後能夠下兩三場透雨的話,火老虎的威風肯定是會被殺掉許多的。

    晚立秋和脫衣秋的說法是民間的經驗總結,在大多是時間是正確的,在實際中出現不符合經驗性的事件也屬正常現象。我們國家幅員遼闊,無論哪一個節氣,包括李秋在內,從氣象和不同地域去看各個地方都是不同的,真正進入到節氣的時日也都是有區別的。

    立秋

  • 11 # 大吉大利51077202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立秋的日期毫無意義。太陽年365天,用24個節氣均分,除不盡,所以晚幾天,才能湊出一年365天分24節氣。農作物生長、氣候變化只與太陽日照有關,取決於日地關係,與人為的24節氣無關。

  • 12 # 灑脫雲朵4m

    2022立秋節氣交節的時間是公曆8月7日,農曆七月初十。交節時間是晚上20點28分57秒,也是老人說的閉眼秋,脫衣秋。按古人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四庚數中伏,秋後一庚末伏的推算方法,今年末伏的頭一天是8月15號在立秋之後了,也就是說立秋之後還要熱上一段時間。按古人的方法立秋交節在農曆六月份就是早立秋,在農曆七月份交節就是晚立秋。今年是七月初十,顯然是晚立秋。按老人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經驗今秋還是很熱。所以穿著方面咋涼快咋來呀,另外,今年不但是晚立秋,還是“大包伏,”這個伏是末伏,,末伏距立秋交節當天越遠炎熱時越長,稱為大包伏。總之,今年秋老虎會如約而至,熱上一段時間了。

  • 13 # 流浪de豬

    晚立秋指是時辰上的早晚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意思就是如果立秋得早,後面的溫度就不會特別高,高溫持續時間相對短一些,冷秋,相反,立秋如果要是晚的話,更容易出現比如秋後高溫的現象,秋老虎,高溫持續時間也會相對更長一些。

  • 14 # Jia+Yang

    晚立秋代表時間比以往推遲的意思,脫衣秋代表今年熱度時間比以往要長,冷度時間短,對農作物生長谷粒帶來飽滿有望豐收,比喻五穀雜糧內物(撐滿開肚)應該是這意思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村女孩怎麼在城市裡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