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政權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進封世子。崇禎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農民軍掃蕩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時南京之明殘餘勢力議擇君以定南都,然後揮師北上。曾出現擁潞王與擁福王之爭,最後馬士英恃勢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為帝。馬士英等以擁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閹黨餘孽,貪贓枉法,與高弘圖等東林餘黨針鋒相對。清順治二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於武昌,進逼南京。時清軍迅速南下,連續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隨後,清軍渡長江,克鎮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蕪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
[編輯本段]隆武政權
順治二年閏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國於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以是年為隆武元年。朱聿鍵,朱元璋九世孫,端王朱碩熿之孫。崇禎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離南陽獲罪,弘光時獲釋。順治二年五月避亂經杭州,適南都已亡,鄭鴻逵等迎之入閩。隆武帝繼位之初,儼然想有所作為,他集廷臣議抗清戰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詔親征,影響頗大,同時又安撫難民,聯絡抗清義軍,改變原來弘光朝廷聯虜滅賊的錯誤政策方針。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義軍紛起,響應抗清號召。然而隆武卻頗不得勢,其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裡,就連隆武本人也為其挾制,很快被其掣肘。三年七月,清軍攻下浙東浙南,即揮師南下。鄭芝龍暗中與清軍洽降,撤兵還安平鎮。福建門戶敞開,清軍長驅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軍追及擒殺,隆武政權滅亡。之後鄭芝龍以無大用,被清廷所殺。
隆武帝本人可以說是南明諸帝中最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錯誤的地點選擇了錯誤的勢力,才使得他無所建樹,最終隆武朝廷的復國計劃稱為了泡影。
[編輯本段]魯王時期
順治二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故明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孫,魯王朱壽鏞第五子。崇禎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魯王政權建立後,控制浙東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地,擁有浙中義師及原明總兵方國安、王之仁部,且憑藉錢塘江天險,曾匯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權腐敗,熱衷於與隆武朝爭奪皇統,勢同水火。順治三年六月不戰而潰,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軍迅速平定浙東,魯王大臣張國維、朱大典、馬士英、孫嘉績、王之仁等先後死,方國安、阮大鋮等降清。該政權建立不到一年即告滅亡。
[編輯本段]紹武政權
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學士蘇觀生、隆武輔臣何吾騶等於廣州擁立朱聿鍵之弟朱聿鐭?為帝,改元紹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李成棟部攻入廣州,朱聿鐭?等皆死。紹武政權僅存41天。
[編輯本段]永曆政權
順治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孫,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為人懦弱寡斷,昏庸無能。
正當南明政權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農民軍餘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後,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
在抗清名將何騰蛟、瞿式耜、堵胤錫、鄭成功等的支援下,尤其是大順、大西農民軍與之聯合抗清,永曆政權得以生存下來,支撐臺灣及中南、西南數省半壁江山,聲勢頗大。順治五年春收復了湖廣、湘桂部分地區。順治九年收復廣西全境。接著北取長沙,東掃江西,收復二州16郡。
不幸的是,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1656年李定國擁桂王至雲南,次年又大敗孫可望,可望勢窮降清。孫可望降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緬甸。李定國率全軍設伏於磨盤山,企圖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內奸洩密失敗。1661年,吳三桂率軍入緬,索求桂王,十二月緬甸國王將桂王交於清軍,次年四月桂王與其子等被吳三桂處死於昆明。7月,李定國在勐臘得知桂王死訊,亦憂憤而死。 其後退守臺灣鄭成功集團沿用南明永曆法統直到永曆三十七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止,鄭成功政權名義上一直奉朱術桂為監國,使用永曆年號。
這次南明政權的抵抗鬥爭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它的影響和意義是極其深遠的。
弘光政權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進封世子。崇禎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農民軍掃蕩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時南京之明殘餘勢力議擇君以定南都,然後揮師北上。曾出現擁潞王與擁福王之爭,最後馬士英恃勢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為帝。馬士英等以擁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閹黨餘孽,貪贓枉法,與高弘圖等東林餘黨針鋒相對。清順治二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於武昌,進逼南京。時清軍迅速南下,連續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隨後,清軍渡長江,克鎮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蕪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
[編輯本段]隆武政權
順治二年閏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國於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以是年為隆武元年。朱聿鍵,朱元璋九世孫,端王朱碩熿之孫。崇禎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離南陽獲罪,弘光時獲釋。順治二年五月避亂經杭州,適南都已亡,鄭鴻逵等迎之入閩。隆武帝繼位之初,儼然想有所作為,他集廷臣議抗清戰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詔親征,影響頗大,同時又安撫難民,聯絡抗清義軍,改變原來弘光朝廷聯虜滅賊的錯誤政策方針。使得江浙、安徽、江西各地義軍紛起,響應抗清號召。然而隆武卻頗不得勢,其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裡,就連隆武本人也為其挾制,很快被其掣肘。三年七月,清軍攻下浙東浙南,即揮師南下。鄭芝龍暗中與清軍洽降,撤兵還安平鎮。福建門戶敞開,清軍長驅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軍追及擒殺,隆武政權滅亡。之後鄭芝龍以無大用,被清廷所殺。
隆武帝本人可以說是南明諸帝中最為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只可惜在錯誤的地點選擇了錯誤的勢力,才使得他無所建樹,最終隆武朝廷的復國計劃稱為了泡影。
[編輯本段]魯王時期
順治二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故明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孫,魯王朱壽鏞第五子。崇禎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魯王政權建立後,控制浙東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地,擁有浙中義師及原明總兵方國安、王之仁部,且憑藉錢塘江天險,曾匯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權腐敗,熱衷於與隆武朝爭奪皇統,勢同水火。順治三年六月不戰而潰,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軍迅速平定浙東,魯王大臣張國維、朱大典、馬士英、孫嘉績、王之仁等先後死,方國安、阮大鋮等降清。該政權建立不到一年即告滅亡。
[編輯本段]紹武政權
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學士蘇觀生、隆武輔臣何吾騶等於廣州擁立朱聿鍵之弟朱聿鐭?為帝,改元紹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李成棟部攻入廣州,朱聿鐭?等皆死。紹武政權僅存41天。
[編輯本段]永曆政權
順治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孫,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為人懦弱寡斷,昏庸無能。
正當南明政權形勢萬分危急之際,大順農民軍餘部出現在抗清鬥爭最前線,挽救了危局。自李自成死後,餘部分為二支,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先後進入湖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合抗清。
在抗清名將何騰蛟、瞿式耜、堵胤錫、鄭成功等的支援下,尤其是大順、大西農民軍與之聯合抗清,永曆政權得以生存下來,支撐臺灣及中南、西南數省半壁江山,聲勢頗大。順治五年春收復了湖廣、湘桂部分地區。順治九年收復廣西全境。接著北取長沙,東掃江西,收復二州16郡。
不幸的是,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1656年李定國擁桂王至雲南,次年又大敗孫可望,可望勢窮降清。孫可望降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次年初,下昆明,桂王出逃緬甸。李定國率全軍設伏於磨盤山,企圖一舉殲滅敵人追兵,結果因內奸洩密失敗。1661年,吳三桂率軍入緬,索求桂王,十二月緬甸國王將桂王交於清軍,次年四月桂王與其子等被吳三桂處死於昆明。7月,李定國在勐臘得知桂王死訊,亦憂憤而死。 其後退守臺灣鄭成功集團沿用南明永曆法統直到永曆三十七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止,鄭成功政權名義上一直奉朱術桂為監國,使用永曆年號。
這次南明政權的抵抗鬥爭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它的影響和意義是極其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