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貴龍魄
-
2 # 老伯公保號
火炬村是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觀寺鎮下轄的一個村級行政單位。位於觀寺鄉東北部,由原來的英勇村與火炬村合併而成,東鄰簡陽市新民鄉,南連雄心村,西接火花村,北與槐樹村接壤。
全村轄8個社,共有常住人員3106人,常住戶口942戶,總面積3.8平方公里。美麗的三岔湖在該村有4公里湖岸線,該村整體被三岔湖仁壽風景區現代旅遊產業專案佔用。
火炬村位於南山鎮東北部,共轄上寨片、洋濟、坑背片、老寨四個自然村。總面積4.8km²,總人口約0.22至0.23萬人。揭西縣南山鎮火炬村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廣東省潮汕人民抗徵隊司令部駐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革命舊址有7個,包括:監獄看守所、抗徵隊軍政法庭、革命部隊駐地、抗徵隊兵工廠、後方臨時醫院、抗徵隊彈藥庫、天寶堂。
基本資訊
中文名
火炬村
外文名
TorchVillage
車牌程式碼
粵V
發展歷史
火炬村位於揭西縣南山鎮東北部,蓮花山脈南麓大北山下,全村總戶數為437戶,總人口為2200人,火炬村始建於清朝,因山脈地形如雙龍會水,而曾取名為龍躍坑。
1947年6月7日,潮汕地委在天寶堂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約60人,會上成立的“潮汕人民抗徵隊”,確定了以武裝鬥爭方式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三徵(徵兵徵糧徵稅)政策。7月,抗徵隊發表了《潮汕人民抗徵隊告各界同胞書》,在此後的解放戰爭中,潮汕的解放武裝發展成為華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二(潮汕)支隊。武裝力量發展到11個團,7000多人。天寶堂以潮汕人民抗徵隊誕生而聞名。潮汕地委在天寶堂會議後,潮汕人民抗徵隊成立,建立了潮汕地區的武裝隊伍,以武裝鬥爭形式,正式向國民黨政權宣戰。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龍躍坑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廣泛可靠的群眾基礎,一直是潮汕人民抗徵隊遊擊活動據點、後方根據地。
1948年前後,潮汕人民抗徵隊司令部及後勤部曾設於在此地。劉向東、曾廣、林震、陳彬、邱志堅、何紹寬等人都經常在這裡活動,制定對敵作戰計劃,指揮了許多戰鬥,還開辦了兵工廠,設立了潮汕軍政法庭等。
1948年夏,潮汕人民抗徵隊按中共潮汕地委指示,成立潮汕軍政法庭,法庭的職能主要是審判潮汕人民抗徵隊在歷次戰鬥中及平時抓捕的國民黨戰犯、特務分子,土匪和地主惡霸等。是年,潮汕人民抗徵隊軍政法庭在此設立監獄看守所。
1949年6月,中共潮汕地委遷到揭西縣南山鎮火炬村委會龍躍村北山樓內李氏祖祠,並設有電臺,直接與中央聯絡,出版了《新潮報》指導潮汕各地黨活動。
1956年3月,天寶堂建立起果林場,“文化大革命”前曾作為揭西縣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校址,“文革”後期,又成為揭西地區知識青年的集中上山下鄉點之一,先後有300多名知識青年在這裡經受了時代和山區生活的磨鍊。
1958年因該村是革命老區,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以“火炬”命為村名,沿用至今。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韓江縱隊北山支隊,以天保堂為駐地,開展革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