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詞牌叫《玉樓春》的有兩首。如下 玉樓春·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 歐陽修的這首《玉樓春》是離別詞,寫得既深婉又層深,既含蓄又充滿激情,堪稱言盡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在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用“穠豔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穠豔”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奼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彷彿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接下去兩句“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遊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蕩在空中,隨處可見。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遊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在惜別者眼中,它們卻彷彿變得有情了。這裡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遊絲苦苦地纏繞著人不讓離去,又埋怨楊柳怎麼沒來由地爭著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筆鋒轉入抒寫別離。 下片繼續寫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作者只寫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徵的形象描繪產生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詞傳神之筆。上句描寫旅途中的春山:只見山口處有紅杏傍路而開,而紅豔豔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寫那位離人的活動: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開放的驛舍裡。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終於迸發出了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的嘆息,使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噴薄而出。詞至此戛然而止。 玉樓春·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首詞開端的“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兩句,是對眼前情事的直接敘寫,同時在其遣辭造句的選擇與結構之間,詞中又顯示出了一種獨具的意境。“樽前”,原該是何等歡樂的場合,“春容”又該是何等美麗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說的卻是指向離別的“歸期”,於是“樽前”的歡樂與“春容”的美麗,乃一變而為傷心的“慘咽”了。在這種轉變與對比之中,隱然見出歐公對美好事物之愛賞與對人世無常之悲慨二種情緒以及兩相對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張力。 在“歸期說”之前,所用的乃是“擬把”兩個字;而在“春容”、“慘咽”之前,所用的則是“欲語”兩個字。此詞表面雖似乎是重複,然而其間卻實在含有兩個不同的層次,“擬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語”則已是張口欲言之際。二句連言,反而更可見出對於指向離別的“歸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轉的深情。 至於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是對眼前情事的一種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對於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廣到了對於整個人世的認知。所謂“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所以況周頤在其《蕙風詞話》中就曾說過“吾觀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之外,別有動吾心者在”。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關於風月,所以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此二句雖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實上卻是透過了理念才更見出深情之難解。而此種情痴則又正與首二句所寫的“樽前”“欲語”的使人悲慘嗚咽之離情暗相呼應。所以下片開端乃曰“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話別的情事。“離歌”自當指樽前所演唱的離別的歌曲,所謂“翻新闋”者,殆如白居易《楊柳枝》所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與劉禹錫同題和白氏詩所云“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歐陽修《採桑子》組詞前之《西湖念語》,亦云“因翻舊闋之詞,寫以新聲之調”。蓋如《陽關》舊曲,已不堪聽,離歌新闋,亦“一曲能教腸寸結”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勸阻之辭寫得如此叮嚀懇切,正足以反襯後句“腸寸結”的哀痛傷心。 末二句卻突然揚起,寫出了“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遣玩的豪興。歐陽修這一首《玉樓春》詞,明明蘊含有很深重的離別的哀傷與春歸的惆悵,然而他卻偏偏在結尾寫出瞭如此豪宕的句子。在這二句中,他不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盡”,表現了一種遣玩的意興,而且他所用的“直須”和 “始共”等口吻也極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卻畢竟有“盡”,“春風”也畢竟要“別”,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實在隱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及歐詞此數句時,乃謂其“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
同一個詞牌叫《玉樓春》的有兩首。如下 玉樓春·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 歐陽修的這首《玉樓春》是離別詞,寫得既深婉又層深,既含蓄又充滿激情,堪稱言盡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在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用“穠豔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穠豔”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奼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彷彿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接下去兩句“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遊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蕩在空中,隨處可見。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遊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遊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在惜別者眼中,它們卻彷彿變得有情了。這裡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遊絲苦苦地纏繞著人不讓離去,又埋怨楊柳怎麼沒來由地爭著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筆鋒轉入抒寫別離。 下片繼續寫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作者只寫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徵的形象描繪產生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詞傳神之筆。上句描寫旅途中的春山:只見山口處有紅杏傍路而開,而紅豔豔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寫那位離人的活動: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開放的驛舍裡。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終於迸發出了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的嘆息,使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噴薄而出。詞至此戛然而止。 玉樓春·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首詞開端的“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兩句,是對眼前情事的直接敘寫,同時在其遣辭造句的選擇與結構之間,詞中又顯示出了一種獨具的意境。“樽前”,原該是何等歡樂的場合,“春容”又該是何等美麗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說的卻是指向離別的“歸期”,於是“樽前”的歡樂與“春容”的美麗,乃一變而為傷心的“慘咽”了。在這種轉變與對比之中,隱然見出歐公對美好事物之愛賞與對人世無常之悲慨二種情緒以及兩相對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張力。 在“歸期說”之前,所用的乃是“擬把”兩個字;而在“春容”、“慘咽”之前,所用的則是“欲語”兩個字。此詞表面雖似乎是重複,然而其間卻實在含有兩個不同的層次,“擬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語”則已是張口欲言之際。二句連言,反而更可見出對於指向離別的“歸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轉的深情。 至於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是對眼前情事的一種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對於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廣到了對於整個人世的認知。所謂“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所以況周頤在其《蕙風詞話》中就曾說過“吾觀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之外,別有動吾心者在”。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關於風月,所以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此二句雖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實上卻是透過了理念才更見出深情之難解。而此種情痴則又正與首二句所寫的“樽前”“欲語”的使人悲慘嗚咽之離情暗相呼應。所以下片開端乃曰“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話別的情事。“離歌”自當指樽前所演唱的離別的歌曲,所謂“翻新闋”者,殆如白居易《楊柳枝》所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與劉禹錫同題和白氏詩所云“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歐陽修《採桑子》組詞前之《西湖念語》,亦云“因翻舊闋之詞,寫以新聲之調”。蓋如《陽關》舊曲,已不堪聽,離歌新闋,亦“一曲能教腸寸結”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勸阻之辭寫得如此叮嚀懇切,正足以反襯後句“腸寸結”的哀痛傷心。 末二句卻突然揚起,寫出了“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遣玩的豪興。歐陽修這一首《玉樓春》詞,明明蘊含有很深重的離別的哀傷與春歸的惆悵,然而他卻偏偏在結尾寫出瞭如此豪宕的句子。在這二句中,他不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盡”,表現了一種遣玩的意興,而且他所用的“直須”和 “始共”等口吻也極為豪宕有力。然而“洛城花”卻畢竟有“盡”,“春風”也畢竟要“別”,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實在隱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及歐詞此數句時,乃謂其“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