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底小蝦
-
2 # 七旬翁58889095684
讀作數字“10”。系借用了羅馬數字10的寫法“X”。最常見的是腕錶和懷錶很多羅馬數字表盤上從1~12都是寫的羅馬數字。如:阿拉伯數字9,羅馬數字寫作“IX”;阿拉伯數字11,羅馬數字寫作“XI”。
-
3 # 明心逍遙
隨便讀吧,即使是錯的,讀的人多了,會變成正確的。今年不是把不少以前認為是錯的讀音變成正確的。我們自己在孜孜不倦毀滅自己的正確的語言!
-
4 # 鐳形好習慣
身份證編號是用來分辨唯一性的,不是用來讀什麼什麼發音的,在需要用語音報出身份證號時能夠準確的讓絕大多數人分辨出來明白理解出你的身份證號就行,讀“差”或者讀“埃克斯”別人都能明白,讀“shi”恰恰是大多數人不明白的。搞清楚身份證編號的重要屬性最重要,而不是在意那個字母發什麼音。
-
5 # 天有東西地有南北
讀什麼不重要,什麼意思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明白”。羅馬數字x的讀音估計不是很多人知道。語言的交流在乎對方明白,讀英文字母發音和中文“交叉”的叉音,令人更加容易明白。如果讀“shi”音,我估計,很多人會想起英文字母“c”,沒有幾個人想起羅馬數字“x”。與其引起歧義,不如將錯就錯。
從1999年10月1日開始,中國開始實行新的身份證號碼標準,身份證號碼從原來的15位變成了18位。同時,許多人也發現自己的末尾號碼竟然變成了“X”,對於這個標誌我們或許並不陌生,但在身份證號碼裡面,它可不是英文字母中的“埃克斯”,而代表的是羅馬數字“X”,等同於阿拉伯數字“10”。
那麼,為什麼尾數會出來這麼一個數字?它又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身份證號碼的變化
到目前為止,中國一共使用過兩種公民身份證號碼標準,升位之前一直沿用的是《GB 11643-1989》標準,在這套標準中一共有15個數字,分別是6位的地址碼、6位的出生日期碼以及3位的順序碼。
1999年10月1日之後,我們開始使用新的身份證號碼標準,也就是現在使用的《GB 11643-1999》標準,與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數字數量在原來基礎上多了3位,變成了18位,分別是6位地址碼、8位出生日期碼、3位順序碼以及1位校驗碼。
不難看出,多出的這3個數字,有兩個是出生日期中加入了世紀碼,還有一個就是最後一位多了一個校驗碼,這其中,校驗碼比較特別,它一共有11種,除了阿拉伯數字中的“0—9”這十個數字外,還有一個“X”。
身份證號碼的含義
公民身份號碼其實是一組特徵組合碼,在新的18位數字碼的形式中,它是由17位數字碼和1位校驗碼所組成的。
地址碼:身份證號碼的前6位是地址碼,按照GB/T2260的規定,它們代表了編碼物件的常住戶口所在縣(市、區、旗)的行政區劃程式碼。
出生日期碼:這個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地址碼後面的8位數字代表的就是編碼物件的出生年月日,在以前15位的基礎上,18位新編碼中加入了2位世紀碼,這應該也是當時為了跨入21世紀所做的改變吧。
順序碼:在八位出生日期碼之後,緊接著就是3位順序碼,它們表示了在前面那6位地址碼所在的區域中同一天出生的人所編訂的順序,一般情況下,奇數會留給男性,而偶數則分配給女性使用。
校驗碼:最後1位不代表任何含義,只起到校驗作用,也就是檢驗整個18位身份證數字邏輯上的合理性,進而識別身份證是否真實有效。
校驗碼的計算方法
校驗碼的使用按照統一的公式執行,簡單來說,就是將前面17位數字分別乘以不同的係數,然後相加求和,最後再除以一個係數,所得到的餘數按照函式對應關係轉換成第18位數字。
具體的過程是:
身份證號碼的前17位數字,分別乘以7、9、10、5、8、4、2、1、6、3、7、9、10、5、8、4、2這17個係數,將得到的結果相加求和。
然後,用求和的結果去除以11,看餘數是多少,顯然,餘數會是0—10這11個數字中的一個。
但是,餘數並不直接代表第18位數字的大小,在函式中,“0、1、2、3、4、5、6、7、8、9、10”這10個數字對應的最終結果分別是“1、0、X、9、8、7、6、5、4、3、2”,填入身份證號碼第18位校驗碼位置。從這個對應關係中也不難看出,X其實就是“10”,只不過因為我們的身份證號碼都是18位,如果直接填寫“10”就會變成19位,無法統一,所以,就用羅馬數字“X”來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