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特種兵的出現始於二戰時期,但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早已不乏"特種兵"的身影,如戰國時期的鐵鷹銳士、東漢的陷陣營、東晉的北府兵、隋朝的燕雲十八騎、唐代的玄甲軍、南宋的背嵬軍、元代的怯薛軍以及明代的蒙騎剋星神機營、威震日寇的戚家軍……
"銳士"是戰國時秦國經過選拔訓練有素的步兵。
秦國銳士可以以一敵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對秦國軍事實力有過高度評價:"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當時,步兵以魏國武卒最為精銳,天下呼之為"魏武卒"。
騎戰則以趙國的"胡刀騎士"和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
商鞅變法後,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為"銳士"。
鐵鷹銳士是秦國最精銳的部隊,由上將軍司馬錯創立。
鐵鷹銳士不僅劍術超凡,而且要馬戰步戰樣樣精通。
據說,"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秦國新軍二十萬,其中的"鐵鷹銳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陷陣營是東漢末年的一支精銳部隊:"將眾整齊,每戰必克"。其統帥為呂布帳下的中郎將高順。
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陷陣營"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故名 "陷陣營"。
據《三國志》記載,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布性決易,所為無常。順每諫曰:"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事豈可數乎?"然而,"布知其忠而不能從。建安三年,布遂復從袁術,遣順攻劉備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北府兵是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又名北府軍。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御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流民中選拔驍勇士卒,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軍隊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城,由此名聲大振。
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燕雲十八騎曾被描繪得神乎其神。
相傳,燕雲十八騎是由羅成父親靖邊侯羅藝率領的精銳騎兵,總共由十八個人組成,他們腰佩彎刀,臉戴面罩,頭蒙黑巾,只露雙眼,身披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眾人揹負大弓,每人負箭十八支,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
燕雲十八騎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動。
據說,當年遼部察哈合臺帶領遼兵一萬人,侵入燕門關搶掠,燕雲十八騎暗中偷襲,一夜之間殺其三千多人,察哈合臺帶領餘部逃回大漠,十八騎窮追不捨,一直追至察哈合臺的家鄉,察哈合臺及全族二萬餘人被誅滅。此後,遼人都遠走戈壁。再也沒敢進犯。
靠山王楊林曾經對燕雲十八騎這樣評價: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
玄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軍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士兵身著黑鐵盔甲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資治通鑑》一書對於玄甲軍有這樣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臺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
在唐武德三年著名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夏軍對峙,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
背嵬軍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掛帥的是其子岳雲。
對於背嵬軍的解釋,岳飛之孫岳珂在《鄂國金佗粹編》卷二十二《淮西辯》中稱:"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
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人,步兵亦有數千。
在紹興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柺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大敗金兀朮的精騎15000人,金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然而,金兀朮不甘心失敗,又集結三萬騎兵攻打潁昌,背嵬軍再次大破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
在朱仙鎮之戰,背嵬軍更創下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的輝煌戰績。
金人曾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特種兵的出現始於二戰時期,但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早已不乏"特種兵"的身影,如戰國時期的鐵鷹銳士、東漢的陷陣營、東晉的北府兵、隋朝的燕雲十八騎、唐代的玄甲軍、南宋的背嵬軍、元代的怯薛軍以及明代的蒙騎剋星神機營、威震日寇的戚家軍……
鐵鷹銳士——劍術馬戰步戰陣戰皆精
"銳士"是戰國時秦國經過選拔訓練有素的步兵。
秦國銳士可以以一敵十魏武卒,《荀子》中曾對秦國軍事實力有過高度評價:"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當時,步兵以魏國武卒最為精銳,天下呼之為"魏武卒"。
騎戰則以趙國的"胡刀騎士"和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
商鞅變法後,秦國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為"銳士"。
鐵鷹銳士是秦國最精銳的部隊,由上將軍司馬錯創立。
鐵鷹銳士不僅劍術超凡,而且要馬戰步戰樣樣精通。
據說,"十萬秦卒出三千銳士",秦國新軍二十萬,其中的"鐵鷹銳士"只有一千六百人。
陷陣營 ——"鎧甲具皆精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
陷陣營是東漢末年的一支精銳部隊:"將眾整齊,每戰必克"。其統帥為呂布帳下的中郎將高順。
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陷陣營"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故名 "陷陣營"。
據《三國志》記載,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將眾整齊,每戰必克。布性決易,所為無常。順每諫曰:"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事豈可數乎?"然而,"布知其忠而不能從。建安三年,布遂復從袁術,遣順攻劉備於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北府兵——驍勇善戰攻無不克戰無不捷
北府兵是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又名北府軍。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御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流民中選拔驍勇士卒,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軍隊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城,由此名聲大振。
燕雲十八騎——快如風烈如火以一敵百
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中,燕雲十八騎曾被描繪得神乎其神。
相傳,燕雲十八騎是由羅成父親靖邊侯羅藝率領的精銳騎兵,總共由十八個人組成,他們腰佩彎刀,臉戴面罩,頭蒙黑巾,只露雙眼,身披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眾人揹負大弓,每人負箭十八支,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
燕雲十八騎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動。
據說,當年遼部察哈合臺帶領遼兵一萬人,侵入燕門關搶掠,燕雲十八騎暗中偷襲,一夜之間殺其三千多人,察哈合臺帶領餘部逃回大漠,十八騎窮追不捨,一直追至察哈合臺的家鄉,察哈合臺及全族二萬餘人被誅滅。此後,遼人都遠走戈壁。再也沒敢進犯。
靠山王楊林曾經對燕雲十八騎這樣評價: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
玄甲軍——皂衣玄甲勢如破竹無堅不摧
玄為黑色,甲即盔甲,玄甲軍是唐朝初年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士兵身著黑鐵盔甲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資治通鑑》一書對於玄甲軍有這樣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臺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
在唐武德三年著名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夏軍對峙,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
背嵬軍 ——五百精兵破金軍十萬
背嵬軍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掛帥的是其子岳雲。
對於背嵬軍的解釋,岳飛之孫岳珂在《鄂國金佗粹編》卷二十二《淮西辯》中稱:"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
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人,步兵亦有數千。
在紹興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柺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大敗金兀朮的精騎15000人,金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然而,金兀朮不甘心失敗,又集結三萬騎兵攻打潁昌,背嵬軍再次大破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
在朱仙鎮之戰,背嵬軍更創下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的輝煌戰績。
金人曾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