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雪夢不逝

    綜上所述:胤祥繼承皇位的許多條件都未能滿足,要扛起大清的萬里江山,又談何容易呢。康熙是一位睿智的皇帝,他必然要選一位能擔當大任、能再造乾坤的雄主。這位雄主,很顯然不是胤祥,而是他的四哥雍正。雍正上臺後,胤祥迎來了他的春天,鐵帽子王怡親王,這也是最適合胤祥的結局。

  • 2 # 熱愛毒奶粉的王小七

    在封建時代,王位或官位,爵位,財產等都會指定繼承人,而指定繼承人所要遵守的原則就是“以禮為先”。 其中只有兩條原則,既是:“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簡而言之就是嫡長子繼承製,作為康熙嫡長子的二阿哥恃寵而驕,尤其是在監國期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大阿哥早年被圈,三阿哥多謀少斷,四阿哥(雍正)無論是立嫡立長立賢甚至是立愛都有講究,性格也為晚年的康熙所喜歡。

    十三阿哥,胤祥,無論在史書還是在影視劇中,都是被作為標準的四爺黨存在的,但究其各方面比之四阿哥還是要差一些。

  • 3 # 盧贊榮

    第一,他排行十三,既非年長皇子也非嫡子,年齡、出身都不佔優勢。

    第二,他雖帶兵多年且武藝超群,但論軍事才能恐怕十四阿哥只會在他之上。

    第三,他辦過很多差事而且完成的都很出色,但在這些事件中他從來都不是主角。

    第四,他雖行俠仗義,好打抱不平但眼裡不揉沙子加上性格浮燥沒有城府,因此也不是皇帝的好人選。

    第五,在康熙眾多阿哥當中,佼佼者太多,各自身上的閃光點比之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4 # 手機使用者60896265152

    這樣的新聞少寫不是正能量,會讓人迷惑滴 生意能不能成功不是你說的都是看我們看不到猜我們猜不到的,有的人付出一生也沒成功有的人付出一次卻成就一生,世間本就沒有可比性 還是寫點人應該講情份有人情味讓世人活在希望裡才是真理,未來的事情轉變不是人們可以猜測的到,人世間沒有比自由自在更舒服的了!!!

  • 5 # qzuser3904103

    康熙廢掉太子後個個都想爭大子位。搞得康煕更加煩腦,而只有四阿不爭太子位用心做事。老子說不爭是最大的爭。從有一次康煕看好了雍正家的兒子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後來就把皇位傳給了雍正。康熙傳位給雍正的詔書假的。我想說根據這樣應該是真的,只不過雍正為了勵志當時得罪了好多人。

  • 6 # 東林長風

    康熙把仗都打完了,要治國了,全中國人口快要有一億多了,土地不夠用,饑民流民大大增加,吏治腐敗,河流水患肆虐,北疆乾旱嚴重。要能文能武幹什麼?他的四兒子城府極深,為人剛愎專雄,能夠馭人治吏,當然用這類人繼承皇位,才能鎮國。

  • 7 # 老豬的碎碎念

    先認識一下康熙的老十三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享年四十五歲,老爹清聖祖康熙帝,老媽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比他老哥雍正胤禛小八歲,自小就是胤禛的忠實粉兒,小跟班,所以哥倆的感情非常好,而老十三本人也聰穎異常,文武雙全,史書中記載其文治方面"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武功方面“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 而其履歷也曾出任軍職,掌管駐京禁軍,這充分說明老十三也備受器重。

    先說說康熙為什麼會選胤禛(雍正),這樣也許就回答了為什麼不選胤祥的原因了。

    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六十九歲的千古一帝康熙玄燁,做了六十一年大清皇帝之後,在京西的暢春園去世。遺詔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康熙晚年諸子爭位,“九龍奪嫡”大戲天天在身邊上演,康熙真是被這些兒子們搞得焦頭爛額,疲憊不堪,導致在康熙朝後期朝政傾向鬆弛,吏治上面也開始腐敗。但康熙畢竟康熙不是慫主,對身邊的這些情況都瞭如指掌,遂暗自在諸子中屬意合適接班人。皇子中唯有雍正表示不爭奪皇位,但是如果康熙只要有事兒安排給自己,無不竭心盡力的辦完美,這一切康熙都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上,覺得皇四子胤禛很能為自己分憂。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雍正則表現得醉心藏傳佛教,愛好田園高雅,似乎無意皇位。我這裡有一些胤禛還是在做皇子的時候一些珍貴的畫作資料--《耕織圖》,圖裡的主要人物,如農夫、蠶婦都被畫成雍親王胤禎和他的太太和姨太太們的容貌。他們一家人男人在田間勤勞耕耘,女子在家養蠶織布,男耕女織,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表現出還沒當上皇帝的胤禎四爺對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的嚮往。

    在次胤禛在家長期韜光養晦,既不接織黨羽也不勾連,終於在其和其他兄弟的掙位大戰中脫穎而出,通關ko贏得了皇帝位。

    而且康熙在其傳位詔書中寫到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恭,必能克承大統”。

    所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套路,目的只有一個,那個高高在上的龍椅!

    自此老十三和老哥雍正比,顯然是嫩了太多了。不被傳位實屬正常不過。

    但老哥雍正對他也是非常的不錯的。是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下面是雍正繼位後對老十三的封賞。

    雍正元年 (1723)——賜增護衛,四月命其總理戶部事

    雍正二年(1724)——因功增親軍。

    雍正三年—因其總理戶部事務謹慎忠誠,復加封郡王,十二月命其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

    雍正五年(1727)——特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扁額。

    雍正七年(1729)——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六月,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十月,敘協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去世,時年45歲。配享太廟。六月溢號賢,並命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賢字上。又命入把京師賢良詞。 命怡親王子弘曉襲封親王,弘皎別封郡王,均世襲。建賢良祠,以怡親王允祥功勳卓著而奉為首位。設立軍機處。

    為了紀念他的功勞,還下旨將其名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雍正朝唯一位最終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這真是天大的恩典了。

    所以有這麼強大的四哥在,如果你是康熙,你會傳位給老十三嗎?

  • 8 # 向敬之

    胤祥文武雙全不假,能文能詩,書畫俱佳,有《交輝園遺稿》。他是個神箭手,“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

    他從康熙三十七年起,就隨父外出謁陵和巡幸,深得康熙帝寵愛。但是,康熙對他的愛,是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不是皇帝對接班人的愛。因為康熙已成年的皇子中,個個優秀,且不說皇太子胤礽如何傑出,皇長子胤褆也是一個才華出眾且立有軍功的美男子。

    光比能耐,胤祥在康熙諸皇子中,只是眾多優秀者中的一個,佔不到多少優勢。

    《雍正王朝》胤禛與胤祥劇照

    而論生母出身,胤祥就明顯處於弱勢了。胤祥生母章佳氏,本為滿洲鑲黃旗包衣人,經內務府宮女選拔入宮,生前無冊封記錄,康熙三十八年七月病逝後才被追封為敏妃。這個追封,該是康熙看在兒子胤祥的情面,給一個逝者一個虛榮。至於章佳氏為敬敏皇貴妃,那是雍正對胤祥鼎力支援的一個回報。

    像皇四子胤禛的生母烏雅氏,在康熙十七年生育胤禛後第二年單獨進封為德嬪,兩年後再冊封德妃。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比胤祥年長、且參與奪嫡的哥哥們,生母都是康熙冊封的妃子。皇二子胤礽為赫舍里氏皇后所生,皇十子胤䄉之母為溫僖貴妃、姨母為康熙的孝昭仁皇后。

    康熙是很重視兒子生母出身的。當他厭惡胤禩時,不惜詛罵“其母亦微賤,宜別舉”。胤禩之母良妃齊氏,旗籍為滿洲正黃旗,其父為內府正五品管領。由此可推及,康熙不會考慮生母亦是內府宮女的胤祥承繼大統。章佳氏曾在兩年內相繼給康熙生育一兒一女,足見一度很寵幸,但康熙只把她當了生育工具甚至是性伴侶,而捨不得名分的封賞。更何況,胤祥早早地就表現出了是皇四子胤禛的死忠粉絲,畢竟胤禛早早地找了無子嗣的孝懿仁皇后做養母。

  • 9 # 雍親王府

    康熙的皇十三子胤祥在康熙“一廢皇太子”事件之前,康熙非常欣賞和喜愛的一名皇子。

    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章佳氏在世的時候沒有得到冊封,僅僅是庶妃,章佳氏死後才被追封為敏妃,所以十三阿哥的出身並不高貴。

    在章佳氏去世後,康熙安排由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撫養尚未成年的胤祥,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雍正與十三阿哥胤祥結下了相伴一生的情誼,而讓兩人無比親近的感情基礎就是兩人都有被寄養的經歷,胤祥也就此成為了雍正最堅定的支持者。

    十三阿哥胤祥曾經是康熙非常寵愛的皇子,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康熙帝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整十年時間裡,只要康熙離開京城,必會安排胤祥隨同前往。

    康熙這樣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這個時期的胤祥的確非常受到康熙皇帝的寵愛,甚至說康熙在這個時候對於胤祥的喜愛超過了太子胤礽,都不為過。

    其次,胤祥是康熙皇子中,出了名的文武雙全,義薄雲天,不僅有著一身的武藝,並且夠忠夠勇,對康熙又極為孝敬,所以康熙將其帶在身邊更讓自己放心。

    再次,就是胤祥與太子胤礽的關係一直非常不好,而此時太子胤礽的表現已經為康熙所不滿,所以康熙也需要藉助胤祥與太子之間的矛盾來牽制太子。

    但是,康熙對於胤祥的喜愛和信任伴隨著“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戛然而止了。

    “一廢皇太子”後,胤祥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在在這之後,引發了眾位皇子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

    在這其中表現最為活躍的除了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等人外,十三阿哥胤祥也是非常的活躍,儘管他們分屬於不同的政治集團,但是在徹底擊垮太子黨,使得胤礽無法東山再起這件事情上,他們之間的利益是一致的。

    眾位皇子的行為引得了康熙的極度不滿,於是將參與奪位的皇子紛紛予以了訓斥與處罰。對於十三阿哥胤祥的行為,康熙並不相信是使其本人所為,一定是背後有人指使或者一定有同黨,但是胤祥頂住了壓力,自始至終都沒有將雍正供出來,進而保全了雍正,沒有將雍正拉下水。

    但是十三阿哥胤祥卻引得了康熙的震怒,於是康熙將胤祥圈禁在宗人府,前後時間為一年左右。也就是這一年左右的圈禁時光,對於胤祥產生了巨大的胤祥。

    在圈禁期間,胤祥大病一場,致使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並且其患上了嚴重的腿疾,

    “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祥的行動開始不便,直至去世,都是隻見惡化,不見好轉。

    所以此時的胤祥,一方面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已然沒有了那個意氣風發、義薄雲天的“俠王”風采,另一方面,伴隨著康熙復立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對於胤祥也產生了深深的芥蒂,於是胤祥就此消失在了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之中,也就此徹底退出了皇位的爭奪。

    儘管如此,但是絲毫不影響胤祥在清朝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就在雍正登基的第二天,就冊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而胤祥更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心全意的協助雍正皇帝處理朝政,成為雍正最為信任,也是最為倚重的兄弟。

    “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弟怡賢親王,天資高卓,穎悟絕倫。如禮樂射御書數之屬,一經肄習,無不精妙入神,為人所莫及。而王自謙學力不充,總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後,邸中竟無留存者”。

    雍正的這些評價足克證明雍正對於胤祥的器重與寵愛。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去世後,雍正安排胤祥的兒子弘曉襲承了怡親王的爵位。到了乾隆朝時期,乾隆皇帝更是將“和碩怡親王”列為“鐵帽子王”序列,以示對於胤祥的推崇與愛戴。

  • 10 # 史海爛柯人

    比起清後期那些子嗣單薄的皇帝,清前期的皇帝們算是“碩果累累”了。不過,子孫滿堂雖然是天倫之樂,但孩子多了倒也著實令人頭疼:自己的皇帝寶座成了大家覬覦的物件,到底傳給誰也成了一樁舉棋不定的難題。說到這一點,康熙無疑是最苦惱的。

    康熙皇帝在忙於政事的同時,還養育了一大批兒女,其中僅序齒的兒子便多達二十餘人。在這二十多個兒子中,文武雙全者不僅僅獨有胤祥一人,論才能和學識,可能有一多半都具備做皇帝的資格。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康熙朝的奪嫡之爭最為慘烈。

    如今許多清宮劇都喜歡將九子奪嫡作為題材。但出於藝術加工的需要,勢必會對某些人物進行拔高或貶低,以此來提高觀賞性。十三皇子胤祥便是一個被放大了的人物。

    比如在《雍正王朝》中,胤祥是胤禛的鐵桿兄弟,自一出鏡便站在四爺一邊,甚至不惜在關鍵時刻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全胤禛。在雍正登基後,允祥(因避諱更名)更是於危難之際救駕,粉碎了允禩等人的陰謀。

    然而,歷史上的九子奪嫡卻並非完全如同影視劇所演繹的那般。其實,胤祥最初也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甚至絕不次於胤禛。按《清史稿》所載:

    “(胤祥)聖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在康熙三十七年時,曾跟隨父皇拜謁皇陵。在此次出行中,胤祥得到了康熙的喜愛,此後凡是有巡幸之事,康熙都會讓他伴駕。由此來看,胤祥是深受康熙寵愛的。

    不過,隨著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和九子奪嫡的產生,康熙的內心也十分苦悶,並且性情大變。在此期間,胤祥很可能得罪了康熙,導致被疏遠。不過,比起八皇子胤禩,胤祥的下場好得多。畢竟,當時被公開責罵、處罰的,主要是胤禩。

    胤礽被廢后,康熙內心十分矛盾,適逢胤禩結黨奪嫡的行跡敗露,加之康熙記恨內務府總管凌普依附太子胤礽,於是下了一道頗為嚴厲的諭旨:

    凌普貪婪鉅富,所籍未盡,允禩(胤禩)每妄博虛名,凡朕所施恩澤,俱歸功於己,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譽胤禩,必殺無赦!——《清史稿》

    事實上,康熙拿胤禩出氣,也是在敲山震虎,告誡其他皇子不要覬覦皇位,應該顧及手足情誼,否則會遭到打壓。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康熙也疏遠了胤祥。

    胤禛與其他兄弟相比,為人更為剛毅老練,處事果決,更為重要的是,他並未公開參與奪嫡,始終韜光養晦。這令康熙十分欣賞。皇位畢竟只有一個,既然選擇了胤禛,那麼其他人只能去做新君的臣子。

    所以說,康熙之所以不傳位給胤祥,並非他不賢能,而是因為在康熙心中,還有比胤祥更合適的人選。而這個人,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事實證明,康熙的眼光並沒有錯,史家對雍正的評價是相當高的,也算是繼承了康熙的衣缽,為乾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1 # 夕陽下的晚楓

    康熙晚年發生九子奪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有太多優秀的兒子,但皇位卻僅有一個。清朝前期對皇子的培養是煞費苦心的,不僅注重騎射,也要求阿哥們勤奮苦讀。所以,當時文武雙全的人,並非僅僅胤祥一人。

    很多人對胤祥的認識,多半是基於《雍正王朝》。儘管這部影視劇好評如潮,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康熙晚年和雍正朝的一些史實,但它終究不能等同於正史。

    在九子奪嫡中,除了兩立兩廢的胤礽,還有大阿哥黨、皇四子黨和黃八子黨,大體可以分為四派:

    大阿哥因過早的暴露了奪嫡之心,且不識時務地提出要替康熙手刃胤礽,因而遭到了嚴懲;皇八子胤禩則自始至終都沒被康熙看在眼裡,這種偏心是顯而易見的,最後只能扶植自己陣營裡的老十四胤禵;皇四子胤禛則韜光養晦,最後贏得了皇位。

    正如前文所講的,皇位只有一個,傳位給誰也是令康熙十分頭疼的一件事。大體來講,康熙是看不起胤禩,也厭棄大阿哥的狠毒,而他比較喜歡的人,大體也就是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

    有趣的是,胤祥早年間原本很受喜歡。據《清史稿》記載,自康熙三十七年開始,胤祥就經常伴駕左右。可是,隨著胤礽的被廢,康熙似乎有意開始疏遠皇子們,胤祥也被冷落了。

    都說女人心海底針,其實帝王心術更難琢磨。康熙可能是故意與兒子們保持距離,以便進一步觀察他們的言行,從而挑選自己心儀的接班人。我們並不清楚康熙選接班人的標準,但卻知道結果——老四勝出了。

    在影視劇中,時常將胤祥演繹為胤禛的鐵桿擁護者。這雖然不能說不對,但其實在胤祥心裡,也曾是覬覦皇位的。不過,胤祥這個人在雍正即位後,心態擺的很正。面對雍正交給他的差事,胤祥都盡心盡力地區辦理,故而雍正對這個兄弟也是厚愛有加。

    作為後人,可以從零星的史料來分析勝負成敗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不等同於揣摩透了康熙的心思。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在九子奪嫡過程中,胤禛顯得更為成熟,而且他的性格也更適合做皇帝,康熙思來想去,還是選了更為穩妥的雍正。

    總之,讓一個人登上皇位的原因有很多,同樣,一個人落敗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胤祥他們與胤禛相比,可能還是差了那麼一大截。

  • 12 # 陶短房

    胤祥的母親章佳氏出身寒微,可能和允禩母親衛氏一樣來自獲罪家庭(兩人同一天從答應晉升主位),康熙雖然自己廢除了太子制度,但骨子裡是非常相信血統一說的,對廢太子猶豫不決,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太子母系血統高貴,而庶長子胤禔雖然躁進卻從未被考慮為繼嗣人選,血統平庸是關鍵硬傷,被眾多朝臣貴族推崇的允禩遭康熙封殺原因雖然非常複雜,但康熙拿出來的最大理由仍然是母系血統低賤(所謂“辛者庫之女”)——必須指出這和母親是否得寵無關,其實衛氏和章佳氏都很得寵,否則也不會生有皇子,章佳氏甚至還生了不止一個孩子。既然章佳氏母系的血統寒微到了堪與衛氏比肩的地步,衛氏之子、公認康熙諸子中能力最強的允禩尚無望繼嗣,哪裡輪得到胤祥?

    不僅如此,胤祥還在第一次繼嗣之爭中被劃入太子黨行列,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因此遭到嚴厲處分,甚至連他的僕人跟班都被嚴懲;兩年後他和三哥、十四弟一同以皇子身份上家人請安奏摺,結果得到“胤祥非系甚勤習忠孝之人,爾等若將其放縱,必在一處踉蹌,不可不防”的硃批,自此直到康熙去世,20多年間關於他的記載幾乎斷檔,足以表明他所受到的處罰是嚴厲的(雖然“關養蜂夾道”是某個惡趣味作家的腦補),受到康熙的冷落是徹底的,所謂“九子奪嫡”,和他也並無什麼直接關係,他只是和太子外唯一要好的四哥走得越來越近而已。

    胤祥的能力在清代除雍正不吝褒揚外並沒有特別評價,他在雍正繼位後先後掌管京營八旗、內務府,從禁軍兵權、雍正情報網到雍正私生活一概包攬,與其說是能力強,不如說是因為他在剩下兄弟中最可信任,如果憑能力用人,胤祉、允禩、胤禵哪個差了?

    最後要說的是,胤祥文才平平,算學甚至還是兒時跟四哥胤禛(雍正)學的,而他的武藝則可能更不怎麼樣,因為雍正繼位後多次在硃批中強調他體弱多病,所謂文武雙全的“神勇十三爺”,不過是二月河之流的文學瞎編(哦,也有叫虛構的)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了河就能化險為夷?為何說石達開在大渡河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