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盡深山又是山
-
2 # limuzi1966
3、誤判
石達開到達大渡河邊後,對岸地方政府得知訊息,馬上奏報上級,同時又派出團練,偽裝成清軍,在對岸來回走動。 不明就裡的石達開,誤認為清軍大部隊,已在對岸安營紮寨,因此遲疑不前。 又過了兩日,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數萬清軍追了過來,迅速將石達開的隊伍團團圍住。 石達開只得冒死突圍。清軍見太平軍人數少,又疲乏不已,覺得這是個機會,因此在交戰中,個個凶猛如豺狗。 多次突圍不成,糧草盡絕。
石達開是太平軍中被俘殺的最高級別的將領,他的出走和戰敗,成為太平天國曆史上最令人痛惜的一段歷史。
-
3 # 跪射俑
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沒有想方設法搞好與大渡河沿岸少數民族的關係,得不到當地人的幫助。一方面後有清政府大批軍隊圍剿,一方面又得不到大渡河沿岸當地人的幫助,結局可想而知。
-
4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前期的戰神,他從金田起義開始就一直是太平天國的先鋒,一路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幫助太平天國成功地從廣西一路打到了南京。
當然,他最輝煌的時刻莫過於西征了,當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湘軍,他沉著冷靜,在湖口三次大敗曾國藩,一度逼得曾國藩要跳水自殺。可以說前期的石達開是百戰百勝,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將士心中的座標和明燈。
而到了後期,石達開就跟變了個人似的,沒有過什麼出色的戰績,而且作戰中屢次被擊敗,一路從南京一直出走到了四川,最終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為什麼石達開當時過不了大渡河呢?
前後期石達開帶領的士兵素質相差太大前期的天平天國來說,具體是在天京事變之前,太平軍是非常有信念的軍隊,他們堅信洪秀全能夠帶領太平天國取得最終的勝利。
洪秀全用宗教的方式組織了太平天國軍隊,這在前期來說非常有利於軍隊戰鬥力的凝結,但是問題也在於,一旦這種信念缺失,那麼戰鬥力就會迅速下降,因為人們不再相信。
有著天父附體的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一面旗幟,把楊秀清殺了,對於太平天國將士們來說,就等於是向他們說明,天父天兄的事情是假的,天父作為神,竟然也能被殺。
就這種信念來說,能夠讓人信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李開芳北伐彈盡糧絕,剩下為數不多的士兵困守孤城的時候,就曾經身邊出現了一位裝神弄鬼的士兵(之前是唱戲的)他謊稱神靈附體,不日他們會解圍,李開芳竟然真的相信了,給那位士兵配了很好的待遇還配了兩個女人。後來那個裝神弄鬼的士兵露餡了,他竟然說到天父會派黃漢生、關雲長這樣的神將下來助戰。對於太平天國來說,黃漢生、關雲長都是屬於邪將的性質,天父是不會派他們下來的,因此被李開芳看出,被點了天燈。
或許說,兩萬北伐軍將士能夠從揚州一直差不多打到北京,很大程度上也是這種信念支撐的,所以有信念的軍隊是非常強悍的。
我們也可以對比太平天國前期,也就是天京事變之前和之後的戰鬥力情況,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前期來說經常能夠以少勝多,但到了後期很多時候人數佔優也經常被擊敗,信念的缺失就是最重要的原因。
前期的石達開百戰百勝,也是因為那會他掌控的軍隊有信念,尤其是在西征的額時候,再加上還有羅大綱、胡以晃、賴漢英、林啟容、偉俊等一大批悍將,即便再前期與湘軍交手中遭遇了挫折,也能夠迅速調整好部署,擊敗曾國藩。
當然,西征的勝利和石達開高超的軍事能力也密不可分。
而到了石達開出走天京之後,一路上由於沒有確定的戰略目標,一下子打福建,一下子打江西,每次都是遇到了一些挫折之後就放棄了原先的計劃。再加上跟隨他的將領和士兵也大不如前,石達開在具體指揮效率上也打了折扣,導致他後期在軍事上乏善可陳。
雖然一路上他的軍隊曾經達到過20萬人,但是這20萬人多為新兵,而且信念不足,很多部隊的戰鬥力非常地弱,再加上他們經常千里轉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許多部隊也逐漸離去,石達開的部隊也就越來越少了。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軍隊也就只剩下了大約3萬人,其中能打的精銳部隊已經很少了,其他的很多都是戰鬥力不強的部隊。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他的部隊戰鬥力強的精銳部隊少,是他沒能過去的重要原因。
這是我在谷歌地球上截的圖,石達開最終兵敗紫打地,就在第二章圖中間標記的地方,安順場。而這個地方屬於石棉縣。我們可以看到,一路上兩邊都是大山,只有沿江的道路可以走,很多地方其實都是狹窄的小道。
所以這一路上確實是容易中埋伏的,如果我是清軍,我也可以選定一個石達開必經的路線,在上面設伏,不用多少兵力,石達開是過不去的。
錯過時機,運氣不佳實際上石達開到了紫打地一帶是有機會過去的。1863年5月,他先派了一萬人渡過了大渡河,但是這個時候他最愛的小妾給他生了個兒子,石達開非常高興就逗留了幾日。為了防止清軍設伏,他又把渡河的部隊給撤了回來。
這隻能說是石達開自己的失誤了。
等到他再次要渡河的時候,河水暴漲,他們就過不去了。
此時清軍也趕到了紫打地地區,面對對岸設防的清軍,石達開幾次試探性強渡都歸於失敗。
公元1863年5月21日,他派出了精銳部隊5000人大規模搶渡,卻遇到了突然而來的洪水,導致5000人大部分都沒有生還。
石達開運氣不好。
一直到6月,石達開多次組織搶渡,都被對岸的清軍給打回。最後沒辦法,他聯絡了當地的土司,請求放一條路,土司要了他的金銀卻並未放路。
最終,他的兵力基本在紫打地消耗殆盡,為了保全全軍而自身去了清營。
就此,石達開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5 # 望風瑟瑟
事實上,有這麼個結果是註定了的。
甚至重大軍事行動中,石達開因為小妾生子搞慶祝,還推遲了渡河軍事行動。被圍困之後,又凸顯個人英雄主義,自己一個人去清軍談判,還天真的說:
石達開是太平軍少有的軍事奇才,但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帥才,充其量只是一個出色的將才。他不懂真正的軍事,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政治為依靠,脫離了政治的軍事,是遲早要失敗的。
-
6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天京事變後為求生存出走,但是在江西和浙江作戰接連失利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了內訌,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以及燕王秦日綱,陳承瑢等人相繼被殺,而連累被殺的無辜將士多達數萬人。
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形勢急轉直下。天京事變後的石達開部將遍及湖北、江西、安徽三省,成為了太平天國實力最強的王,為了防止石達開專權,洪秀全處處制衡,為防止繼續內訌石達開決定率部離開了天京。
石達開棄林啟榮的九江被湘軍圍困而不救,帶軍深入江西腹地開拓。由於石達開的見死不救導致九江被攻克,林啟榮戰死,太平天國西線戰事陷入被動。
進入江西南部的石達開進展也不順利,轉戰浙江攻打衢州失利,又不得不返回江西。沒有根據地的石達開猶如無頭蒼翼,諸將領紛紛脫離石達開在江西作戰非常的不順利,由於洪秀全的招撫導致石達開將領內部出現了分裂,楊輔清部脫離石達開返回太平天國主戰場的舉動也加速了石達開內部的分化。
石達開最終決定入川建立新的根據地和政權當石達開出廣西再次進入四川時,此時的四川局勢已經對石達開十分的不利,四川總督路秉章已經將四川的匪患清除,做好準備嚴陣以待。而石達開進入四川后軍隊的實力十分的有限,為了開啟局面他把部隊分成三隊。
當他的主力部隊來到大渡河時候,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河水猛漲,石達開部幾次強渡都失敗了,部隊損失慘重。加上後勤給養被切斷,此時他的部隊幾乎陷入絕境。
最終在駱秉章的誘降下,石達開選擇了從容就義。石達開雖然失敗了但他確實是太平天國當之無愧的旗幟。但他沒有根據地四處流竄的做法是戰略上的敗筆,加上脫離太平天國主戰場也就加速了運動失敗的腳步,最終導致了全盤皆輸的局面。 -
7 # 歷史控
1、石達開雖然是軍事奇才,卻也犯了致命的錯誤。當日渡河的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石達開卻因為王妃給他生了個兒子而下令全軍慶一日。而就是這一天夜裡,大渡河水暴漲,已經無法平安渡過。加上太平軍蒐集到的船隻不足,一次能渡過去的人很少。前幾次度過去的精銳寡不敵眾,都戰死在對岸沙灘上。致命的一天是目前公認的石達開最大敗因。
2、雙方面對的對手不同。石達開面對的對手是安順當地彪悍的土司兵,熟知當地一切便利條件。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石達開的精兵也難逃此理。而紅軍面對的不過是川軍中的二三流部隊和民團。一戰擊潰並不奇怪。
3、翼王在渡河前還中了對方的詐降緩兵之計。被敵人進一步拖延了時間。對方土司好像是姓楊,狡猾多智。他向翼王獻上降書,詐稱歸順。並願意整頓兵馬迎接太平軍過江。但需要幾天時間準備。很不幸石達開中計了。
4.還有更重要的是兩支軍隊的性質和戰略目標是不同的。 瀘定橋1706年就建成了,也就是說如果石達開當時真是決心要過河的話,也可以像紅軍那樣搶奪瀘定橋過河,至少有一搏之力,不至於被困等死。
所以根本原因在於石達開當時已經心灰意冷,沒有了繼續前進的目標和動力。石達開出走,原本的目標是打算回廣西重整旗鼓,但廣西早就失去了當年拜上帝教興起的條件,面對清政府的圍剿和地方地主勢力的攻擊,再加上石達開自己一直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導致內部不穩定,所以他的軍隊一直處於不斷崩潰的過程中。歸根到底,石達開是個執行者,在領導能力和領袖魅力上比不過洪秀全,也沒有洪的那種理想和野心。在廣西失敗後,石達開已經徹底失去了進取的意志,此後的行動完全是沒有目標的逃跑本能,最終到了大渡河天險難度,他徹底沒有了克服艱險的決心,完全就是等死。具體來說,在石達開看來,就算搶奪了瀘定橋過了大渡河又能如何呢?大渡河水暴漲未嘗不是上天給他的一個暗示。 相比之下,紅軍雖然也是戰略轉移,但和逃跑完全不同。紅軍始終是有明確的戰略目標的,最初是湘西,遵義會議後是北上抗日。正是因為有明確的目標,紅軍才能不斷攻堅克難,拼搏進取,沒有重蹈石達開的覆轍。
-
8 # 帝國烽火
面對國仇家恨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援石達開,遂下詔誅韋。天王洪秀全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對石達開百般牽制,甚至意圖加害,為了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不得已於1857年5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
在石達開出走後短短的時期,很多太平軍將士們紛紛離開洪秀全,投奔到他的麾下,很快聚集起了幾十萬人,成為太平天國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此後6年中,石達開轉戰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貴州、廣西、雲南、四川11個省,除了寶慶、桂林兩府外,一路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石達開不知道這名孩子從出生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相反就是因為他耽誤的三天,給自己招來了滅頂之災。因為此時正值暴雨時節,當石達開準渡河的時前一天晚上,大雨傾盆,第二天早上,河水暴漲,難以行船,這時河對面已經有清政府的土司佯裝前來阻止石達開渡河,讓石達開不敢貿然前進。
石達開的滅亡是否是由這個孩子引起無法考證,但是石達開的滅亡並非從這一刻開始,大渡河只是石達開的最後歸宿,而以石達開的現狀,他也很難長久。
然後石達開自最開始的20萬軍隊,到最後軍隊規模越打越小,因為其所帶的軍隊的素質越來越低,越來越不能打仗,不是一支鋼鐵般的軍隊;並且石達開沒有後方基地,物資供應等都是問題,這些最後也會導致石達開滅亡。
70年後的中央紅軍就不同,他們是一直鐵軍,一支人民軍隊,在毛主席等人帶領下,最終度過大渡河,建立了陝北根據地,開創新中國。歷史總是有輪迴,解放戰爭期間,在第二野戰軍挺緊大西南的時候,兵敗如山倒的宋希濂兵團也想渡過大渡河,最終也是以失敗而告終,宋希濂最終被俘。事實說明只有共產黨毛主席帶領的隊伍才能渡過大渡河。
-
9 # 歷史知事
大渡河的安順場,本來就是死地,能過了那裡的,都不是一般人。
太平軍兵敗大渡河的原因,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解釋:1,主觀上,石達開只追求逃命,不建立根據地。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的大內訌大屠殺背景下離開獨自出徵,其實主要就是一種思想在主導——逃跑主義。石達開一開始打算到江西福建,後來又想去湖廣,後來覺得佔據四川也不錯,這種流寇主義始終無法建立根據地,必然失敗。
2,客觀上,四川軍民團結,石達開沒有空子可鑽。
3,戰略上,沒有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
咸豐帝調曾國藩到四川剿滅石達開時,曾國藩說石達開不足為慮。理由是石達開已成了沒有根據地 ,沒有後方 ,到處流竄的孤軍: “既鈍於浙 ,鈍於閩 ,入湘後又鈍於永、祁 ,鈍於 寶慶 ,裹脅之人 ,願從者漸少 ,無老巢以為糧臺 ,糧米須擄 ,子藥須搬 ,行且自疲於山谷之間。”曾國藩對石達開命運的預測十分準確。
4,戰術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很不利。
紅一方面軍到達大渡河後,卻能迅速脫險,原因也很多。1,主觀上,紅軍有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理想。
紅軍從建軍開始,就以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武裝自己,並且還能依靠人民群眾力量發展自己。在長期的根據地建設和武裝鬥爭中,紅軍已經形成了為一個以崇高理 想、高層次精神武裝的革命團體 ,並能積極進取、上下一心、不畏艱難、屢經重創而努力不懈。這種精神面貌,在長征中,再後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斷擴充套件,形成了紅軍精神。
2,客觀上,中央軍和滇軍川軍矛盾重重,配合不甚緊密。
3,戰略上,紅軍早早制定了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戰略。
遵義會議後決定北上與四方面軍在川西北會師 ,以發展新的根據地。並且早早打出團結抗日的旗號,有利於爭取大多數的愛國軍閥,促使人們認識到抗日的重要性。這讓紅軍北上具有了正義性合法性。
4,戰術上,紅軍攻敵所虛,對最弱的劉文輝下手,順利度過大渡河。
宋希濂大渡河被俘,實在是蔣家王朝窮途末路。宋希濂是國民黨軍隊的第14兵團組建之前,是國民黨西北行轅的代理主任。可是當1948年被任命為第14兵團司令時,卻是光桿司令。後來三個軍劃歸宋希濂指揮,分別是原駐應城之顧心恆第28軍,下轄3個師;原駐襄陽之楊幹才第20軍,下轄兩個師;原駐荊門之方靖第79軍,下轄3個師。後來,這三個軍在半年內就被打得損失慘重,一蹶不振。
第15軍、第122軍後來又劃入了宋希濂兵團,可是這兩個軍不僅是新組建的,而且還在武漢吃過大虧,根本沒什麼戰鬥力。所以,宋希濂兵敗實際上是大勢所趨。
為了逃跑方便,宋希濂丟棄了汽車等一切重灌備,換上草鞋,其逃遁路線是:綦江—李市—白沙—朱家沱—萬定場—石洞鎮—懷德鎮—趙化鎮—宜賓……結果在宜賓的72軍郭汝瑰起義,宋希濂一下子暴露了。
於是18軍軍長張國華派出52師,追上宋希濂,最終在大渡河抓住了宋希濂。宋希濂原本打算自殺,卻被部下搶了槍,成了俘虜。
從宋希濂兵敗帶著近萬殘兵脫離國軍,隱藏在山裡時,就註定了最後一定會當俘虜。只是沒想到會這樣快。
-
10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仔細回顧石達開出走後的作為,我們就能很清晰地瞭解到,為何石達開不能像後來人一樣,突破大渡河了。
宗旨不明,致使內部分化嚴重,老部隊逐漸離開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石達開,可算是一個文武兼備的豪傑。他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因此,得到了廣大將士的擁戴。因此,當石達開決心出走時,振臂一呼,就帶走了太平軍數十萬大軍。
由於老戰士們常年一起作戰,彼此之間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因此,部下對石達開“見死不救”(尤其對九江林啟容部)深感失望,已經開始出現了分裂。
石達開出走後,征戰各處,越打越走向邊遠之地。從之者人心漸離。蟄伏老家兩年,眾叛親離在石達開轉戰過程中,由於宗旨不明,很早就出現了部下離開的情況。比如,楊輔清等,很早就返回洪秀全處了。
但是,真正讓石達開部眾大散的,還是石達開在故鄉的兩年。
咸豐十年四月中旬,石達開率眾回到家鄉貴縣駐紮,並設立了翼王府。
石達開的部署,大多是在江南各省擴編時招募的,因此,大多數是三江兩湖人士。見到石達開回到家鄉坐著不走了,紛紛感覺十分失望。部隊各自謀劃出路,軍心離散。
如果是一般的人物,此時,很可能就被人出賣,掛掉了。幸虧石達開宅心仁厚,很得軍心。因此,部眾散去得都很地道,沒有出賣石達開。
石達開在家鄉蟄居兩年,老部下只剩下不足萬人!儘管後面通過與其他反抗力量合作,部隊的數量得到了回升,但是,大多都是烏合之眾了,有戰鬥經驗的部隊此時基本都散了。
可是,我們應該還記得,石達開早期部眾中,很多部隊已經離開了石達開,開始自由活動了。這些部隊中的餘富明等部,已經先期向四川進軍。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打草驚蛇,引起了清朝廷的重視。四川清軍開始與湖南、湖北的清軍開始合作,通力防止石達開進入四川。
因此,石達開在碰壁之後,值得折貴州,入雲南,再圖進取。
靈活用兵,創造出渡河良機雖然屢遭挫折,但石達開的軍事才能還是沒得說的。一番機動,創造出了渡河良機。
他先派遣部將賴裕新、鄭永和部快速機動,渡過了大渡河,開始入川北上,準備與漢中地區的太平軍陳得才部會合。川中的清軍震動,立刻部署對該部的圍追堵截。
石達開終於等到了大軍入川的兩機!
在雲南境內一系列機動後,強渡金沙江進入了西昌,準備趁四川清軍攻擊鄭永和部的機會,快速渡河,實現入川的計劃。
三月底,石達開部進入紫打地。石達開通款贈金給當地土司,沒有遭到當地勢力的打擊。此時,大渡河對岸沒有清軍!石達開立即組織渡河。當時,石達開部已渡河萬人!
運去英雄不自由,石達開英雄末路儘管石達開已經組織了萬餘人過河,但是,由於後續部隊還沒有到達。石達開擔心孤軍北隔,同時,認為清軍還遠,等後續部隊到達後再渡河時間依然很充裕!因此,又命令過河的部隊回到了南岸。
遺憾的是,當大部隊到達後,天氣突變,連日大雨,河水暴漲,根本無法組織渡河!
等到大雨停歇,水勢稍平時,清軍已經抵達北岸,渡河良機已失!
更可怕的是,清軍回來,又買通了土司。原先支援石達開的土司,此時又開始攻擊石達開。石達開原本想原路退出,但是,土司已經部署兵力攔截,並且斷千年古木阻塞道路!
在謀求重新收買土司失敗後,石達開只得開始阻止強行攻擊。他斬殺了兩百名土人祭旗,率眾分渡大渡河,幾十個人一條筏,人以擋拍蔽身,披髮銜刀,開始攻擊。但是清軍發槍炮阻擊,石達開軍損失慘重,渡河失敗。
石達開被困一個越,糧草都沒有了,就殺馬堅守。此時,清軍聯合土司軍開始圍攻石達開,石達開輜重盡失,進退無路!
石達開遙遙望見清軍豎立的“投降免死”的旗幟。於是對眾人說,你們都投降了吧。我一個人去投死,你們都可以活命!
於是,張黃蓋,衣王服,已太平天國翼王的尊貴排場,投降了清朝。
民間的良好願望野史的介紹中,曾有這麼一個故事:石達開在江西收養了一個義女,常跟隨在他身邊。後來,該女子嫁給了馬某。這個馬某的長相和石達開非常接近!
後來,前去頂替石達開投降受死者,就是這位馬某。石達開去了峨眉山,剃髮為僧。
但是,石達開既然已經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就應該堅持下去。他中間一度心灰意冷,想要“歸隱”,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一個領導人,自己都喪失了鬥爭的意志,又如何能率領大家艱苦奮鬥,開啟一個新局面呢?
回覆列表
其實,從石達開天京出走那一刻,他兵敗身亡的下場就已經註定了。
一、石達開負氣遠征出走的影響太平天國的封建化,天國諸王的急速墮落腐化,必然產生內訌和分裂,石達開不幸捲入這一旋渦,埋下了他日後悲劇的禍根。
太平天國革命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由弱轉強,迅速達到革命的定點,然而,農民階級一旦取得政權,思想上的劣根性便漸漸暴露了。以往,天平天國領袖們連年征戰,無暇制定“天朝”的倫理綱常。定都天京後,這些人不思進取,固守半壁江山,在永安封王的基礎上,沿襲了封建專制政權的職官、等級、禮儀制度。以天王洪秀全為首的各王、爵,把起義中奪來的權力,演變成自己的封建特權。
然而,沒多久,以洪楊矛盾為爆發點的“天京事變”發生,石達開全家慘遭韋昌輝殺害,內訌平息後,石達開忍辱負重,回京輔政,“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眾人歡悅。”但洪秀全忌憚石達開的威望,處處設防,擔憂石達開重蹈楊秀清覆轍。
同時,洪秀全認為天京事變的原因,在於重用異性王。於是,他封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從上層逐步奪取石達開的權力,出處挾持他;又廣封同族同宗的兄弟和親屬,從下面瓦解石達開的權力。
石達開面對徒有提理朝政之名,實則權柄不歸,被架空的局面,內心非常矛盾。擺在他面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條路,消極忍耐,直至遭到殺身之禍,這對於志向高遠的石達開是不能容忍的,他已經目睹自相殘殺的慘局,不願太平天國在此內訌,功敗垂成。
第二條路,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王,然而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出身的領袖,他的頭腦中印滿了儒家的倫理觀念,嚴格遵循“君為臣綱”,“忠孝節義這些傳統的封建道德觀念。
第三條路,倆開洪秀全,遠征不歸。
他選擇了第三條路,為了往後不受洪秀全牽制,開啟新局面,在繼續打著太平天國旗號,尊天王為領袖的前提下,決心遠離天京,沿途貼了佈告:
“......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自調此愚忠,定蒙聖鑑明。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唯是用奮勉,出師再表真......”石達開帶走了太平天國20萬的精銳,然而他的遠征不但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加速了它的失敗,而且也開始了石達開的“流寇”之路,走向大渡河覆滅的起點。
自古以來,農民起義為什麼會失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農民軍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形同流寇,經濟後勤全靠掠奪當地富戶,更有甚者直接迫害當地平民百姓,所以使得這些農民軍們民心不在,同時因為農民軍流動性極強,又使得他們往往在缺乏戰略目的,很快就分割,最終走向滅亡。
石達開遠征,也無可避免地走上了這條沒有歸途的“流寇”之路。
從1857年6月離開天京,石達開先後輾轉於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之間,1859年7月又回師廣西,進入雲南,貴州。在西南諸多民族地區艱苦征戰四年,完全脫離了太平天國主戰場。這期間,石達開與清軍作戰數百次,都是且敗且走,疲於奔命,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究其原因,不外乎流寇主義的錯誤。
1、首先,組織鬆散,軍心渙散,缺乏統一領導。石達開出走後,與天京失去了聯絡,為清軍創造了各個擊破的有利條件。他帶走的部隊,雖然通過“天京事變”認清了天京諸王爭權奪利的真面目,但石達開依然打著天王的旗幟,使自己難以建立絕對的權威。當行軍作戰中糧草供應順利時,部下尚能聽其指揮;反之,則思念天京、思念家鄉,伺機逃跑,投敵,自相殘殺事件不斷。石達開到達慶遠時,朱依點等67將帶走精兵十萬,萬里回朝,更使石達開的軍力從此一蹶不振。
2、不重視根據地和地方政權建設。石達開遠征軍無論在進軍江西、轉戰閩浙,還是圍攻寶慶,回師廣西,輾轉入川途中,每攻下一城一地,既不進行反清的政治宣傳,也不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政權,而是東奔西竄,連個修整的後方基地都沒有。結果,那些地方官僚地主在石達開離開後,勢力迅速恢復,反攻倒算比以前更凶猛了。
3、不耐煩和群眾一起作艱苦鬥爭,只想跑到大城市去。他在遠征過程中強攻堅城,打進去即享樂一番。當攻下江西南安府時,錯誤地決定由湘入川,奪取成都,建立西平原根據地的戰略方針。然而四川是清王朝戰略要地之一,有重兵把守,更兼有湘軍策應,石達開不依靠太平軍勢力強盛的東南一點,卻孤軍遠征四川,無疑是以卵擊石。
曾國藩對石達開的流寇主義必然失敗有過預見:
“既鈍於浙、鈍於閩,入湘後又鈍於永祁,鈍於寶慶,裹助之人願從者漸少。且無老巢以為糧臺,糧米須擄,子藥須搬,行且自疲於山谷之間。”石達開政治上脫離太平天國主力,軍事上實行流寇主義,而突入四川后的決策失誤,這些都為他敗亡大渡河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二、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之原因1862年7月,石達開沿湘黔邊境北進,首入四川,但當時清軍已重兵把守四川各地,石達開屢攻不克,遂又著入雲貴,準備待機再次入川。1863年5月,石達開“畢其功於一役”,又突入四川,渡過金沙江,北進到寧遠境內,隨後確定了搶渡大渡河,經雅安抵成都的路線。
石達開執意入川,並選擇大渡河為進軍路線,是自取滅亡的愚蠢之舉。
1.石達開戰略決策一再失誤
石達開遠征軍在近七年的流動作戰中幾度分化,從天京出來的部隊所剩無幾,沿途招募的新兵戰鬥力較弱。全軍對遠征四川缺乏信心。特別是在第一次入川不利的情況下,部眾更加意志消沉。
同時,清軍在四川境內與石達開較量後,加強了佈防,就等著石達開自投羅網。這時候,石達開不尊重客觀事實和軍心,一意孤行,在戰略上走錯一步,以致全盤皆輸。石達開貿然進入不熟悉地形的大渡河畔,在戰術上又犯了致命錯誤。
部隊開進途中,石達開“目睹部隊魚貫以進,輒畏懼”,覺得這是深入絕地,曾打算回師寧遠,在徐圖成都,旋因部下力爭:“兵家乘虛而上”,“便捷莫如小道”。於是,石達開“決意冒險深入”。於5月14日到了前阻大渡河,左界松林河,東南、背後均是高山的紫打地(安順場),從此陷入了難以迴旋的死地。
照理,自幼熟讀兵書,又有多年戰鬥經驗的石達開,不可能不懂“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嚮導者,不能得地利”的常識,可惜他在關鍵時候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誤入歧途。
這裡既反映了遠征軍在上下離心的情況下,已經不耐煩重複行軍,又表明石達開陷入冒險主義的泥沼不可自拔。
2、清軍調兵遣將,嚴加防守大渡河。
石達開入川后,佔絕對優勢的清軍以逸待勞。四川總督駱秉章是太平軍勁敵。他早在1861你那5月率湘軍入川,先後澆滅了幾股農民武裝,造成了石達開孤立無援的態勢。
石達開一入險境,駱秉章就與布政使劉蓉沿大渡河嚴密佈防。先在雅安招募兵勇,配合總兵唐友耕扼守大渡河北岸。又以厚利收買土司,命松林帝土司王應元率彝兵扼守松林河;土司嶺承恩率彝兵砍南面山上的大樹,斷石達開的歸路。調胡中河部駐紮化林坪,以為聲援;謝國泰部守猛虎崗,控制通打箭爐(康定)之路。
清軍兵強馬壯,又熟悉地形,加上彝兵的幫助和廣大的後方,經過如此層層設防,對於人困馬乏,士氣低落,不熟悉地形,孤軍深入大渡河的石達開來說,猶如陷進。
3、大渡河的自然環境成了石達開的天然阻障。
大渡河寬47-200米,深7-10米,流速每秒3-4米,河水在高山峽谷間穿行,落差大,流速快。5、6月份又是山洪暴發的季節。石達開剛到大渡河畔時,河水流速還正常,可以乘筏渡過去。
但是土司王應元搞了堅壁清野,藏好了船隻和糧食,石達開部只能砍樹造筏,搜尋糧草。等三天後準備渡河時,上游山洪暴發,河水大漲。清軍唐友耕部正巧趕到對岸。石達開組織了幾次搶渡,全部失敗,且傷亡慘重,紫打地(安順場)氣候多變,地形險惡,石達開部都是外地人,無法適應當地溫差,以致伐瘧疾的人驟增,更兼石達開部困守營盤山至紫打地方圓不及一平方公里的夾谷之中,糧道完全斷絕,只能坐以待斃。
4、關鍵時刻,石達開“捨命以全三軍”,失去了最後的突圍機會。
石達開組織多次搶渡失敗後,部隊的給養全部斷了。“飢甚,覓食無所得,有想殺噬人肉者,達開莫能禁”。為此,石達開被迫寫信給王應元,願以千百兩金,兩匹良馬為酬,希望他罷兵讓路;又向嶺承恩提出同樣的請示,但都遭到了拒絕。
相反,他們攻之愈急。又經幾場血戰,石達開部突圍至老鴉漩。這時部隊雖從四萬人降至八、九千人,若破釜沉舟,拼死向東南清軍防守最薄弱的大樹堡突圍,還是有生的希望的。可是石達開見部下傷亡慘重,卻失去了拼搏的精神,遂寫信給駱秉章:
“求榮而事二主,忠臣不為,捨命以全三軍,義士必作......達聞閣下信義昭著,如此依書附奏清主,巨集施大度,胞與為懷,宥我將士,赦免殺戮,則達願一人兒自刨,全三軍而投安。”對敵人寄予不切實際的幻想,結果駱秉章趁機指示楊應剛於洗馬姑豎“投誠免死”大旗,誘捕了石達開和他五歲的兒子,以及三個宰輔,不久被殺害於成都。同時,清軍以火箭為號,殘殺了放下武器的石達開餘部。
結語“天京事變”開始,天平天國內訌造成了無法收拾的局面,統治階層互相不信任,石達開無奈遠征,卻走上了流寇主義路線,完全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雖其部流動性極強,但也導致了戰略上的完全被動。後又決意入川奪取成都,過分自信的同時,無疑於是以卵擊石。入川敗後,沒多久又決意再次入川,選擇了錯誤地進軍路線大渡河,被嚴密佈防的清軍甕中捉鱉,石達開的決策一步步錯誤,使得其一步步走向了毀滅的深遠,悲乎?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