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事求是君

    宋高宗趙構晚年退位,傳於趙昚,趙昚雖然不是趙構親生兒子,但他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七世孫,何來野小子一說,

    趙昚原名趙伯琮,紹興二年(1132年),六歲的趙伯琮幸運地被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趙構選中,養育於宮中。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顏亮南侵,朝中多數大臣主張逃跑,時年三十五歲的趙瑋主動上書,請求領兵與金軍決戰。但經老師史浩的提醒,趙瑋為了避免高宗疑心,再次上書,請求在趙構親征時隨駕保護,以表孝心與忠心。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趙瑋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眘。六月,趙構御筆,賜趙昚的字為元永,以“倦勤”而想多休養為由,傳位給趙昚,是為宋孝宗。趙構自稱太上皇帝。從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趙匡胤一系。

    他是南宋最有抱負的皇帝,也很有才能,趙昚在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頒佈手諭,召主戰派老將張浚入朝,共商恢復河山的大計。並且下詔為岳飛冤獄昭雪平反,追復其原官,赦還岳飛被流放的家屬。

    除此之外,趙昚還逐漸開始為被貶謫和罷免的主戰派大臣平反覆官。他重用主戰派,積極備戰。

    趙昚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但終究實力不如金國,最終還是被迫議和,宋、金兩國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趙昚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

    趙昚為人勤政,節儉,孝宗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候。可惜趙昚碰上了金世宗這樣的明君,金國雖然對宋採取守勢,但沒有內亂。宋和金此時屬於絕對的均勢,平衡沒有被打破。所以都無法消滅對方。

    很多人說南宋沒有進取之心,只想偏安,其實南宋也是無奈,自唐末和五代時,北方遊牧民族就開始壯大,又佔有隆要之地幽雲十六州,北宋和南宋確實是沒有實力收復。

  • 2 # 七世貓哥

    宋高宗為何把皇位傳給民間來的野小子?

    首先,宋孝宗趙昚絕不是什麼野小子。人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一輩一輩很清楚的。

    歷史上確實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巧合,其中北宋和南宋的皇位輪換繼承就是其中之一。

    趙匡胤死的時候,有兩個兒子。其中趙德昭已經26歲,早已經成年。另一個兒子趙德芳也已經17歲。

    根據史書記述,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當夜,宋皇后要內侍王承恩急召趙德芳入宮的。而王承恩卻找來晉王趙光義。於是,趙光義做了皇帝。從此,北宋的皇位就一直由宋太宗趙光義的子孫繼承。而趙光義登基不久,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死亡。其中趙德芳死的時候只有23歲。

    趙德昭有五個兒子:長子趙惟正、次子趙惟吉、第三子趙惟固、第四子趙惟忠:第五子趙惟和。

    趙德芳則有3個兒子:長子趙惟敘、次子趙惟憲、第三子趙惟能。

    隨著靖康之變的爆發,北宋滅亡。北宋滅亡有個特點,就是北宋所有的皇族成員無一漏網?不對,是隻有一個漏網之魚,那就是南宋開國皇帝趙構。也就是說,趙光義這支在北宋滅亡之後,全部被金國軍隊擄走,做了俘虜。

    北宋滅亡之後,趙構南逃,做了皇帝,他就是南宋宋高宗。宋高宗做了皇帝以後,就面臨著一個無解的難題,就是怎麼選繼承人。而岳飛,也就是在這個問題上,一再的撩撥皇帝的底線。

    趙構在沒做皇帝,還是康王的時候,生了5個女兒,都在靖康之變的時候被金國擄走。也就是在趙構登基做皇帝的1127年,他的潘賢妃給他生了唯一的一個兒子趙旉。趙構可以說是雙喜臨門。

    然而,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發生了令趙構刻骨銘心的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殺了趙構信任的官員和一批宦官,逼迫趙構退位做了太上皇。沒有辦法,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明授),自己垂簾聽政。雖然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息,趙構復辟繼續做皇帝。但是,他的兒子經過這番折騰,就開始鬧毛病,而一個宮女不小心踢到了地面上的路子,“咣噹”一聲巨響,只有3歲的趙旉活活的嚇死了。

    但是到了1132年,他還是把6歲的趙伯琮選入宮中養育。1136年,又把7歲的趙伯玖選入宮中。

    因為北宋滅亡的時候,北宋皇族除了趙構之外全部被擄走。這個時候趙構已經沒有辦法從趙光義這支後代中選擇繼承人了。所以他選擇的著兩個孩子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風水輪流轉,當年趙光義搶了哥哥的皇位,現在經過趙構轉手,又回到哥哥趙匡胤後人的手中。

    趙伯玖是趙德芳的後人。

    趙伯琮,後改名趙昚,宋孝宗。同樣是趙德芳的後人。趙匡胤生下趙德芳,趙德芳生下趙惟憲,趙惟憲生下趙從鬱,趙從鬱生下趙令譄,趙令譄生下趙子偁,而趙子偁就是趙昚的父親。

    宋高宗趙構選擇的兩個孩子都是趙德芳的兒子。歷史似乎忘了趙德芳還有個哥哥趙德昭。然後事實證明,歷史不曾偏愛。

    南宋皇位傳到宋寧宗手裡的時候,又開始為繼承人發愁了。他倒不是沒有兒子,相反前前後後的有9個兒子,問題是都沒長大,全部夭折了。最終繼宋寧宗繼位的是宋理宗,而宋理宗恰恰是趙德昭的九世孫,皇位又轉到趙德昭的後代手裡。

    可惜的是雖然宋理宗在位40年,但是他死後,南宋也很快滅亡。他的頭骨被做成酒器,鑲上珠玉金銀,進獻給元帝。直到朱元璋滅掉元朝,才被找到,重新下葬。

  • 3 # 史論縱橫

    趙構繼承了他父親宋徽宗身體健康的基因,超級能活,一直活到了81歲,這在中國古代的皇帝壽命排名中,絕對是前五名的存在,然而,趙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趙構在56歲就決定退位讓賢,並且將皇位傳給了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子孫,所以趙構的這種舉動頗有一點“讓國之美”的形象。

    本文就來給大家撥開雲霧,刨根問底,一直刨到趙構的內心深處與大家探討一下。

    趙構正處於壯年之時,為何要選擇禪讓這種方式

    趙構的廟號是宋高宗,我認為凡是廟號中帶“高”的,都是政治水平極為高超的帝王,前者唐高宗李治,在錯綜複雜的競爭關係中,繼承了李世民的皇帝;後者清高宗乾隆,自己繼承皇位不算,小小年紀就幫助父親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取勝,堪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相對來說趙構也不賴,在靖康之難中,父親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都被一網打盡,本來一輩子沒有任何機會成為皇帝的人,卻在國破山河中被相當多的將領擁立為皇位,沒有點本事,說出來鬼都不信。

    在皇位傳承上,趙構與乾隆也頗有相似之處,作為兩個都活過80歲的帝王,兩個人都選擇了禪讓,我們知道乾隆是為了名聲,把自己包裝成“十全老人”的形象。

    乾隆25歲登基的時候說,我爺爺康熙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我不能執政時間超過爺爺,要說乾隆是真能賣乖,在醫學條件不發達的古代,有幾個人敢在25歲的時候打包票說自己可以活到85歲。結果真的到了這一天,也沒辦法不退了。

    趙構並不是在乎名聲的人,一直以來名聲也不怎麼好,壓根也沒有包裝的慾望。所以,趙構在壯年選擇禪讓,還是有著很重要的原因的,相對於宋徽宗超級能生的生育能力來說,趙構真的是丟了他爹的老臉,據說趙構在建炎三年的時候被金人追殺,被嚇得不舉,而自己唯一的兒子也被驚嚇而死。

    可以說,趙構選擇禪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他沒有親生兒子,只是養子,不得不禪讓。

    趙構為什麼會選擇趙匡胤的子孫趙眘來繼承皇位

    南宋是趙構和大臣草創而成,還是一個根基不太牢固的政權,當時局勢也是很複雜,趙構沒有子嗣,也讓大臣著急,萬一哪一天趙構要是掛了,那不是群龍無首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趙構竟然選擇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趙眘作為養子,又引來一片譁然。

    我們知道宋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然而整個北宋的皇帝,都是趙光義的後代,因為趙匡胤死後皇位卻傳給了他弟弟趙光義,什麼斧聲燭影、金匱之盟咱就不解釋了,也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夠掰扯得清楚的。

    總之,趙構在選擇皇儲的時候,沒有選擇趙光義這一脈,肯定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的,假如真的選擇趙匡胤的子孫,那是不是坐實了趙光義的皇位真的是篡位而來?

    趙構這麼做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趙構的皇位本身就“來路不正”,我們都說趙構的皇位承接自北宋,那你是承接自宋徽宗還是宋欽宗呢?不好回答,也就不好解釋。

    正因為這皇位來得不合法,主張北伐的岳飛一提出“迎回二聖”,趙構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為什麼?還是這個皇位傳承合法性鬧的!

    也正因為如此,自己又沒有子嗣,如果選擇趙光義的後代,他必然會被邊緣化,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趙構雖然肯讓位,但是也不想當一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這一點,自古以來多少皇帝都是這個態度,想當初宋徽宗就犯了這個錯,在傳位給宋欽宗後,將大權也給了宋欽宗,結果靖康之恥的時候,宋徽宗已經難走,結果還是被已經掌權的宋欽宗給召了回來,結果被一鍋端了,而宋徽宗的政治班子還遭到了清算。

    趙構自然是吸取了這個教訓的,選擇趙眘作為太子,是因為趙匡胤的一脈早就已經成為平民,沒有任何權勢,一個沒有任何後臺的人繼承皇位,那這個新皇帝的後臺只能是趙構自己,趙構的算盤打得是相當精明的,事實上,趙眘即位之後對趙構是畢恭畢敬,最後跟趙構幾乎一塊走的,後人給趙眘的廟號一個“孝宗”不是沒有道理的。

    “恐金”皇帝趙構,在準備逃跑這一方面是專業的

    對於趙構的這種舉動,在趙構還沒有禪位的時候就跳出來反對,他們都懷疑趙構是不是在學他爹宋徽宗,遇到戰事就逃跑?因為他們都認為靖康之恥的發生就是宋徽宗的逃跑主義導致的。

    其實這種猜測也有一定的道理,趙構的性格並非主戰也並非主和,而是貪生怕死,所以,當他看到自己的父親和兄長都因為身在皇位而被金人擄走,宋高宗當然也怕步其後塵。

    尤其是趙構當皇帝以來,的確是遭了不少罪,作為南宋的扛把子,必然會被金國針對,最艱難的時候,曾被金人從南京攆到杭州,最後從陸地跑到海上,差點成為一個海上皇帝。

    而趙構宣佈禪位之時,時間恰巧是在南宋的軍隊在采石之戰中打敗了金人,金帝完顏亮因此被部將所殺,趙構十分擔心被報復,害怕金人再次大舉南下。

    正因為如此,想要不被針對,還是宋徽宗的招數技高一籌,那就是禪讓皇位後,自己當太上皇,這樣金人就不會盯著他打,而是盯著新皇帝。

    但是宋徽宗是把權力都給了宋欽宗,因此最後也沒有逃跑成功,所以趙構在選擇禪讓物件的時候,有意選擇了已經接是老百姓身份的趙匡胤的後代,作為自己的傀儡。

    從結果來看,趙構的這一系列黑操作還是很有效果的,趙構退位的第二年,南宋軍隊就被金兵打敗,趙構隨即“日僱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備擔索”(《朱子語類·高宗朝》)。

    論逃跑能力,趙構是相當專業的!

  • 4 # 這個歷史有點毒

    宋高宗趙構及其父親、祖父都是趙光義的後代,自宋太祖趙匡胤後就接替趙匡胤一脈一直做宋朝皇帝。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第一.最直接和現實的原因是自己並無子嗣

    宋高宗趙構即位前為康王,一生生育五女一子,兒子在兩歲那年,由於靖康之亂被驚嚇致死,五個女兒全都被俘虜去了金國,從此以後趙構再無生育。

    可能是內憂外患帶來的身體隱疾,也可能是天命如此,反正趙構再沒有生兒子,後來趙構又認了皇室宗親的幾個孩子做義子,可惜始終不是親生的,趙構也從未流露出要傳位給繼子的念頭。

    第二.來自民間和政治上的壓力,自己這一脈失去了民心和大臣的信任

    趙構不僅是還位給趙匡胤一脈,而且是提前20多年退位,自己直接做了太上皇,那麼趙構為什麼做出這樣看似反常的舉動?

    對於這些人而言,正是趙構一脈讓他們丟失了大量的利益和土地,大宋的這些群臣急需一個新鮮血液帶領大宋重整旗鼓。

    第三.趙構和趙匡胤一脈的政治交換

    趙構積極求和,陷害岳飛韓世忠等人,導致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但是趙構真的只有懦弱無能嗎?從後面宋孝宗為岳飛平反趙構預設的態度可見,他其實是有很高的政治智慧的。

    對待岳飛等人的處理,其實還是為了自己的皇權,不代表趙構看不到秦檜等人的嘴臉,趙構禪讓的出發點,正是通過改朝換代從而讓主戰派和投降派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穩固大宋江山的穩固。

    四.逃避政治風險,寄情文學創作

    趙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宋朝士大夫階層的代表;早在做康王的時候,趙構就表現出對皇權不太熱衷的樣子;趙構上雖然膽怯,文學素養卻很高。宋朝的士大夫階層也大多如此,生性懦弱,沒有擔當!

    趙構一方面害怕金國再次南侵,落得和自己父親一樣下場。另一方面皇位做的心驚膽戰,自己又喜愛文藝,所以禪位宋孝宗。權力我還是自己握著,責任反正不是我背。

    總結:趙構禪位宋孝宗,是出於自己沒有子嗣和逃避責任

    宋朝重文輕武最終導致國家積弊,高談闊論者數不勝數,救國救民的沒有幾個!趙構禪位宋孝宗,一方面是自己沒有子嗣的無奈選擇,另一方面自己害怕金國,企圖坐在幕後操控宋朝,自己也可以逃避責任。

    你們覺得呢?

  • 5 # 鄧海春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為此,宋朝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其中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在《滿江紅》裡悲嘆道: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雖然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但康王趙構是其中的一位漏網之魚。靖康二年(1127),趙構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宋高宗,於鴻慶宮謁太祖廟,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但趙構享年81歲,56歲就傳位給趙匡胤一脈,這是為什麼呢?

    一、趙構臨危受命,重建宋朝,半路皇帝,“完璧歸趙”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東京汴梁人,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紹興三十二年(1162),禪位於皇太子趙昚。淳熙十四年(1187),崩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

    從趙構的整個經歷可以看出,他本來就是半路出來撿了一個便宜坐上的皇位,加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奔波、逃跑。他是真的害怕了,一方面怕金人南下,因此戰戰兢兢地重用主和派將領;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民間,硬著頭皮繼續任用抗金將領收復失地。

    趙構在皇位一天,都如坐鍼氈,巴不得早一點將皇位讓出去,自己也能落個清淨。

    二、保全自己,獨善其身

    趙構的親生兒子一薨逝,他就只剩下了兩個養子。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吉祥喜樂,身後事能夠平安順遂,他不得不考慮將這人人都心嚮往之的皇位讓位給正統。尤其在封建社會這樣一個講究血緣、講究正統的地方。趙構不得不還政於趙匡胤一脈,以保全自己在史書裡的名聲。

    趙構一生坎坷,膽戰心驚地經營著南宋的局面,既害怕又無奈。後來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過問朝政,其實也間接“干預一些政事”。但趙構讓位於宋太祖一脈,一方面是丟擲這塊燙手的山芋,一方面是保全自己,他真的太難了。

  • 6 # 文蹤旅跡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宋朝,給混亂的五代十國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之後,宋朝存在了將近三百二十年,歷經十八位帝王。這三百多年的歷程可謂風風雨雨,跌宕起伏,前後又經過北宋、南宋兩大階段。

    在北宋政權的一百六十七年時間裡,北方的遼國、西夏和趙宋政權保持了相對均衡的狀態。然而,女真族在北方崛起後,建立了金國。金國舉兵一路南下,攻破都城汴京,北宋政權轟然倒地之後,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政權。

    宋高宗之後,皇太子趙昚繼位,是為宋孝宗。我們今天就說說趙昚當皇帝這件事。

    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去世之後,其弟趙光義繼位。以後的皇帝一直是由趙光義這一脈擔任,趙構也是如此。

    而趙昚則屬於趙匡胤一脈,論起血緣來,甚至在宋高宗的“五服”之外。那麼,趙昚都出五服了,為什麼宋高宗還選中了他做儲君?

    所謂“服”,指的是古代祭奠逝者時的喪服,而“五”則是指五種不同的喪服,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有人去世,親戚們便會按照血緣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五服”成為衡量血緣關係的一個標準。

    我們說趙昚“出了五服”,實際上說的是他與趙構之間親屬關係超過了五代。雖然同為趙姓,實際上關係已經很遠了。

    趙構將趙昚立為儲君,並將皇位傳給他,實際上是趙構非常無可奈何的選擇。

    在應天府,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便呱呱墜地。年僅二十歲的趙構對自己的孩子十分重視,給他加官進爵,幾乎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託到了孩子身上。

    偏聽偏信往往成為一個毀滅的加速劑,因為趙構寵信奸臣和宦官,再加上金兵再度大舉南下,1129年(建炎三年),宋軍將領苗傅、劉正彥將其軟禁,並擁立年僅三歲的趙旉為帝。不過,“苗劉之亂”很快平息,苗劉伏誅,趙構再次登上了皇帝位置。

    雖然,猶如磷光般的苗劉之亂熄滅了,但年僅三歲的趙旉卻遭到了極大的創傷。根據《宋史》的記載:“宮人誤蹴地上金爐有聲,太子驚悸,疾轉劇,薨,諡元懿。”趙旉因為驚嚇而死,此後,趙構再沒有生下皇子。

    皇位總得有流著宋代皇室血液的人繼承,趙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從宗室子弟中尋找,最終選擇了趙伯琮、趙伯玖作為養子,並給他們分別改名為趙昚、趙璩。

    和趙璩比起來,趙昚天資聰穎,又忠孝兩全,深得趙構的喜愛。紹興二年(1132年),六歲的趙昚入宮時。經過宮中的良好教育,趙昚成長很快,已經出脫成一個優秀的皇子,他“讀書強記,天資特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南下襲擾,朝中的大臣們大都主張退避,以求苟全。

    趙昚有智有勇,趙構更加堅定了傳位於他的信念。1162年,趙昚被封為了皇太子。不久,趙構更是以執政疲憊,需要休養為理由,直接宣佈退位,將趙昚提前推上了皇位。

    趙昚的能力讓趙構信任,趙昚的忠孝則令他欣慰。即使趙昚和趙構血緣關係很遠,最終還是順利繼位,成為了許多人眼中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歷史往往有很多巧合,當年趙光義一脈取代了趙匡胤一脈。因為趙光義的嚴厲斥責,趙匡胤次子趙德昭自盡,在沒有了接班人。趙光義的後代在大宋皇位上一百八十餘年之後,政權回到了趙匡胤後人的手裡。

  • 7 # 西府趙王爺

    此人身份比較特殊,他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只是他的養子,原名趙伯琮!

    為什麼會選擇養子?

    這個原因就比較簡單!

    因為無後嘛!

    前朝後周世宗柴榮不就是因為姑父加養父郭威沒有子嗣,這才得以繼承大統。

    他原本是有一個兒子的,名叫趙旉,1127年出生,剛好是趙構稱帝那一年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孩子在不到三歲時就當過皇帝,建炎三年,時逢金軍大舉南侵,趙構當起了逃跑皇帝,一路狂奔。引起患從統制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等人的不滿。他們發動兵變,軟禁宋高宗。史稱“苗劉兵變”;而後他們扶持小皇帝趙旉繼位。

    不過趙旉在位僅僅26天,就因為各路勤王之師平定了兵變,還位於父親。

    當然,這件事兒和他沒什麼關係,畢竟就以兩歲多的小孩兒,又是高宗獨子,兵變之後還是跟著老爸到處逃亡。

    來到健康後,估計時連日奔波水土不服,加上衛生工作沒做好,小皇子生了瘧疾,身子骨很虛弱。而有一天,一個宮女不小心絆到了地上的爐子,爐子倒地,發出巨響,把這孩子給嚇死了。

    如此一來,趙構就絕後了。

    為什麼不再生一個呢?

    話說就是在他兒子死的這一年,趙構在南逃的路上,正和一宮女行雲雨之事,結果突聞金軍襲來,寶貝受到驚嚇,再也不工作了。宋高宗就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宋高宗從此無後,只能從旁系血親裡面選擇。

    怎麼選呢?

    從血緣關係上講,兄終弟及,或者侄兒繼位。

    不過,靖康之變金軍基本已經把趙構他們家一鍋端,能繼位的兄弟都沒了。話說回來,要是這些兄弟還在,估計也輪不到趙構來做皇帝。那麼接下了就只能從侄子中選!

    而宋孝宗趙昚卻不是趙光義一脈,他是趙匡胤的七世孫,他們家之前一直是一個小小的封王而已,雖然是趙宋宗室,卻算不得直系,而是遠支。

    那麼趙構為何會捨近求遠呢?

    當然第一點是趙昚是趙構親養的養子,與其親子趙旉乃是同年出生。五歲時便被趙構接入宮中。經歷了喪子之痛且續子無望的趙構將大部分的愛,都傾注到了自己這個養子身上。雖然不是骨肉血親,但也算得上時父子情深。

    而且趙昚這孩子為人聰慧機敏,是塊當皇帝的材料,這一點得到了歷史證明。宋孝宗絕對是南宋一朝最有能力的皇帝!

    當然,按照史書的官方說法是,趙構心地善良,為人正直,有感太祖一脈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決定還位於太子一脈。

    這都是客套話,要是趙構親兒子沒死,你覺得他會不會這樣做。

    其真正原因其實還是為了自己的地位。

    趙構當年收了兩個養子,一個是宋孝宗趙昚,另一個是趙璩,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太祖一脈。太宗一脈一個都沒有。

    也就是說,趙構從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讓太宗一脈繼承皇位。

    為什麼?因為他怕!

    當年明武宗朱厚照也是沒有子嗣,死後則由堂弟朱厚熜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這哥們兒是個刺頭,繼位之後即尊奉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帝,是為獻皇帝,以其為正統皇考;而禮部大臣們所認為的正統皇考明孝宗(明武宗的父親),則被其變成了“皇伯考”。

    這樣一搞,搞得明武宗的位置很尷尬,太廟之中,在他和父親之間,居然加了一個叔叔獻皇帝。

    而類似的事情在宋朝也發生過!即“濮議”事件!

    當時宋仁宗無嗣,養子宋英宗繼位,而其繼位之後,即尊奉生父濮王為皇考,並因此在朝中展開了長達18個月的集體大撕逼,鬧得是沸沸揚揚。

    這件事直接影響就是宋仁宗在宗法上沒了兒子,只有侄子。

    趙構他也擔心這樣的事情出現啊!

    事實也確是如此,

    而且當時雖然不育,但趙構一直沒有放棄,萬一奇蹟發生了,處理遠支的養子顯然比趕走近支的宗室要來得簡單。

    所以,趙構選擇宋太祖一脈,更多的是為自己考慮!

  • 8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前提:宋高宗無後

    1127年二月,汴京陷落,北宋滅亡。金人《宋俘記》載:“既平趙宋,俘其妻孥三幹餘人,宗室男、婦四千餘人”宋朝近支宗室幾乎被掃蕩一空。

    同年五月,流竄在外的康王趙構登基,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

    宋高宗此前只有五個女兒,全都被金人擄走,但稱帝一個月後,他就迎來了第一個兒子——趙旉,這也是他唯一的親子。

    雖然當了皇帝,但宋高宗仍然喜歡逃跑,金人一攻他就跑,剛出生的趙旉也跟著顛沛流離。趙旉出生在宋朝的南京(今商丘),不過宋高宗覺得這地離邊境太近又無險可守,不可久留,就南奔到了揚州。

    1129年,金兵入侵淮南,宋高宗又跑到了臨安(今杭州),並在此遇上了苗劉兵變。宋高宗被憤怒的軍人趕下了臺,幼子趙旉登上皇位。

    一個月後,勤王軍攻入臨安,宋高宗復位,趙旉被冊立為皇太子,隨後隨宋高宗抵達建康(今南京)。

    在南京,3歲的趙旉夭折,宋高宗哭得死去活來,原因很簡單,他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這還不是什麼祕聞,三天後就有人上書進言宋高宗:“擇宗室之賢者,使視皇太子事俟。皇嗣之生,退居藩服。”

    此時宋高宗才23歲,如果他生育能力正常的話,也沒誰敢這麼直白。事實的確如此,宋高宗追封趙旉為元懿太子後,再也沒有生出一兒半女,不得不考慮選養子的事。

    藉口:太祖之後當有天下

    《宋史·孝宗本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範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

    宋太祖趙匡胤死後,皇位傳給了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之後宋朝皇帝都是宋太宗的後人。直到宋高宗這一代,他扯了句“太祖之後當有天下”,這是瞎話。如果宋高宗有親子的話,打死他都不會這麼說,因為他砍了不止一位這麼說的宗室。

    《宋史·宗室四》:初,昌陵復土,司天監苗昌裔謂人曰:“太祖後當再有天下”。子崧習聞其說,靖康末起兵,檄文頗涉不遜。子崧與御營統制辛道宗有隙,道宗求得其文,上之。詔年史往案其獄,情得,帝震怒,不欲暴其罪,坐以前擅棄城,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赦,復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於貶所。

    趙子崧是宋太祖六世孫,靖康之變時任淮寧知府,起兵勤王,被康王趙構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可宋高宗稱帝次年,就找個藉口把他貶到南雄州(在今韶關),趙子崧最終死在了流放地。

    趙子崧的悲慘下場源於他是宗室,且帶兵,尤其他是太祖系宗室,應了司天監那句預言,自然要咔嚓。同時期起兵勤王的太祖系宗室,也多是淒涼收場,如趙叔近和、趙叔向都被捕殺。

    對於宋高宗而言,金人不是主要威脅,宗室才是,金人來了可以跑,宗室發難可就沒地跑了,一切可能威脅他皇位的因素,都要扼殺,決不能成長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他選太祖之後繼位的原因絕不是向把皇位還給太祖一系,而是因為這樣對他有好處。

    前車之鑑:“濮議”

    在宋高宗之前,宋朝皇帝就有絕嗣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

    宋仁宗有三個兒子,全部夭折,加上他的兄弟也都早夭,不得不選堂兄濮王趙允讓的兒子為養子,為其更名趙曙,即後來的宋英宗。

    宋仁宗離世24個月後,“濮議”開場。

    在討論中,群臣分裂成兩個陣營。以王珪為首的一派認為,宋英宗已過繼給宋仁宗為子,以皇子身份繼位,濮王為宋仁宗之兄,宋英宗應稱其為皇伯;以韓琦、歐陽修為首的一派認為,宋英宗應稱濮王為皇考(考是對已去世父親的稱呼)。

    雙方爭奪多時,最終以皇考派勝利告終,濮王趙允讓稱皇(不是皇帝),三位王夫人並稱為後(不是皇后),不過宋英宗短命,在位四年即去世,還沒來得及給父母上諡號,所以濮王的諡號仍是王,妻子的諡號仍是王夫人。

    宋英宗因短命而沒做全套,但也足夠給宋高宗敲響警鐘了。宋英宗可是宋仁宗實實在在的養子(儘管宋仁宗只是拿他當備胎,後宮一有動靜就把他趕回濮王那裡),也是以皇子身份繼位,最後也能讓宋仁宗沒了兒子。如此看來,選近支宗室繼位,風險很大啊。

    決斷:選擇遠支弱小宗室

    雖然宋高宗的兄弟子侄在汴京團滅了,但不代表宋朝宗室被團滅了,事實上,宋朝宗室還有很多人。

    宋朝的宗室管理比較寬鬆,宗室子弟既可以參加科舉,也可以當官。而且宗室聚集地不止汴京一處,還有西京洛陽的西外宗室和南京商丘的南外宗室。

    靖康之變後,西外宗室、南外宗室、汴京逃出的宗室和各地的宗室,組成了宋朝的宗室人員。這其中,出了一百多年皇帝的太宗系勢力是最強的,尤以濮王係為最,畢竟宋仁宗以後的皇帝都出自這一系。

    單宋高宗叔祖輩的,就有擔任知西外宗正事的嗣濮王趙仲湜(原來的嗣濮王被擄走了)和擔任知南外宗正事的趙仲儡;宋高宗叔伯輩的也有四人擔任過這兩個職務。

    最強的還是齊安郡王趙士㒟,靖康之變時,他就是是權同知大宗正事,是宗室的代表人物。跟孟太后一樣,他是宋高宗繼位的法理依據;苗劉兵變時,也是他發密信讓張浚勤王;岳飛被誣陷下獄時,他上書:“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聖不欲復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飛無他。”

    管中窺豹,濮王系宗室的人數就相當可觀了,宋高宗能夠選擇的子侄輩,絕對有數百人,但一看濮王系這勢力,還是算了吧。

    那濮王系以外的太宗系宗室呢?他們也足夠遠,宋高宗要是想找,絕對能夠找到勢力小的,但選他們的話藉口不好找,選太祖系宗室來一句“太祖後當有天下”,說的宋高宗道德水準都上了一個臺階,可濮王系以外的太宗系,總不能來一句“某王后當有天下”吧。

    既然不能選太宗系,那就只能是太祖系,選沒當過皇帝的趙廷美后裔就太說不過去了。

    太祖系裡面最強的是燕王系,從宋神宗時期開始,燕王趙德昭直系後代可世襲安定郡王,成為北宋宗室中第二個可世襲的王爵(第一個是嗣濮王)。

    整個宋高宗時期,安定郡王這個爵位一直在“令”字輩宗室手裡傳承,直到他退位快二十年了,才轉到“子”字輩(宋高宗同輩)。

    把時間退回宋高宗選養子的時候,燕王系的人數說不定比濮王系還多,只是政治地位沒那麼高而已。這樣,燕王系也被排除。

    宋太祖只有兩個兒子活到了成年,排除燕王趙德昭,只剩下秦王趙德芳,最後繼承宋高宗皇位的宋孝宗,就是趙德芳的六世孫,其生父趙子偁只是個從八品的文官。

    宋孝宗的競爭對手趙伯玖,連是太祖哪一系都不清楚,生父趙子彥是個從八品武官,地位比趙子偁還要低。

    幻想:生個兒子

    收宋孝宗為養子時,宋高宗才26歲,儘管他喪失生育能力已成為朝野公論,但這個年紀大人,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像宋仁宗是一直拖到五十多歲病重了才死心,立宋英宗為皇子。

    一方面,宋高宗頂不住朝野壓力,要收養子以防萬一。另一方面,宋高宗不甘心,還想自己完成傳宗接代。

    一旦他成功了,這個備胎養子自然從哪來回哪去。如果他選擇大宗為養子,憑藉那些宗正、郡王的勢力,那就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還有可能威脅到自己親子的地位。就算是沒成功,大宗之子鬧“濮議”這種破事也是容易得多,必須斷絕此等風險。

    隨著宋高宗年齡增長,這種不甘心反而強烈了起來,宋高宗為了不讓宋孝宗產生必定繼承皇位的心思,特意再收一個養子,即趙伯玖。宋高宗不顧朝臣反對,故意給了兩個養子同等地位,明確告訴他們:老實點,皇位指不定是誰的呢!

    當然,宋高宗最終失敗了,幻想終成泡影,他不得不從兩個養子中二選一,選出了宋孝宗繼承皇位。終宋孝宗一世,提都沒提尊崇生父的事,宋高宗的目的完美達成。

  • 9 # 行盡深山又是山

    宋高宗的人生在建炎三年時,發生了第二個大轉折,他失去了唯一兒子的同時,也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樣一來,無後的他只能從旁系宗室中以過繼的方式選擇一個帝國繼承人。

    按照一般情況,繼承人的人選會從宋太宗一系之中產生,但是到了宋高宗這裡出現了兩個相對棘手的問題:

    其一,靖康之恥,宋徽宗趙佶一家子除了宋高宗趙構全部被一網打盡,去五國城給金人為奴放羊,這樣一來,趙構這一輩的近親就全沒了,要找也只能從更遠的旁系,也就是宋徽宗的兄弟裡面找後代了。

    其二,除了宋徽宗一家子,他的兄弟們,以及更遠一些的宋太宗宗室家眷也被俘虜了大半,雖然還留下不少,不至於選不出繼承人來,但是,宋高宗幹了一件事情,得罪了宋太宗一系的後代,這件事情就是金人曾經提出放歸宋徽宗一大群人的提議,然而,宋高宗雖然沒有拒絕,但居然沒有任何表示,不做任何努力,這個事情就跟金宋之間尬聊了一下,就輕飄飄過去了。自此以後,金人再沒有表示送還趙宋宗室,而高宗也再也不提。

    這個事情算是完全得罪了宋太宗一系。畢竟五國城立吃苦的還有好多宗室的家人啊,宋高宗出於政治考慮,不願意見到皇帝老子跟皇帝哥哥可以理解,但其他宗室可想著一家團聚的呀。

    得罪了宗室,這個事情對於皇帝來說,其實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對權力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選擇一個得罪了的宗室後代成為皇帝繼承人,對於宋高宗就不太美妙了。因為這樣一個繼承人等高宗魂歸九泉之後,指不定就推翻老趙的所有政治方針,甚至於可能隱蔽地“詆譭”一下老趙的人品。

    鑑於這種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極高,老趙必然是不可能選擇宋太宗一系的後代作為帝國繼承人。

    同時,為了貫徹老趙的綏靖主義路線,宋太宗系的宗室因為長期活躍於政壇,並不利於宋高宗的掌控,但是選擇長期被遺忘的宋太祖後代,那這樣的問題就不存在了。選擇宋太祖系繼承人,有這麼兩個優點:

    其一,讓太祖系重新繼承大統,這對於宋高宗而言,這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刷聲望的方案,有利於宋高宗爭取那些潛藏的主戰派的好感,以及塑造一個更良好的民間形象。

    其二,選擇已經生活在民間的太祖系後代,被選中的太祖系後代必定對宋高宗感恩戴德,這就更有利於老趙身後的“千古英名了。

    趙構實際上很雞賊,是個相當厲害的皇帝,只是他的厲害主要體現在了“政治權謀鬥爭”上面,而非進取心。

  • 10 # 中孚鑑

    後來北宋滅亡,趙構建立了南宋王朝,當然還是宋朝。趙構是北宋宋徽宗之子,也就是說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還是趙光義的後人。但是在公元1162年時,宋高宗卻把皇位禪讓給了皇太子趙昚。在1187年時,宋高宗去世,那時他八十一歲,在古代皇帝中,宋高宗趙構也是高壽皇帝之一。

    得到宋高宗禪讓皇帝的趙昚,就是宋孝宗,但他卻不是趙構親生子,而是趙構的養子,趙昚的本來身份是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就這樣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了宋太祖這一系。

    其實,宋高宗之所以這麼做,也是沒有辦法的,宋高宗只一個親生兒子,卻在兩三歲時就夭折了。而後來宋高宗則一直沒有再生下皇子。為了江山社稷,宋高宗只得從宗室中選擇作為自己的養子,這時他就選中了六歲的趙昚,趙昚也得在宮中撫養。從而趙昚後來有了被立為太子之事,和得到宋高宗禪讓皇位之事。

    宋高宗之所以會選擇宋太祖的後人為皇位繼承人,簡單點說,就是因為他只有一個孩子,卻還夭折了,他只得收養宗室的孩子為養子,而剛好被他收養的是宋太祖的後人。所以作為宋太祖後人的趙昚能繼位為帝。

    宋高宗趙構僅有的親生子就是趙旉,趙旉又稱為宋簡宗、南宋正安帝、元懿太子。他去世時才兩三歲。

    不過趙旉雖然在三歲時就夭折了,但他卻還曾做了二十六天的皇帝。那是在宋高宗時期發生了劉正彥、苗傅發動的劉苗兵變,結果宋高宗被軟禁。

    宋高宗被軟禁後,就讓宋高宗之子趙旉即位。不過之後當宰相知道宋高宗被軟禁、趙旉被立為帝的訊息後,就召集各地將軍勤王平亂。所以在各地將領的出兵下,宋高宗又得以復位。

    當然宋高宗復位後,趙旉就只得退位。而趙旉從即位到退位一共只有二十六天。

    趙旉死後,宋高宗非常傷心,大哭三日,而後追封趙旉為元懿太子。宋高宗失去僅有的親子趙旉後,就再沒有生下皇子,所以後來皇位就傳給了養子宋孝宗趙昚。

  • 11 # 有鄰

    老子《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揭示了一個道理,天地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世界上永恆不變的,就是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地流轉中。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是在不斷地轉換,但它永遠要追求一種平衡。陰陽平衡,萬物相長。

    話說回來,大宋王朝共經歷了十八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有九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有九位皇帝。非常的平衡,天意比人為更公平。

    當宋太祖趙匡胤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時,他沒有想到他的後世子孫有機會做皇帝。而當趙光義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時,他也許認為以後大宋江山都將掌握在自己的子孫後代手上,然而,天命不可違。

    宋高宗趙構(1107~1187),活了80歲,在大宋皇帝壽命中遙遙領先,而且在古代五百多位皇帝中,也是名列前茅。

    宋高宗趙構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在位35年,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的第九子,宋欽宗的弟弟。北宋滅亡之後,他一路逃亡,一直逃到臨安稱帝,建立南宋。在他主政時,重用投降派秦檜等大奸臣,罷免了主戰派,還處死了抗金英雄岳飛。

    趙構在位三十多年,也沒有什麼政績,不過,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難而退。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估計也是他長壽的秘訣。他沒有像有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放權,趙構提早了二十多年就穩坐太上皇。

    趙構有一個兒子,可惜不到三歲就夭折了,以後再未生育。靖康之變後,宋太宗的後人基本上被金人擄走了,僥倖留下來的,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死的死,流落的流落。因此,宋太宗這一支龍脈算是斷了。

    對於趙構來說,自己無後,立誰的後代都無所謂了。

    宋孝宗趙昚

    《宋史》記載:高宗對大臣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憐。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理由說的是冠冕堂皇,把自己的標榜成道德高尚,不為己私,而為天下遠慮。

    趙構有一個養子名叫趙昚shen,是太祖的第七世孫,從小被趙構領養在宮中,他聰明孝敬,後來被立為皇太子。1162年高宗讓位於趙昚,成為南宋第二任皇帝,趙昚在位27年,被譽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萬物在流變,天道好輪迴!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40超大杯和Find X2 Pro,誰更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