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9892075544

    隨著諸位生活水平的提高,雙休日和節假日外出旅遊次數的增多,望遠鏡將會成為照相機所替代不了的外出旅遊工具。因為她能使遠處的景物拉近入您的眼簾。儘管照相機能留下景物,但照片上所留下的是平面(二維)圖形,立體感差,且部分景物的細節也看不清楚(除非是用帶攝遠定焦鏡頭的專業攝影機攝下的特定圖片),而望遠鏡能給諸位留下的是三維的、立體的空間景物,使人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是照相機所無所替代的。

    這就是望遠鏡的妙用!另外,望遠鏡在觀劇、公安偵察、地質勘測、狩獵、放牧、護林、搶險、航電業查線、測距(帶分劃刻度的望遠鏡)、天體觀察及科研等方面也有著自身的特殊用途。

    普通光學望遠鏡按其光學系統的倍率是否可改變,可分為定倍和變倍兩大型別。其中定倍率的又分為:

    1、固定視度、沒有調焦機構的。

    2、可調視度、有調焦機構的兩小類。1小類不用任何調節,拿起來就可以看,適合於視力正常者及矯正視力後者用於觀看運動景物或靜止景物用。

    3小類適用於任何視力的消費者,當使用時,可調節目鏡(對望遠鏡接觸人眼這一端的稱呼)及調焦機構,可用於觀看運動景物及靜止景物。

    第二類是變倍率望遠鏡,除具有調節視度及調節機構 外,增加了變倍調節機構,這類望遠鏡同詳適合於不同視力的消費者。使用時,一般在搜尋人範圍目標時用低倍率,而在不丟失人範圍目標的情嚇要看清其中的小範圍目標時便把倍率調到高倍上。

    正規的望遠鏡,望遠鏡上都標有放大倍數、物鏡(對望遠鏡上接觸景物的這一端的稱呼)進光孔徑(單位是毫米)及視界三個引數,因為望遠鏡的效能是用這三個引數來表示的。

    例如:“7×50、119/m”表示這架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是7倍;進光物鏡的孔徑是50毫米,當觀察1000米處的景物時,在左右上下所能看到的最大範圍是119米。它是一個張角關係,愈遠愈大。有時,也會用張角的大小來表示視界,如上述的視界值可表示為 3。

    26度。

    望遠鏡放大倍數的含意並不是把看到的景物實際尺寸放大,而是放大了入眼觀看景物的張角。如以看一個人為例,當他離你近的時候,他的身高對你的眼睛的張角大,主觀感覺是“運動”,而當他離你遠時,雖然他的身高不變,但由於身高你對的眼睛的張角小了,主觀感覺就“遠了”,看上去就“小了”,當這個人對你的眼睛的張角經過望遠鏡放大後,使你主觀上感覺到這個人離你“近了”,看上去就“大了”。

    望遠鏡上標的放大倍數就是把裸視的張角放大了的放大倍數,倍數愈大拉得愈近。但是,放大倍數並非愈大愈好,太大會把手的抖動、心跳、呼吸起伏及空氣熱對流同時放大,再者因為放大倍數和視界的大小成反比關係,即放大倍數越大視界越小,放大倍數小視界越大。因此,會使觀察到的景物出現漂移和不穩定的感覺。

    所以,手待式的望遠鏡倍數都不超過20倍,一般以7~10倍左右為最佳。倍率大於20倍望遠鏡應當配置三角架,否則將不便使用。

    一般,望遠鏡的廣大倍數=物鏡進光孔徑數值÷目鏡(和眼睛接觸一端的稱目鏡)的出光孔徑值。人眼的瞳孔直徑能隨光紅強帶大約在2~7毫米之間自動調節。

    如果一架望遠鏡的出光孔徑值的人眼孔瞳的調節變化範圍內,人眼變會感到透過望遠鏡觀看目標時眼睛不費力,不會產生視覺疲勞。如果將望遠鏡的目鏡遄遠離人眼15釐米左右時,使可看到目鏡中心有個亮孔。其大小在2~7毫米之間,這個亮孔的大小就是=目鏡的出光孔徑(隨望遠鏡的規格不同而不同)。

    大約十年前,雙筒鏡(這裡指稜鏡式雙筒鏡)對中國絕大多數天文愛好者來說還是可望不可及,它的售價幾近"天文數字"。可是今天的情況已大為改觀,買一架雙筒鏡的代價只相當於一臺電子遊戲機或兩條高階香菸。它與一架真正能用來觀星的小型天文望遠鏡相比,價格還算是便宜的。

    而且雙筒鏡的用途廣,也許將來你不再熱衷於觀星,它仍能用於旅遊、看球賽或欣賞表演。

    如果你有意擁有一架雙筒鏡進行天文觀測,本文或許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購買什麼樣的雙筒鏡?

    市面上的雙筒鏡品種繁多。價格相差十倍以上,缺乏經驗者難免挑花了眼。

    其實對於天文觀測來說,選購的原則比較簡單:在你可以承受的價格範圍內,儘可能買口徑大的。

    外行顧客常以為放大倍率越高越好,有些廠商也故意用虛假的高倍率來引誘買主。然而雙筒鏡的倍率是受到口徑限制的。高倍雙筒鏡或許對少數天體的觀測(如木衛、雙星)有一定的便利,但倍率越高,視場就越狹窄,使你不易在群星中找到目標天體。

    特別是在亮星稀疏的天區找尋暗目標,高倍雙筒鏡明顯不及低倍鏡。如果雙筒鏡沒有支架,用於拿著觀測,你會感到目標在視場裡抖動。倍率越高越嚴重,手持觀測的雙筒鏡不宜超過8×。

    白天看球賽時,7×35的雙筒鏡跟7×50的效果差不多,可是夜裡看星就大不一樣。

    望遠鏡越大,可見的星就越暗。許多天體之所以難見,並非它們太小,而是因為太暗。7×50雙筒鏡比7×35的集光力強一倍左右,至少可多看一個星等。

    以筆者的經驗,7×50雙筒鏡較適合天文愛好者,它的價格適中.可用於許多觀測專案。口徑再大,價格直線上升,而且非用專門的支架不可。

    35毫米口徑應是天文觀測雙筒鏡的下限,買更小口徑的雙簡鏡,不如將同樣的資金購買50-60毫米的消色差物鏡,自制一具單筒克普勒望遠鏡,使用效果要好很多。

    近期上海市場上比較實惠的雙筒鏡大致有下列幾種:前蘇聯產10×50(300元),中國產熊貓牌8×40(180元)、進口組裝7×50(390元)。

    還有一些原裝進口的50毫米口徑望遠鏡,功能較多,售價從1600-3000元。一般說來,名牌產品質量較好。但名牌貨(特別是進口的)售價難以為廣大天文愛好者所接受。其實國內一些軍工類光學廠現在都生產民用雙筒鏡。這些廠家的產品在效能和價格上都是有優勢的。

    有些國外非名牌雙筒鏡的售價反而高於優質中國產貨,值得購買者警惕。

    另外,部隊、航海、地礦部門有時有舊雙筒鏡折價處理,它們略加整修後可用於觀星。但有一種軍用高炮指揮雙筒鏡,口徑80-100毫米,裝有操作靈活的地平式支架,卻不宜用來觀星。因為它們的視場很廣(能容納整個獵戶座),放大倍率過低,一般的彗星、星團、星雲變得和恆星一樣,也是個小點,而且彗形象差嚴重。

    檢驗和測試

    在市場上雙筒鏡良莠不齊的情況下,購買者只能透過仔細的檢查和測試,比較各種產品的質量和效能。下面是選購的幾項要訣。

    ①優質產品通常在外觀細部上有所顯示。例如噴漆質量、外殼加工精度、細縫的吻合平整程度等。但是不要輕易被徒有其表的裝飾(如貼面、鍍亮飾條、包裝盒和無用的小附件)所迷惑。

    輕輕掰扭兩個鏡筒,不應該感覺到結合部或其他零部件有輕微的鬆動或搖晃。分開和合攏兩個鏡筒時,手感阻力是均勻平穩的。早期某些雙筒鏡的兩套調焦系統是用一塊橫板聯動的,如果你雙目視力有差異,就不宜用這種雙筒鏡。無論哪種望遠鏡,輕輕推拉其目鏡和調焦旋鈕,都不應感到任何微小的前後滑動。

    ②藉著明亮的光線從物鏡一端朝鏡筒裡看物鏡的每個光學面都不應有擦傷、條痕、汙跡或黴斑(纖細的白絲狀花斑),物鏡內膠合面尤其容易起黴。有些物鏡的表面反射紫色或琥珀色光,表明鍍了減反射膜(又稱增透膜),有利於減少入射星光的損失。反射明亮白光的鏡頭未鍍過膜,效能差些。

    側轉鏡筒可檢查內部三稜鏡是否鍍膜,這時應將目鏡朝向一盞白熾燈。從目鏡端也能檢驗另外幾個光學面有沒有銀膜。

    ②把望遠鏡朝向天空或白色光亮的牆壁,讓眼睛從離目鏡約10釐米處看,落在目鏡上的小小光斑就是出射光瞳。優質雙筒鏡的出射光瞳亮度均勻,周圍則很黑暗。

    如果光瞳周圍有亮的光影,好象呈方形似的,說明這架雙筒鏡的稜鏡不佳,將較多的光線反射在鏡筒內壁上,產生了光瞳周圍的雜散光。

    ④用雙筒鏡觀測遠處景物,圖象越鮮明。它的光學質量越好。若看上去圖象朦朧.好象蒙上薄霧,質量就差。這種現象在高倍雙筒鏡相對多些。

    ⑤如果你從雙筒鏡裡看到-幅錯開的影象,好象有重影的電視畫面,表明兩個鏡筒的光軸不平行。但若這種缺陷不很嚴重,你的雙眼會逐漸適應這種圖象錯位,因此要不斷變換目標來檢測。你可以將雙筒鏡對準目標,調好焦距後.慢慢將它移到離眼睛大約12釐米處,反覆閉上和睜開雙眼,應始終看到完全重合的同-景象。

    光軸不正多半是稜鏡偏移引起的。劣質雙筒鏡的稜鏡固定支架常常偷工減料.受到震動稜鏡就會移位。

    ⑧用雙筒鏡觀看有明暗分界線的目標,如藍天映襯下的高樓、樹冠以及夜空中的明月,明亮的邊緣不應有紅色或藍色鑲邊,這是色差嚴重的表現。雙筒鏡的色差程度輕重不一,彩色鑲邊越淡越好。

    ⑦觀星是最直觀的檢驗方法。如果條件不許可,就用遠處的電燈或停著的汽車鍍鉻件反射太Sunny權當"人造星"。分別用每隻眼睛透過一個鏡簡觀測和調焦,看看是否都能調出一個最清晰的象(亮星就調成極細的光點)。在轉動調焦旋鈕時,星象應由圓盤狀逐漸均勻地收縮成-點。

    有些雙筒鏡卻是先在某個方向上收縮,在另一方向上反而擴散。有這種"散光"缺陷的望遠鏡,觀測彗星、星雲、星團時就有麻煩。

    讓一顆星從視場中央偏移到至少l/2半徑處,不應有彌散、拉長等彗差。

    雙筒鏡的附加功能

    有些雙筒鏡以各種附加功能來招徠顧客.對此應作客觀分析。

    ①有的蘇制軍用雙筒鏡有紅外夜視功能。這看上去很誘人,其實對觀星毫無幫助。因為它只能模糊地看到黑暗中的人體、發動機等紅外源,成像並不清晰,天體發出的紅外光遠比此微弱,而且基本上被大氣層吸收了。

    ②變焦功能是進口高檔雙筒鏡的特色之一,這型別遠鏡可以在觀測中改變放大倍率,同時使售價比其他同樣口徑的雙筒鏡高出10倍以上。

    變焦鏡的最低倍率為7×或8×,最高約25×左右。它在高倍率時,只能勉強分辨出木星視面、土星環或金星相位,但肯定看不見火星極冠。而這些天象在一架只需花費近百元的自制單筒鏡(口徑6釐米左右)裡要看得更清楚。

    另一方面,複雜的變焦系統肯定會增加各種象差,使雙筒鏡的成象質量遜色於固定倍率的產品。

    ②航海、軍用雙筒鏡的目鏡系統中往往有刻度或方格板,它對測量天體角直徑、移動速度有幫助。

    ④橡皮眼罩有助於觀星,能擋住周圍射來的雜散光,不讓它們干擾眼睛。

    ⑥指南針之類的附件可能對旅遊有用,觀星時卻用不上,只能增加售價。但物鏡和目鏡蓋(罩)絕對用得著,可以防潮防塵。

    即使買來的雙筒鏡沒有鏡頭蓋(罩),也應自制-副。

    使用和保養

    雙筒鏡體積小而緊湊,看到的又是正象,再加上寬廣的視場,使用上比小型天文望遠鏡方便得多。不過雙筒鏡也有缺點,如口徑小、倍率低、不宜照相觀測等。只有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其最大效益。

    有了雙筒鏡,應配備一份與其相適應的星圖。

    著名的《諾頓星圖》收錄了亮於6.5等的恆星,中國於1984年出版廠它的中文譯本,名叫《星圖手冊》(李衍、李木元譯,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星圖適於使用40毫米口徑以內雙筒鏡的觀測者。

    適用於50毫米雙筒鏡的是《Sky Atlas2000》,它收錄了亮於8等的43000顆恆星和星團、星雲。

    《捷克星圖》也可用,中國出過多種版本。

    能發揮雙筒鏡長處的觀測專案可推薦以下幾種:變星測光,彗星觀測,尋找銀河新星,人造衛星觀測,日、月食,月掩星和小行星掩星,白晝尋找月齡最短的娥眉月和金星,尋找水星。

    50毫米雙筒鏡可以看到除冥王星以外的7顆大行星和5、6顆小行星,還有30個以上的梅西葉天體(亮於7等),以及每年平均出現2~3顆的亮彗星。

    國外出版過許多雙筒鏡觀星指南類書籍,都有較高的實用性。例如美華人James Muirden著的《雙筒鏡天文學》,逐個星座介紹了大約300個觀測目標。

    手持雙筒鏡觀測仰角低的天體比較容易,但時間超過10分鐘後也,會疲勞。最好將手肘撐在矮牆上觀測,或抵靠在胸口,這樣還能減輕晃動。

    坐有靠背椅上觀測比站著舒適。要觀測高仰角天體,就得躺在躺椅上。如果站立或端坐著仰面用雙筒鏡觀星,你的雙臂、肩膀和脖子很快就會疲勞、痠疼。這些徵候至少會使你的眼睛敏銳度損失半個星等,還可能漏掉短暫的掩星或彌散的暗彗星。

    給雙筒鏡配備一個堅固的地平式三腳架可以解脫上述弊端。

    不過普通三腳架還是不便於觀測天頂區域的目標。國外一些天文愛好者自己設計製作了固定在躺椅上的雙筒鏡支架,或者有雙筒鏡支架的躺椅,還有其他各種別出心裁的裝置,可以使你方便地平視或仰視。如果你有機械加工和木工手藝,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製作。

    雙筒鏡也可以加上投影裝置觀測太陽,但觀測幾分鐘就應昂上鏡蓋,讓內部熱量散去。

    以前國內外都有愛好者試著給雙筒鏡附加一個目鏡來提高放大倍率,或者裝上照相機進行天體攝影。你若有興趣也不妨一試,但迄今為止的這類試驗都未見多少成功,因為雙筒鏡的長處是可以方便地目視觀測。

    雙簡鏡的保養也比較簡單。平時應讓它直立放置,使用時小心輕放,以免稜鏡受震移位。

    鏡頭上沾有灰塵,儘量用手捏橡皮吹氣球吹淨,少用絨布或鏡頭紙擦,防止鏡頭被拉毛,或損傷鍍膜層。未掌握光學儀器檢修技術者,切勿自己拆卸雙筒鏡,因為它的各光學零件在出廠時都已調整好,若拆亂後,在業餘條件下很難恢復原狀。

    夜間觀星時,雙筒鏡常會凝上露水。

    白天應放置蔭涼通風處讓它自然乾燥。為防止鏡頭起黴,最好把雙筒鏡收藏在乾燥箱裡,密封性佳的鐵皮餅乾箱亦可用,箱內放上幾包乾燥劑,一般三、四個月更新-次。

    任何一架天文望遠鏡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可是任何雙筒鏡(那怕是口徑20毫米的觀測鏡)也比肉眼強。

    所以你不必抱怨自己的雙筒鏡有這種或那種缺點,業餘天文學家的成功大多數取決於人的素質而不是硬體,現在發達國家已經有l00、120、150毫米雙筒鏡應市,但目前中國大多數天文好者的經濟條件還達不到,因此咱們應面對現實,儘量用可以獲得的儀器創造最好的觀測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誰給你養老呢?是子女?是自己還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