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探花瑤
——隆回手記之二
不管雨裡的山路多溼滑,不管不斷有人說“你別把馮先生扯倒”,老後還是緊抓著我的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頂,拉進那個花團錦簇的瑤鄉。這個瑤鄉有個可以入詩的名字:花瑤。
花瑤,得名於這個古老的瑤族分支對衣裝美的崇尚。然而,隆回縣政府為花瑤正式定名卻是上世紀末的事。這和老後不無關係。
老後是人們對他的暱稱。他本名叫劉啟後。一位從攝影家跨越到民間文化保護領域的殉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不用“志願者”這個詞兒。是因為志願多是一時一事,殉道則要付出終生。
為了不讓被聲光化電包圍著的現代社會,忘掉這個深藏在大山深處的原生態的部落,二十多年來,他從幾百裡以外的長沙奔波到這裡,來來回回已經二百多次,有八九個春節是在瑤寨裡度過的,家裡存摺的錢早叫他折騰光了。
也許世人並不知道老後何許人,但居住在這虎形山上的六千多花瑤人卻都識得這個揹著相機、又矮又壯、滿頭花髮的漢族漢子,而且沒人把他當做外鄉人。花瑤人還知道他們的“鳴哇山歌”和“桃花刺繡”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後是有功之臣,他多年收集到的大量的花瑤民歌和桃花圖案派上了大用場!記得前年,老後跑到天津來找我,提著沉甸甸一書包照片。
當時他從包裡掏出照片的感覺極是奇異,好像忽然一團團火熱而美麗的精靈往外竄。原來照片上全是花瑤。那種閃爍在山野與田間的紅黃相間火辣辣的圓帽與繽紛而搶眼的衣衫,還有種種奇風異俗,都是在別的地方決見不到的。我還注意到一種神秘的“女兒箱”的照片。女兒箱是花瑤婦女收藏自己當年陪嫁的花裙的箱子,花裙則是花瑤女子做姑娘時精心繡制的,針針傾注對愛情燦爛的嚮往,件件華美無比。它通常秘不示人,只會給自己的人瞧。看來,老後早已是花瑤人真正的知己了。
老後問我:“我拉你是不是太用力了?”
我笑道:“其實我比你心還急呢。你來了多少次,我可是頭一次來呵。”
這時,音樂聲與歌聲隨著霏霏細雨,忽然從天而降。抬頭望去,面前屏障似的山坡上,參天的古樹下,站滿了頭戴火紅和金黃相間的圓帽、身穿五彩花裙的花瑤女子。那種異樣又神奇的感覺,真像九天仙女忽然在這裡下凡了。跟著是山歌、攔門酒,又硬又香的臘肉,混在一大片笑臉中間,熱烘烘衝了上來。一時,完全忘了灑在頭上臉上的細雨。而此刻老後已經不再前邊拉我,而是跑到我身後邊推我,他不替我擋酒擋肉,反倒幫著那些花瑤女子拿酒灌我。好像他是瑤家人。
在村口,一個老人頭纏花格布頭布的老人倚樹而立,這棵樹至少得三個人手拉手才能抱過來。樹幹雄勁挺直,樹冠如巨傘,樹皮經雨一澆,黑亮似鋼。站在樹前的老人顯然是在迎候我們。他在抽菸,可是雨水已經淋溼了夾在他唇縫間的半棵菸捲,菸頭熄了火。我忙掏出一支菸敬他。老後對我說:“這老爺子是老村長。大鍊鋼鐵時,上邊要到這兒來伐古樹。老村長就召集全寨山民,每棵樹前站一個人。老村長喊道:‘要砍樹就先砍我!’這樣,成百上千年的古樹便被保了下來。”
古樹往往是跟古村或古廟一起成長的。它是這些古村寨年齡尊貴的象徵。如今這些拔地百尺的大樹,益發蔥蘢和雄勁,好似守護著瑤鄉,而這位屹立在樹前的老村長不正是這些古樹和古寨的守護神嗎?我忙掏出打火機,給老人點燃。老人用手擋住火,表示不敢接受。我笑著對他說:“您是我和老後的‘師傅’呀!”
他似乎聽不大懂我的話。
老後用當地的話說給他聽。他笑了,接受我的“點菸”。
待入村中,漸漸天晚,該吃瑤家飯了。花瑤姑娘又來唱著歌勸酒勸吃了。她們的歌真是太好聽了。聽了這麼好聽的歌,不叫你喝酒你自己也會喝。千百年來,這些歡樂的歌就是酒的精魂。再看屋裡屋外的花瑤姑娘們,全在開心地笑,沒人不笑。
所有人都是參與者,沒有旁觀者,這便是民俗的本質。
老後更是這歡樂的激情的參與者。他又唱歌又喝酒又吃肉。唱歌的聲音山響;姑娘們用筷子給他夾的一塊塊肉都像桃兒那麼大,他從不拒絕;一時他酒興高漲,就差跳到桌上去了。
然而,真正的高潮還是在飯後。天黑下來,小雨住了。在古樹下邊那塊空地——實際是山間一塊高高的平臺上,燃起篝火,載歌載舞,這便是花瑤對來客表達熱情的古老的儀式了。
親耳聽到了他們來自遠古的鳴哇山歌了,親眼瞧見他們鳥飛蝶舞般的咚咚舞、“桃花裙”和“米酒甜”了,還有那Teana般的八音鑼鼓。只有在這大山空闊的深谷裡,在迴盪著竹林氣息的溼漉漉的山裡,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領略到他們文化真正的“原生態”,其它都是一種商業表演和文化做秀。
人們在秋收後跳起慶豐收的舞蹈時,心中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和驅邪的願望是舞蹈的靈魂;如果把這些搬到大都市的舞臺上,原發的舞蹈靈魂沒了,一切的動作和表情都不過是做“豐收秀”而已,都只是自己在模仿自己。
今天有兩撥人也是第一次來到花瑤的寨子裡。他們不是客人,而是隆回一帶草根的“文化人”。一撥人是幾個來演“七江炭花舞”的老人。他們不過把吊在竹杆端頭的一個鐵籃子裡裝滿火炭,便舞得火龍翻飛,漫天神奇。這種來自漁獵文明的舞蹈,天下罕見,也只有在隆回才能見到。
還有一撥人,多穿絳紅衣袍,神情各異,氣度不凡。他們是梅山教的巫師,都是老後結交的好友。幾天前老後用手機發了簡訊,說我要來。他們平日人在各地,此時一聚,竟有五十餘人。諸師公沒有施法,演示那種神靈顯現而匪夷所思的巫術,只表演一些武術和硬軟氣功,就已顯出個個身手不凡,稱得上民間的奇人或異人。
在我的興高采烈中,老後卻說:“最遺憾的是您還沒看到花瑤的婚俗,見識他們‘打泥巴’,用泥巴把媒公從頭到腳打成泥人。那種風俗太刺激了,別的任何地方也沒有。”
我笑道:“我沒看見什麼,你誇什麼。”
老後說:“我是想叫你看呀。”
我說:“我當然知道。你還想讓天下的人都來見識見識花瑤!”
這話叫周圍的人大笑。笑聲中自然有對老後的讚美。
如果每一種遺產都有一個“老後”這樣的人守著它多好!
細雨探花瑤
——隆回手記之二
不管雨裡的山路多溼滑,不管不斷有人說“你別把馮先生扯倒”,老後還是緊抓著我的手往山上拉,恨不得一下子把我拉到山頂,拉進那個花團錦簇的瑤鄉。這個瑤鄉有個可以入詩的名字:花瑤。
花瑤,得名於這個古老的瑤族分支對衣裝美的崇尚。然而,隆回縣政府為花瑤正式定名卻是上世紀末的事。這和老後不無關係。
老後是人們對他的暱稱。他本名叫劉啟後。一位從攝影家跨越到民間文化保護領域的殉道者。我之所以用“殉道者”,不用“志願者”這個詞兒。是因為志願多是一時一事,殉道則要付出終生。
為了不讓被聲光化電包圍著的現代社會,忘掉這個深藏在大山深處的原生態的部落,二十多年來,他從幾百裡以外的長沙奔波到這裡,來來回回已經二百多次,有八九個春節是在瑤寨裡度過的,家裡存摺的錢早叫他折騰光了。
也許世人並不知道老後何許人,但居住在這虎形山上的六千多花瑤人卻都識得這個揹著相機、又矮又壯、滿頭花髮的漢族漢子,而且沒人把他當做外鄉人。花瑤人還知道他們的“鳴哇山歌”和“桃花刺繡”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後是有功之臣,他多年收集到的大量的花瑤民歌和桃花圖案派上了大用場!記得前年,老後跑到天津來找我,提著沉甸甸一書包照片。
當時他從包裡掏出照片的感覺極是奇異,好像忽然一團團火熱而美麗的精靈往外竄。原來照片上全是花瑤。那種閃爍在山野與田間的紅黃相間火辣辣的圓帽與繽紛而搶眼的衣衫,還有種種奇風異俗,都是在別的地方決見不到的。我還注意到一種神秘的“女兒箱”的照片。女兒箱是花瑤婦女收藏自己當年陪嫁的花裙的箱子,花裙則是花瑤女子做姑娘時精心繡制的,針針傾注對愛情燦爛的嚮往,件件華美無比。它通常秘不示人,只會給自己的人瞧。看來,老後早已是花瑤人真正的知己了。
老後問我:“我拉你是不是太用力了?”
我笑道:“其實我比你心還急呢。你來了多少次,我可是頭一次來呵。”
這時,音樂聲與歌聲隨著霏霏細雨,忽然從天而降。抬頭望去,面前屏障似的山坡上,參天的古樹下,站滿了頭戴火紅和金黃相間的圓帽、身穿五彩花裙的花瑤女子。那種異樣又神奇的感覺,真像九天仙女忽然在這裡下凡了。跟著是山歌、攔門酒,又硬又香的臘肉,混在一大片笑臉中間,熱烘烘衝了上來。一時,完全忘了灑在頭上臉上的細雨。而此刻老後已經不再前邊拉我,而是跑到我身後邊推我,他不替我擋酒擋肉,反倒幫著那些花瑤女子拿酒灌我。好像他是瑤家人。
在村口,一個老人頭纏花格布頭布的老人倚樹而立,這棵樹至少得三個人手拉手才能抱過來。樹幹雄勁挺直,樹冠如巨傘,樹皮經雨一澆,黑亮似鋼。站在樹前的老人顯然是在迎候我們。他在抽菸,可是雨水已經淋溼了夾在他唇縫間的半棵菸捲,菸頭熄了火。我忙掏出一支菸敬他。老後對我說:“這老爺子是老村長。大鍊鋼鐵時,上邊要到這兒來伐古樹。老村長就召集全寨山民,每棵樹前站一個人。老村長喊道:‘要砍樹就先砍我!’這樣,成百上千年的古樹便被保了下來。”
古樹往往是跟古村或古廟一起成長的。它是這些古村寨年齡尊貴的象徵。如今這些拔地百尺的大樹,益發蔥蘢和雄勁,好似守護著瑤鄉,而這位屹立在樹前的老村長不正是這些古樹和古寨的守護神嗎?我忙掏出打火機,給老人點燃。老人用手擋住火,表示不敢接受。我笑著對他說:“您是我和老後的‘師傅’呀!”
他似乎聽不大懂我的話。
老後用當地的話說給他聽。他笑了,接受我的“點菸”。
待入村中,漸漸天晚,該吃瑤家飯了。花瑤姑娘又來唱著歌勸酒勸吃了。她們的歌真是太好聽了。聽了這麼好聽的歌,不叫你喝酒你自己也會喝。千百年來,這些歡樂的歌就是酒的精魂。再看屋裡屋外的花瑤姑娘們,全在開心地笑,沒人不笑。
所有人都是參與者,沒有旁觀者,這便是民俗的本質。
老後更是這歡樂的激情的參與者。他又唱歌又喝酒又吃肉。唱歌的聲音山響;姑娘們用筷子給他夾的一塊塊肉都像桃兒那麼大,他從不拒絕;一時他酒興高漲,就差跳到桌上去了。
然而,真正的高潮還是在飯後。天黑下來,小雨住了。在古樹下邊那塊空地——實際是山間一塊高高的平臺上,燃起篝火,載歌載舞,這便是花瑤對來客表達熱情的古老的儀式了。
親耳聽到了他們來自遠古的鳴哇山歌了,親眼瞧見他們鳥飛蝶舞般的咚咚舞、“桃花裙”和“米酒甜”了,還有那Teana般的八音鑼鼓。只有在這大山空闊的深谷裡,在迴盪著竹林氣息的溼漉漉的山裡,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領略到他們文化真正的“原生態”,其它都是一種商業表演和文化做秀。
人們在秋收後跳起慶豐收的舞蹈時,心中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和驅邪的願望是舞蹈的靈魂;如果把這些搬到大都市的舞臺上,原發的舞蹈靈魂沒了,一切的動作和表情都不過是做“豐收秀”而已,都只是自己在模仿自己。
今天有兩撥人也是第一次來到花瑤的寨子裡。他們不是客人,而是隆回一帶草根的“文化人”。一撥人是幾個來演“七江炭花舞”的老人。他們不過把吊在竹杆端頭的一個鐵籃子裡裝滿火炭,便舞得火龍翻飛,漫天神奇。這種來自漁獵文明的舞蹈,天下罕見,也只有在隆回才能見到。
還有一撥人,多穿絳紅衣袍,神情各異,氣度不凡。他們是梅山教的巫師,都是老後結交的好友。幾天前老後用手機發了簡訊,說我要來。他們平日人在各地,此時一聚,竟有五十餘人。諸師公沒有施法,演示那種神靈顯現而匪夷所思的巫術,只表演一些武術和硬軟氣功,就已顯出個個身手不凡,稱得上民間的奇人或異人。
在我的興高采烈中,老後卻說:“最遺憾的是您還沒看到花瑤的婚俗,見識他們‘打泥巴’,用泥巴把媒公從頭到腳打成泥人。那種風俗太刺激了,別的任何地方也沒有。”
我笑道:“我沒看見什麼,你誇什麼。”
老後說:“我是想叫你看呀。”
我說:“我當然知道。你還想讓天下的人都來見識見識花瑤!”
這話叫周圍的人大笑。笑聲中自然有對老後的讚美。
如果每一種遺產都有一個“老後”這樣的人守著它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