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就是我138811854

    陽臺不能定位給哪一傢俬用,因為哪家都想獨自擁有的,容易成為鄰居矛盾的導火索,最好的方法是兩家共用,而且只允許唯一的用途,就是站在上面打掃窗子的衛生,並自覺保持陽臺衛生。還有可以在遇到特殊情況時從陽臺向鄰居家求助或逃生。

  • 2 # 湧波2

    我看著像裝置平臺,一般作為鄰近住戶擺放空調室外機用,為了立面效果增加了護欄裝飾,同時也可保證戶外機安裝時的安全。而且從平面位置看此處應為通風天井位置,所以不應該是逃生通道。

  • 3 # 材先生一站式裝飾材料

    如果你的書長這樣的話(我隨手拍的)那麼 我有 我有 我有 老師當初不給麼๑乛◡乛๑看完給個贊噻 (๑ᵒ̴̶̷͈᷄ᗨᵒ̴̶̷͈᷅)

    閱讀題參考答案

    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臨觀八極。考建五常。以謂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蕩。內有喜怒之交侵。夭昬札瘥(cuo疫病)。國家代有。將欲斂時五福。以敷錫厥庶民。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歷代寶之。未有失墜。蒼周之興。秦和述六氣之論。具明於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難經。西漢倉公傳其舊學。東漢仲景撰其遺論。晉皇甫謐刺而為甲乙,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闕第七一通。迄唐寶應中。太僕王冰篤好之。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注。猶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宋·林億·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序)

    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毉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毉者曰苗父。苗父之為毉也。以菅(草)為席。以芻(草)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請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為毉者曰俞柎。俞拊之為毉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di暗中拋物)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屍厥者也。以為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濕。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xian光腳)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為診之。先造軒光之灶。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劉向·說苑·辨物)

    ①中庶子質問扁鵲說:“我聽說上古時代行醫的人叫苗父,苗父施行醫術時,用草當作祭席,用畜草當作祭牲,面向北方而祈禱,只說十句禱詞罷了。就使攙扶而來的病人,抬著而來的病人,都恢復如初。您的醫術能像這樣嗎?”

    ②中庶子說:“您的醫術像這樣,比方像用竹管來看天,用針錐來刺地,所看的天地很大,而所看到的卻很小。像您的醫術,難道能使小孩驚駭嗎?”

    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為曹公所怒。荀文若請曰。佗術實工。人命系焉。宜議能以宥。曹公曰。憂天下無此鼠輩邪。遂考竟佗。至倉舒病且死。見醫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嘆。嗟乎。以操之明略見幾。然猶輕殺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猶不能返其恚。執柄者之恚。真可畏諸。亦可慎諸。原夫史氏之書於冊也。是使後之人寬能者之刑。納賢者之諭。而懲暴者之輕殺。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後之惑者。複用是為口實。悲哉。夫賢能不能無過。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寬之之請。彼壬人(佞人,巧言諂媚的人)皆曰。憂天下無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嘆。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將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謂大哀乎。(劉禹錫·劉賓客文集)

    譯:唉!憑著曹操的高明智謀和從事物細微變化中預見先兆的能力,然而還像這樣輕率地殺掉有才能的人;憑著荀文若的智謀能力和地位名望,用明明白白的道理勸說曹操,然而還不能使他的憤怒消除。掌權者的憤怒,真是可怕呀!也真應當慎防呀!

    按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比按倉公傳。其學皆出於素問。論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覽也。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遺事也。三部同歸。文多重複。錯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要皆淺近。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至為十二卷。易曰。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見矣。況物理乎。事類相從。聚之義也。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精通於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此固聖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其本論(倫)。其文有理。雖不切於近事。不甚刪也。若必精要。俟其閒暇。當撰核以為教經云爾。(晉·皇甫謐·甲乙經序)

    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學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蠟。遂直以為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相率以為局方之學。間有讀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醫道隱晦。職此之由,可嘆也。震亨三十歲時。因母之患脾疼。眾工束手。由是有志於醫。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伯考之瞀悶。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積痰。一皆歿於藥之誤也。心膽摧裂。痛不可追。然猶慮學之未明。至四十歲。復取而讀之。顧以質鈍。遂朝夕鑽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羅太無諱知悌者為之師。因見河間戴人東垣海藏諸書。始悟溼熱相火為病甚多。又知醫之為書。非素問無以立論。非本草無以立方。有方無論。無以識病。有論無方。何以模仿。夫假說問答。仲景之書也。而詳於外感。明著性味。東垣之書也。而詳於內傷。醫之為書。至是始備。醫之為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於局方也。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間南北。翕然而成俗。豈無其故哉。徐而思之。溼熱相火。自王太僕註文。已成湮沒。至張李諸老。始有發明。人之一身。陰不足而陽有餘。雖諄諄然見於素問。而諸老猶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荒陋。陳於編冊。並述金匱之治法。以證局方之未備。間以己意附之於後。古人以醫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餘論。未知其果是否耶。後之君子。幸改而正諸。(元·朱震亨·格致餘論序)

    (2)①先子:已死的父親。 ②室人:妻子。 ③一皆:全都。 ④顧:不過。⑤致疑:產生疑問。 ⑥迄:到。 ⑦翕然:一致的樣子。 ⑧表章:闡明;顯揚。章,又作“彰”。 ⑨格物致知:謂研究事物的原理而獲得知識。簡稱“格致”。 ⑩諸:之。

    (3)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過。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學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蠟。遂直以為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相率以為局方之學。間有讀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醫道隱晦。職此之由。可嘆也。

    譯文:《素問》是記述醫學理論的書籍,詞語簡略而義理深奧,由於距離著述時代逐漸遙遠,書中的衍文和錯簡之類文字錯誤,時時有這種情況,所以如果不是我們這些學者是不能讀懂的。學習《素問》的人若以輕易的心理來閱讀它,他們茫茫然望洋興嘆,感到淡而無味是必然的,於是就認為《素問》這部古代醫經不適宜於現代,從而厭棄它,相繼去從事《局方》的學習。間或還有一些讀者,只是想透過學習《素問》來有助於他們的方技之術,完全不重視閱讀它。醫學理論隱晦不明,主要來源於此,實在令人嘆息呀!

    (1)頃餘之舊契讀孟堅《漢書·藝文志》載“五苦六辛”之說,而顏師古輩皆無註解。渠特以問餘。餘顧其《內經》諸書中亦不見其文。既相別矣,乘蹇且十里外,颯然而悟,欲復回以告,予之舊契已歸且遠,乃令載之以示來者。夫五者,五臟也;髒者,裡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裡者屬陰分,宜以苦寒之藥湧之洩之;病在表者屬陽分,宜以辛溫之劑發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顏師古不注,蓋闕其疑也。乃知學不博而欲為醫難矣。餘又徐思五積六聚,其用藥亦不外於是。夫五積在髒,有常形,屬裡,宜以苦寒之藥湧之洩之;六聚在腑,無常形,屬表,宜以辛溫之藥發之汗之。與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熱而可用柴胡之涼者,猶宜熱而行之;裡寒而可用姜附之熱者,猶宜寒而行之。餘恐來者不明《內經》發表攻裡之旨,故並以孟堅五苦六辛之說附於卷末。(張從正儒門事親)

    (3)亦有表熱而可用柴胡之涼者,猶宜熱而行之;裡寒而可用姜附之熱者,猶宜寒而行之。

    譯:也有屬表的六腑熱病可用寒涼的柴胡湯治療,仍適宜“熱者寒之”的治則;屬裡的五臟寒證可用溫熱的乾薑附子湯治療,仍適宜“寒者熱之”的治則。

    十一(二十二)

    (1)餘沐休林下。習程公敬通。公之裡先有玠公者成進士。於軒岐之術摩不精。公尤博學。補諸生。以餘閒從事於養生家言。遂抉其奧。得禁方。參伍而用之。活人甚眾。業擅一時。四方造廬而請者。車填咽門。公以次按行。東之西怨。南之北怨。病者望之如望歲焉。間與餘論方技。言人秉陰陽。既薄蝕於寒暑風霾。又侵奪於飢飽嗜慾。復戕伐於喜怒女謁。身非木石。何得不病。巨室力易於致醫。若甕牖繩樞之子與逆旅遷客。不幸惹恙。於時倉皇。則簡之笥中。而醫師自足。是方書重矣。外臺秘要已驗之良法。不下於肘後百一。欲廣佈之海內。藉餘弁首而行。餘謂病之需良醫。猶治之待良相。美哉。越人之言曰。上醫醫國。其次醫家。其次醫身。夫和靜則壽域。戾擾則亡徵。藥有養命者。有養性者。察其虛實。審其寒熱。時其補洩。能防於未然。導養得理。性命自盡。何夭枉之有。觀於身而知國。未有不均於哲士面僨於庸人者。公妙於上池。而推重司馬之書。因知秘要蓋方略之善者也。推端見委。證治較然。卓越群識。與素問靈樞合轍。推公之志。欲使人人得以盡年。其仁心為質乎。雖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不拘於秘要也者。斯善讀秘要者也。(明吳士奇外臺秘要序)

    (2)①抉:選擇。 ②參伍:錯綜比較。 ③造廬:到其家。 ④東之:朝東去。 ⑤間:偶而。 ⑥薄蝕:侵蝕。 ⑦戕伐:傷害。 ⑧倉皇:匆忙。 ⑨時:通“伺”。探察。 ⑩推端見委:尋根究底。 ⑾較然:明顯的樣子。較,通“皎”。 ⑿質:稟性。 ⒀神而明之:體察神妙而領悟它。 ⒁其人:指運用的人。

    (3)玠公認為人得病的原因是什麼?

    十二(十九)

    (1)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迺其數焉。世所奉行。唯素問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謐次而為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後世法。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噦也。謹按靈樞經曰。新谷氣入於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曰噦。舉而並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流注也。井滎輸經合者。本輸也。舉而並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為醫者也。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於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為不孝也。僕本庸昧。自髫迄壯。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勒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準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令崧專訪名醫。更乞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崧題。(宋史崧靈樞序)

    (2)①迺:“乃”的異體字。 ②次:編次。 ③得失:義偏在“失”。 ④法:規範。 ⑤遊行:執行。 ⑥不啻:無異於。 ⑦恨:遺憾。 ⑧世業:世代相傳的事業。 ⑨梃刃:棍棒刀劍。 ⑩髫:古時小兒下垂的頭髮,此指童年。 ⑩潛心斯道:專心研究這一理論。 ⑩勒:彙總。 ⑩了:完全。 ⑩自:起始。

    十四

    景嶽名介賓,別號通一子,越之山陰人也。其父為定西侯客。介賓年十四,即從遊於京師。天下承平,奇才異士集於豪門。介賓幼而睿濟,遂遍交長者。是時金夢石工醫術,介賓從之學,盡得其傳。以為凡人陰陽但以血氣臟腑寒熱為言,此特後天之有形者,非先天之無形者也。病者多以後天戕及先天,治病者但知有形邪氣,不顧無形元氣。自劉河間以暑氣立論,專用寒涼,其害已甚。賴東垣論脾胃之火必務溫養,救正實多。丹溪出,立陰虛火動之論,寒涼之弊又復盛行。故其注本草獨詳參附之用。又慨世之醫者茫無定見,勉為雜應之術,假兼備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虛而補之;又恐補之為害,複製之以消,實而消之;又恐消之為害,複製之以補。若補者,以藥治藥尚未遑,又安望其及於病耶?幸而偶愈,亦不知其補之之力、攻之之力耶?及其不愈,亦不知其補之為害、消之為害陬?是以為人治病,沉思病源原,單方重劑,莫不應手霍然。一時謁病者輻湊其門,沿邊大帥皆遣金幣致之。(明黃宗羲張景嶽嶽傳)

    (1)張子心弱冠病瘵。其證咳嗽,下午熱從兩足心起,漸至頭面,夜半乃退,面色青,形羸氣促,交睫即夢遺,奄奄一息。孫診其脈,左寸短弱,右關略弦,餘皆洪大,因許可治。病者曰:“醫皆謂火起九泉者死,大肉盡削者死,咳嗽加汗者死,脈不為汗衰者死,況當夏令,肺金將絕,先生獨言可治,何也?”孫曰:“證雖危,色、聲、脈三者皆有生意。兩顴不赤,心火未焚也;聲音不啞,肺金未痿也;耳輪不焦,腎水未涸也。據面青者,憂疑不決;左寸短者,心神不足;關略弦者,謀為不遂。必因志願高而不稱其心,謀為而不遂其欲,殆心病,非腎病也。《經》曰:‘色脈相得者生。’故許可治。”病者恍然曰:“是矣!予因星士決上科必售,予仍落第,而同窗者中,故怏怏至此,今亦忘其病源矣。”乃為定方,以人參、棗仁、龍骨為君,丹參、石斛、貝母、麥冬、五味子為臣,山梔、香附為佐,二十貼而病起。丸方則人參、麥冬、五味、熟地、枸杞、龜板、茯苓,蜜丸,服三月而精神健,肌肉充矣。

    (3)孫一奎醫師何以診斷張子心屬心病而非腎病?

    簡答:因張子心面色青,左寸短弱,右關略弦,據此色脈,知其屬於謀為而不遂之心病。

    十六

    (1)脈理精微,其體難辨。弦緊浮芤,展轉相類。在心易了,指下難明。謂沉為伏,則方治永乖;以緩為遲,則危殆立至。況有數候俱見,異病同脈者乎!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繫。和鵲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故傷寒有承氣之戒,嘔噦發下焦之問。而遺文遠旨,代寡能用;舊經秘述,奧而不售。遂令末學,昧於原本,互滋偏見,各逞己能。致微痾成膏肓之變,滯固絕振起之望,良有以也!今撰集岐伯以來,逮於華佗,經論要訣,合為十卷。百病根原,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賅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異同,鹹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蹤古賢,代無夭橫矣。

    (2)①展轉:來回反覆。 ②乖:失誤。 ③數候俱見:數種脈象一同出現。 ④猶或:尚且。同義複用。 ⑤候:診察。 ⑥舊經:古代醫經。 ⑦售:傳播。 ⑧“痾”的異體字。病。 ⑨滯固:經久難愈的疾病。 ⑩良有以:確實有原因。

    (3)今撰集岐伯以來,逮於華佗,經論要訣,合為十卷。百病根原,各以類例相從;聲色證候,靡不賅備。其王、阮、傅、戴,吳、葛、呂、張,所傳異同,鹹悉載錄。誠能留心研窮,究其微賾,則可以比蹤古賢,代無夭橫矣。

    譯文:現在編集從岐伯以來直到華佗的經典理論和重要方法,匯合成十卷。各種疾病的根源,分別按照類別依次排列;有關辨別聲音、面色、證候、脈象的論述,無不完全具備。其中王、阮、傅、戴和吳、葛、呂、張諸家論述的不同經驗,全部記載。如果能夠留心仔細研究,探求其中精微深奧的內容,就可以趕上古代的名醫,後世便沒有意外早死的現象了。

    二十一

    (1)人情莫不欲壽。恆諱疾而忌醫。孰知延壽之方。匪藥石不為功。得病之由。多半服食不審。致庸醫之悞人。曰。藥之不如其勿藥。是由因噎廢食也。原夫天地生物。以好生為心。草木金石飛潛溲渤之類。皆可已病。聽其人之自取。古之聖人又以天地之心為己心。著為素問難經。定為君臣佐使方旨。待其人善用之。用之善。出為良醫。藥石方旨。惟吾所使。壽夭榮謝之數。自我操之。如執左券。皆稽古之力也。庸醫反是。執古方。泥古法。罔然不知病之所自起。為表為裡。為虛為實。一旦殺人。不知自反。反歸咎於食忌。洗其恥於方冊。此不善學者之過也。故曰。肱三折而成良醫。言有所試也。不三世不服其藥。言有所受之也。假試之。知而不行。受之。傳而不習。已先病矣。己之不暇。何暇於已人之病。是無恠乎忌醫者之紛紛也。

    (2)①飛潛溲渤:指飛翔的動物、水中的動物、牛溲、馬勃。馬勃屬菌類植物。

    (3)執古方。泥古法。罔然不知病之所自起。為表為裡。為虛為實。一旦殺人。不知自反。反歸咎於食忌。洗其恥於方冊。此不善學者之過也。

    譯文:墨守古代的方劑和治法,完全不知道疾病出現的原因,是表證還是裡證,是虛證還是實證。一旦治死病人,不知反躬自問,反而歸罪於忌口,從古代醫著中尋找根據來洗除自己的恥辱。這是不善於學習的人的過失啊。

    二十四

    (1)天以五運六氣化生萬物。不能無過不及之差。於是有六淫之邪。非謂病寒不病溫。病溫不病寒也。後漢張仲景著傷寒論。發明軒岐之奧旨。如日星河嶽之麗天地。任百世之鑽仰。而義蘊仍未盡也。然其書專為傷寒而設。未嘗遍及六淫也。奈後之醫者以治傷寒之法應無窮之變。勢必至如鑿枘之不相入。至明陶節庵六書。大致仲景之法。後之學者苦張之艱深。樂陶之簡易。莫不奉為蓍蔡。而於六淫之邪混而為一。其死於病者十二三。死於醫者十八九。而仲景之說視如土苴矣。餘來京師。獲交吳子鞠通。見其治病一以仲景為依歸。而變化因心。不拘常格。往往神明於法之外。而究不離乎法之中。非有得於仲景之深者不能。久之。乃出所著溫病條辨七卷。自溫而熱。而暑。而溼。而燥。一一條分縷析。莫不究其病之所從生。推而至於所終極。其為方也約面精。其為論也閎而肆。俾二千餘年之塵霧豁然一開。昔人謂仲景為軒岐之功臣。鞠通亦仲景之功臣也。餘少時頗有志氣於醫。年逾四十始知其難。乃廢然而返。今讀鞠通之書。目識心融。若有牖其明而啟其秘者。不誠學醫者一大快事哉。爰不辭而為之序。嘉慶辛未四月既望。寶應朱彬序。

    (2)①麗:附著。 ②鑽仰:欽佩。 ③鑿枘:圓鑿和方枘。喻齟齬不合。④蓍蔡:卜筮用的蓍草和大龜。 ⑤土苴:糞草。喻輕賤之物。 ⑥因:隨。 ⑦究:終究。 ⑧究:探究。 ⑨閎而肆:精深廣博而且奔放流暢。 ⑩豁然:開闊的樣子。

    (3)餘少時頗有志於醫。年逾四十始知其難。乃廢然而返。今讀鞠通之書。目識心融。若有牖其明而啟其秘者。不誠學醫者一大快事哉。爰不辭而為之序。

    譯:我年輕時對於醫學很有志向,年過四十後方才知道醫道不易,於是沮喪失望地迴轉。現在閱讀鞠通的著作,目識心明,好像有引導它的明暢之處而開啟它的隱秘之處一樣,不確實是學醫的人的一大快事嗎?於是不推卻而給他作序。

    二十七

    (1)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飡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故夫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此則道德之祜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聖人所以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痾沒齒,終無悔心,此其所以岐、和長逝,彭、跗永歸,良有以也。嵇康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迴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義,無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亞歟!

    (3)養性者,不但餌藥飡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譯:養生的人,不只服藥物食日霞,它更重要的還在於同時要力施各種善行。如果各種善行都做得周到完備,那麼即使斷絕了藥物,也足以長壽;如果道德品行欠佳,縱然服食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年。

    三十

    (1)吳門名醫薛雪,自號一瓢,性孤傲。公卿延之,不肯往;而予有疾,則不招自至。乙亥春。餘在蘇州,庖人王小余病疫不起,將掩棺。而君來,天已晚,燒燭照之,笑曰:“死矣。然吾好與疫鬼戰,恐得勝亦未可知。”出藥一丸,搗石蒲汁調和,命輿夫有力者用鐵箸鍥其齒灌之。小余目閉氣絕,喉汩汩然,似咽似吐。薛囑曰:“好遣人視人,雞鳴時當有聲。’已而果然。再服二劑,而病起。乙酉冬,餘又往蘇州,有廚人張慶者,得狂易之疾,認日光為雪,啖少許,腸痛欲裂,諸醫不效。薛至,袖手向張臉上下視,曰:“此冷痧也。一刮而愈,不必診脈。”如其言,身現

    黑瘢如掌大,亦即霍然。餘奇賞之。先生曰:“我之醫即君之詩,純以神行,所謂人居屋中,我來天外是也。”

    紀稱德成而先,藝成而後,似乎德重而藝輕。不知藝也者,德之精華也。德之不存,藝於何有?人但見先生藝精伎絕,而不知其平素之事親孝,與人忠,葬枯粟乏,造修輿梁,見義必為,是據於德而後遊於藝者也。宜其得心應手,驅遣鬼神。嗚呼!豈偶然哉?

    (2)①招:召請。 ②輿夫:即轎伕。 ③箸:筷子。 ④汩汩然:汩汩樣響。象聲詞。 ⑤霍然:消散的樣子。多用以形容病癒之速。 ⑥賞:讚揚。 ⑦神行:神速。 ⑧葬枯粟乏:埋葬枯骨,捐谷救濟窮人。粟,用如動詞。枯、乏,用如名詞。 ⑨輿梁:橋上的木板。此指橋樑。 ⑩宜:當然,必然。

    (3)紀稱德成而先,藝成而後,似乎德重而藝輕。不知藝也者,德之精華也。德之不存,藝於何有?

    譯文:古書上說德行的成就在先,技藝的成就在後,好像德行重要而技藝次要。不知道技藝乃是德行的精華。德行不存在,對技藝又有什麼呢?

    三十一

    (1)夫人之好補,則有無病而補者,有有病而補者。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富貴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臺榭,動則車馬,止則裀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為之補矣?有病而補之者誰與?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農商市庶之輩。嘔而補,吐而補,洩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產而補。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洩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至,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溼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產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也。予請為言補之法,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乾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而云補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

    (3)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富貴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臺榭,動則車馬,止則捆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為之補矣?

    譯文:沒有病進補的是誰呢?上至達官貴人,次至富貴公子,有金玉財寶榮耀其身,有豬羊肥脆供他享用,天氣寒冷就穿皮裘,天氣炎熱便居臺榭,行動就乘車騎馬,居止便坐裀褥,吃食是五辛俱全,飲酒便日以繼夜。所以年紀五十便衰老了。既然這樣,怎麼用藥給他補養呢?

    三十四

    (1)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範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覩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3)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覩事則不能默面識之。

    譯文:像這樣才能成為大醫家。如果不是這樣,便如同沒眼的瞎子黑夜走路,動不動便會跌交。其次需要熟讀這部方書,探究其中的奧妙道理,留心鑽研,這才是可以和他談論醫學的人。還需要廣泛閱讀其他的書,為什麼呢?如果不閱讀《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五部經書,便不知道有仁義道德;不閱讀《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等三部史書,便不知道有古往今來的事;不閱讀先秦諸子百家的書,便不能遇事不言而心中領會。

    推薦一個專門給裝修公司提供裝修建材的服務商

    材先生—倉庫式裝飾建材批發商

    水電、板材、塗料、油漆、五金等等一應俱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考作文很難?來看看古代“高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