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Y球球

    色諾芬能成為大人物,除了自身的勇敢、自信、聰慧外,應該說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有關。

    有史料記載,年輕活潑的色諾芬有一天在趕路,撞上蘇格拉底,被他攔住問賣各種生活用品的地方。作為這一帶的人,色諾芬當然知道得清清楚楚,於是他逐一道來。但最後,最後還是被蘇格拉底的一個問題難倒了:人在哪裡可以變得美好?張口結舌的色諾芬只好承認自己不清楚答案。“來跟我學習罷”,蘇格拉底對色諾芬說,“變得美好”是人活著的最好的目標,來吧,你慢慢會知道人生如何變得美好。”

    跟對了人,色諾芬平淡的人生從此打開了另一扇窗。

    蘇格拉底的眾多學生中,色諾芬並非最出色,顯然要遜於柏拉圖,但他也愛像老師一樣愛省察自己的人生,鄙視物質,喜歡思辯,注意鍛鍊身體,快樂自信,愛恩師所愛。而且,他還有異於常人的另一面:是一個勇敢的人,危難之中愛挺身而出,喜歡為集體的前途呼籲、奔走;還有一定的軍事家才能,在沙漠地帶會根據地形、敵情等情況隨時調整策略,因地制宜安排民眾生活和制訂行軍策略案等;還是一個難得的不貪私利,以大局為重的人,知道團結的力量——正是有了這些金子般閃光的品質,讓他能呼風喚雨,書寫了古希臘史平添了自己厚重的一章。





    跨越數千年之後,到我讀高中時,一個我深受其影響的老師喜歡色諾芬,愛引用他的《回憶蘇格拉底》,愛屋及烏,有一段時間我立志成為一名哲學家,以為做一名知識淵博又能滔滔不絕的人一定受人敬仰,是天底下最智慧最幸福的人。然而,稍大後,大學時代,我漸漸失去了對宏大艱深的哲學的興趣,原來試圖想系統讀的哲學書籍,因味同嚼蠟無一不被我打入冷宮——我得承認,感性的我沒有一丁點兒哲學家思維,邏輯的密林裡我很難不被迷路。

    儘管如此,色諾芬一直不被我遺忘,他的書,特別是《長征記》,我一讀再讀,幾成枕邊讀物——我喜歡的大作家卡爾維諾在一本書裡也提到了色諾芬的《長征記》,說讀這本書就像“觀看電視或者電影中不斷重播的古老戰爭記錄片一樣。”,而且“有一種悲慼的感染力。”

    《長征記》是我北漂中讀的最多的書之一,地下室裡,公交車上,公司午休的間隙,就是沒有心情讀書時,我也愛摩挲著這本泛黃的書。《長征記》不是一部學術性的書,很好讀,紀傳性也很合我口味,請看下面這一段:

    ……天氣好像將要好轉,於是所有的將士都駐紮到一起,不幸的是,夜裡又下起了大雪,積雪覆蓋了他們的盔甲和牲口,士兵們在地上擠作一團。牲口的四肢因為寒冷而凍僵了以至無法站起來;而士兵們因為蓋在他們身上的積雪可以保溫,也遲遲不肯站起來。於是色諾芬勇敢地站起來,沒有穿外衣,拿起斧頭開始砍柴。看到他這麼做,另一個人也起來了,接過他手中的斧頭繼續砍,其他的人也起來點了一堆火。所有的人都在身上塗脂,但不是用的油,而是在附近的村子找到的藥膏,由芝麻油、松脂、苦杏仁和豬油製成。還用了同樣成分製成的香油……

    沒有什麼文學底子的色諾芬為何能寫出栩栩如生的文字來,以至挑剔的卡爾維諾的閱讀名單裡有他的位置。卡爾維諾分析,色諾芬能從一個視覺形象到另一個的迅速轉換,再從這些形象轉至軼事趣聞,接著又轉到對異國習俗的描述,構成了不斷閃現的刺激冒險的背景,不可預見的險阻為遠征軍前進製造著障礙……如此有趣又帶著詩化感的敘事,吸引著卡爾維諾,也讓我的閱讀生活過得充實而愉快。




    那個時代,色諾芬既是一系列事件的參與者,又是事無鉅細的精確記錄者,也因此,戰爭和遠征頻繁的古希臘時期,《長征記》這樣一出尋常的故事,完全是借色諾芬的妙筆生花才得以不朽的,一些事就這樣因一個人而陰差陽錯永遠留在了史冊上——如此寫作,在我們汗牛充棟的國學經典裡也絕無僅有,這使得《長征記》價值非凡,文學藝術上的價值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歷史地理和民俗、考古學價值。

    公元前400年左右,色諾芬帶著自己的好奇和抱負,加入到由1萬名來自希臘各個城邦的精銳戰士組成的遠征軍——如果這次遠征一帆風順,他的人生能收穫的,最多隻是作為波斯王子小居魯士手下僱傭兵中普通一員的一段奇特經歷,但隨著小居魯士的陣亡,隨著新首領的遇害,命運因為他的才能和勇氣而選擇了他,於是這支陷入到越來越艱難境地中的希臘僱傭軍開始接受色諾芬的領導。

    後來的事實證明,作為一個來自雅典的知識分子,色諾芬還算是一個軍事家,至少他懂得民意,會拿他有感染力的說辭讓民眾跟隨他,他還懂得在這個荒謬的世界上哪怕惟一的出路是死亡,作為人的職責就是活下去,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的重要性——我能想像,色諾芬和他的隊伍,衝入敵陣,就彷彿斯巴達勇士愛傳唱的歌詞:“來吧,青年們,一起來並肩作戰,至死方休!恐懼是無用的,逃跑是可恥的。心如磐石,無懼無畏,面對強敵,永不後退。”——就這樣,色諾芬和他的一幫急於回家團聚的弟兄們,在深處波斯內地、沒有給養、缺乏嚮導的情況下,長途跋涉,終於返回了故鄉。





    力盡艱辛,色諾芬這次長征之所以能勝利返回,我以為還和他善打鄉愁牌有關——每個人都有鄉愁,何況在離鄉別井缺衣少食的非常時期,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永遠溫馨動人。對色諾芬來說,他已和心愛的妻子菲列西婭分別得太久,兩個兒子更是日夜盼著父親凱旋。色諾芬還知道,他領導的只剩下數千人馬的小軍隊一路上還在減少,他們人困馬乏已無力應戰,回家是他們此生最後的願望。回家,必須回家,帶著一種使命,為了在路上生存下來,色諾芬不得不經常帶頭做一些搶劫富人財物的事,其中的故事,卡爾維諾覺得像流浪漢或英雄傳奇,正因為其功績,晚年色諾芬過上了可人的奴隸主生活,於是有時間回憶和寫作,寫作成了他最大的愛好。

    每個人都有鄉愁,鄉愁最能打動人的感情,這點色諾芬的時代和現代並無二致。我時常想起以前仁慈的老闆,我們都是外地人,凡工作滿一年即可享受他規定的報銷往返故鄉車票一次,我們都努力工作想留下來,但事以願違,我們這樣的小型實體書店最後在文化之都也只勉力支撐了一年多。多年以後,那一年多的美好時光是我老愛回憶的,正是在那裡,我以內部優惠價買了不少書,也讀了不少書,包括色諾芬的作品。

    《長征記》外,色諾芬著作眾多,內容涉及歷史、哲學、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包括《希臘史》《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拉西第夢的政制》、《雅典的收入》《回憶蘇格拉底》等。作品或論制度、或記經濟、或述見聞、或寫回憶,斑駁雜陳的文字裡,人性人,時代的,我們總能或明或暗地認識一些玄機和真理——我還會不斷讀色諾芬的,我想,這個時代,色諾芬還可以做我們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雞深夜打鳴是為何,有沒有一個科學一點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