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松子說教育

    最近住在一處農家院裡,臥房靠近一所雞棚,正值晚睡時分雞卻鳴叫了,剛生起睡意,又二遍啼叫了,繼而第三遍,直到天光亮眼,新日伊始,就這樣伴同更辰曉雞過了一夜,煩緒之下冒出一奇問,這公雞夜啼是為了什麼呢,有何意義呢,望得高見。

    呵呵,這是我在平臺上看到有網友提出的問題。作為一名老師,特別喜歡求知慾強、好奇心重的學生。

    據我觀察,那些好奇心強的孩子,學習成績多數都很好,因為他們的思維一直活躍,並且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善於觀察和思考,觀察力、思考力和學習力都很強的孩子,成績怎麼會差呢?

    題主因為住在農家院裡被公雞的叫聲弄醒以後,就出現了疑問:為什麼公雞會打鳴呢?打鳴是公雞的特點之一,素有“雄雞報曉”之說。那麼公雞為什麼要打鳴、為什麼會打鳴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其中的秘密吧!

    自古有之的公雞打鳴,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思

    《晉書·祖逖》傳中記載,東晉時期的將領祖逖在年青的時候就志向遠大,很有抱負,一心想建功立業,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為了達成目標,祖逖他們在半夜一聽到公雞打鳴,就趕緊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唐代名臣顏真卿在《勸學》中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西遊記》的神話傳說中,在大戰蠍子精的時候,昴日星官現出真身,化身大公雞真是厲害!一聲雞叫嚇倒蠍子精,直接把它拿下!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寫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

    這些文學作品當中,都把雄雞的打鳴視為追求光明、積極向上的一種正能量的表現,鼓舞士氣、振作精神。

    但是,公雞打鳴有時候也被“壞人”利用了。比如著名作家高玉寶筆下的《半夜雞叫》中刻畫的周扒皮形象,就讓無數人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周扒皮為了讓長工們早一些時間出工,他竟然趴在自家雞窩前,捏著鼻子學著公雞打鳴,提醒長工們起床幹活了。

    我的老家在農村,雞犬相聞的農村生活是小時候記憶最深刻的部分,特別是公雞的打鳴聲,一天從早晨到黃昏,耳邊總能聽到公雞打鳴,只是在晚上的時候,公雞不再打鳴了。

    公雞打鳴在歷史上是被作為時間標誌的,我們老家在上世紀的時候,還有“雞叫一遍、雞叫二遍、雞叫三遍”的說法,就是用雞叫的次數判斷大致的時間。

    根據有些網友的梳理總結,發現公雞在早晨的打鳴時間是相對固定的,一般在凌晨3點半至4點開始第一次打鳴,大約持續20分鐘左右。15分鐘之後,開始第二次打鳴,大約持續30-40分鐘。當然打鳴的時間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農村裡面養雞的人家也少了很多,那種雞犬相聞的農村生活逐漸成了人們的記憶了。

    公雞為什麼要打鳴呢?

    公雞的叫聲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引吭高歌的“勾勾嘍”,一種是呼喚母雞的“咕咕咕”;而母雞呢,一般是下了雞蛋之後的“咯咯噠”。

    公雞為什麼要打鳴呢?我查閱了一番資料之後,大致梳理了這麼幾種原因:

    1、自然進化的原因。一代代的公雞把能夠打鳴的基因儲存完好並遺傳下來了。公雞的打鳴聲音其實是挺洪亮的,打鳴的聲音大小和曲調,能從一定程度上顯示出這隻公雞的力量與威嚴,還能反映公雞當時的心情是否愉悅。

    2、宣示領地的範圍。大家都知道,除了故意養殖公雞作為商品的人家之外,多數農戶養的雞裡面,母雞佔多數,公雞佔少數。甚至只保留一個公雞,其餘全部是母雞。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吃雞蛋,留著一隻公雞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母雞的受精率,這樣的雞蛋除了吃,還能孵化。在這種情況下,一隻公雞就有了三宮六院,為了宣示自己的主權和活動範圍,就會在白天不定時地打鳴,向其他公雞發出資訊,提醒不要越界。

    3、公雞體內有松果體。根據有關科學家研究,發現公雞的大腦中含有松果體,這種松果體會分泌松果腺素(褪黑素)。而“松果體”是在黑暗中才會工作的一種反應器官,一旦有點亮光,松果腺素的分泌就得到抑制,透過腦部神經刺激到公雞,這時候公雞就不由自主地打鳴了。

    4、公雞體內有“生物鐘”。經過千萬年的進化,公雞體內已經形成了早晨啼鳴的生物鐘,就像人類也有生物鐘一樣,有些人一到點就會醒來。公雞也是一樣,一到那個時間點,就開始打鳴。

    也有網友說,打鳴並非公雞的專利,有些母雞也會打鳴呢!的確有這種情況,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就聽過母雞打鳴。根據我的觀察,凡是打鳴的母雞多數是不產蛋的,農村人一旦發現打鳴的母雞,很快就要殺掉,因為覺得母雞打鳴不吉利,再說母雞不下蛋了,留著淨吃糧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沒有楊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