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愛好者
-
2 # 金童希瑞
地槽、地臺、板塊都是假說,陸地和海洋是一體的,陸地也有島弧的。會隨衝擊波運動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岩漿!逆掩的岩漿形成花崗岩大陸,順推的岩漿形成玄武岩海底。
(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衝擊石英)
(花崗岩裡的恐龍蛋化石)
(小行星衝擊波逆掩形成石英斑晶砂岩)
地槽、地臺、板塊都是假說,陸地和海洋是一體的,陸地也有島弧的。會隨衝擊波運動的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岩漿!逆掩的岩漿形成花崗岩大陸,順推的岩漿形成玄武岩海底。
(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衝擊石英)
(花崗岩裡的恐龍蛋化石)
(小行星衝擊波逆掩形成石英斑晶砂岩)
不是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學說認為:在地殼歷史演變過程中,大陸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發生過比較顯著的水平移動。即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水平論,又稱活動論。
槽臺說認為:大陸自形成以來,其位置不變,從未經過水平運移,所以又稱為大陸固定論或大洋永恆論。即地殼運動以垂直運動為主。垂直論又稱固定論。
板塊運動和槽臺說是相互對立的,但是又都屬於大地構造學說的一種。
何為大地構造學?
大地構造學就是研究地殼乃至全球構造發生、發展、分佈格局、演化規律的地質學分科。
在大地構造學說發展過程中,有很多有代表性的學說,如:收縮說、重力均衡說、對流說、脈動說、膨脹說、重力分異說、放射性旋迴說、振盪說、放射性熱融化說等。當然還有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板塊構造學說、以及中國學者李四光提出的地質力學學說。
目前來說板塊構造學說是最為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板塊構造學說的發展基礎是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和赫斯和迪茨的海底擴張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分為六大板塊,並且板塊與板塊之間存在三種關係,生長邊界、消亡邊界、轉換斷層邊界。板塊構造學說解釋了喜馬拉雅山脈的隆升、東非大裂谷的繼續分裂、全球地震帶和火山帶的分佈及成因等。
關於地槽-地臺說:
地槽地臺學說是最早的有關地史的傳統學說,它曾為大地構造學說奠定過基礎。它主要從地殼運動的歷史觀點出發,按地殼的物質組成和建造及其表現形式劃分大地構造單元(主要是大陸部分),故又稱為地史學派。它的基本的論點是:地殼運動主要受垂直運動所控制,地殼此升彼降造成所謂振盪運動,而水平運動則是派生的或次要的(以 B·B·別洛烏索夫為代表)。
槽臺說認為,驅動力主要是地球物質的重力分異作用。物質上升造成隆起,而下降則造成凹陷。主要的構造單元有地槽和地臺兩類,並認為地臺是由地槽演化而來的。
地槽區:
是地殼活動強烈的地帶,在地表呈長條狀分佈;具有升降速度快和幅度大,接受巨厚的沉積並有複雜的巖相變化,褶皺強烈,岩漿活動頻繁等特點。
地臺區
是地殼較穩定的區域,升降運動的速度和幅度都較小,構造變動和岩漿活動也較弱。由於其前身是由地槽轉化而來的,故下部為緊密褶皺和變質的基底;上部沉積了較薄的蓋層,常形成寬闊的褶皺,構造形態和地勢起伏較地槽區簡單。
……
由於時間關係,介紹就到這裡。因為這類專業性這麼強的內容,閱讀的人本來就比較少,我這介紹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有興趣的可以參考《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原理》等教材學習!
簡單回答,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