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愛情孕育和發展的環境,必定不會有法海或者百般阻撓的父母形象。《受戒》寫的是理想的樣子,愛情不過是這裡面隱喻,那麼理想的道路上,如趙大媽這樣的人物自然助力理想的力量。
我認為文學作品的解讀一定要從寫作背景入手,否則你讀不出作品背後的意味,感受不到作家隱含在作品裡的隱喻和感受。汪曾祺的《受戒》便是這樣的一個作品,《受戒》寫作於1980年8月,發表於1980《北京文學》第十期。在這之前的1918年年末,十一屆三中全面召開,1979年,各項改革已經大刀破斧的開展了。文學界此時正開始了傷痕文學的思潮。而汪曾祺此時寫了《受戒》,並且在題尾寫了一句話“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向前推43年,那邊是1937年。似乎又回到了沈從文描寫湘西世界的時代,那片水鄉,儺送和大佬,翠翠、三三,都再次出現了在我面前,以至於我常常以為《受戒》是寫作在那個時代,甚至有時候恍惚覺得《受戒》是沈從文的作品。
然而《受戒》卻是確確實實的當代作品,汪曾祺在懷念什麼?他的什麼理想流失在了四十幾年前?還是他在夢裡也如我一樣嚮往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呢?那麼我們先來說說《受戒》描寫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俗世裡的和尚與廟
出家的意義,不是為了虛空,而是為了免費的住處和吃飯的地方。受戒的意義,是為了名正言順的誦經唸佛,類似於去找工作要有畢業證意義。廟裡的和尚過著和俗世裡的人們一樣的生活,有人當家算賬,放租收債,閒來打牌,吃吃水菸袋,唱唱情歌,甚至過年也要殺豬,甚至和尚的媳婦也常常來廟裡住上一段。這個廟裡唯一沒有的就是佛家講究的清規,所以明子在這自由自在的廟裡漸漸長大了,而他生活的樂趣不只在廟裡,更在小英子那裡。
張大媽的家——桃花源的佈景
張大媽的家,也就是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島,三面都是河,西面一條小路通向了明子所在的荸薺庵。島上只有小英子這一家,院內的樹木花香,雞鴨豬圈,瓜豆蔬菜一應俱全,而桐油塗過的大門上貼著一副紅紅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這樣的地方不是桃花源又是什麼呢?家裡的男人趙大伯是個能幹的全能人物,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為人又和氣;趙大娘精神頭十足,忙活著家裡的夥,還能繡出遠近聞名的繡品;大英子沉浸在即將到來的嫁人的幸福裡,在家裡給自己準備嫁妝,衣服鞋都是自己親手做,親自繡;小英子則包了田裡的零碎活,每天一邊唱一邊快活地在田裡、水上來來回回,像一隻快樂的小鳥。
這樣的一家人,不僅僅是鐘鳴鼎食之家了,人物之間和諧共生,毫無一點矛盾衝突,只能是在桃花源裡。有船有水,出行走水路,這不就是桃花源,桃花溪嗎?
淡淡的憂傷裡藏著的愛情
小說裡有一點淡淡地憂傷,明海要去善因寺受戒了。小英子早早地划著船去荸薺庵接上明海送他去善因寺。而小英子送完了明海,還要去給父母姐姐買日用品,買完了她沒有立刻回家,而是來到寺裡想和明海打個招呼再走,她來到了安靜的寺裡,看見了明海卻不好出聲,但是她還是自由的喊了一句我走啦再離開寺廟。這裡面的小英子對明海受戒是有擔憂和心疼的,在頭上燙出疤來得多麼疼,多麼難以忍受啊。
小英子在明海受戒結束的第二天早上來寺裡看他,隔著一條護城河就問明海疼嗎?乾淨利落的幾句對話,隔著護城河的幾句喊話,透漏了小英子的擔心,明海的勇敢,兩人乾淨利落的愛情。
受戒結束後,小英子來接明海,倆人在船上的一番對話,小英子不要明子去做什麼方丈,做什麼沙彌尾,而她直接說出了自己想給明子當老婆的想法,這樣直接的愛,這樣簡單幹脆說出口的愛,是不是讓人都感到心頭舒展的暢快。
《受戒》用對小英子和小和尚明海的愛情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副桃花源的景色和汪曾祺對逝去的美好的懷念之情。文筆清新,情調淡雅,描寫愛情卻不黏膩,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寫作方式。
理想的愛情孕育和發展的環境,必定不會有法海或者百般阻撓的父母形象。《受戒》寫的是理想的樣子,愛情不過是這裡面隱喻,那麼理想的道路上,如趙大媽這樣的人物自然助力理想的力量。
我認為文學作品的解讀一定要從寫作背景入手,否則你讀不出作品背後的意味,感受不到作家隱含在作品裡的隱喻和感受。汪曾祺的《受戒》便是這樣的一個作品,《受戒》寫作於1980年8月,發表於1980《北京文學》第十期。在這之前的1918年年末,十一屆三中全面召開,1979年,各項改革已經大刀破斧的開展了。文學界此時正開始了傷痕文學的思潮。而汪曾祺此時寫了《受戒》,並且在題尾寫了一句話“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向前推43年,那邊是1937年。似乎又回到了沈從文描寫湘西世界的時代,那片水鄉,儺送和大佬,翠翠、三三,都再次出現了在我面前,以至於我常常以為《受戒》是寫作在那個時代,甚至有時候恍惚覺得《受戒》是沈從文的作品。
然而《受戒》卻是確確實實的當代作品,汪曾祺在懷念什麼?他的什麼理想流失在了四十幾年前?還是他在夢裡也如我一樣嚮往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呢?那麼我們先來說說《受戒》描寫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俗世裡的和尚與廟
出家的意義,不是為了虛空,而是為了免費的住處和吃飯的地方。受戒的意義,是為了名正言順的誦經唸佛,類似於去找工作要有畢業證意義。廟裡的和尚過著和俗世裡的人們一樣的生活,有人當家算賬,放租收債,閒來打牌,吃吃水菸袋,唱唱情歌,甚至過年也要殺豬,甚至和尚的媳婦也常常來廟裡住上一段。這個廟裡唯一沒有的就是佛家講究的清規,所以明子在這自由自在的廟裡漸漸長大了,而他生活的樂趣不只在廟裡,更在小英子那裡。
張大媽的家——桃花源的佈景
張大媽的家,也就是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島,三面都是河,西面一條小路通向了明子所在的荸薺庵。島上只有小英子這一家,院內的樹木花香,雞鴨豬圈,瓜豆蔬菜一應俱全,而桐油塗過的大門上貼著一副紅紅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這樣的地方不是桃花源又是什麼呢?家裡的男人趙大伯是個能幹的全能人物,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為人又和氣;趙大娘精神頭十足,忙活著家裡的夥,還能繡出遠近聞名的繡品;大英子沉浸在即將到來的嫁人的幸福裡,在家裡給自己準備嫁妝,衣服鞋都是自己親手做,親自繡;小英子則包了田裡的零碎活,每天一邊唱一邊快活地在田裡、水上來來回回,像一隻快樂的小鳥。
這樣的一家人,不僅僅是鐘鳴鼎食之家了,人物之間和諧共生,毫無一點矛盾衝突,只能是在桃花源裡。有船有水,出行走水路,這不就是桃花源,桃花溪嗎?
淡淡的憂傷裡藏著的愛情
小說裡有一點淡淡地憂傷,明海要去善因寺受戒了。小英子早早地划著船去荸薺庵接上明海送他去善因寺。而小英子送完了明海,還要去給父母姐姐買日用品,買完了她沒有立刻回家,而是來到寺裡想和明海打個招呼再走,她來到了安靜的寺裡,看見了明海卻不好出聲,但是她還是自由的喊了一句我走啦再離開寺廟。這裡面的小英子對明海受戒是有擔憂和心疼的,在頭上燙出疤來得多麼疼,多麼難以忍受啊。
小英子在明海受戒結束的第二天早上來寺裡看他,隔著一條護城河就問明海疼嗎?乾淨利落的幾句對話,隔著護城河的幾句喊話,透漏了小英子的擔心,明海的勇敢,兩人乾淨利落的愛情。
受戒結束後,小英子來接明海,倆人在船上的一番對話,小英子不要明子去做什麼方丈,做什麼沙彌尾,而她直接說出了自己想給明子當老婆的想法,這樣直接的愛,這樣簡單幹脆說出口的愛,是不是讓人都感到心頭舒展的暢快。
《受戒》用對小英子和小和尚明海的愛情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副桃花源的景色和汪曾祺對逝去的美好的懷念之情。文筆清新,情調淡雅,描寫愛情卻不黏膩,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寫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