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空WD

    從個人長年與老人一起生活的經歷來講,老人最讓人受不了或者說不容易接納的習慣有以下八種:

    一是說話絮叨

    老人歲數大了,腦子可能不太好用了,很多的時候都是一句話不知說了多少遍,就像一臺復讀機一樣來來回回“播放”、反反覆覆絮叨。

    你好不容易給他解釋清楚了,他也答應不再問了,轉過身去他又問,而且與原話一點不差。

    老人反來複去絮叨,讓你靜不下心來,心裡會感到很煩躁、很焦慮,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幻覺,明明老人這回沒有絮叨,而你一看到老人,耳朵裡就會出現老人絮叨的聲音。

    二是愛管閒事

    家裡的大小事情,只要他看到了、聽到了,他都想說上幾句,都想去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管一管。

    如果家裡人能夠理解老人的這個“毛病”,可能會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冒,不會給家庭帶來任何的負面影響;反之,如果家裡人沒有耐心或者說正在氣頭上,對老人“愛管閒事”就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家庭矛盾,給全家的和諧穩定帶來隱患。

    三是不講衛生

    這裡的不講衛生主要包括隨地吐痰、不愛換洗衣服、不愛洗澡等不良習慣。

    連小孩子都知道不能隨地吐痰,可是有些老人卻不注意,不分地點、不分場合,隨地吐痰,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

    有的老人身上的衣服穿得都快變“色”了,孩子讓他換他也不換,讓他洗澡他也不洗,說得緊了、催得急了,老人還跟你急眼。

    四是愛耍“威風”

    不管孰是孰非、不管青紅皂白,只要是家人說的話他不愛聽,只要稍微說話不隨他的心意,也不管你是兒子還是兒媳婦或者孫子、孫子媳婦,他不是大聲呵斥就是大聲責罵,從來不顧及家人的感受。

    五是愛說大話

    一般情況下,老人都是很穩重很有深度的,能辦能落實的話就說,自己辦不到或者說無能為力地說就不說,免得讓別人看笑話。

    但是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老人,總是愛說大話而且總是“替”孩子說大話,最後答應別人的事辦不成,讓孩子也跟著受埋怨也跟著“吃瓜落”。

    六是愛慕虛榮

    很多的老人都會替子女著想,都會從家庭的實際情況出發,只要吃飽穿暖即可,不會給孩子出難題。

    但有的老人就愛跟別人比,看到誰家的老人穿高檔衣服了、戴金項鍊、吃燕窩猴頭了等等,回到家後就跟子女說、就跟子女要,家庭條件好的還可以,而家庭經濟條件差的滿足不了老人的要求,老人就會生氣就會說子女“沒能耐”。

    七是斤斤計較

    也就是心眼比較小,心胸不夠寬闊。

    即使很小的一件事,也會給你計較半天;無關緊要的話,也會緊緊抓住不放,非得讓你說出個一二三。

    八是愛吃剩飯

    不可否認,勤儉節約是一種好習慣,如果把吃剩飯也片面地理解為“勤儉節約”,就有些牽強附會了。

    有的剩飯能吃,有的容易變質的、滋生細菌的、對人體有傷害的剩飯就不能吃 ,但有的老人就認“死理”,放著新做的飯不吃,就愛吃剩飯,還美其名曰這是勤儉節約。

    和老年人在一起生活,老年人可能還會有其它的難以讓人忍受的習慣,因人而異。

    尊重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雖然老人的一些習慣我們受不了,但也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只要不是違背原則的習慣,就要在耐心與老人溝通交流的情況下,儘量理解、適應老人的“習慣”,儘量不能因此與老人產生誤解發生矛盾,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讓老人過上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因為樊振東太強了就要被限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