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元朝並沒有徹底滅亡,只是退回北方草原,休養生息。為了消滅北元的殘餘勢力,朱元璋曾經令徐達、藍玉等人率領明軍八次深入草原,打擊北元勢力。明軍雖然多次重創北元,但始終無法將其徹底殲滅。為了保衛北方邊境的安全,朱元璋在自己兒子成年後,相繼分封九個兒子在長城邊塞為王。
這九位藩王被稱為九大塞王,皆是能征善戰之輩。塞王既擔負鎮守邊塞的重任,也經常奉朱元璋之命,統帥明軍北征草原。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明初九大塞王都有誰?
秦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洪武三年封為秦王,因年紀太小未能立即就藩。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陝西西安府,朱元璋讓他節制西北軍事,負責西北征伐之事。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奉命征討洮州叛番,大獲全勝。但是朱樉在征伐過程中,因多次露宿山野而得瘴癘,同年三月病逝。另外朱樉的妻子就是元朝名將王保保之妹,武俠小說中趙敏的原型。
晉王朱棡:朱元璋第三子,洪武三年封為晉王,洪武十一年就藩于山西太原。朱棡就藩後,築城練兵,開戰屯田,功績斐然,多次受到朱元璋嘉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因為北元丞相咬住等人等多次騷擾邊境,就詔命明軍分兵兩路出塞北征。其中晉王朱棡統帥西路明軍,出山西,可惜北元聞風而逃,朱棡只能無功而返。朱棡是九大塞王中最跋扈的一位,經常擅殺下屬,若非太子朱標多次維護,朱棡早就被朱元璋廢了。
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也是後來的明成祖。洪武三年,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於北平。朱棣自小就受到嚴格的軍事教育,16歲時被朱元璋送到鳳陽老家生活四年,20歲正式就藩,開啟了自己戎馬生涯的一生。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在傅友德的輔佐下,統帥明軍出征塞外,大破北元,逼降北元將軍乃兒不花。朱棣北征的大勝,讓朱元璋大喜,高呼“肅清沙漠者,燕王也”。後來朱棣經常奉命節制邊塞諸軍,征討草原,燕王因此成為九大塞王之首。
代王朱桂:朱元璋第十三子,初封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大同府。大同是明朝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極重。朱桂負責統帥大同鎮諸軍,受晉王朱棡節制。朱桂性格暴躁,經常禍害藩國百姓,曾被建文皇帝廢為庶人,直到朱棣繼位,才被恢復王位。
明初九大塞王
肅王朱楧:朱元璋第十四子,初封為漢王,洪武二十五年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三年後,移藩於甘州(今甘肅張掖)。朱楧負責署理陝西行都司甘州五衛軍務,麾下軍隊有五萬多人,僅次於九大塞王中的燕王和寧王。朱楧自幼聰慧,讀書很厲害,被朱元璋稱為朱家的秀才。
朱楧的藩國可以說是明初藩王中最差的,位於河西走廊,算是明朝最西邊。朱楧到任後,興建屯田,整訓兵馬,將甘州五衛打理的井井有條。建文繼位後,大肆削藩,手握河西精兵的朱楧成了建文的眼中釘。為了避禍,朱楧放棄兵權,自請內遷到蘭州。
遼王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初封為衛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為遼王,建藩於遼東廣寧府。朱植能騎善射,熟悉軍旅之事,在遼東屢建軍功,受到朱元璋嘉獎,令其和寧王朱權一起節制遼東軍馬。朱棣靖難起兵後,建文皇帝擔心朱植會支援朱棣,就將朱植召回南京,改封於荊州。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因惱恨朱植當年沒有支援自己,對朱植多方打壓責難。
慶王朱栴:朱元璋第十六子,被封為慶王,洪武二十六年,就藩於寧夏。因為當時寧夏只是一個新設立的衛所鎮,無法保障親王的安全和承受王府龐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朱栴暫住在韋州城。朱栴負責節制慶陽、寧夏、延安、綏德諸衛軍務,兵權甚重。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歲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前往邊塞藩國大寧衛。大寧在長城以外,東連遼東,西接宣府,是明初邊防要地。大寧是明朝深入北元勢力的一把尖刀,除了屯守的軍隊外,四周都是北元部落。朱權能以十五歲的少年之身,在大寧站穩腳跟,可見其厲害。朱權統帥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朵顏三衛也歸朱權節制。
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戰功甚大。九大塞王中,就戰功論,寧王朱權絲毫不輸於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時,朱權被朱棣綁架,被迫跟隨起兵。朱棣繼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多次打壓迫害。
谷王朱橞:朱元璋第十九子,自小聰慧好學,深得朱元璋喜愛。洪武二十三年,朱橞被封為谷王,建藩於宣府。朱橞積極踐行朱元璋修牆、屯糧的治國方針,參與修建了常峪口至大境門60餘公里的明長城,還將邊塞小城宣府擴建為周長24裡的邊塞第一大城。
終明一世,宣府都是九邊第一重鎮。靖難之役時,朱橞奉建文帝詔,帶兵三千赴京師護衛金川門,後看到建文大勢已去,就開門投降了朱棣。朱棣繼位後,朱橞因密謀造反,被廢為庶人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元朝並沒有徹底滅亡,只是退回北方草原,休養生息。為了消滅北元的殘餘勢力,朱元璋曾經令徐達、藍玉等人率領明軍八次深入草原,打擊北元勢力。明軍雖然多次重創北元,但始終無法將其徹底殲滅。為了保衛北方邊境的安全,朱元璋在自己兒子成年後,相繼分封九個兒子在長城邊塞為王。
這九位藩王被稱為九大塞王,皆是能征善戰之輩。塞王既擔負鎮守邊塞的重任,也經常奉朱元璋之命,統帥明軍北征草原。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明初九大塞王都有誰?
秦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洪武三年封為秦王,因年紀太小未能立即就藩。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陝西西安府,朱元璋讓他節制西北軍事,負責西北征伐之事。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奉命征討洮州叛番,大獲全勝。但是朱樉在征伐過程中,因多次露宿山野而得瘴癘,同年三月病逝。另外朱樉的妻子就是元朝名將王保保之妹,武俠小說中趙敏的原型。
晉王朱棡:朱元璋第三子,洪武三年封為晉王,洪武十一年就藩于山西太原。朱棡就藩後,築城練兵,開戰屯田,功績斐然,多次受到朱元璋嘉獎。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因為北元丞相咬住等人等多次騷擾邊境,就詔命明軍分兵兩路出塞北征。其中晉王朱棡統帥西路明軍,出山西,可惜北元聞風而逃,朱棡只能無功而返。朱棡是九大塞王中最跋扈的一位,經常擅殺下屬,若非太子朱標多次維護,朱棡早就被朱元璋廢了。
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也是後來的明成祖。洪武三年,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於北平。朱棣自小就受到嚴格的軍事教育,16歲時被朱元璋送到鳳陽老家生活四年,20歲正式就藩,開啟了自己戎馬生涯的一生。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在傅友德的輔佐下,統帥明軍出征塞外,大破北元,逼降北元將軍乃兒不花。朱棣北征的大勝,讓朱元璋大喜,高呼“肅清沙漠者,燕王也”。後來朱棣經常奉命節制邊塞諸軍,征討草原,燕王因此成為九大塞王之首。
代王朱桂:朱元璋第十三子,初封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為代王,建藩國於山西大同府。大同是明朝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極重。朱桂負責統帥大同鎮諸軍,受晉王朱棡節制。朱桂性格暴躁,經常禍害藩國百姓,曾被建文皇帝廢為庶人,直到朱棣繼位,才被恢復王位。
明初九大塞王
肅王朱楧:朱元璋第十四子,初封為漢王,洪武二十五年後改封為肅王,初建藩國於平涼府,三年後,移藩於甘州(今甘肅張掖)。朱楧負責署理陝西行都司甘州五衛軍務,麾下軍隊有五萬多人,僅次於九大塞王中的燕王和寧王。朱楧自幼聰慧,讀書很厲害,被朱元璋稱為朱家的秀才。
朱楧的藩國可以說是明初藩王中最差的,位於河西走廊,算是明朝最西邊。朱楧到任後,興建屯田,整訓兵馬,將甘州五衛打理的井井有條。建文繼位後,大肆削藩,手握河西精兵的朱楧成了建文的眼中釘。為了避禍,朱楧放棄兵權,自請內遷到蘭州。
遼王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初封為衛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為遼王,建藩於遼東廣寧府。朱植能騎善射,熟悉軍旅之事,在遼東屢建軍功,受到朱元璋嘉獎,令其和寧王朱權一起節制遼東軍馬。朱棣靖難起兵後,建文皇帝擔心朱植會支援朱棣,就將朱植召回南京,改封於荊州。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因惱恨朱植當年沒有支援自己,對朱植多方打壓責難。
慶王朱栴:朱元璋第十六子,被封為慶王,洪武二十六年,就藩於寧夏。因為當時寧夏只是一個新設立的衛所鎮,無法保障親王的安全和承受王府龐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朱栴暫住在韋州城。朱栴負責節制慶陽、寧夏、延安、綏德諸衛軍務,兵權甚重。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歲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前往邊塞藩國大寧衛。大寧在長城以外,東連遼東,西接宣府,是明初邊防要地。大寧是明朝深入北元勢力的一把尖刀,除了屯守的軍隊外,四周都是北元部落。朱權能以十五歲的少年之身,在大寧站穩腳跟,可見其厲害。朱權統帥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朵顏三衛也歸朱權節制。
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戰功甚大。九大塞王中,就戰功論,寧王朱權絲毫不輸於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時,朱權被朱棣綁架,被迫跟隨起兵。朱棣繼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多次打壓迫害。
谷王朱橞:朱元璋第十九子,自小聰慧好學,深得朱元璋喜愛。洪武二十三年,朱橞被封為谷王,建藩於宣府。朱橞積極踐行朱元璋修牆、屯糧的治國方針,參與修建了常峪口至大境門60餘公里的明長城,還將邊塞小城宣府擴建為周長24裡的邊塞第一大城。
終明一世,宣府都是九邊第一重鎮。靖難之役時,朱橞奉建文帝詔,帶兵三千赴京師護衛金川門,後看到建文大勢已去,就開門投降了朱棣。朱棣繼位後,朱橞因密謀造反,被廢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