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控見解
-
2 # 雲鶴凌空
我們家也有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四歲之前,喜歡玩具,喜歡認字,逛街的時候,只要有字,包括廣告,他都要我念給他聽,我們並沒有刻意教你他識字,可他卻成了幼兒園裡的“識字小王子”。到五六歲的時候,喜歡看書,不再看玩具了,我們就經常帶他去書店,他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到了小學二年級,逛街的時候,他可以和我討論世界大戰,討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討論家用電器的使用,討論拿破崙,袁世凱,討論作用力反作用力,引力,重力,低碳,等等。國慶閱兵式,那些飛機,無人機,坦克,戰車,槍械,導彈,他都能說出型號。
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小孩子。
當孩子覺得讀書給他造成心理壓力,成為他的精神負擔的時候,讀書成為他的煩惱的時候,他自然就不愛讀書了。
說得嚴重一點,是家長不恰當的方式,無意間“泯滅”了孩子喜歡讀書的天性。
現在的家長,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說得透徹一點,關注的,就是分數。因此,家長讓孩子讀書,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分數。如此一來,家長讓孩子讀書的時候,就出現了以下情況。
一,家長過分在意讀書的功利性。其表現是,1,給孩子推薦的書,或者說要孩子讀的書,都是“有利於”長分數的書,而不一定是孩子喜歡讀的書。2,孩子每次讀了書,家長就急於詢問孩子,從書中學到了什麼,諸如理解能力,作文能力,等等。孩子由防範到畏懼,走畏懼到厭煩,由厭煩到厭惡。
二,家長過多的催促,嘮叨。
家長對孩子的讀書,干預太多,管得太多,孩子失去了讀書的自主和自由。
讀書是要心情的,沒心情怎麼讀書。在家長不厭其煩的干預下,孩子沒心情也要讀書,讀不進去也要讀,孩子就由真讀書慢慢變成假讀書,由假讀書變成不讀書。
在家裡,家長巴不得孩子除了寫作業就是讀書,不能看電視,不能玩玩具,更不能玩手機。家長一看到孩子“閒”下來,就催著孩子讀書,嘮叨著孩子讀書,在此氛圍中,讀書漸漸成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精神負擔。
三,家裡適合孩子讀的書太少,孩子缺少選擇的餘地。家裡的書,不是關於閱讀理解的,就是關於作文的,不是關於勵志的,就是關於學習的,讀來讀去,就那幾本書。不說讀,看都看厭了,孩子完全提不起興致。
應該說,家長重視孩子的讀書,是家庭教育的進步,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家長如果處置不當,就會事與願違,扼殺了孩子喜歡讀書的天性。
孩子讀書,需要“自主閱讀”,家長可以引導,但不必指導。讓孩子自己讀,讀完了,也不要提問。只告訴他,讀書要慢慢讀,讀快了,沒用。告訴他,有的書,可以默讀,而有的書,要出聲朗讀,比如小美文,作文選,一定要大聲朗讀,每一篇讀兩遍,讀一遍沒用。讀了就讀了,家長不必提問,也不必和討論。
孩子讀課外書,每次半小時,關於學習的書,每週讀一兩次,其他的書,由孩子自己做主,想讀什麼就讀什麼。有的書可以反覆讀,同一本書,孩子六歲讀和八歲讀,其感覺是不一樣的。而有的書,讀一遍就沒用了。
孩子讀書,是受薰陶,就如同燒磚,燒瓷器陶器,要慢慢地“燻”,慢慢地“陶”,不能大火燒,火大了,就燒裂了。用一個成語說,就是“潛移默化”。
給孩子買書,要帶著孩子一起去書店,讓孩子自己選,選好以後,用手機將封面拍下來,然後但網上買,網上買便宜一點。
-
3 # 鍾靈毓秀饒
這要怪家長,家裡都沒有讀書風氣唄。如果家長愛好讀書,孩子自生好讀書,這叫環境影響人。家裡父母好讀書,孩子就會好好學習。父母天天打麻將,孩子怎麼會讀書呢?父母只得政正,做出示範,和孩子一起讀書。
回覆列表
而上三年級的話,其實有很多因素造成小孩對於學習這個事情有所牴觸,其實說白了,小孩嘛,肯定是小,還是不懂事,所以說,目前不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首先,做家長的要學會引導,同時可以適當的進行批評教育,所以說,對於目前不能慣的孩子,讓孩子就處於一種不想學習的狀態
所以有的時候還需要人心的去批評教育他,讓他走道學習的道路上同時可能很小吧,不懂事,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鎖所以說父母的一定要好好的和小孩子們交流溝通
同時,父母要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