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之靜美

    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

    父母是我們出生無法選擇的人,他們是否合格我們無法左右,即使我們長大有了能力說服他們的時候,也不能改變他們能做一位合格的父母。

    世界上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父母,父母所做的一切,他們都以為是為了孩子好。

    究竟什麼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因為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不管父母是什麼樣的性格,只要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我認為就是好的父母。

    更嚴格一點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愛。

    我們做了父母,儘管身上還有自己父母的烙印,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如何做孩子的好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支援。

    如果你想讓孩子從一個愛學習的人,那麼你就不能天天抱著手機,也要學會抱起書本。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勤勞的人,那麼你就不能天天的躺在床上玩遊戲。

    還有一句話,我認為也有道理。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為那樣的人。

    下面的這張圖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妹妹的故事。

    儘管這位妹妹的工作很忙碌,但是她都會抽出時間,進行個人成長的學習。

    記得她在懷孕的時候,也是不間斷的學習。更讓人欽佩的是,孩子剛剛滿月之後,她就抱著寶Bora到了課堂上。

    我想在學習環境當中長大的孩子,總要比在麻將桌上長大的孩子,能接受的父母給予的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

    想一想,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學習,自己做過哪些改變呢?

    不要不厭其煩地嘮叨,孩子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很重要的道理,孩子們也懂得。

    如果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那麼影印件就應該做到更加完美。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真的是需要自己去學習的,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

    我們的父母沒有給到我們的,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又怎麼能給到孩子呢?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卻可以給予自己生養的孩子,一個更好的起源。

    從我開始, 讓愛不斷線。

  • 2 # 貓仔媽媽

    認同。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方式是否合適。

    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複製父母帶孩子的方式應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我們的父母因為受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在那個年代不太懂得和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我爸媽那時算工分的,每天忙不完的農活,根本無暇顧及孩子,能吃飽穿暖有人看著就好。據我媽說我小的時候,是個隔壁的好心的瞎子奶奶看著我,放在搖床裡,哭了就只管搖。好在我還沒被搖傻。擱現在可不敢。

    如果我們能夠覺察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經常反思、學習,能夠從自己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能夠自我成長,並且經常調整育兒技巧,就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一切都可以改變。

    所以說我們的父母合不合格不重要,只要我們有一顆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心,我們自己就能夠日趨完善,儘可能地帶好自己的孩子。

  • 3 # 西木卯

    認同

    因為父母是自己的父母,他們的合格與否是已經定型,且作為子女你很難改變她們的狀態的,可以講道理,但是作為你自己有意識到你要做合格的父母,這個時間段裡你確實很難改變她們

    但是不可否認,你在責備父母不合格的時候,你身上的原生家庭的烙印是繼承到你骨血裡面的。你會不由自主的去參考他們的處事方案,但是如果你想做合格的父母,你可以時刻去遮蔽這些弊端吧,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 4 # 小凡的親子時光

    認同。

    做了媽媽之後,我才發現育兒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在被父母養育的時候,那已經是過去式,無法改變,但是我們成為父母那就是現在,可以去改變,不知道合格怎麼去定義,到一定做個成長型父母。

    當然我們是需要看見自己原生家庭,看到自己的來時路,那些不好的教育方式就不要在複製。在平時教育孩子過程中,要不斷覺察。就像我看我孩子畫畫,畫不好就撕掉,我反思原來是我的“完美執念”在影響著他。我之前要求他寫作業字不能出格,一定要達到標準等等。但是從不會到做好,是一個過程,事需要先完成再完美的。之後在和孩子相處過程我就會不斷覺察,不斷調整。

    我也在不斷學習,看心裡學和育兒方面的書,參加育兒交流會,參加專業老師講座。去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矯正自己的行為,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人的成長是終身的。對於孩子來說,走著積極的人格底色,更有利於他去參與社會活動,適應社會角色,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所以做一名成長型父母,和孩子共同終身成長吧。

  • 5 # 沉魚羅妍

    你好,不請自來。認為父母不合格不要緊,關鍵是自己得做合格的父母,你認同嗎?

    假如,父母是個不會溝通藝術的人,有意見分歧時總會大吼大叫,你可能會害怕畏縮,可是長大後婚姻中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你也會大吼大叫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關係更加惡化。(類似的情況是大概率,不代表全部。)

    假如,父母是一個愛把負能量帶回家的人,也就是俗話說的窩裡橫,你會承受很多的負能量,你極有可能也會變成一個在家釋放情緒炸彈的人,刺傷所有人,不過也可能是承受情緒炸彈的人。(因為子女會選擇自己認可的父親或母親,去潛意識的模仿,最後成為自己的模式。)

    還有一種人,好像天生不會好好說話,只要表達什麼事情,永遠是用指責抱怨的語氣,幸福生活的蛀蟲,可能他是個完美主義者,可是這種人適合當法官,不適合過日子。(有的時候你嚴厲批判他時,往往他也會忍受不了,呵呵…)

    自我認知能力強弱

    有的時候,人在做出一系列過激行為,或偏執行為時,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錯處,因為從小就被影響,認為這樣子是對的,而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處,又怎麼能糾正呢?

    又怎麼反思自己,改過自新成為好的榜樣,好的父母呢?(這種能力很類似的情況是,有的人唱歌跑調,可自己根本聽不出來。)

    真正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或是有伴侶或朋友溫柔勸說,那麼經過反覆提醒,有可能是惱羞成怒,也有的可能會真正覺醒,才會意識到才會想改正,也才能真的進入以人為鏡的境界!

    而真的要去改也需要時間。(真正有毅力克服多年影響的人有,但真的不多。)

    例如,爸爸脾氣就不好,發生什麼意見相左時會大吼大叫,可能因為爺爺也是爆脾氣,才會這樣子吧,自己也是改了好長時間,現在偏理性溫和,但其中遇到的困難和給別人的傷害真的難以消除,傷了別人也苦了自己。(這證明了自己想改變,下定決心,雖然很難但也是可以克服的。)

    不過經歷多長時間,經過多少內心掙扎,那就不一定了。(因為要打碎重建內心世界。)

  • 6 # 如雨如斯

    原生家庭特別重要。你會發現,有那麼一瞬間,你和父母特別像。

    要擺脫原生家庭對自己的一些影響很難,但是自己要做合格父母起碼這個心思是很對的。

  • 7 # 專業做自動化裝置

    認同,因為老一輩的父母相對之下文化都通低一些,子女文化普遍都比父母高,自已先做好自已當父母的榜樣,你的下一代也會好好的對待你,有句話說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說得沒錯。

  • 8 # 韞語習習

    人是沒有辦法選擇出生的,更沒有辦法選擇父母。如果可以選擇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父母是讓人羨慕的。但是沒得選,當你還是一顆種子的時候,他們就成了父母。

    所以無論父母合不合格,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但是我們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是我們一開始就接觸的關係。過去家庭裡的事情沒得選擇,而如今我們要對自己負責。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要對孩子負責,要做個合格的父母。

    我其實也是一名新手媽媽,覺得要做好下面幾點:

    1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或多或少我們都受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要注意不能一直沉浸其中,我們成為父母的那刻,就要成長和改變了,不能把原來自己受到的影響再影響孩子。一定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緒。

    2要養成好的習慣,以身作則。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影響這孩子,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天天罵人說髒話,讓孩子文明,很難,所以我們要養成害的習慣,以身作則。

    3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之前對我的婚姻的回答裡說過,都說家庭最好的樣子,就是爸爸疼愛媽媽,媽媽欣賞爸爸,互相尊重。在有愛的家庭裡成長,絕對會是一個有愛的孩子。這是合格的父母應該給孩子的生長環境。

     

    沒有誰天生就是好的父母,畢竟當我們成為父母的那刻起,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也是邊學習邊成長,希望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 9 # 妞子——

    我不認同。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這個家庭參與了一個人的出生,成長,教育等前半生的所有時間,潛移默化中會影響這個人的心理,性格。不論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可能都會伴其一生。如果真有不好的一面,很難說他面對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會怎麼做,怎麼想。

  • 10 # 路十同

    我認同。

    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大家都會迎來自己第一次做父母的那天。也許因為各種原因,父母做的並不是太好,但他們把我們養大,儘自己所能把最好的給我們,用心的愛我們,我們做子女的應該心懷感激,感恩自己與父母的相遇。

    時代在進步,父母一代的思想也許已經不適合我們的時代,但他們對我們的用心是真的。最不濟,他們也是給了我們生命的人,不肆意評價父母,是對他們的尊重。

    如果我們曾擁有優秀的父母,在幸福中長大,那麼就該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做一個同樣優秀的父母,把這份幸福延續下去,給我們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們不曾擁有優秀的父母,我們曾體會過很多不開心,那麼更應該努力成為優秀的父母,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體驗一遍。

    每個大人都曾是孩子,每個孩子最終也都會成為大人。願我們都能做快樂的孩子,優秀的大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同一父母生的孩子,老二要比老大“壞”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