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質地貌
武夷山主要分佈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徵。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
2、氣候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處中亞熱帶,武夷山四季氣溫較均勻、溫和溼潤,年平均氣溫約12℃~13℃,1月均溫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5℃,7月均溫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區。年相對溼度高達85%,霧日在100天以上。
3、森林資源
武夷山儲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自然遺產
1、天遊峰
天遊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巖脊,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讚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遊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2、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 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準。
3、大紅袍景區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髮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裡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2007年7月,最後一次採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今後,武夷山將不再製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4、水簾洞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巖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巖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巖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巖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簷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
1、地質地貌
武夷山主要分佈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徵。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
2、氣候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處中亞熱帶,武夷山四季氣溫較均勻、溫和溼潤,年平均氣溫約12℃~13℃,1月均溫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5℃,7月均溫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區。年相對溼度高達85%,霧日在100天以上。
3、森林資源
武夷山儲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自然遺產
1、天遊峰
天遊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巖脊,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讚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遊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2、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 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準。
3、大紅袍景區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髮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裡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2007年7月,最後一次採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今後,武夷山將不再製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4、水簾洞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巖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巖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巖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巖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簷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