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車天下

    未來的事情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但是人類過去為什麼會從母系社會走向父系社會,因為生理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女人不可能幹得了太重的活,過去那些苦活重活只有靠男人,守衛家園打天下也得靠男人,所以母系社會瓦解,人類進入了父系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當然過去封建社會下女性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進入現代文明的社會,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女性地位逐漸在提高,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後也解放了婦女,讓女性也參與勞動,同工同酬。但是總的來說,這個世界還是父系社會,因為保家衛國基本上靠的是男性,平時搞建設也基本上是男性。雖然這些年某些方面看起來女強男弱,但是關鍵的問題上還是得靠男性,所以現在哪個國家如果重新回到母系社會等於是倒退,也等於衰落。

  • 2 # 平平淡淡定定的心

    先說說現有國內母系社會是什麼樣的。

    在中國西南滇、川、藏三省區的交界點,有一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叫做“瀘沽湖”。其周圍居住著四萬多自稱“納”,他稱“摩梭”的特殊群體,他們至今仍比較完整而古樸地保留著以母系大家庭和“走訪婚”為主要特徵的母系文化文明傳統。

    摩梭母系大家庭是一個由母系血緣群體所組成的,排除了非母系血統成員的家庭。摩梭母系大家庭是由三代及三代以上成員構成,其成員主要來自一個或幾個始祖母。摩梭母系大家庭以母系為紐帶,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在家庭生活中有著一定的話語權。家庭中的男女大多選擇走婚的婚姻形式維持關係,所以,終生能與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

    通常,一個摩梭母系大家庭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摩梭人的傳統裡沒有“分家”的習俗,從古老的故事中分析可得出摩梭人不分家是因為兄妹情深,難以割捨。從現實的角度中分析是因為分家意味著對長輩老人的不敬,意味著爭奪財產,這是一件十分恥辱的事情,會受到世人的奚落。所以,即便是幾十人的母系大家庭,家庭中沒有紛爭,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孩子們擁有著歡樂的童年,能得到眾多“母親”的愛,同時,老人們可以一起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

    除此之外,摩梭母系大家庭在生產生活中,注重男女分工明確、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在家庭中喪葬活動、生意買賣、修房子等重大事情由男性承擔,其一般家務、財產保管等由母親及家庭中聰明能幹的女性負責。摩梭人認為整個社會的合理分工必然會使社會安定發展,一個家庭的合理分工必然促進這個家庭的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同時,摩梭人是一個特別注重倫理道德的民族。摩梭母系大家庭裡尊老愛幼,禮讓為先,兄弟姐妹間相互關愛。鄰里鄉親間和諧相處,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等,這種文明禮貌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摩梭人自覺的行為標準。這種文明禮貌的社會風尚使摩梭人從小養成了溫婉熱情、舉止得體的態度。在現時代來說,家庭婚姻社會和諧是社會的重大問題,而摩梭人的生活模式則成為許多人嚮往的生活,並使得不少名人為此留下佳作。

    摩梭人的婚姻形態,是國內外歷史研究者和民族研究者以及旅遊者最感興趣的婚姻文化。這種婚姻形態是奇異獨特的,它突出的特點是保留了原始母系婚姻形態。走婚的男女不組織屬於他們自己的婚姻家庭,他們的生產生活沒有太多的交集,所以他們分別屬於各自的母系大家庭。走婚的男性需要晚上出發去女方家裡,女方就要在日落時等待男方的到來。第二天早晨走婚的男性要早起回到自己的家中,就像是一場約會。男方的晚出早歸,女方的靜默守候,日復一日,生兒育女。

    摩梭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有一句諺語:“天上雄鷹最大,地上舅舅最親。”第一次知道時驚呆了,母系社會為什麼是舅舅最親不是媽媽最親?後來見有出嫁的姑娘遭遇家暴三個舅舅上門,丈夫之後吼都不敢吼她,才明白所謂的舅舅最親,其實是舅舅代表武力威懾,武力威懾就是底氣。

    生活中,每一個外來人員碰到走婚的人都常常會問:“走婚是什麼?”“你為什麼走婚?”“走婚是不是不要負責?”這些問題困擾著許多在外工作和出行的摩梭人。對於外人而言,這是神奇的,也是罕見的,無法隨意感受和體驗的生活。但對於摩梭人而言,這是她們的傳統。和其他民族的家庭和婚姻形式的存在一樣,都是社會的產物。甚至有人會問摩梭人:“你們知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父親是誰?”使得摩梭人對此感到生氣和困惑。其實我們整個人類都一樣,每一個不同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摩梭老人還是摩梭年輕人,對愛情的詮釋是一樣的,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和淳樸,顯得走婚如此珍貴。

    摩梭人在婚姻家庭中很注重儀式感,這些儀式主要包含祈福祈願儀式。其中最為常見的還是以人為中心,圍繞人去開展各種各樣的儀式。並其在婚姻的生活中注重對自我人格的培養,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才能孕育愛的生命。所以對生命異常尊重和愛護。同時在與伴侶的相處過程中注重相敬如賓的模式,同時也不缺主動奉獻的爛漫。摩梭人男女在決定確定走婚關係時,需要有一個敬鍋莊儀式,透過這個儀式,請求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家人的祝福。也是為這段關係取得婚姻生活的法律保障。摩梭人很注重小孩子坐月子期間或是滿月時,男方家來女方家擺宴,邀請女方家親戚和村裡人,表示對女方家生育之苦的感激。

    史前時代,氏族社會的早期是母系社會。母系社會形成的原因是,人們只知道自己的母親,而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為何會如此呢?我們需要先了解當時的婚姻制度:母系社會經歷了三個婚姻制度:最早是“血族婚姻制”:一個氏族內部的兄弟姐妹互相通婚。然後轉變為“群婚制”:一個氏族的人和另一個氏族的人通婚。這個氏族的每個女人,是另個氏族每個男人的妻子。沒有固定夫妻。【本氏族禁止通婚】再後來變成了“對偶制”:一個女人只能和一個男人配婚,但是配偶還是常換,沒有固定的。從上述三個婚姻制度可以看出,因為婚姻配偶的不固定,人們沒法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母親代表的女性地位自然最高。

    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能源的開發,經濟的富裕。我們的婚姻觀也在逐漸改變。人類越來越厭倦婚姻的束縛,而嚮往單身多伴侶的自由感情模式。其實,這是母系“群婚制”的翻版。並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早就脫離了戰亂頻繁的血腥時代,(戰爭和暴力比以往人類任何時候都少)。所以原始氏族社會時期,男人因為力量大而占主導地位的優勢不復存在。

    現在城市單身女性日益增多,她們對生育子女也有一定的意願,而公眾對此也有較高的接納度,那麼,從現行法律層面來看,單身女性生育權是否有法律支援呢?首先,法律對於公民自由的基本原則是“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原則上把生孩子當作是公民的私事,或者是公民的隱私,國家公權力基本不予介入。中國法律並不禁止單身女性生育孩子,也就是說單身女性可以生孩子並撫養教育孩子。如果單身女性只要孩子不結婚的情況越來越多是不是就很像摩梭族的母系家庭組織形式了呢?從 1994 年開始,幾名收入較高的知識女性向吉林省計生委打電話表達她們的意願:「我們決定一輩子不結婚,但又不想孤單一個人生活,我們非常想要個試管嬰兒!」一位大學女教師甚至激烈地表示,她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批准,她將不惜訴諸法律「討要」自己的生育權。

    2002 年,吉林省最終修改了《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在第 30 條中寫入了:「達到法定婚齡決定不再結婚並無子女的婦女,可以採取合法的醫學輔助生育手段生育一個子女。」此舉在當時曾引起熱議,媒體預言「其產生的衝擊波將會給其他省市帶來不可迴避的影響」。利用人口資料研究婚姻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錢嶽問:「大家真的都結婚了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錢嶽舉出了 30~34 歲的中國女性中未婚的比例,1970 年,這個比例是 1%,到了 2010 年,全國大概有 5% 的 30~34 歲女性未婚,而在北京,這個資料變成驚人的 17%。

    而在同一幅圖中的南韓,1970 年的資料同樣是 1%,到了 2010 年,這個數字變成了 30%。在中國臺灣,2010 年,30~34 歲的女性中,未婚比例達到了 40%。「一般來說,29 歲以下的中國女性結婚的比率遠高於同齡中國男性……只有受過大學教育以上的中國女性除外。」錢嶽說。這位以婚姻為研究物件的女學者目前的狀態是未婚,在講臺下接受的採訪中,她不諱言自己也曾苦於父母的「逼婚」。計生政策為女孩們提供了上大學的機會,讓她們變成了她們想嫁的那個男人,而男孩們未能跟上女孩們的腳步。女孩們的崛起導致她們難以找到那個自己想嫁的那個男人,這樣的情況在國際上並非孤例。

    今天的時代,學歷、知識以及這背後的能力、財富和經濟地位,徹底地解放了女性。與女孩們的進步相比,男人們與社會的擇偶觀似乎跟不上形勢了。

    一個春節期間剛剛去國外進行過凍卵手術的女孩,她告訴我,「我全身上下沒有紋身,沒騎過機車,也不怎麼去夜店」。她想說的是,自己就是個普通的都市女孩,不叛逆,也沒什麼特別的。美華人麗貝卡·特雷斯特在《單身女性時代》中曾提到了一位受訪者,凍卵後半年便火速結婚並自然懷孕,於是,我問那位姑娘:凍卵會影響你的擇偶心態嗎?女孩回答說:幾乎不會,碰見合適的人,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這(凍卵)就像一種保險,用不上最好,如果一旦發生了,多少還有點兒保障。」考慮到華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急劇下降的背景,凍卵與單身女性生育權的問題在網路上引發的反響往往錯綜複雜,有人評論:「把凍卵、非婚生育的相關政策完善,生育率馬上會有改善」。

    在一次講座中,日本女性史學家小浜正子曾提到過一個詞——「再生產的政治」,意思是說:決定人們生與不生,以及生幾個孩子的究竟是什麼,是「國家」、「父權制」,還是「女性自己」?而在寫給女兒的七封家書中,葉海洋寫道:「我 30 歲,在一個不老也不年輕的年紀裡,我有了你,我自認為現在的我是可以給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成熟度,才會選擇去懷孕……女兒,『女子本弱』的年代已經過去了,我不是要求你如男人般生活,而是讓你學會有尊嚴的活,你才有權利,去嫁給愛情。」

    時代進步了,女性不像舊時代那樣,婚姻不是歸宿了,都為自己而活了。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長期是母系社會。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由於腦體勞動方式的差距不大。男性的智慧水平和勤奮水平不如女性,如果女性在生產力進步中起主導作用,則有可能。所以,我認為未來有可能變回“母系社會”。但是短時間想達到是不可能的。但是生育權女性的確是慢慢開始自己主宰了。

  • 3 # 優秀如你願能扶搖直上

    母系社會啊,很難出現的啦。

    一定要設想,估計現在活著的人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說,按目前的社會發展,一、兩百年內是不可能會出現的。

    至於你說的女強男弱也成為了事實。這個存在生活中肯定有,但是整個社會里有多少這樣的人?佔比多少?

    每天看看新聞聯播,看看國家有多大,再看看世界新聞,有幾個女人活在頂峰掌權?看清楚了再來評價女強男弱吧。

    怎麼說呢,要正確的看待每個人在生活中的定位。這一點很重要,有的人天生就明白,也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想過這個定位問題。

    多抬頭看世界,多低頭看書,別思考太多社會主體問題,想想晚上吃什麼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中選擇陣容重要還是水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