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頭條老H

    三國四維能力排名

    統率篇:

    1、曹操。

    就正史來說曹操就是漢末的“六邊形戰士”,史稱他“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親自率軍對呂布、張繡、袁紹、馬超、韓遂等一系列戰鬥中,常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埋伏、包抄、突襲、離間、劫糧、攻彼救此、棄物誘敵等戰術,譎敵致勝,轉弱為強。曹操是極為傑出的軍事家。李靖的《李衛公問對》 、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等著作都讚譽曹操的行軍用兵。

    在御將方面,曹操拔于禁、樂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曹操能夠根據將領的特點,用其所長。 例如,許褚、典韋壯武有力,忠誠奉法,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軍鋒,息則統親兵;臧霸有恩信於東土,曹操將青、徐二州託付於他,從而得以專心對付袁紹,不必以東方為念;降將文聘本是劉表帳下大將,在江漢一帶頗有威恩,曹操任其為江夏太守,委以邊事,使御孫權。

    2、關羽。

    二爺最容易被人詬病的就是“大意失荊州”,這是來自於明朝人羅貫中的刻意貶低和清朝人毛氏父子的魔改。因為小說不可能分析政治環境,政治往往影響著戰爭的局勢和優劣,所以簡單把荊州丟失歸咎於二爺的“大意”是無厘頭的。正史之中關羽是漢末第一名將,向萬人軍陣衝鋒並斬首顏良的難度遠遠大於單挑斬將。曹仁在遇到關羽之前是曹操陣營中的野戰之王,曹操派他征討圍攻襄樊的關羽,結果從征討變成了幾千人死守樊城,歷史形象從此成為了一個舉盾的將軍。另一個野戰之王于禁直接被俘虜了,於是二爺威震華夏。

    關羽北伐是《隆中對》的既定戰略,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假節鉞的意思就是把整個荊州的所有權利都下放,先給我拿下襄陽。根據《隆中對》本來是劉備法正會從漢中出兵,進逼長安和關羽形成戰略上的同步攻勢。可是漢中之戰打了三年,曹操把漢中人口遷走了10萬戶,平均一戶按3人算都有30萬人。所以曹操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破壞了《隆中對》的戰略。

    孫吳陣營對奪取荊州是經過未雨綢繆的,在這種環境之下任何名將想要守住荊州都是有難度的。偏偏此時的劉備陣營,東州派無限受寵,導致了幽州元老派,徐州股東派,荊州派地位降低,人心失落。於是戰爭一打響,幽州派領袖傅士仁降了,徐州股東派糜芳降了,荊州派荊州副省長潘濬降了。所以荊州之勢是政治因素,二爺不背這鍋,而且二爺是蜀漢陣營中唯一既能統帥陸軍也能統帥水軍的大將。

    3、諸葛亮。

    武廟十哲之一的諸葛亮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可惜的是蜀漢人才凋零,諸葛既得當蕭何又要當韓信,前期北伐有孟獲在後方作亂,後期北伐東州派李嚴又在軍糧上動手腳,再然後又有宦官在劉禪面前說壞話。

    4、孫堅

    孫堅的戰績可謂是所向披靡,中平元年汝穎大破黃巾。中平三協助張溫平定邊章韓遂叛亂,大破北宮柏玉。中平四年平定長沙、零陵、桂陽的叛亂。初平元年參與討董聯軍,斬殺華雄,擊敗呂布,攻陷洛陽。可笑的是當孫堅在前方與董卓激戰的時候,討董聯軍的諸侯們卻開始互相爭奪地盤。

    在討伐董卓的關東群雄中,孫堅軍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的孤軍奮戰卻使藐視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倉皇西竄。他的英雄氣概,也使得別的軍閥心生忌恨。當他的孤軍殺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對董卓趕盡殺絕之時,聯軍中的群雄卻各懷鬼胎,故意按兵不動,天下之勢已經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群雄自己的領土。而即使孫堅再勇不可擋,也難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討董聯盟。董卓討伐戰在沒有得到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便匆匆宣告結束。

    初平三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一代戰無不勝的將星就此隕落。

    5、周瑜。

    周瑜初平二年,周瑜率丹陽兵與孫策合作,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興平二年(195年),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援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範、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建安十三年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 。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

    武勇篇:

    三國正史單挑記錄很少,老羅瞎編得不算。

    1、武聖關羽。

    明朝嘉靖之前,唯二的萬人敵(另一個在下面)。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難度遠超單挑斬將。

    2、張飛。

    明朝嘉靖之前,唯二的萬人敵(另一個在上面)。據水斷橋、破江州、平定巴郡巴西、大破張郃。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傅幹:"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3、呂布

    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單挑記載,長安城下單挑勝郭汜。轅門射戟是真實事件。但是被老羅拔高,整了一出三英戰呂布。實際沒有三英戰呂布,當時呂布率領的是幷州軍,屬於董卓陣營的雜牌部隊,打敗呂布的是孫堅。

    4、文鴦

    跨越魏晉兩朝的名將,歷史上七進七出的原型,率十多人在司馬師大軍中七進七出,殺得司馬師眼珠迸裂而出。咸寧三年(277年)三月,文鴦臨危受命,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禿髮樹機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

    5、典韋

    韋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率十餘人擋住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謀略篇:

    1、賈詡

    《國力論》基本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國策。宏觀謀略體現在官渡之戰時曹操陣營人心惶惶,但賈詡認為曹操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方面勝過袁紹,只要關注戰局,發現戰機,便可以取勝。曹操奪取荊州後又想取江東,賈詡認為應該先安撫荊州百姓,在荊州站穩腳跟後靜待時機再圖江東。微觀謀略類,獻計張繡幾百曹操,離間馬超韓遂平定涼州。賈詡既能制定國策類大謀略,亦有宏觀、微觀謀略,故排第一。但是,關中五十萬戶平民被屠戮皆因此人,我個人認為他不配為儒家門生。

    2、沮授

    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嘆的就是沮授。沮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幷州、幽州而統一河北。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但袁紹並不聽從。而三年疲曹之計就是三國第一陽謀,陽謀的意思就是我明明你知道你要幹什麼,但我就是拿你一點辦法沒有,說白了就是無解。單憑這一條,沮授足以躋身前三。

    3、諸葛亮

    《隆中對》是蜀漢陣營的國策,然荊州之失使其破產。宏觀謀略是平定南中,教化蠻族,確保後方糧食基地。夷陵之戰後主張聯吳抗魏,以圖北伐。微觀謀略是空城計,殺王雙張郃。有國策,有宏觀謀略,有微觀謀略,所以第三。

    4、荀攸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如果說在曹操陣營郭嘉是宏觀謀略第一人,那麼微觀謀略第一人就是荀攸,甚至也是三國時期微觀謀略第一人。荀攸算無遺策,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從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說了些什麼。曹操每每稱讚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耀自己的長處,不誇大自己的功勞;他的內智別人可以達到,他的外愚別人卻達不到,即使是顏子、寧武也趕不上他。”

    4、郭嘉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十勝十敗是三國第一的宏觀謀略。

    5、田豐

    前五就有倆袁紹的?不錯,袁愧的門生遍天下,士族們最優先的選擇自然是袁紹。強大如公孫瓚,依然靠著田豐的計謀就可以平定幽州。後期袁紹玩起了政治平衡,哪怕田豐的計謀他再聽一條,三國時期都沒有曹老闆什麼事了,沒了曹老闆,也沒其它諸侯什麼事了。

    政治篇:

    1、諸葛亮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翫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

    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經諸葛亮“踵基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米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2、曹操

    曹操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地方豪強;用人唯才是舉,不論出身。[4]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他在政治上的功績亦是不凡的。曹操統一北方的積極作用。前已敘及,東漢王朝後期,由於政治黑暗,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無法生活,終於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起義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繼之而來的是東漢王朝的解體和軍閥混戰。在混戰中,不僅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就是打著勤王旗號的東方將領也“縱兵鈔掠”。因而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但相對的說,各軍閥之間,畢竟還是有所差別的。拿曹操來說,他雖然鎮壓過農民起義和濫殺過無辜人民,但從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表現來看,他比被他消滅的那些軍閥還是勝過一籌。比如他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

    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於禍害根子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併,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而且曹用人不重虛譽,他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曹還提倡廉潔,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總的來看,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在選拔人才方面:漢時期選拔官吏,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曹操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10年到217年,他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3、荀彧

    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4、劉虞

    東漢政治家,正牌的東漢皇叔,三國時期唯一一個心懷勞苦大眾的諸侯,所以必須上榜。劉虞所到之處都是精簡軍隊,安撫體恤百姓。幽州本為窮州,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但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無法排程金錢。劉虞從開放上谷的市場與外族交易及開採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百餘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樂業,連小偷盜賊都從良幹起了正經行當。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後,烏桓、鮮卑都紛紛起兵為劉虞報仇,可見他的仁德威望已經佈施到了外族。

    5、劉表

    在群雄逐鹿,戰火紛飛的三國初期,只有劉表還心懷天下士人。劉表愛民養士,同時樹起招賢的大旗,一批批久罹戰亂的北方流民遷入荊州。據史書記載。進入襄陽的流民達到十萬餘家,流寓的名士千餘人,諸葛亮、王粲就是這段時間來到襄陽的。劉表對名士和流民都進行了很好的安置,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官學,設定學官,前後入學的學生達千餘人,包括諸葛亮、徐庶、龐統、崔州平等一大批後來活躍於歷史的三華人物。他還組織儒經學者,包括宋忠、王粲、王肅、尹默等名人蒐集圖書,改定五經章句,使“荊州之學”輝煌一時,代替洛陽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荊州學派。後人稱道:荊州學校的規模和制度遠遠超出郡國學的範疇,不妨說是洛陽太學的南遷。

    軍事、文化雙管齊下的劉表,把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樂,豪強悅服,成為動盪中唯一的寧州。

  • 2 # 生活娜麼愜意

    統率:1、關羽。2、張遼。3、陸遜。4、皇莆嵩。5、鄧艾。

    武勇:1、呂布。2、張飛。3、關羽。4、典韋。5、趙雲。

    謀略:1、諸葛亮。2、司馬懿。3、陸遜。4、郭嘉。5、龐統。

    政治:1、諸葛亮。2:荀彧。3、張昭。4、鍾繇。5、費禕。

  • 3 # 駒

    統:曹操、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

    武:呂布、馬超、張飛、典韋、關羽

    謀:諸葛亮、司馬懿、陸遜、郭嘉、龐統

    政:諸葛亮、荀彧、張昭、曹操、蔣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外培訓機構如果全部消失,會對學生,家長,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