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我他的情感驛站
-
2 # 村裡大娘
小區裡新搬來一位老太太,有點老年痴呆,住進了趙姐的房子,是趙姐的親姨。
趙姐給我講了她姨的故事。
她姨年輕時很漂亮的,正兒八經的談了戀愛要結婚了,婚檢查出輸卵管畸形,不能生育。婚事就散夥了,那時候醫療水平不行,也沒有啥試管嬰兒,不能生育,基本就是沒人要了,拖拖拉拉到了三十多,嫁了一個死了老婆的男人,男人有一兒一女,孩子都小,她姨進門就當媽,辛辛苦苦把倆孩拉扯大,倆孩子都結了婚以後,老兩口也買了一套小房子,想著安度晚年吧。
沒想到,老頭生了病,兒女都工作還有自己小家忙活著,老太太只好一個人伺候老頭子,兩年多,兒女也還不錯,雖然不來伺候,也三天兩頭的來看看,拿點東西,放下點錢。
一直到老頭子死了,辦完喪事,老太太收拾家裡東西,才發現,老頭子的存摺還有房本什麼的都沒有了。老兩口的工資,這些年一直都是老頭子保管著,平時老太太花錢就給,挺痛快,老太太也沒覺得有啥。
找不著就問問兒女吧,兒女兩人來了,拿出一份遺囑,房子存款全部留給子女了,遺囑裡面,提都沒提老太太。
老太太年齡也不小了,一氣之下,腦子就開始糊塗了,一個人住在房子裡,也沒人管她。過年的時候,趙姐去看親姨,才發現,老太太痴呆的嚴重了,吃飯都有一頓沒一頓的,哭著把她姨接回了家。
趙姐說,我媽去世的早,我姨這一輩子太苦了,我得養我姨的老。
我問,那遺產應該有你姨的一半啊,趙姐說,也就是那房子,房本是兩人名字,我姨應該有一半,存款就不好要了,沒證據,那倆孩子說給她們爹治病都花沒了。趙姐說,我姨在他們家過了這幾十年,伺候了一窩白眼狼。
-
3 # 東北豔麗
劉大爺和宋大媽都是中年喪偶,倆人半路組建了新家庭,並說好以後誰有病就由誰的子女負責,對方可以不管。
劉大爺不到七十歲的時候老伴就生病去世了,老伴離世後劉大爺覺得一個人生活特別苦悶,就想找個人作伴。一個女兒住在城裡讓他過去他感覺不自由,也不願意去。
後來劉大爺先後找了兩個女人都沒過得長久,一個女人好吃懶做,整天啥都不幹,就等著劉大爺照顧,忍了兩個月後劉大爺不幹了,把人家攆走了。
還有一個就是整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到處閒逛,每天就想著買吃買喝,大家都說一看就是不靠譜的人,時間長了劉大爺感覺自己養不起這個女人了,只好跟人家好聚好散。
第二個女人走後劉大爺整天悶悶不樂,女兒回來看了也很擔心,想著能找個人給著老爸,她也能放心不少,於是又開始託人給劉大爺物色物件。
這次劉大爺遇到了宋大娘,宋大娘的老伴剛去世不到一年,本不想找人的,可是兒子女兒都支援宋大娘再找,說只要老媽高興,他們完全沒有意見。
就這樣宋大娘和劉大爺被安排見面了,沒成想兩位老人一見面就非常投緣有說不完話,都有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倆人接觸了一段時間後,都相互有意走在一起生活,這時宋大娘跟劉大爺說:“我這人脾氣很好,就是身體不是太好,經常會鬧點小毛病,先跟你說一下,不要到時候生活在一起,又嫌棄我。”
劉大爺一聽,爽快地說到:“哎呀這說的什麼話,誰還沒有生病的時候啊,放心吧,我既然看中你這人了,就不會嫌棄你。”
就這樣選了個日子宋大娘的兒子女兒一起去了一趟劉大爺家,感覺還挺滿意的。幾個人一起吃了個飯,就算是劉大爺和宋大娘走到了一起。
在一起後倆人商量好就這樣過,因為都是喪偶,不想搞得太複雜,就是搭夥過日子,平時能有個人陪著說話聊天。
剛在一起時兩位老人確實過得還挺好,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原來這宋大娘還真沒有撒謊,她的身體是真的不太好,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
開始劉大爺也沒有放在心上,想著誰還不鬧點小毛病呢,也花不了多少錢。可是時間久了,宋大娘生病的次數多了,劉大爺開始有點不高興了。
原來劉大爺和宋大娘都是地道的農民,都沒有退休工資,劉大爺平時就靠著以前的積蓄和家裡的田地為生,再加上平時女兒也會給他一些零用錢,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偏偏宋大娘還經常生病,搞得劉大爺經濟有點緊張。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大娘跟劉大爺在一起,身上沒有一分錢,平時生病看病,吃喝都要劉大爺出錢,劉大爺覺得自己有點吃虧。
可不跟宋大娘過吧,劉大爺又有點捨不得,因為這宋大娘為人處事都不錯,人也勤快,脾氣也好,還不亂花錢,真的是除了身體不好之外,其他都讓人滿意。
考慮到之前遇到的那兩個女人,劉大爺也覺得宋大娘人不錯,可就是經常生病讓他有點緊受不了,反正劉大爺就是跟宋大娘散吧他捨不得,繼續過吧,他又感覺自己壓力太大吃不消。
後來劉大爺的女兒想出了一個主意,讓劉大爺和宋大娘把自己的兒女都叫到一起商量一下倆人的養老問題,劉大爺女兒的意思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養,劉大爺生病就由她負責,宋大娘生病就由她的兒女負責,兩位老人可以不用出錢給對方看病。
在兩位老人都還有能力照顧對方的時候,可以繼續在一起過,也就是說錢由子女出,對方也可以照顧病人。
並且如果說以後誰生了重病,就由誰的子女把老人接走,倆人的搭夥過日子就算結束。
宋大娘聽完後表示同意,並說:“以後老了不能動彈了肯定是要找自己的孩子的,難道還指望對方的孩子去照顧自己嗎不太現實。”
要說這宋大娘也是挺想得開的,一般的老太太聽到這樣的話肯定要生氣的,可宋大娘就回答得如此簡單,好像這事跟她沒關係似的。
宋大娘的兒女聽到這樣的說法後,本想帶著宋大娘離開的,可是宋大娘卻不願意,她覺得自己不管去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都不自在,因為那都不是自己家,跟劉大爺一起過雖然不富裕,但日子也還算舒心,所以她想繼續這樣過下去,知道有一個人不能動了再說。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宋大娘這樣做是照顧給子女減輕負擔,她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到誰家都會拖累孩子,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找個老伴搭夥過日子,這樣子女也能少操點心,等到以後老了實在不能動彈的時候再讓子女照顧。
還有就是劉大爺的女兒和宋大娘的子女內心裡肯定也有這樣的想法,讓他倆搭夥過日子,相互有個照顧,他們自己也能省事很多,最起碼不用現在就把老人接回到自己家裡來照顧,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了。
這就是我聽說最心酸的養老故事,父母總想著少給孩子添麻煩,自己能對付一天就絕不到子女跟前去讓子女為難,而子女卻是想著怎樣能讓父母晚到自己家裡來一段時間,能躲過去最好,躲不過去也要能躲多久就躲多久,等到實在躲不過去了再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
這就是天下父母對孩子,和孩子對父母的差距,父母永遠先為孩子考慮,而孩子都是先考慮自己。
-
4 # AA雲飄飄
我聽過我媽給我講最真實的老人,就發生在我跟前,不光是最讓人心酸,而且最讓人聽了生氣。我媽講給我聽,也是怕我們不孝,她老了有類似這種下場,但是畢竟這樣的兒女太少了。
這是一個老太太,有一兒一女,老公去世的早,她把孩子扶養大,兒子在外地挺遠的地方工作成家,每年都不回來一趟,就跟沒生差不多。
女兒倒是在跟前找了物件,跟老太太住不遠,女兒養了孩子以後,老太太過來幫忙,經常跑前跑後的,女兒就說要不然就住我家幫忙看孩子行了,不用來回跑了。
這樣又呆了幾個月,就說把你的老房子賣了吧,孩子以後大了就在我家養老就行,就這樣太太把房子賣了住在女兒家,照顧女兒那個孩子從生下來一直照顧到上學,這期間,老太太的房子賣的錢一點點讓女兒都要去了,最後老太太手裡一分錢沒有了。
等女兒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後,老太太根本就用不上了,賣房子錢讓女兒也都變相的要沒了,這時候就把老太太趕出來了。
老太太要住的地方沒住的,要錢沒錢,最後怎麼過的?她找了一個在我上班單位看門的老頭,跟老頭睡一覺,老頭給他十塊錢,不是現在,是20多年前,因為這個老頭兒還有老伴兒,所以他們倆個只能在一起睡一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知道這件事情,因為她在老頭跟前要錢生活,老頭出來告訴我們都一個人傳一個人,大家都知道了,我媽就在我跟前說。
最後老太太怎樣我們就不是很瞭解,但是好長時間都跟要飯一樣生活。
-
5 # 大連辣媽
表姐被兒媳婦數落得一無是處。當天就坐車回老家,可是老家的房子只剩下殘垣斷壁,表姐坐在院子裡,老淚縱橫。萬般無奈下,找來一根繩子……
表姐是我二姨家大女兒,二姨家住在農村。家裡一共三個孩子,表姐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二姨和姨父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二姨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姨父一輩子也沒走出農村,那個年代也不流行出去打工。
二姨和姨父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擺弄那十畝地,收穫的糧食養些雞、鴨,鵝。逢趕集日攢一筐雞、鴨、鵝蛋去賣,換點零花錢買點油鹽醬醋。
當兩個兒子都長大了,需要蓋房子娶媳婦時,就有些捉襟見肘。於是二姨父自己去石坑打石頭,再用牛車一點點往家裡拉。
蓋房子前要挖地基裝地基,因為沒錢也是自己家人乾的。說是家人,也就是表姐和姨父兩個人,因為二姨重男輕女,加上兩個兒子小姐姐幾歲,正讀初中。
所以表姐就成了家中主力,要蓋六間房子(兩個兒子每人三間)還不請人,表姐累得骨瘦如柴。
每天天不亮就坐牛車去搬石頭,手套都不知道磨漏多少副,鞋子也不知道穿費多少雙。就連繫的圍裙都補丁摞補丁。
就這樣一點點摞用了三年才蓋好。這個時候兩個兒子初中畢業。幫忙打下手,把室內外牆面抹上灰。房子也算蓋好了。
隨後,表姐嫁人,兩個弟弟出去打工。儘管六間房子都是表姐出力蓋的,但那個年代都重男輕女,表姐結婚什麼都沒有。
二姨只擺了十桌酒席,收點人情錢還攢給兒子娶媳婦用。別人家嫁女兒好歹給做兩鋪兩蓋(被、褥),表姐連這個都沒有。
為此,表姐多少有點生氣。但是考慮到還有兩個弟弟,也不去計較。婚後,還盡力貼補孃家,兩個弟弟娶媳婦時,她還出了一部分錢。
好在表姐的老公特別勤勞善良,過日子也是一把好手。表姐嫁進門後,兩個人就將父母留下來的三間老屋翻蓋一新。
幾年後,她們的兒子出生了,全家人都圍著大胖小子樂得合不攏嘴。表姐更是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兒子。
生的是兒子,做父母的就不敢懈怠,表姐和老公一商量,兩個人不能都在家種地,要出去打工掙錢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
於是她老公就跟村裡人一起去工地幹活,幹了五年用攢的錢買臺箱貨車,開始跑運輸。
主要是從批 發市場拉海鮮往各個小市場送。這個活的缺點是凌晨就要裝車,等市場開門前貨就得送到。
表姐老公能吃苦,也是想多給兒子攢錢,別人跑一趟,他跑兩趟。工作強度大,經常疲勞駕駛。
幹了很多年,終因透 支體力突發心梗去世。這時表姐才四十多歲,兒子剛讀高一。親戚看這孤兒寡母的可憐,就勸表姐趁年輕改嫁吧。
可是表姐卻說:“兒子失去父親,已經夠不幸了,我再給他找個繼父,他得多有傷心。弄不好還會影響兒子學習成績。”
她一邊照顧兒子讀書,一邊種地,擺弄桃園。但是僅僅過了半年,家裡就沒有零花錢了,兒子讀書交學費只好花之前給兒子攢的老本。
總這樣下去,家裡那點存款恐怕等兒子讀完大學就用得差不多了,表姐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出去打份工,儘量現掙現花不動老本。
於是她去工地給人做一餐飯,這樣每月有2000元工資,早、晚還可以擺弄桃園和地。加上賣點菜和桃子,基本可以保證兒子費用。
表姐自己則是肚挪嘴省,有點好東西都省給兒子吃。從老公走了,自己十多年都不買衣服。
穿的都是之前的舊衣服,還有親戚們給的,吃的都是自家產的,下來什麼吃什麼,平時只買點肉和水果給兒子吃。
好容易把兒子供出大學,表姐累的腰也坨了,頭髮也白了。牙也掉了兩顆,為了省錢她也不去鑲,吃飯都是囫圇吞棗。
站在人群中,也顯得蒼老許多,但是,她很欣慰,因為兒子爭氣,考上了大學,她終於苦盡甘來,可以鬆一口氣了。
可是她想簡單了,兒子剛參加工作一年,就談戀愛了,本來談戀愛是好事,可是接下來的的一樁樁事情令她措手不及。
先是兒子提出,不回老家,在上海發展。表姐一聽,上海房價高消費高,她攢的錢上那邊連個衛生間都買不出來。
可是兒子說自己工作在上海,女朋友也在上海,怎麼可能回老家呢,女朋友也是獨生女兒,岳父母也不會同意女兒來北方。
兒子都這麼說了,自己又能怎樣,她想了想只好如實告知兒子,家裡能拿出多少錢。
兒子聽後告訴母親可以跟舅舅們借點,怎麼也得湊齊房子首 付款吧。
表姐說:“你舅舅都是打工的,能有多少錢我還不清楚,再說了他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借個三五萬不管用,借十萬八萬你舅媽也不會同意。”
兒子失望地結束通話電話。停了一個多月沒找表姐。表姐不放心,主動問兒子有什麼打算,兒子不屑一顧地告訴母親。
準岳母跟他談了,假如您不能出錢買房,就由女方出錢買房子結婚,但是將來頭一個孩子要隨母姓,假如生兩個孩子,可以一個隨母姓,一個隨父姓。
表姐一聽傻眼了,這是什麼無理要求。自己家也是獨生子。在農村這種情況屬於上門女婿。
表姐壓住怒火,問兒子是否同意了,兒子滿不在乎地說:“當然同意了,我和媳婦很相愛,她家又能給我們提供房子和所需要的一切,我有什麼理由拒絕,不就是一個姓氏嗎,跟誰姓都是您的孫子。”
表姐聽後竟然無話可說,到了晚上,思緒萬千,輾轉反側。想到自己中年喪夫,為了兒子沒有再婚。
含辛茹苦養大兒子,等於給兒媳婦家養了,如今,自己都快六十歲了,沒有退休金,沒有老伴,就連兒子也離自己大老遠。不禁淚水盈眶。
一生要強的表姐還是被現實擊敗了,但是她覺得不能讓親家看不起,畢竟自己養的是兒子,她還是決定把全部存款取出來,又跟親戚借了些,湊了三十萬元錢。
然後轉給兒子,兒子的婚禮在女方那頭辦的,她這邊只去了十個人,參加完婚禮在酒店住一晚上就回來了。
後來兒媳婦懷孕了,三個月時兒子就讓母親來伺候媳婦。表姐滿心不想去,因為家裡還有地和桃園,她還在附近打點零工,為了是掙錢還饑荒。
可是兒子的意思是,岳父母為他們做了很多,母親沒錢再不出力,說不過去,自己在那邊也難做人。
表姐只能把土地交給大弟媳婦管理,把桃園交給二弟媳婦。自己辭職去了兒子家。
由於兩地生活飲食習慣不同,加上表姐來自農村,伺候兒媳婦期間經常吵架。兒媳婦家有錢,脾氣大,像個大小姐一樣,對婆婆一不滿意就大呼小叫。
表姐苦不堪言,北方人做飯量大,喜歡吃燉菜,還有蘸醬菜,這些兒媳婦都不吃。經常表姐辛苦做好四個菜,兒媳婦看一眼就走了,去飯店吃完再回來。
表姐只能自己吃了上頓揀下頓。後來每天表姐都會提前問兒媳婦吃什麼,問幾次兒媳婦就說隨便,等做好了又是挑三揀四。
表姐只能ren著儘量做的可口。在兒媳婦快生時,表姐照舊把家裡衛生打掃乾淨,又下樓買菜,在樓下遇到對門鄰居,鄰居很熱情,兩個人就結伴去市場。
沒想到被去孕檢的兒媳婦看到了,等表姐回家,兒媳婦就拉著個臉。表姐以為她哪裡不舒服,也沒敢多問。
等飯好了,表姐喊兒子和兒媳婦吃飯,兒媳婦說不吃。兒子吃飯時告訴母親,這裡是上海,不是東北。
別遇見誰都嘮嗑,拉家常,特別是近鄰,別跟人家掏心掏肺,人家不一定拿你當朋友,也許背後會笑話你。
表姐覺得很委屈,明明是對門那家先跟自己打招呼,自己出於禮貌才陪著說說話。
這時兒媳婦推門出來,指著婆婆就問:“你都跟她說什麼了,是不是說我的壞話,你們北方人就愛扯瞎話。”
“我兒子也是北方人,你選擇嫁給他,就要接受他的家人,接受北方人的生活習慣,以後別自取其辱。”表姐頭一次懟了兒媳婦。
這一懟可炸了鍋,兒媳婦又哭又鬧,隨即給父母打電話告狀。說婆婆欺負她。
說婆婆做飯也不用心,只挑自己愛吃的買,洗衣服不乾淨,愛扯老婆舌。這些表姐都可以不計較。
因為她考慮兒媳婦孕晚期情緒不好,但是親家母來到後說的話表姐太窩心了。
“你要學會入鄉隨俗,來我們這裡就不要把老家的壞習慣也帶過來,我女兒不喜歡的事你就別做。”親家母坐在沙發上,雙手抱肩說道。
“我都做什麼了,你又知道多少我老家的事情,我老家的人都很樸實善良,不狡詐不做作。”表姐也沒客氣。
“我不瞭解別人,但是瞭解你家裡情況。你沒什麼文化,不會賺錢,養大兒子就沒能力管了。”親家母趾高氣昂的說道。
“我有沒有文化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在我們村也是數一數二。如果我兒子一事無成,你女兒怎麼會嫁給他。”表姐一直以兒子為榮。
“你兒子現在喊我媽媽,算是我的大半個兒子,將來也不會回到你身邊,更不會回農村老家。”
“喊岳母媽媽對啊,說明我兒子懂禮貌,倒是你女兒從來沒喊我一聲媽媽,不知道你怎麼看。”
“媽媽不是白喊的,要付出,要有實力,你要是能掏出幾百萬給小夫妻買套房子,我女兒也會尊重你。”
“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我不想跟你理論這些,假如你們不需要我,我隨時可以回老家。那裡有我的親人,我在老家很開心。”
“那怎麼行,你走了家裡衛生誰來打掃,衣服誰洗,我要玩牌,有時間我還去旅遊。請個保姆要付費的。”
“呵呵,你放心吧,我看在兒子份上怎麼都把兒媳婦伺候好,把孫子帶大,只是拜託你你別火上澆油。”
親家母臉紅脖子粗的還想說話,被親家公拉走了,臨走時還不忘補一句:“以後別惹我女兒生氣,下次我不會這麼客氣。”
表姐一下子坐在凳子上,強ren著淚水轉向兒子說道:“你一直是我的驕傲,當初你考上大學,我在村子裡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把,鄰居們也很羨慕我,都說我老了一定有福,這就是你給我帶的福嗎?你岳母就因為有錢,可以羞辱我嗎?”
兒媳婦一聽咣噹關上房門,兒子低著頭求母親別再說了,就這麼磕磕絆絆過了兩年,等到小孫子過生日時,婆媳倆幾乎不說話。
表姐趁兒子和媳婦不在家,給老家鄰居打電話,問自家老房子現在啥樣了,因為房子怕閒置,她已經三年沒回家,房子應該漏雨了。
鄰居告訴她,兩間房子屋頂都有窟窿眼,而且院子裡長了許多高樹。如果繼續閒置,恐怕會塌陷。
表姐一聽,心急如焚,尋思著怎麼找個藉口回老家。但看著小孫子剛過生日,兒子和媳婦還要工作,到嘴邊的話又咽下去了。
小孫子生日過完兩個月,會呀呀學語了,表姐就教他喊爸爸,媽媽,奶奶。小孫子聰明,學的很快。
每次表姐一伸手,孫子就會踉蹌的邊喊奶奶邊撲過來。表姐一聽,心瞬間融化,覺得跟兒媳婦惹氣也值了,畢竟自己有個可愛的大孫子。
一天,旅行兩個月的親家母回來看寶寶,進門抱起寶寶時,因為寶寶認生,哭著回頭喊奶奶。
親家母臉色一沉,強行抱起孩子,讓孩子喊自己奶奶,表姐愣住了,不明白外婆怎麼成了奶奶了。
但是有了上次的不愉快,表姐沒有說話。默默的做飯。親家母就那麼抱著孩子,一直讓喊奶奶。
晚上,表姐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兒子,兒子反應冷漠,覺得表姐有點大驚小怪,喊外婆奶奶又能怎樣。
表姐又問兒媳婦,是不是孩子以後都喊外婆為奶奶,兒媳婦說,對啊,孩子跟我姓,喊奶奶怎麼了。
表姐說:“那我和外婆都在這,孩子喊奶奶,怎麼區分喊哪個奶奶?”
“你還打算長住在我媽媽買的房子裡嗎?等孩子去幼兒園,你就該回老家了,接送孩子就交給外婆,那時孩子就認識一個奶奶。”
這句話徹 底讓表姐清醒了,敢情自己就是一個外人,一個名副其實的保姆,既然如此,自己還等什麼,從老家帶的錢也花光了。
孩子也快上幼兒園了,外婆(奶奶)也回來接替。難道還要等兒媳婦和親家母攆嗎?
想到這裡,表姐就開始收拾行李,其實就是幾件換洗衣服,自己伺候兒子一家到頭來,兩手空空的。
連來時手上的兩萬元錢也都花光了,孫子出生給了五千,生日給了五千,剩下的都用來買菜。假如有病,連住院都沒有錢。
表姐越想越覺得後怕,兒子見母親真要走,有點捨不得,兒媳婦卻不忘冷臉數落婆婆:“有福不會享,非要回鄉下,這次走了再想回來很難,因為孩子大了。”
“我只要能動彈就不會來麻煩你們,不能動彈就聽天由命。”
“知道你這個人要強,估計真不能自理那天就會想辦法。”兒媳婦還補刀將了表姐一軍。
表姐帶上衣服就下樓,兒子緊跟其後把母親送到車站,表姐回到老家一看,房子塌陷了兩大間,只剩一個廚房還立著。院子裡雜草叢生,連進屋的小道都被覆蓋住了。
表姐坐在街頭大樹下,老淚縱橫。幾個鄰居都非常關心的詢問她怎麼不在兒子家享福。
她只哭不說話,鄰居覺得不對勁,就偷偷給她弟弟打電話,弟弟正上班,答應傍晚過來。
幾個鄰居只好回家做飯,並讓表姐先來自己家吃飯,等弟弟來了再安排住哪裡。
表姐點頭答應,等鄰居回家,表姐扒開雜草,去箱房裡找出根繩子站在院中間,傷心欲絕時她想一走了之,去陪老伴。
就在她猶豫絕望時,弟弟來了。弟弟看著一臉蒼老的姐姐,心裡很不是滋味,得知姐姐在兒子家並不開心時,弟弟當場保證,孃家的拆 遷安置房有姐姐的份。
表姐在兒子家就知道,孃家當初蓋的六間老屋動 遷了,只是這六間房子都分給兩個弟弟了。
自己做為出嫁女兒在農村是沒有份的,可是弟弟這麼說,她有點不解。
弟弟說:“我們哥倆早商量好了,老房子都是姐姐出嫁前搬石頭蓋的,假如不動 遷也沒辦法給姐姐,動遷了我們要了三套樓房,其中一套六十平方米就是留給你的。”
表姐一聽,喜出望外,問弟弟,弟姨媳婦知道嗎?
“當然知道,媳婦說你是家裡功臣,有姐姐我們才娶上媳婦,再說了,你那些年困難還不忘貼補孃家,你為了不讓我們哥倆擔心,伺候咱媽咱爸。直到把兩位老人送走。我們心裡有數。”
表姐再次流淚,這次留下的是幸福的淚。正在這時,兒子打來電話,舅舅搶過去,在電話裡把外甥一頓教訓。Z後告訴外甥:“你可以不孝,但我們不能讓姐姐流落街頭。”
如今這個社會,表面看上去風平浪靜,一片光明,可背後角落的黑暗,根本就沒人看的見。
每一個老人的養老生活,Z好不要過多的寄託在子女身上,多為自己留下一些錢,靠自己養老比靠兒女踏實。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晚年才不至於心酸。
-
6 # 張小蟬
二爺四個兒子,他癱瘓後,兒子僱了鄰居傻兒子照顧他,結果,傻兒給二爺爺喝了農藥。大兒媳說:“走了好!”
二爺爺生養了四個兒子,二奶奶死得早,二爺爺拉扯著四個兒子,又當爹又當孃的。
大兒子成人後,很難找物件,一家五條光棍,誰家姑娘想進這個門呢!
沒辦法,當有一個媒人給大兒子介紹做上門女婿的婚事時,二爺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女方家只有兩個女兒,是我們鄰村的,互相都認識,想著二爺爺家兒子多,就試著託媒人來介紹。
一分彩禮沒有要,大兒子嫁了出去。
大兒子夫妻應該在孃家生活的,後來,每次,大兒媳婦來到婆家,都看到幾個沒成年的小叔子,穿得破破爛爛,冬天連件厚棉衣都穿不上,渾身髒兮兮的。
幾個孩子每次見到大嫂都非常的親熱,只有大嫂來,才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喧軟的大饅頭。
二爺爺一個不擅長家務的男人,能湊合著把飯煮熟就不錯了,哪裡管得了味道,饅頭煮得都是沒有發開的,像石頭疙瘩,有時候發開了卻一股酸味。
大兒子和三個弟弟年齡差距較大,據說當年年景差吃不上,二奶奶生完大兒子好些年才開始繼續生孩子。中間那些年營養不良懷不上。
大嫂看到幾個小叔子過得好可憐,激發出了自身的善良與母性。
她與父母商量:“爹,媽,你們還年輕,以後老了,我會回來給你們養老,這些年我想先去婆家幫公公照顧小叔子們!”
大嫂的父母也都是良善之人,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大嫂就這樣來到了二爺爺這個家。
當時的環境,兒子多的家庭,一般娶了媳婦會分家的,但大嫂並沒有要求分家,她選擇來婆家的目的就是想照顧幾個未成年的小叔子。
她來了之後,照顧起了一大家子飲食起居,在田裡也頂個男人使。
她的好媳婦名聲也很快就在村裡傳開了,後來,村裡還給她們家發了五好家庭牌匾。
她自己也生了兩個孩子,老的老,小的小,她是每天從早忙到晚。
家裡有個女人,整個氣象都不同了,幾條光棍的淒涼感覺消失不見,加上有了孩子的玩鬧聲,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
因為大嫂能幹,人品好,連公公也願意聽她的領導。
那些年流行養兔子,大嫂帶領家人養兔子,又養了好多豬,靠養殖也賺了不少的錢,後來,她用整個家庭賺下的錢,給幾個小叔子們都蓋了婚房,娶了媳婦。
當媳婦們都進了門之後,幾個小叔子的媳婦們都一起商量著要分家,確實,在過去,大家族不分家很正常,但當時,已經很少有妯娌們一鍋吃飯的大家庭了。
長嫂如母的大嫂,看了幾個小叔子在自己的努力下,都娶上了媳婦,是欣慰的,聽到弟媳婦們的要分家的提議,心裡有點感慨,卻也沒有反對。
“分家也好,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回孃家給我父母養老了!”
大嫂子這樣說,雖然她心裡是有點酸酸的,但也明白現實就是如此,不分家怎麼可以!
二爺爺感謝大兒子大兒媳在這個家所做的貢獻,於是他提議,把全部的田產和所餘的家產包括養的兔子和豬,全部分為五分,他和四個兒子一人一份。
但此時,三個小叔子和媳婦卻有了不同意見:
“大哥大嫂的戶口在孃家,他們的田也分在孃家,不應該來分咱們的田產,他們以後不再來咱們這裡居住,他們所住的房子也應該讓出來!”
大嫂傻眼了,她辛苦多年,為了娶進門三個妯娌費盡心血,原來是娶進來三個這樣的人。
更讓她傷心的是,也許媳婦的枕頭風吹得有勁,三個小叔子居然默認了媳婦們的提議,並沒有反對。
大兒子想爭一爭,大嫂子攔住了:“我這多麼年的辛苦與心血,他們都不記得了,再爭這些財產有什麼意義!咱們盡了咱們的心了,從此以後,咱們就不再是這裡的人了!”
大嫂一傢什麼財產都沒有帶走,一家四口回了孃家。
經過多次協商處理,三個兒子瓜分了全部財產,說沒有必要給老人留單獨一份,以後讓他輪流和三個兒子生活,二爺爺不想這樣分,架不住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婦的輪番轟炸。
後來,分家後,三兄弟商量,老人一家輪流一年,輪流到誰家給誰家幹活,帶孩子,只是居住還是要住在老人原來的舊房子裡。
這樣子和平地過了好多年,二爺爺把孫子們都帶大了。
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幾兄弟都怕輪到自己時,老人生病了,後來,又商量每次輪三個月。
此時,老人已經沒有什麼幹農活的能力,媳婦都開始嫌棄他了,嫌他吃飯時隨地吐痰,嫌他眼角都是眼屎,嫌他給孫子們夾菜等等。
乾脆不讓他輪流吃飯了,給他湊點麵粉讓他自己做飯吃。
他過上了孤家寡人的生活。大兒子偶爾來看他,看他有時候飯都餿掉了,大兒媳看了很心酸:“給他們幹了一輩子,咋就不能管口飯呢?”
大兒媳婦邀請老人到自己孃家那邊一起住,老人很堅決地拒絕了,他想到當初分家時多麼地對不起老大家,後來這些年能幹活時,也一直在幫其他幾家幹活,有什麼臉面去一個嫁出去的兒子家養老?
雖然自己身體不好,但好歹還是能弄熟飯,二爺爺也算過了一段清閒日子。
可惜好景不長,二爺爺就腦血栓了,經治療,留下了後遺症,偏癱,連上廁所都不能自理了。
養兒防老,該兒子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但三個兒子和兒媳婦卻很有妙招。
他們商量,誰家都不伺候老人,也不送老人去養老院,去養老院太貴了,輪流伺候,都不願意,當初能自理都嫌棄呢,何況如今躺在床上。
剛好二爺爺老宅院隔壁,住的一戶人家,有一個兒子,人稱傻多,年方三十多歲,身強力壯,卻是先天性腦子不太好,有些活也能幹,有時候經常犯糊塗。
傻多最莫名的一件事,就是拉著他奶奶趕集,奶奶羅嗦嘴,一邊坐在車一邊教育他,他一時性子起,把老太太掀翻在橋下,幸好當時是旱季,又到了橋頭,橋頭的部位離河床較矮,又是稀泥,他奶奶才撿了一條命。
就是一個這樣的腦袋不足八分的人,落在了三兄弟和三妯娌的眼裡,不知道誰先提議的,六個人商量,要僱傻多照顧二爺爺。
傻多跟著母親生活,母親能煮飯,傻多有力氣,能抱二爺爺上廁所之類,這樣一合算還很妥帖。
三個兒子找傻多的母親商量,給了一個差不多的價錢,讓傻多的媽每天煮飯時多煮一碗,由傻多端給二爺爺吃,同時,要一天去幾次抱二爺爺上廁所,在床上弄尿盆。
農村收入差,傻多也不會幹什麼活,傻多的母親同意了,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雖然村裡的別人會風言風語,但也沒有人敢當面說,畢竟,不管怎麼樣,兒子們也算找了一個給父親養老的方式。
事情差不多過了幾個月吧,雖然傻多照顧得不怎麼樣,二爺爺也沒有餓到,就是床上髒,屋裡臭。
突然有一天,傻多端飯給二爺爺吃,發現二爺爺死在床上,傻多大喊著出來找二兒子:“你爹他死了!不關我的事,我天天給他吃飯了!”他也明白自己的責任,還知道推脫,分辨。
二兒子帶著人超到父親的家,看到二爺爺口吐白沫,呼喊不應,用手摸了摸鼻子,還有氣息,還沒死,像是中毒,能明顯地聞到農藥的氣息。
急忙拉到鎮醫院,去洗胃,然而並沒有用,二爺爺很快就死了。
可是這農藥咋回事?
二爺爺在床上不能動,哪來的農藥?
當天只有傻多給他送了飯,他說,他媽媽做的寬面葉,他給二爺爺端過來的時候,還專門放多多的二爺爺愛吃的醋,因為二爺爺愛吃酸湯麵葉,傻多母親多年來的鄰居,當然知道。
於是叫來傻多的母親詢問,他母親一臉的疑惑:“我煮好麵條,有人喊我有事,我就出去了,我說麵條坨了不好吃,讓傻多趕緊裝一碗給他大伯(二爺爺)端過去,還讓他多加點醋!”
醋!
傻多慌忙把中午加的醋瓶子拿了過來:“就這一瓶,灶臺那一瓶醋沒有了,我看到窗戶下面有半瓶,就加了這個!”
傻多母親一看這個瓶子就慌了:“造孽喲,傻多,這是我用的醋瓶子裝的農藥!”
大家都傻了!
經過調解,二爺爺的幾個孩子選擇了原諒,傻多母親也沒有經濟能力賠償,傻多智力不足也不能負刑事責任!
二爺爺就這麼走了,他養育了四個兒子,老了,卻沒有一個兒子照顧他。
葬禮上,四個兒子三個兒媳哭得都很悲傷,只有大兒媳一臉的冷靜:“走了好,省得受罪了!”
-
7 # 大風起兮22222
我親戚是開養老院的,她們那裡不收不能自理的,在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郊區,多數都是夫妻一起去的。
有的是自己不愛做飯,夫妻兩個一起來的,有的是把房子騰出來給兒子結婚來的,還有是兒女都在外地。
平時,大家像一家人一樣,每天健身娛樂,趕上包餃子,大家一起來。
到了節假日,大多數老人都被兒女接走過節去了,總有一兩個,兒女不來接,也不讓去的,我親戚一家就都留在養老院過年,晚上,總是看到他們偷偷流淚的!
還有年三十被孩子接走了,回家幾個小時,被孩子呲噠,一氣就跑過來了的!
最有錢的兩口子,三個孩子,北京上海杭州定居的,過年從沒“回家”過!平時也不來探望,三個高智商的孩子啊!
我親戚說就怕過節過年,安慰這些老人時候,他們精神太脆弱,說崩潰就崩潰,有哭的稀里嘩啦的,有的誰都ma的!要隨時接受“情緒臘及”!
這還是有退休金,足夠支付高額養老費用的!
多少人的暮年,都是悲涼中結束的!
-
8 # 東白啟明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媽在傍晚下班的時候,領回來一個渾身髒兮兮的老太太。這個老太太我認識,她是我媽剛參加工作時候的工友王貢蓮。當時這位王阿姨已經退休多年了,聽我媽說她是在下班的路上,看見王阿姨在十字街頭撿垃圾,再加上當時已經進入深秋季節,王阿姨還穿著單薄的衣服,我媽覺得王阿姨怪可憐的,就把她領回家,想著讓王阿姨吃上一頓飽飯,再給王阿姨找上幾件舊衣服送給她。
雖然時過多年,但是那天的情景,就是現在我還記憶猶新。記得那天晚上,我媽特意做了一頓紅燒肉,還沒有等我們家人動筷子,王阿姨就像餓瘋了一樣,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嚥起來,全然不顧飯桌上還有我家幾個孩子眼巴巴地盯著那一大盆紅燒肉。後來,在王阿姨臨走的時候,我媽又送給她好幾件舊毛衣、棉襖等衣物,王阿姨也沒有嫌棄,抱著就走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這裡遇到了寒流,氣溫驟降,連續下了好幾天的大雪,有一天,我媽下班回來的時候,不無憂傷地對我們說,前一天晚上,有人發現王阿姨凍死在鐵路橋下的涵洞裡。雖然,王阿姨並不是我的家人,但因為不久前才來過我家,所以,王阿姨的死多多少少在我幼小的心靈裡還是留下了陰影。因為人命大如天,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就那樣被活活凍死,也是讓人感到悲傷的,何況還是我認識的人呢。
其實,我和王阿姨也不是很熟悉,她是我媽的工友,我媽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王阿姨都已經快到退休的年齡了。有關王阿姨的事情都是我媽對我們講的。我媽說,王阿姨年輕的時候非常能幹,還當過製作水泥包裝袋的排長,我媽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就在這個叫做“紙袋子排“的單位工作。
小時候,我媽有時候,會帶著我和弟弟到“紙袋子”班去玩。我親眼目睹了包裝水泥的袋子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當時,包裝水泥的,都是用的那種特製的牛皮紙,這種牛皮紙非常結實耐磨,記得小時候,我們包課本書皮時,就用的這種紙,往往書都被磨爛了,書皮子還是好好的,雖然上面被我們塗畫的亂七八糟,但牛皮紙書皮連起毛都不會。
當時製作紙袋子全是純人工的體力活。紙袋子排有四十多人,而且都是女工。那時候,人質樸,工作熱情高,幹什麼都講思想,講貢獻,比比誰能幹,所以,紙袋子排給我的印象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一到紙袋子排,我總是能看到那些阿姨揮汗如雨,手腳麻利地幹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水袋子排一線車間,往往是不讓男人進得,因為,有些性格豪爽的阿姨幹得興起,會脫掉外衣,脖子上圍著一個擦汗的毛巾,穿著背心在那裡幹活。所以一走進紙袋子工房,空氣中都瀰漫著女性身上特有的奶香味道,這讓男人們往往是望而卻步。不過,那時候,我們是小孩子,是可以自由在這群阿姨中任意穿梭、嬉鬧的。
能在紙袋子排當個排長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這個女人扎堆的地方,要想出人頭地,一要你非常能幹,讓別人服氣。二是你能管得住手下這四十多個,整天婆婆媽媽的女工。而王貢蓮阿姨就是當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紙袋子排的排長。不過,我媽工作沒有兩年,王阿姨就退休了。在我媽工作的時候,王阿姨去過我們家幾次,有兩次是我媽生病了,她帶著兩個同事,拎著一些水果到我家去看望我媽,還有一次,是我媽在工作中與同事產生了矛盾,王阿姨到我們家去做我媽的思想工作。那時候的王阿姨在我的印象中,是性格潑辣,精明強幹,嘴巴也很能說,她做起我媽的思想工作來,說得頭頭是道。
然而,王阿姨能把紙袋子排管理好,但是她在培養自己的孩子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王阿姨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是女兒,最小的一個是兒子,我記得她兒子的小名叫”松三“。松三比我大了好多,在我的印象中,他比我哥年紀都大。王阿姨的愛人去世得早,再加上她工作忙,她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管孩子,而且,王阿姨有著十分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可以說她對松三從小到大都是非常溺愛的。
那時候,找工作不像現在這麼難,往往職工子女中學畢業後,廠子裡就會給安排工作。松三也不例外,他初中畢業後,就當了工人。但是,松三是個四六不通的愣頭青,他工作後不好好幹活,而且還到處惹是生非。有一年,他把工廠剛進的一批電纜偷了,把電纜裡面的銅線當廢銅賣了,本來廠子裡要開除他,而且要把他送到公安局,王阿姨得知情況下,求爺爺告奶奶,才算把松三保了下來,但是,廠子裡的損失,王阿姨都替松三賠付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沒有過多長時候,松三又攔路調戲一名下夜班的女工,被這位女工告發到公安局,松三被拘留了一段時間,這下,就算王阿姨再求人也沒有保住松三的飯碗,松三還是被廠裡子開除了。
王阿姨非但沒有好好教育自己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而且她乾脆就由著松三不工作,不幹活了。她對松三說,只要松三不惹事,她的工資盡著松三花。這樣一來,正合松三的意願,每當王阿姨一發工資,松三就像催債的一樣,把王阿姨的工資一分不剩的全部拿走。而且,時間一長,松三養成了習慣,他把從他媽手裡拿錢當作了理所當然的事情。松三這樣做,當然遭到了兩個姐姐的極力反對,但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王阿姨卻心甘情願地這樣做了。
後來,王阿姨的孩子大了,陸續都結了婚。在她兩個女兒結婚的時候,王阿姨一分錢也拿不出來,這就造成她兩個女兒對她極大的不滿。王阿姨的兩個女兒揚言,自己的媽心中沒有女兒,等她們的媽老了的時候,她們做女兒的也不會管她的,由她們弟弟為王阿姨養老送終吧。
但是松三是個不靠譜的主兒,他也結婚了,人常說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松三找的媳婦也是一個沒有工作,好吃懶做,而且心腸歹毒的女人。松三結婚後不久,王阿姨就退休了,那時候退休工資也不是很高,憑著王阿姨那點退休工資,要維持松三兩口子和王阿姨三個人的生活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松三兩口子自己吃飽穿䁔就知足了,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顧及到王阿姨的生活。後來,松三在媳婦的教唆下,還把王阿姨趕到了四面透風的炭房裡去睡覺,引起鄰居們都罵松三是個吃肉不吐骨頭的白眼狼。
後來,王阿姨見著生活維持不下去了,就開始了撿垃圾的生活,直到她被凍死在鐵路橋下的涵洞裡。
透過王阿姨的遭遇,大人們都說:誰有也不如自己有。等到你走不動的那一天,誰也別想指望,久病床前無孝子,還要自己靠自己,手中有糧,心中不荒。像王阿姨那樣辛辛苦苦一輩子的女人,正是因為她兒子的大逆不道,才落了個可悲的下場,這怎麼不讓人心寒呢?
回覆列表
對門李阿姨,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孫,沒見過這麼命運多舛的人吧?你能想象她的老年生活嗎?
人人都說李阿姨命太硬,她也確實命硬,七十多了,出門被車撞了,醫院住倆月,回家躺著動不了了。連她唯一的女兒都說,真不如撞死得了,太受罪了。
小的時候,因為家裡訂報紙訂雜誌,郵遞員會把周圍人家的信件全部送到我家,到了下午放學寫完作業,我會拿著送去各家。
八十年代末,在西北偏遠地區,很少有人遠嫁,很少有人外出務工,所以信件也少。記憶中,每個月,李阿姨會收到一份匯款單,偶爾也有電報。
我媽說,李阿姨的丈夫本來在一個礦上工作,但是出了意外,匯款單是老公單位給李阿姨的生活費。
李阿姨有一兒一女,倆孩子比我大五六歲吧,每次我去送匯款單,李阿姨都很開心,仔細看過後拿去放在一個盒子裡鎖上,鎖好後會從放在櫃子頂上的籃子裡拿個蘋果或者糖果給我。
我喜歡去給李阿姨送信件,不是為了她的糖果,我家不缺那些東西,就是覺得她笑的很好看。
我上初中的時候,突然聽說李阿姨的兒子被抓了,好像是和幾個小混混一起偷了別人一個三輪車。
李阿姨曾經來找過我爸,想讓我爸幫忙問問,看能不能想想辦法把兒子弄出來。結果呢?被偷那家死活溝通不了,要求嚴懲。
也是運氣不好,那段時間正好是嚴打,公審大會上,李阿姨的兒子被綁了一繩,最終判了五年。
再去給李阿姨送匯款單,很少能看到她的笑臉,慢慢地,我也就不去送了。
再後來,我上大學的時候,聽說李阿姨的兒子結婚了,新媳婦我見過一次,就是個普通人吧。
聽我媽說,新媳婦話不多,但家裡家外一把好手,我媽說,李阿姨的好日子該來了。
再後來,我看到過李阿姨帶著一個小男孩買菜。我媽說,那是李阿姨的孫子,這小孩也可憐,李阿姨的兒子不知道腦子裡進了什麼水,死活看不上媳婦兒了,離了。
我才想起來,李阿姨家日子好像過得好了一些,家裡總有私家車進出,應該是他兒子的朋友吧。
好日子沒過兩年,再見李阿姨,她頭髮花白了,隔著馬路,我衝她笑,李阿姨招手讓我有空去家裡玩,最終我也沒去過。
和媽媽說起李阿姨,媽媽嘆息,她命苦,兒子沒了。聽李阿姨說,大晚上都睡了,兒子起身說要出去,怎麼都攔不住,最終,喝多了開車,從橋上開下去了。
再之後,我很少回老家,偶爾回去也是來去匆匆,沒關注過李阿姨了。
直到前幾年,有朋友說給我帶了東西,我站在門口等著,無意間,看到一個頭發雪白的老太太步履蹣跚進了李阿姨家。正在我發愣的時候,我媽說別看了,那就是你李阿姨,她命苦,相依為命的孫子也沒了,病死的。
我愕然,他家咋回事兒啊?男丁一個都留不住嗎?李阿姨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嗎?
媽媽說,李阿姨現在腦子不太好使了,可能是受的打擊太多太大吧,不到七十歲,已經經常不認識人了,有時候還一個人又哭又笑的,現在她女兒在家照顧她呢。
這之後,每次出門,我都會下意識抬眼看看對面緊鎖的大門。那個面板白皙笑的溫和的李阿姨,只能留在記憶中了。
沒有男人沒有兒子甚至沒有孫子的女人,家族內也沒人幫襯了,李阿姨的生活應該很難吧。
再聽到李阿姨的訊息,是近兩年,我媽說李阿姨被車撞了,住在醫院生死未卜,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家。因為媽媽和李阿姨是同齡人,怕她多想,我勸慰說會好的,現在的醫療條件多好啊,別擔心。
兩個多月後,我媽說李阿姨回家了,現在徹底起不了床了,可憐呀。那年年底回家,我陪著媽媽去看了李阿姨。
還是記憶中她住的房間,一開門一股難聞的味道傳來,我皺了皺眉,強壓下胸口翻湧的不適。
病床上,李阿姨兩眼混濁無神,牙齒都掉的沒幾顆了,可能因為很少曬太陽,她的面板泛著不健康的白。
媽媽走去握了她的手,李阿姨慢吞吞回過頭來,面無表情,媽媽說:“老姐姐,你還認得我不?這是我女兒蘇蘇,蘇蘇你還記得不?她小時候經常給你送匯款單。”
李阿姨盯著我看了好久,還是很茫然,我笑笑,從兜裡掏出來二百塊錢遞給李阿姨,李阿姨看看錢,抬頭往前面看去,隨著她的視線,我想她應該是在找那個放匯款單的刷紅漆的木盒子吧。
阿姨的女兒從外面進來,笑著跟我打招呼,讓我們去外面坐,她說:“你說我媽,她這命咋就這麼硬呢,這也不知道躺到啥時候,我不是怕累,這世上除了孩子,我就她一個親人了,可她活著實在是受罪啊,真不如當時直接撞死算了!”
人一輩子,從出生就在一天天接近死亡,生命只有倒計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只是,柴米油鹽佔據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用的無用的社交搶走了我們對家人的關愛。
每個年齡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好好愛我們的父母、伴侶、孩子。等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爭取不給孩子添負擔。但是,如果不幸,需要得到照顧,也希望每一位老人能夠老有所養,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