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肥肥2012
-
2 # 祖國揚帆
踩地神”、“拔草龍”、“農樂舞”等是北韓族傳統民俗文化和生活習俗。每逢節日和農閒時期,能歌善舞的村民們便自發組織開展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表達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新生活的嚮往。
「踩地神」、「拔草龍」、「農樂舞」等是北韓族傳統民俗文化和生活習俗.每逢節日和農閒時期,能歌善舞的村民們便自發組織開展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表達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新生活的嚮往。
北韓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遼寧東北三省,集中居住於圖們江、鴨綠江、牡丹江、松花江及遼河、渾河等流域。其中,吉林省北韓族人口為114.5萬人,黑龍江省為38.8萬人,遼寧省為24.1萬人。此外,還有14.8萬多北韓族散雜居於北京、山東、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
-
3 # 開朗旭日3r
“踩地神”、“拔草龍”、“農樂舞”等是北韓族傳統民俗文化和生活習俗。每逢節日和農閒時期,能歌善舞的村民們便自發組織開展各種民俗文化活動,表達豐收的喜悅和對美好新生活的嚮往。
中國的北韓族大部分生活在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多數是用本地的北韓語和北韓文,少數地區使用漢語。關於這個民族的起源也有多種傳說,最常見的就是19世紀前半時期民族入遷。據歷史記載,自19世紀,日本以各種理由入侵北韓,使北韓民眾生活在戰亂之中,在不得已下這才大批入遷東北,開始在此地區定居,慢慢的成為了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
4 # 小冷漠8773
北韓族
“北韓族拔草龍”是北韓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是非常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從《東國輿地勝覽》、《花溪集》、《東國歲時記》等15世紀到19世紀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拔草龍游戲是歷史悠久、盛行範圍廣泛的民眾娛樂。拔草龍游戲又名“索戰”、“葛戰”,一般在正月十五、端午、百種、中秋等節日進行。據傳,拔草龍游戲是在原始社會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與農耕文化,特別是水稻栽培文化有密切的聯絡。由於農業生產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所以自古以來,北韓族人民透過拔草龍游戲來表達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對豐收平安的祈願。
回覆列表
踩地神拔草龍是北韓族的民俗
踩地神
舊時北韓族民間歲時風俗,流行於東北北韓族聚居地區。
一般在每年夏曆正月十五前後進行。屆時,頭戴大冠、手拿長煙袋計程車大夫在前,背木槍和野雞的獵手及戴各種假面具的眾人在後,由戴高帽的人們敲鑼打鼓,先到村中最富有的人家,眾人順序進院,腳踩院地、廚房地等,邊喊"雜鬼往地下,千幸萬福進屋"等語,意為鎮壓掌管宅地的地神,求萬事如意。主人拿出酒、米、錢等答謝眾人。然後依富裕次序到別的人家去。收起來的米、錢等用於村屯的公用事業。
拔草龍
兩條巨大的草龍頭部相連,男女各為一方,男方即新郎方勝,則用牛車迎娶新娘;女方即新娘方勝,則留下新娘,然後約適當時機再做此比賽,直到男方勝利為止。但一般女方大多都表現出有限的謙讓。草龍長約8米,重約130公斤,骨幹為木質長杆,外部用草繩捆繞而成,形似長龍,龍身有數條繩子,用於比賽。
拔草龍比賽和中國傳統的拔河比賽相似,共有兩條長龍,頭新相接,參與比賽的人數相等,男女比例相等,周圍還有各自隊伍加油助威的群眾,場面熱烈。這個遊戲參與的人數眾多,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參與其中,而且不受場地和其它條件限制,非常適合在農村群眾中開展,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