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叫做克盧修斯的植物學家,被他的奧地利大使朋友塞了些花種,並被告知說:等種子開花後,你會被他們的美麗所折服。一開始克盧修斯沒日沒夜地做研究,不過這些花種跟銅豆子似的一點兒發芽的跡象都沒有,慢慢的他也就放棄了這份差事。然而兩年後,這位兄臺跑荷蘭萊頓大學謀了份差事,奇蹟卻發生了,種子在自然條件下開始發芽生長,沒多久就長滿了整整一庭院。大使朋友沒有騙他,這些花形態嬌豔欲滴,顏色各式各異,每天都吸引得很多人駐足觀賞。漸漸地,有人開始以“鬱金香”稱呼這些花,在荷蘭的上層社會,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這麼個新鮮物種。
那個年代的荷蘭人沒有照相機,不過他們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在非洲,他們驅逐西班牙人佔據了好望角在澳洲,他們坐擁紐西蘭窺伺印尼,在美洲,他們以自己的首都為模板,建造了今天的紐約。“海上馬車伕”的名號響徹五大洲七大洋,全世界的財富奔流在荷蘭證券交易所。因此對富裕的荷蘭人而言,長期欣賞鬱金香的最好方式便是——買下它!
02
物以稀為貴,供求關係指導價格,一株鬱金香從種子到開花,總共要花四年時間,在最開始的幾年裡,鬱金香是上層社會的專享,因為普通百姓有錢也沒渠道,更不用提“鬱金香狂熱”。然而事情很快發生了轉機,有人發現,鬱金香可以透過球莖進行栽培,週期可以從四年大大縮短為60天,這意味著鬱金香的短期交易成為可能,它不再是有價無市的“奇珍異寶”,而是“有價更有市”的“奢侈品”。
所有荷蘭人都喜歡鬱金香,所有荷蘭人都想要鬱金香,嗅到商機的荷蘭花農們啥也不幹了,丟下手頭一切工作開始all in鬱金香。從1634年起,鬱金香的價格一路飆升,從三五荷蘭盾一朵,炒到數十,上百,再到上千荷蘭盾一朵。1637年2月,荷蘭鬱金香交易市場爆出最大規模單筆交易——一株名為“永恆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拍出6700荷蘭盾,這啥概念,一個普通荷蘭人一年的收入不過150荷蘭盾,6700荷蘭盾可以在最繁華的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買下一棟豪宅。
然而你以為這就完了?NONONO,那可就太小看荷蘭人了。作為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現代意義銀行,第一家東印度公司的金融民族,他們先天就帶有金融“整活”天賦。一些商販,眼瞅著鬱金香這麼賺錢,乾脆利用現有的資金當起了“投機客”,直接倒賣“未來的鬱金香”。
這啥意思,比方說我是一個投機商,我先去找花農,跟他預定第二年的鬱金香,然後拿到一張訂單合同。接著我當然不可能傻呵呵地等第二年開花兌換,而是轉手就在市場上把合同給賣了。什麼?你問有沒有人買?哦我親愛的VAN先生,您瞧瞧每天交易板上飄綠的數字,您要再胡說八道我一定從萊茵河上把您狠狠地踹下去。
03
所有荷蘭人都認為,鬱金香價格會無限制地漲下去。甚至為了賺錢,他們發明了人類史上最早的期貨交易模式。從1634年到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暴漲5900%,人們似乎忘了,他們手中的貨品不是金銀,而只是兩個月就能開花的鬱金香。泡沫越吹越大,終於在1637年年初,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倒下了。
1637年,一個憨憨水手將船東花3000荷蘭盾買的鬱金香球當洋蔥吃了,完了船東暴跳如雷,把水手告上了法庭。這不告不要緊,一告可出了大問題。荷蘭就這麼大,當全社會都知道這則大新聞後,大家都擔心起了自家鬱金香的命運。擔心會引發恐慌,而恐慌是市場最大的威脅。到了2月份,有人開始拋售鬱金香合同,鬱金香的價格應聲下跌。那麼此時誰最著急?自然是最後一批接盤的人,他們買的不是花而是一紙金融合同,個個指望合同升值賺錢,現在鬱金香下跌,合同成了燙手的山芋,越是沒人買跌的就越厲害,跌的越厲害就越沒人買。短短一個月內,五千荷蘭盾的鬱金香就跌到了不足五百,再加上花期一到鬱金香球必須被栽到土裡,那麼大量的違約事件便誕生了。
合同違約,投資人無法還款,銀行爛賬增多,實業資本鏈斷裂,小小的鬱金香,在歷經四年的瘋狂後,最終形成一股強大的資本反噬力,讓成千上萬的荷蘭投資者血本無歸。1637年之前,沒人料想到靠經商貿易發家的荷蘭,能用資本擊敗老牌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而在1637年之後,更沒有人能料到,一個躺在金融業賺錢的全球帝國,竟會墮落的如此迅速。
04
1652年,也就是鬱金香泡沫發生後的十五年,第一次英荷戰爭爆發,靠金融賺錢賺瘋了的荷蘭商人們,做了一個荒謬的決定——他們竟然選擇兩頭下注,一邊給自己的荷蘭政府貸款,一購買自己的敵人——英國王室的戰爭債券。說老實話,當時的英國,除了沒有荷蘭人有錢外,人口是荷蘭的四倍,國土面積是荷蘭的三倍,政治架構是更高效的集權模式,可以說幾乎樣樣領先荷蘭。那麼在有了這群金融資本家做“內鬼”的前提下,荷蘭政府哪有不敗的道理?1654年,英荷談判,荷蘭認輸投降,雙方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自此,荷蘭的海上貿易事業,永久地失去了英國這一市場。
從1652年到1784年,英荷兩國共進行了四次英荷戰爭。最終荷蘭成為了英國海權崛起的墊腳石。如果我們要給“海上馬車伕”的衰落找一個起點,那麼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一定當仁不讓。馬克思說“荷蘭作為一個佔統治地位的商業國家走向衰落的歷史,就是一部商業資本從屬於工業資本的歷史”,四百年前,這句話適用於英荷,而四百年後,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中美。一個靠商業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所建立起的帝國無法長久,唯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工業,才能引領人類的未來。
有個叫做克盧修斯的植物學家,被他的奧地利大使朋友塞了些花種,並被告知說:等種子開花後,你會被他們的美麗所折服。一開始克盧修斯沒日沒夜地做研究,不過這些花種跟銅豆子似的一點兒發芽的跡象都沒有,慢慢的他也就放棄了這份差事。然而兩年後,這位兄臺跑荷蘭萊頓大學謀了份差事,奇蹟卻發生了,種子在自然條件下開始發芽生長,沒多久就長滿了整整一庭院。大使朋友沒有騙他,這些花形態嬌豔欲滴,顏色各式各異,每天都吸引得很多人駐足觀賞。漸漸地,有人開始以“鬱金香”稱呼這些花,在荷蘭的上層社會,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這麼個新鮮物種。
那個年代的荷蘭人沒有照相機,不過他們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在非洲,他們驅逐西班牙人佔據了好望角在澳洲,他們坐擁紐西蘭窺伺印尼,在美洲,他們以自己的首都為模板,建造了今天的紐約。“海上馬車伕”的名號響徹五大洲七大洋,全世界的財富奔流在荷蘭證券交易所。因此對富裕的荷蘭人而言,長期欣賞鬱金香的最好方式便是——買下它!
02
物以稀為貴,供求關係指導價格,一株鬱金香從種子到開花,總共要花四年時間,在最開始的幾年裡,鬱金香是上層社會的專享,因為普通百姓有錢也沒渠道,更不用提“鬱金香狂熱”。然而事情很快發生了轉機,有人發現,鬱金香可以透過球莖進行栽培,週期可以從四年大大縮短為60天,這意味著鬱金香的短期交易成為可能,它不再是有價無市的“奇珍異寶”,而是“有價更有市”的“奢侈品”。
所有荷蘭人都喜歡鬱金香,所有荷蘭人都想要鬱金香,嗅到商機的荷蘭花農們啥也不幹了,丟下手頭一切工作開始all in鬱金香。從1634年起,鬱金香的價格一路飆升,從三五荷蘭盾一朵,炒到數十,上百,再到上千荷蘭盾一朵。1637年2月,荷蘭鬱金香交易市場爆出最大規模單筆交易——一株名為“永恆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拍出6700荷蘭盾,這啥概念,一個普通荷蘭人一年的收入不過150荷蘭盾,6700荷蘭盾可以在最繁華的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買下一棟豪宅。
然而你以為這就完了?NONONO,那可就太小看荷蘭人了。作為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第一家現代意義銀行,第一家東印度公司的金融民族,他們先天就帶有金融“整活”天賦。一些商販,眼瞅著鬱金香這麼賺錢,乾脆利用現有的資金當起了“投機客”,直接倒賣“未來的鬱金香”。
這啥意思,比方說我是一個投機商,我先去找花農,跟他預定第二年的鬱金香,然後拿到一張訂單合同。接著我當然不可能傻呵呵地等第二年開花兌換,而是轉手就在市場上把合同給賣了。什麼?你問有沒有人買?哦我親愛的VAN先生,您瞧瞧每天交易板上飄綠的數字,您要再胡說八道我一定從萊茵河上把您狠狠地踹下去。
03
所有荷蘭人都認為,鬱金香價格會無限制地漲下去。甚至為了賺錢,他們發明了人類史上最早的期貨交易模式。從1634年到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暴漲5900%,人們似乎忘了,他們手中的貨品不是金銀,而只是兩個月就能開花的鬱金香。泡沫越吹越大,終於在1637年年初,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倒下了。
1637年,一個憨憨水手將船東花3000荷蘭盾買的鬱金香球當洋蔥吃了,完了船東暴跳如雷,把水手告上了法庭。這不告不要緊,一告可出了大問題。荷蘭就這麼大,當全社會都知道這則大新聞後,大家都擔心起了自家鬱金香的命運。擔心會引發恐慌,而恐慌是市場最大的威脅。到了2月份,有人開始拋售鬱金香合同,鬱金香的價格應聲下跌。那麼此時誰最著急?自然是最後一批接盤的人,他們買的不是花而是一紙金融合同,個個指望合同升值賺錢,現在鬱金香下跌,合同成了燙手的山芋,越是沒人買跌的就越厲害,跌的越厲害就越沒人買。短短一個月內,五千荷蘭盾的鬱金香就跌到了不足五百,再加上花期一到鬱金香球必須被栽到土裡,那麼大量的違約事件便誕生了。
合同違約,投資人無法還款,銀行爛賬增多,實業資本鏈斷裂,小小的鬱金香,在歷經四年的瘋狂後,最終形成一股強大的資本反噬力,讓成千上萬的荷蘭投資者血本無歸。1637年之前,沒人料想到靠經商貿易發家的荷蘭,能用資本擊敗老牌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而在1637年之後,更沒有人能料到,一個躺在金融業賺錢的全球帝國,竟會墮落的如此迅速。
04
1652年,也就是鬱金香泡沫發生後的十五年,第一次英荷戰爭爆發,靠金融賺錢賺瘋了的荷蘭商人們,做了一個荒謬的決定——他們竟然選擇兩頭下注,一邊給自己的荷蘭政府貸款,一購買自己的敵人——英國王室的戰爭債券。說老實話,當時的英國,除了沒有荷蘭人有錢外,人口是荷蘭的四倍,國土面積是荷蘭的三倍,政治架構是更高效的集權模式,可以說幾乎樣樣領先荷蘭。那麼在有了這群金融資本家做“內鬼”的前提下,荷蘭政府哪有不敗的道理?1654年,英荷談判,荷蘭認輸投降,雙方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自此,荷蘭的海上貿易事業,永久地失去了英國這一市場。
從1652年到1784年,英荷兩國共進行了四次英荷戰爭。最終荷蘭成為了英國海權崛起的墊腳石。如果我們要給“海上馬車伕”的衰落找一個起點,那麼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一定當仁不讓。馬克思說“荷蘭作為一個佔統治地位的商業國家走向衰落的歷史,就是一部商業資本從屬於工業資本的歷史”,四百年前,這句話適用於英荷,而四百年後,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中美。一個靠商業資本,尤其是金融資本所建立起的帝國無法長久,唯有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工業,才能引領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