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RHGL
-
2 # 蘭花不豔有奇香
糧草無非就是軍隊吃的口糧蔬菜燒柴油鹽等生活必須品,草是馬的食物,光吃草是不行的得加料。草有谷秸稻草料是炒熟的豆子或者豌豆磨成粉,把草鍘碎加料拌水餵馬。大體就是人吃馬喂稱為糧草。
糧草無非就是軍隊吃的口糧蔬菜燒柴油鹽等生活必須品,草是馬的食物,光吃草是不行的得加料。草有谷秸稻草料是炒熟的豆子或者豌豆磨成粉,把草鍘碎加料拌水餵馬。大體就是人吃馬喂稱為糧草。
“糧草”一詞最早出現於《宋史》,《食貨志》有【河東察訪使李承之言:“太原路二稅外有和糴糧草,官雖量予錢、布,而所得細微,民無所濟,遇歲凶不蠲,最為弊法。”】之語。
古代打仗運送的糧草不僅僅是糧食和動物飼料,還包括布帛、藥品、兵工原料等。正如《孫子兵法·作戰》裡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糧草,古又稱餉軍、糧秣等。
《皇朝經世文續編》裡說:古之餉軍以粟。
粟產量比較高,而且每年的產量都比較穩定,所以它可以作為軍糧食用,但是粟蘊含的能量比較低,古代人飯量比較大,一個士兵每個月可以吃掉兩石粟。
事實上古代士兵的主食其實是不固定的,一般以粟為主,其餘的,打到什麼地方便就地取材,如江南多稻米、西北多面食。
這些東西外,古代士兵吃得最多的食物是——柿子。
在明代引進馬鈴薯以前,柿子是古代士兵的主要糧食之一,屬於主食,也兼具甜食之用,晾乾了的柿子幹就是很好的甜食。
在古代也有蔬菜可以長期儲存——葫蘆幹。
古代士兵吃得最多的鮮蔬菜是蕪菁和芥菜的根,現今俗稱芥菜疙瘩,可以鮮食,也可以醃著吃。由於種植容易,產量高,成本就低。
而吃得最多的儲存性蔬菜就是葫蘆幹。從西周開始,一直到清代,葫蘆幹都是士兵最常吃的乾製蔬菜,直到今天也還是很多人常吃的食物。只不過現在叫幹瓢條了。
其餘時令副食,碰著啥吃啥,也會挖野菜來吃。也可以打獵、捕魚,都是豐富士兵餐桌的手段。幸好古代野生動物很多,吃不完的鮮肉還可以乾製,從漢代時士兵就常備肉乾。
古代士兵吃的最多的調料——醬。
古代軍需輜重裡很少有鹽,因為不易儲存,怕雨澆,遇潮又會化。
所以古代食物軍需,基本都是用醬,鹽就在醬裡。比如秦代,一斗米會配半升的醬。醬的儲存時間久,不像鹽的儲存條件那麼苛刻,直到近代,食物軍需裡,醬都是最重要的調料。
油料作物只有軍馬才能享用。
比如大豆,只有軍馬才有資格吃大豆,一般士兵是不能吃大豆的。直到現代,還有很多人認為黑豆是牲口飼料,而不像今天認為黑豆是上等雜糧。
糖不作為調料而作為藥品。
糖在古代十分昂貴,軍隊裡不作為調料,而當金創藥使用。現代醫學證實,在傷口上抹糖,能夠吸收傷口的水分,抑制細菌滋生。在古代軍隊裡,偷吃糖是死罪。
上陣計程車兵會配發飯糰,並對飯糰的保質期有嚴格的要求。
以粟和黍米為主的帶餡飯糰,餡料就是醬,有條件的可以加一些時令蔬菜、野菜,再配上士兵自帶的肉乾,就是古代大多數時候標準的戰地口糧。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攜帶型飯糰有著嚴格的保質期要求,即使在炎熱多雨的夏季,也要求在兩天內不變質。
這種飯糰製出以後特意放兩天,先給“先行徒”“噪徒”們試吃,如果有人吃了以後鬧肚子發病,則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罰。做出這種短期內會變質的飯糰的伙伕,一律處死,並吊在營門口示眾。
這種飯糰,有些上年紀的人上山下鄉的時候也吃過,他們是很熟的。
實物類軍糧裡還包括毒藥。
其中一些配發給斥候,讓他們去敵營投毒。
另一些配發給主要掌握軍情的官吏,尤其是軍中戰鬥力差勁的文職,基本人人都配發毒藥。萬一戰事不利,為保證情報不落入敵軍手中,必須服毒自盡。
此外,古代軍需糧草其實大部分都不算“糧草”。
輜重裡真正佔多數的並非糧食,而是各種用品。比如用來縫補修復衣甲旗幟的布帛和皮革,帳篷,打造和修復兵器、馬掌的燃料、金屬原料,打造修復軍用器械的竹釘、鐵釘、竹竿、木料,製造弓箭所需的膠漆翎羽等等。
一般來講,一隊軍需物資裡,糧草的比例大概只有2~3,7~8都是這些稱不上“糧草”的東西。
這也是因為《孫子兵法》裡說: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所以古代士兵大部分時間裡,糧食都是搶來的,搶敵軍的,也搶百姓的,搶到什麼吃什麼。
直到清代,依然如此。清乾隆年剿滅大小金川,初時四川提督董天弼失利,乾隆帝派章佳·阿桂出任大將,阿桂上任後下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洗劫百姓,縱兵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