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脯乳動物。生活在陸上的原始鯨。
美國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早期的鯨魚其實長著強而有力的腿,它們當時主要靠划動腿部在海洋中活動。這一新發現也許可以揭示鯨從陸地走向海洋的神秘進化過程。
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美國科學家詳細公佈了他們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稱,鯨的祖先曾經生活於陸地,與其他陸地哺乳動物一樣都長有4條腿。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慢慢開始習慣於水中生活。它們的前腿逐漸退化為鰭狀肢,後腿和臀部消失。但是,現代鯨仍然都還保留著骨盆的痕跡,而且經常發生返祖現象,即一些新生鯨竟然長有後肢。到底是什麼原因驅動鯨改變自己的解剖結構以適應水中生活?早期的鯨到底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解剖結構的呢?大量神秘的問題吸引著科學家們的興趣。要揭開這些謎底,最關鍵就是要明確鯨長出寬大的尾片的確切時間。
美國阿拉巴馬州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馬克-尤荷恩解釋,“鯨尾片的出現也許是鯨從陸地走向海洋轉變的最後一步。”為了探索這一神秘的過程,尤荷恩對最新發現的古化石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業餘骨頭愛好者於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邊發現的,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死後所形成的骨頭化石。沃洛特喬治亞古鯨生存於大約4000萬年以前,遊弋於北美墨西哥灣海域。這種古鯨身長大約3.7米,主要依靠其鋒利的牙齒捕食魚類為生。已知的最早長有尾片的鯨與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屬近親關係。但尤荷恩卻發現,當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從其他鯨類分離出來僅僅200萬年後,很明顯沒有尾片。
尤荷恩重點分析了一種新發現的大約5釐米長的尾部椎骨。這種椎骨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大約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經分析發現,這種椎骨與鯨尾片附近的椎骨並不相象。於是尤荷恩認為,沃洛特喬治亞古鯨主要是依靠擺動自己的後腳來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認為這種古鯨有著巨大的臀部,表明它們也長有巨大的後腿。奇怪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它們的骨盆與脊椎骨並沒有相連。直到現在,這一現象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尤荷恩說,“我們所證實的觀點就是,這種古鯨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擺動臀部,透過腳部划水進行遊泳。這與現代鯨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過現代鯨主要依靠身體的起伏波動進行遊泳。”
在生物的進化史上,從古代的陸上四足動物到現今的水中哺乳動物,一直缺少了一環。因此,學者們認為,上述發現的古鯨化石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缺。然而,古鯨為什麼要從陸上遷到水中呢?原來,古鯨生殖及哺育後代的活動都是在陸地上進行的,就如現在的海獅、海狗、海豹等兩棲動物一樣。但是,生物的進化往往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大約在5000萬年以前,由於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對於陸地環境更易於古鯨生存,它們便開始進入水裡;大約在距今1000萬年時,古鯨的後代進化得與現代鯨非常相似,它們長著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後足也退化為鰭狀的附屬物,從此它們就不再上岸來了。
科學家們對一種生活在4500萬年以前的古鯨顱骨化石進行了三維計算機掃描,發現它具有一個陀螺儀狀的器官--內耳。內耳的作用是產生平穩感,它為一細小的管道,裡面含有液體,管道內壁有敏感的細毛,當身體的平衡受到影響時,液體就會移動,並觸動細毛基部的細胞,細胞則向大腦傳送出相關的訊號。科學家表示,正是內耳這一器官支援著古鯨由陸上轉化為水中生活。上世紀末,美國密執安大學和巴基斯坦地質調查所的聯合研究小組又發現,生活於陸地上的古鯨屬於偶蹄目動物。2000年,他們在47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掘出兩具古鯨的新化石,從其後蹄骨發現了該種具有偶蹄目動物特有的形狀,從而掌握了表明鯨是偶蹄目動物的決定性證據。
鯨屬哺乳綱鯨目動物,世界上現存的鯨類有12科77種,它們中最大的體長可達33米,最小的僅有1米左右。現代鯨有頸而不明顯,有前肢卻呈鰭狀,有後肢但完全退化。因此,古生物學家猜測鯨的祖先曾在陸地上活動過。
原始脯乳動物。生活在陸上的原始鯨。
美國科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早期的鯨魚其實長著強而有力的腿,它們當時主要靠划動腿部在海洋中活動。這一新發現也許可以揭示鯨從陸地走向海洋的神秘進化過程。
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美國科學家詳細公佈了他們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稱,鯨的祖先曾經生活於陸地,與其他陸地哺乳動物一樣都長有4條腿。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它們慢慢開始習慣於水中生活。它們的前腿逐漸退化為鰭狀肢,後腿和臀部消失。但是,現代鯨仍然都還保留著骨盆的痕跡,而且經常發生返祖現象,即一些新生鯨竟然長有後肢。到底是什麼原因驅動鯨改變自己的解剖結構以適應水中生活?早期的鯨到底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解剖結構的呢?大量神秘的問題吸引著科學家們的興趣。要揭開這些謎底,最關鍵就是要明確鯨長出寬大的尾片的確切時間。
美國阿拉巴馬州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馬克-尤荷恩解釋,“鯨尾片的出現也許是鯨從陸地走向海洋轉變的最後一步。”為了探索這一神秘的過程,尤荷恩對最新發現的古化石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古化石是由一些業餘骨頭愛好者於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河岸邊發現的,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死後所形成的骨頭化石。沃洛特喬治亞古鯨生存於大約4000萬年以前,遊弋於北美墨西哥灣海域。這種古鯨身長大約3.7米,主要依靠其鋒利的牙齒捕食魚類為生。已知的最早長有尾片的鯨與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屬近親關係。但尤荷恩卻發現,當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從其他鯨類分離出來僅僅200萬年後,很明顯沒有尾片。
尤荷恩重點分析了一種新發現的大約5釐米長的尾部椎骨。這種椎骨是沃洛特喬治亞古鯨大約20根尾部椎骨中的一根。經分析發現,這種椎骨與鯨尾片附近的椎骨並不相象。於是尤荷恩認為,沃洛特喬治亞古鯨主要是依靠擺動自己的後腳來游泳。以往的研究也都認為這種古鯨有著巨大的臀部,表明它們也長有巨大的後腿。奇怪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它們的骨盆與脊椎骨並沒有相連。直到現在,這一現象仍然是個未解之謎。尤荷恩說,“我們所證實的觀點就是,這種古鯨在水中主要是依靠擺動臀部,透過腳部划水進行遊泳。這與現代鯨的游泳方式很相近,不過現代鯨主要依靠身體的起伏波動進行遊泳。”
在生物的進化史上,從古代的陸上四足動物到現今的水中哺乳動物,一直缺少了一環。因此,學者們認為,上述發現的古鯨化石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缺。然而,古鯨為什麼要從陸上遷到水中呢?原來,古鯨生殖及哺育後代的活動都是在陸地上進行的,就如現在的海獅、海狗、海豹等兩棲動物一樣。但是,生物的進化往往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大約在5000萬年以前,由於水中的食物和掠食者的比例相對於陸地環境更易於古鯨生存,它們便開始進入水裡;大約在距今1000萬年時,古鯨的後代進化得與現代鯨非常相似,它們長著尾巴和短短的脖子,後足也退化為鰭狀的附屬物,從此它們就不再上岸來了。
科學家們對一種生活在4500萬年以前的古鯨顱骨化石進行了三維計算機掃描,發現它具有一個陀螺儀狀的器官--內耳。內耳的作用是產生平穩感,它為一細小的管道,裡面含有液體,管道內壁有敏感的細毛,當身體的平衡受到影響時,液體就會移動,並觸動細毛基部的細胞,細胞則向大腦傳送出相關的訊號。科學家表示,正是內耳這一器官支援著古鯨由陸上轉化為水中生活。上世紀末,美國密執安大學和巴基斯坦地質調查所的聯合研究小組又發現,生活於陸地上的古鯨屬於偶蹄目動物。2000年,他們在47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掘出兩具古鯨的新化石,從其後蹄骨發現了該種具有偶蹄目動物特有的形狀,從而掌握了表明鯨是偶蹄目動物的決定性證據。
鯨屬哺乳綱鯨目動物,世界上現存的鯨類有12科77種,它們中最大的體長可達33米,最小的僅有1米左右。現代鯨有頸而不明顯,有前肢卻呈鰭狀,有後肢但完全退化。因此,古生物學家猜測鯨的祖先曾在陸地上活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