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杉心理
-
2 # 覺察導師倪萍
覺得自己完美無缺,聽不得一點批評,是對自己無意識的保護。
這種表現恰恰說明你內在有對自己不認可、不滿意的地方!
出現這種現象,往往來自於兩種原因:一是自小到大沒有受過什麼挫折,一直被誇獎。二是兒童時期有不被認可和不被支援的傷害經歷,所以在某些方面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因此會形成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不願意讓人發現我們的自卑和弱點。
非常讚賞你有這樣的自我覺察,有覺察就是進步的開始!
給你的建議:
1、去問問自己對自己哪些方面不滿意?可以用筆一條條寫下來,你會發現這些結論往往來自於和他人比較或者自己用了一個過高的標準來評估自己。
2、寫下自己的優點和優勢,看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自己認可自己!
3、意識到別人的批評不是否定你,恰恰是說明這些方面是自己需要成長的,而且別人批評你的部分往往也是自己對自己不滿意的部分,只是透過別人的口來提醒自己而已。
4、最後一句話送給你: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祝福和平!
-
3 # 野百合看世界
覺得自己很完美,聽不得別人批評,其實是自卑的一種隱藏,自以為完美的強大外表讓自己暫時可以感覺良好,當聽到批評時,彷彿別人否定了他是完美、優秀、正確,自己的完美瞬間崩塌,截穿了內心的自卑,感受太難受,難以接受。
不願意接受批評,其實是特別不願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都是你們的錯”,“都是你們的問題”。這樣對外的指責,比對自己的自責要舒服容易一些。一個真正接納自己的人,不會因為外界的批評而影響自我的肯定與價值感,所以即使有人批評,自己依然會有對此的平和接受,因為這份完美別人認可不認可,他都堅定地相信它。
-
4 # 中堅力量
那還了得!
這世上哪有完美無缺的人
偉大的毛主席到老來給自己打分說
我只要得到七十分我就心滿意足了
意即能及格了
確實如此啊
偉人尚且如此
何況我們凡人
做人不易呢!
只能說我們儘量做的滿足
至於功過
留與後人評。
-
5 # 解讀青少年
自己只有完美,事事都做的不錯,才會得到愛!別人的批評,彷彿就是在說:你很差,你不配得到愛。每個人都需要被愛,他內心被拋棄的恐懼,會讓他透過否定別人的批評,來保護自己。對於他們,先要給安全感,做好語言鋪墊,然後提示他就事論事,不泛化。
-
6 # honest心理之家
人們對自己的評價和認知,是具有階段性和時間性的,會隨著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以及自身的經驗或者經歷,發生著不同程度、不同性質的變化。沒有人在漫長的一生裡,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人們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是動態的,是發展的。人們從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到老年期,對自我的看法都是有很大差異性的。每個人正是在順應這些差異性的過程中,得到了自我的發展和進步。
-
7 # 沐星語心理
認為自己完美缺,聽不得批評,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自負的心理。但是從本質上看,這是一種自卑的心理。
一個從內心真正認同自己完美無缺的人,內心是非常強大的。別人對他的批評所指,如果他真認為自己在這一方面是完美的,那麼他不會在意,通常會雲淡風輕,一笑而過。別人的任何批評都不能擊怒他、不能擊垮他。
一個人如果聽不得批評,別人的批評能引起他的防禦和攻擊的話,只能說明他在這方面不夠自信。他用自認為的完美來偽裝自己,但事實上內心相當脆弱、不堪一擊。從本質上來說,這是自己內心對自己的一種不認可。
這是自卑的人,給自己穿了一件完美的外衣。通常這些人會表現出來偏執的性格。他們力求完美、爭強好勝,但是自己又沒有必勝的底氣,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又不能很好地消化別人的評價,因而會給大家留下刻板、頑固、倔強、驕傲、自負的印象。
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是一種對自己的缺點不接受、不認可的心理。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心理,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己的認知。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
回覆列表
這是一種過度追求完美的心理,人比較刻板固執,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一旦發現有人對自己有反駁或者不同的意見,內心都會對他人起防禦狀態。
在心理學上來說,這樣的心理是不太合理的,需要調節。
要想改變這樣的心理,首先得意識到自己的狀態,這麼做是不合理的,其次是慢慢調整,多學習其他人好的相處過程,看看別人是怎麼善待別人的,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
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習慣,懂得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