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和林沖的對比,歷來都被津津樂道。有比武功呢,還有比誰更狠的,因此才有了:武松、林沖,水滸兩大“流量小生”的說法。
不過,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所謂“蓋棺定論”,武松最終80善終,林沖卻早早慘死了,結局如此之懸殊,這是為什麼呢?
一、慧者和愚者
凡事都怕對比。先看林沖,得知被陸謙欺騙,致使老婆差點蒙羞後,便“
大怒,離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次日,天明起來,早洗漱罷,帶了刀又去滄州城裡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
……”
林沖這等尋仇做派很嚇人,大街上買刀,滿城搜尋,就差再提溜個大喇叭喊叫了。可有用嗎?明眼人一看就都明白,虛張聲勢罷了。因為就算林沖殺了陸謙,又能怎樣?須知根由在高衙內身上,即便林沖殺陸謙不被追究,自會出現“海謙”,去抱高衙內的大腿。
咱再看武松,在哥哥遇害後,他的尋仇反應,“
房裡換了一身素淨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條麻絛,系在身邊,藏了一把尖長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取了些銀兩,帶在身邊。
”
林沖尋仇是大街上買刀,武松卻藏刀,取了銀兩,果然這兩樣在後面都派上用場了。武松用刀恐嚇住了何九叔,得知了哥哥死亡真相。把銀子給了鄆哥,讓他“
去與老爹做盤纏,跟我來說話
”,一舉抓住了人證。
武松尋仇的過程,冷靜縝密,直撲關鍵點。反觀林沖,卻是癲狂疏漏,全是無用功。有時,筆者都奇怪了,林沖為何就不能,在事發之後去找高俅進行溝通,高俅雖無恥,但卻要臉面!
何必非拎著刀子滿街轉,以至於導致了高俅介入,勾引林沖買寶刀,一個誤入白虎堂,林沖輸得那叫一個徹底。再看武松,事發後他就主動跟縣令溝通,確認了走不通,這才開始了自己尋仇。
所以,從這個對比中,很容易看出武松慧,林沖愚,自然就註定了兩人結局的天壤之別。武松因慧,看得明,反對招安不貪圖富貴80善終。林沖因愚,看不清,稀裡糊塗最終病死六和寺——實則是憋屈死的。
其二、魯智深才最有發言權
武松和林沖,除了天分差距大,是一慧一愚外。作為外人來言,顯然魯智深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在水滸中,只有魯智深,同時跟林沖和武松的關係都最密切。
那麼在魯智深眼中,林沖是什麼模樣?最初是因武功切磋,魯智深和林沖,成為了生死弟兄。以至於魯智深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大鬧野豬林救了林沖。可哪料卻遭到了林沖的出賣。
董超和薛霸一個勁的套魯智深底細,都被魯智深巧妙應對過了,可林沖卻賣乖帝來了兩句話。第一句是:“
既然師兄救了我,你休害他兩個性命。
”第二句是:
這個直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二人(董超和薛霸)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
這兩句話,最終導致了魯智深回相國寺時,差點被活捉,連和尚都當不得了。於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眾兄弟入夥梁山後,也就開始跟林沖這樣說話了:“
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資訊否?
魯智深在野豬林救林沖時,是一口一個“兄弟”,如今卻是“教頭”,且更不可思議的是,不問林沖如何,卻問“林娘子安好”。顯然魯智深,根本不再把林沖當兄弟看待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你林沖,還是過去我認識的那位林沖嗎”?
這其實就是魯智深眼中的林沖:自私,再說重些就是不仁不義。
再看魯智深和武松的關係,自上了梁山後,兩人就形影不離。魯智深為救史進被賀太守活捉,武松不離不棄,為了救魯智深,不惜對待戴宗說了軟話:“
小弟在這裡專等,萬望兄長早去急來。
武松那脾氣,對誰說過這樣謙卑的話?只因要救魯智深,因此武松才變得這等謙卑。再看在菊花會上,宋江提出招安武松反對,遭到宋江反駁時,魯智深站出為武松撐臺,以至於說出來“散夥”。
顯然,在魯智深眼中,武松是好兄弟,有情有義。
所謂,
仁者壽,義者宜
——武松仁義,林沖自私。自然對於魯智深來言,武松能80善終是得其正果。而林沖卻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最終憋屈慘死?又怪得了誰呢。
《水滸傳》中,武松和林沖的對比,歷來都被津津樂道。有比武功呢,還有比誰更狠的,因此才有了:武松、林沖,水滸兩大“流量小生”的說法。
不過,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所謂“蓋棺定論”,武松最終80善終,林沖卻早早慘死了,結局如此之懸殊,這是為什麼呢?
一、慧者和愚者
凡事都怕對比。先看林沖,得知被陸謙欺騙,致使老婆差點蒙羞後,便“
大怒,離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後巷,一地裡去尋……次日,天明起來,早洗漱罷,帶了刀又去滄州城裡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
……”
林沖這等尋仇做派很嚇人,大街上買刀,滿城搜尋,就差再提溜個大喇叭喊叫了。可有用嗎?明眼人一看就都明白,虛張聲勢罷了。因為就算林沖殺了陸謙,又能怎樣?須知根由在高衙內身上,即便林沖殺陸謙不被追究,自會出現“海謙”,去抱高衙內的大腿。
咱再看武松,在哥哥遇害後,他的尋仇反應,“
房裡換了一身素淨衣服,便叫土兵打了一條麻絛,系在身邊,藏了一把尖長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取了些銀兩,帶在身邊。
”
林沖尋仇是大街上買刀,武松卻藏刀,取了銀兩,果然這兩樣在後面都派上用場了。武松用刀恐嚇住了何九叔,得知了哥哥死亡真相。把銀子給了鄆哥,讓他“
去與老爹做盤纏,跟我來說話
”,一舉抓住了人證。
武松尋仇的過程,冷靜縝密,直撲關鍵點。反觀林沖,卻是癲狂疏漏,全是無用功。有時,筆者都奇怪了,林沖為何就不能,在事發之後去找高俅進行溝通,高俅雖無恥,但卻要臉面!
何必非拎著刀子滿街轉,以至於導致了高俅介入,勾引林沖買寶刀,一個誤入白虎堂,林沖輸得那叫一個徹底。再看武松,事發後他就主動跟縣令溝通,確認了走不通,這才開始了自己尋仇。
所以,從這個對比中,很容易看出武松慧,林沖愚,自然就註定了兩人結局的天壤之別。武松因慧,看得明,反對招安不貪圖富貴80善終。林沖因愚,看不清,稀裡糊塗最終病死六和寺——實則是憋屈死的。
其二、魯智深才最有發言權
武松和林沖,除了天分差距大,是一慧一愚外。作為外人來言,顯然魯智深是最有發言權的。因為在水滸中,只有魯智深,同時跟林沖和武松的關係都最密切。
那麼在魯智深眼中,林沖是什麼模樣?最初是因武功切磋,魯智深和林沖,成為了生死弟兄。以至於魯智深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大鬧野豬林救了林沖。可哪料卻遭到了林沖的出賣。
董超和薛霸一個勁的套魯智深底細,都被魯智深巧妙應對過了,可林沖卻賣乖帝來了兩句話。第一句是:“
既然師兄救了我,你休害他兩個性命。
”第二句是:
這個直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二人(董超和薛霸)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
這兩句話,最終導致了魯智深回相國寺時,差點被活捉,連和尚都當不得了。於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眾兄弟入夥梁山後,也就開始跟林沖這樣說話了:“
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資訊否?
”
魯智深在野豬林救林沖時,是一口一個“兄弟”,如今卻是“教頭”,且更不可思議的是,不問林沖如何,卻問“林娘子安好”。顯然魯智深,根本不再把林沖當兄弟看待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你林沖,還是過去我認識的那位林沖嗎”?
這其實就是魯智深眼中的林沖:自私,再說重些就是不仁不義。
再看魯智深和武松的關係,自上了梁山後,兩人就形影不離。魯智深為救史進被賀太守活捉,武松不離不棄,為了救魯智深,不惜對待戴宗說了軟話:“
小弟在這裡專等,萬望兄長早去急來。
”
武松那脾氣,對誰說過這樣謙卑的話?只因要救魯智深,因此武松才變得這等謙卑。再看在菊花會上,宋江提出招安武松反對,遭到宋江反駁時,魯智深站出為武松撐臺,以至於說出來“散夥”。
顯然,在魯智深眼中,武松是好兄弟,有情有義。
所謂,
仁者壽,義者宜
——武松仁義,林沖自私。自然對於魯智深來言,武松能80善終是得其正果。而林沖卻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最終憋屈慘死?又怪得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