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24770904113486

    張儀,是戰國時期和蘇秦同名的說客,極受秦王寵愛,與蘇秦提倡的“合縱”政策不同。

    張儀提倡的是“連橫”政策,即勸說各國與秦國聯合,共同對抗其他國家。張儀擁有超出常人的才華與口才,這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不過我今天想討論的,並不是張儀的才華與成功的原因,而是就張儀的“連橫”政策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並對各國諸侯聽取張儀勸諫的原因做出一點分析。首先,秦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各國諸侯都擔憂秦國會對本國的存在產生威脅,這時對於秦國的外交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蘇秦主張合縱,即其餘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而張儀則恰恰相反,主張各國與秦國結盟而求得自身安全。有一點必須明確的是,張儀是秦國的宰相,他的所作所為必定是對秦國有利的,而秦國的野心是要取得天下,所以張儀遊說各國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秦國取得霸業。秦國取得霸業,其他諸侯自然面臨被征服,從而走向滅亡的命運。所以說,張儀的建議是將諸侯引向滅亡的建議。他勸說各諸侯時,總是說:“秦國是當今最強大的國家,如果大王不與秦國結盟,那麼秦國將會與周圍的國家聯合起來攻打大王,奪取大王的地盤,長此以往,大王的國家就岌岌可危了,所以說,大王現在應該做的是與秦國結盟,來保全自己,同時還能與秦國聯合起來,共同攻打其他國家,獲得利益,這豈不是一件大好事嗎?”然而,張儀只提及了問題的一個方面,並沒有深說。張儀清楚:如果進一步進行分析,他的目的就會暴露,各個諸侯也會拒絕與秦國合作。而站在諸侯的角度思考:如果與秦國結盟,在短時間內本國不會有禍患,甚至還會得到好處。各國諸侯都懷抱著自私心理,心想反正這個受害者不是我,我還能獲利,何樂而不為呢?不過總會有一個國家受到侵害。終歸會有一天,自己會成為這個受害者,等到那時就欲哭無淚了。而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則是蘇秦所提出的合縱政策。唯有與其餘諸侯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才能真正保全自身,不被秦國吞併。張儀的花言巧語,在各國諸侯面前的信誓旦旦,其實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用計策把別人推進深淵,然後自己溜之大吉。張儀作為秦國的官員,所作所為對於秦國來講是盡到了臣子的職責,但是對於其餘各諸侯來說,則是一種災難。各諸侯都是深謀遠慮之人,為何竟這樣輕易聽取張儀的遊說呢?我相信,他們並不是沒有預料到這樣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人性的弱點在作祟。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每一個人活著都在為自己利益的著想,國家亦是如此。不從天下的角度考慮問題,反而只顧著本國眼前的利益,以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與秦國結好,只為獲得暫時的便宜,殊不知在為自己的算盤感到竊喜時已經走向了滅亡的深淵。相信,各國諸侯在日後被秦國滅掉之時,既痛恨張儀又在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吧!可是後悔又有什麼用呢?該責怪的又僅僅是張儀嗎?我想,最應該怪罪的,是人性中的弊端吧。說起來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從古開始,人們一直在感嘆“人性”這個東西帶來的利與弊,多少哲學家甚至專門寫書來告訴人們如何防止人性中的陰暗部分影響到自己,可是人們多少年來始終在同一個地方犯錯誤。人性始終像麥田怪圈一樣影響著我們,人們卻又找不到解決的辦法。而張儀只不過是利用人性的弱點罷了。仰天長嘆中也不得不感嘆張儀的智慧了。佩服但不欣賞,尊敬但不讚揚,這就是我對張儀的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給珍珠鳥做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