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言歷史
-
2 # 愛翹課的娃
猴子降服西邊之後東邊最大的敵人是北條而不是德川。北條在關東已經紮根四代也深得人心。秀吉要想統一日本必須降服北條,所以採取先禮後兵的戰術,北條根本不服,那只有打了。夾在中間的德川當時並沒有奪取天下的野心,當時只是想活下來。當時大環境對於新發跡的猴子來說,大名真正降服他的不多。
家康心裡看不起秀吉的出身。再者秀吉屬於家臣上位,家康是織田的盟友,對於武士而言更是比較屈辱。所以就算面子也得打。而且後面有北條支援,家康是不虛的。而且後來幾次戰爭包括後來的忍城之戰都證明猴子不親自來他直系部隊野戰並不出色。但德川是比較狡猾的大名,只會從現實利益出發。他也知道要站隊只能站在秀吉那邊,現在只是藉著北條的力量向秀吉要些籌碼。
秀吉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如果他要消滅北條必須用任何手段拉攏德川。只有德川稱臣才能威懾東北方大名。而且可以實現對北條的包圍網,實現東海道,中山道,海路同時進兵的策略。當德川向秀吉俯首稱臣的那一刻,天下大名都看著呢,為了領導天下大名,為了滅北條秀吉怎麼能殺德川呢。
滅掉北條之後,德川作為帶路黨肯定也是首功啊,秀吉更不能殺他了,而且他認為天下已經盡入自己手中,作為平民出身的他更要包容傳統大名,他也要藉助傳統大名的支援維護他的統治,再殺德川沒有任何好處,但是還要噁心噁心他,把德川家完全移封,一個新大名過去當地內亂肯定層出不窮。再設立針對德川的包圍網秀吉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秀吉只比家康大六歲他死了家康也差不多了。
緊接著秀吉昏招不斷,為了秀賴殺掉幾乎所有的直系親屬,疏遠寧寧。就更沒時間管家康了。侵略北韓給了家康猥瑣發育的時間,由此可見家康的班底要比秀吉的強。【先接管武田,再北條簡直接盤小能手】戰爭也讓家康看出秀吉內部文武派的矛盾。但是直到秀吉死家康還是不敢。直到熬死了前田,伊達可以牽制上衫之後,三成【三成的能力真的只適合當奉行,出身不好,性格也不好,但他明顯越職挑戰大名】與武派鬧崩再步步緊逼家康之後,他才有敢為生存放手一搏,實際時間越拖隨著秀賴的成長對家康越不利。【就連當時最智慧的黑田如水也認為這是一場持久戰,自己當時還想撈一筆,可見秀吉內部問題之嚴重】。結果一天分勝負,家康之野望就此開始。
總之在當時的日本政治環境當中,秀吉是一個奇蹟,他只能出現在實用主義為上的戰國時代。但當國家穩定之後,等級觀念死灰復燃,雖然秀吉做了努力,盡力把自己抬高但最後還是被代表傳統武家政權的德川家所取代,而他培養的平民精英在他死後也多數消亡了,武家階級政權一直延續到明治時期。直到現在階級觀念也影響著日本社會。
-
3 # 二欣哥
猴子並非不想殺老烏龜,小牧長久手之戰就是雙方實打實的碰撞,但是猴子損失比較大而且還失去了幾位將領,一度陷入騎虎難下的地步,通過軍事上消滅對方的可能性極小,而且人們嚮往和平已久不想再有大規模戰亂,加之老烏龜一向表現的沒有野心,迷惑了絕大多數大名,猴子實在沒有辦法才通過外交使老烏臣服。
侵略棒子時老烏龜一直儲存實力,猴子嫡系損失慘重。猴子死之前也做好了防備老烏龜的準備,血親悍將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和嫡系黑田長政等讓猴子極為放心,五大老除老烏龜外,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宇西多秀家都是對猴子忠心耿耿的,尤其是前田利家兵強馬壯又十分強勢使老烏龜十分忌憚。
可惜的是猴子萬萬沒想到,老烏龜活的太久把除了毛利輝元外的大佬們都是靠死了,這些大佬的子孫又是一個比一個不爭氣,見到老烏龜就嚇得尿褲子。
更讓猴子死不瞑目的是福島正則、加藤清正、黑田長政這些武將派和石田三成矛盾極為尖銳,關原大戰全幫老烏龜把忠於豐臣的大名打的七零八落,當然前面那些不肖子孫也先後背叛豐臣,後補五大佬的上杉景勝也被老烏龜收拾的夠嗆。
然後老烏龜再騰出手收拾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前者一再減封地減到連普通城主都不如,最後被逼自殺——對外還不能說自殺,後者病死——據說是被老烏龜派的忍者下了毒。
豐臣羽翼全部被剪除,雖說有真田幸村後藤基次等忠臣無奈實力相差懸殊,老烏龜還是滅掉了豐臣,連秀賴的兒子也被老烏龜斬草除根。
猴子真的是死不瞑目。
-
4 # 發福後的大大怪將軍
第一是老烏龜資歷並不淺,畢竟是跟信長混了那麼久的,是信長公的舊盟;第二是吃掉家康並不現實,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首先,猴子之所以能上位其實是佔了為信長復仇這面所謂大義的旗幟的光,以至於不少織田重臣比如丹羽長秀、池田恆興都倒向了秀吉。而清州會盟之後猴子卻以各種藉口講織田信孝、織田信雄排除在信長繼任者之外,以至於與柴田勝家等人產生了矛盾……而家康作為信長的盟友而非家臣,事實上是比猴子高一級的,19歲就與信長結盟,並且堅持了20年。在美濃和三河家康的威望是極高的。再者說,小牧長久手之戰家康以弱勝強,證明了自己並不是軟骨頭。如果家康都能誠服我,天下誰還會不服?殺了家康無論如何說不過去,沒有任何正當性。所以死前五大老就產生了,家康還成了託孤重臣。軍事上的原因就不說了,小牧長久手之戰就是例子,所以小田園征伐結束之後家康被移封關東,秀吉對家康還是很忌憚的。殺家康沒有好處,無論是道義上還是實質上,反而是重用家康,能保一時之太平。麻蛋,猴子也沒想到烏龜能活那麼久啊。不過有一說,秀吉死前是命令石田三成殺掉家康的……然而三成太水,把七本槍一半都趕到對面去了233333
-
5 # 歷史的拐點
這個問題問的好!秀吉不是不殺家康,而是想殺而不能殺。
歸集在一起就是“政治與傳統”的問題,具體原因有四點:
徵夷大將軍或者太政大臣終究不是天皇。秀吉與家康之間也不是君臣關係,秀吉只能算是政府臨時負責人,大家其實都是臣,沒有根本性的地位差距。如果無緣無故殺了家康,只會使得其他大名人人自危,造成政權動盪。除非狗急跳牆,否則真的得不償失。
結語原因我指出來了四條。細細品讀,不過是“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罷了。
-
6 # 小板凳看電影
豐臣秀吉老來得子,死前託孤,認命德川家康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軍事集團與豐臣秀吉遺留軍事集團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史稱“關原之戰”,德康集團大獲全勝,日本天下逐步被德川家康掌控,權勢熏天。1615年,豐臣政權徹底滅亡,德川家康最終統一日本,開創了265的德川幕府。
-
7 # 青島吶吶吶
其實秀吉就相當於趙高,而家康就是劉邦,他雖然有能力架空了織田家,但是家康也不是省油的燈,有劉邦那套反敗為勝,區別只是劉邦沒本事基本靠收下韓信,張良,而家康是個人水平真心高。
-
8 # 考拉修行
沒殺掉,豐臣秀吉是統一了日本的人 當然發動了對付德川的戰爭 但是沒打贏 當時的太子秀賴差點喪命 因為德川老謀深算 拉著織田信長的兒子 無論從道義還是戰場的佈置都略勝一籌,豐臣秀吉幾乎統一 有點輕敵
-
9 # 歷史有知社
其實,這跟日本的政治制度有關。日本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島國,多山地、少平原,從而使得日本的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據。日本的地形特徵,就使得日本很難成為一個集權的國家。雖說豐臣秀吉統一了全日本,但是這種形式的統一卻跟秦始皇平定六國的統一卻不一樣。
-
10 # 斯巴達VS陸軍
心有餘而力不足!豐臣秀吉活著時並未完全征服德川家康,而是以自己母親為人質的方式換取家康的臣服,(小牧長久手之戰,雙方打了個平手,或者說家康還省略佔上風!),豐臣並沒有武力直接消滅家康的把握。豐臣活著時,通過將德川置換封地,使其遠離關西,以及後來的五大佬執政,都是對家康的提防,可惜,前田利三早死,後來的關原合之戰西軍大敗!天下落入家康之手!
回覆列表
那時候豐臣秀吉已經繼承織田信長的權利。不是他不想殺德川家康統一日本,而是有力而不能為。
提到豐成秀吉和德川家康,不得不提織田信長。他們三人被稱為“日本戰國三英傑”。織田信長在日本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日本戰國時期最出色的武將。他有曹操的雄心,卻也有一樣的遺憾和功名。有人將張飛和織田信長的性格做對比。織田信長的失敗是被最信任的部下明智光秀背叛而喪命。織田信長性格爆裂,搞得滿城風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導致親信背叛。
他頒佈的“天下布武”政策,將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招致麾下。經過努力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重要家臣。豐成秀吉就是發動侵略北韓,萬曆戰爭重要的領袖。
豐臣秀吉像
我覺得豐成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恩怨相爭像極了中國楚漢劉邦項羽相爭。如果項羽能在鴻門宴中除掉劉邦。天下歷史也許就是一個樣了。豐成秀吉結束了日本戰國爭鋒的大局面,穩定了戰況。可是在戰爭中,豐成秀吉沒能真正的等到大一統的到來,本有機會統一日本的,可是到最後被德川家康熬死了。德川大軍利用大炮攻打大阪城,迫使豐臣家族進行談判。德川免對豐臣秀賴和諸多參戰者的處刑。實際上德川家族要求拆除大阪城外城,所有戰時暫告停止,被稱為大板東之陣。
德川家康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