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水千山111

    原先的窮人變富以後,他就會明白:窮人之所以窮,就是因為活該。或者因為好吃懶做,或者因為偷奸耍滑,或者因為胡亂花錢,因為蠢笨如豬、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不同意見、荒唐、不著調、不靠譜。確實,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怎麼會一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呢?遇到特殊困難事件情有可原,那可以貧窮幾個月或者幾年,但不可能一輩子非常貧窮。小時候窮怨父母,長大了還窮,就是怨自己。救急不救貧這句話太正確了。

    實在缺乏勞動能力的智障者(聰明的父母應該事先為智障的子女留下足夠的財富)、年老體衰無子女者(正當壯年的時候,就應該為老年做好準備)當然不在此列。不要過分強調政府責任,因為政府的錢也是透過稅收來的——只能向全體公民或企業家加大稅收力度,也就是徵收重稅,那勢必打擊企業家的積極性呀!還是應該多強調個人責任,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人首先為自己考慮的所謂的自私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整個社會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 2 # 風雨中的梅雲

    我記得曾經有人說過,現在的人,恨人有錢笑人沒錢。

    這是一種心態。而且,這種心態不分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都有。

    不論是在哪裡。都是這種心態。只不過是在農村稍微明顯一點而已。

    比如,兩個人的起點相同,其中一個逐漸變得有錢了。在大多數情況下,有錢的那個人並不會去幫助貧窮的哪個。好朋友也一樣。在大部分時間裡,有錢的那個人只會在貧窮的朋友面前嘚瑟,找優越感。而不是出錢幫助貧窮的人。甚至是跟貧窮的人有意識的進行脫離。

    說白了,有錢的人不踩踏貧窮的人就也就是聖人了。還指望出錢幫忙?別逗了。

    這種情況,親戚之間最為明顯也最為致命。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小時候非常窮。我記得我小時候發高燒,家裡沒錢看病。還是好心的木匠鄰居借給了我父親五塊錢。要知道,那可是工分年代,一個人在生產隊幹活,一天工分摺合一毛三。還是年底才給。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我已經十五歲了,在學校裡管閒事(自認為是英雄救美。被老師說我多管閒事)被打,花了十六塊錢縫合傷口。而且,得罪了渣學生,被迫輟學外出打工。

    先進廠當工人,再幹銷售,再自己建廠。忙忙碌碌了十幾年,總算是有點錢了。

    接下來就是問題的重點了。一聽說我過得好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就一窩蜂的前來借錢了。剛開始,我也覺得但是親戚,遇到困難了,能幫就幫一下。這是我媽媽說的。

    結果,我大姨借了二十多萬,開食品廠。這錢經過七年後,歸還了,但卻把人得罪了。原本純真的親人,也變成了現在的塑膠親情。

    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才告訴我,她把我給她的養老錢借給我小姨了,另外還以她的名義做擔保,給我小姨從銀行貸了五萬。前後一共是十一萬。

    我母親去世前的那幾天,我小姨就開始躲著不見。等我媽下葬後,銀行說我是死者的兒子,死者生前擔保的借貸人找不到了。讓我還錢。我真是百口莫辯。算了,還是先還了我小姨的貸款。以後再慢慢找她們要吧。

    等我把銀行的事了結後,就找不到我小姨和她的家人了。好不容易有一次碰見我姨夫了。他竟然說人死債爛一筆勾銷了。同時,還數落我母親諸多的不是。我真替我母親感到悲哀。有心訴至於法院,又有些於心不忍,畢竟是人言可畏。算了,就當是我媽媽交學費了。到現在已經好幾年了,也沒有見過我小姨。

    從那以後,我除了自己有限的幾個好朋友以外,基本上就不再借給任何人錢了。也不會主動去拿錢幫助別人。原因很簡單,不幫,見面後還能相談甚歡。幫了,你就見不到人了。

    他借你錢的時候,說的天花亂墜。但要錢的時候,就把人得罪了。既然怎麼都是得罪人,那還不如在最開始就不借給他。至少自己的錢還在。

    所以說,雖然同樣是一個起跑線上的兩個人,富人是透過自己的努力積累到了財富。而窮人之所以會還是窮人,並不都是社會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要從窮人自己身上找的。

    比如,兩個人在一起炒股。富人之所以會成為富人,是因為富人懂得取捨,到了他心目中接近的點數,富人就會毫不猶豫的出手了。對於後面再漲,富人同樣會出手清倉。

    再看窮人,股票漲了,哦,再等等,明天說不定還會再漲。就這樣,日復一日,等股票跌了,窮人會安慰自己,現在出手肯定是賠了,再等等吧。說不定明天就漲上去了。最後,因為自己把握不住機會而賠的傾家蕩產。卻埋怨上帝不給他財富,甚至是埋怨社會不公。

    我們說,成功的人面對問題,都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那些窮人,只會把本該屬於自己的過錯責任推諉給別人。

  • 3 # 用心愛你40

    沒有固定的模式,關鍵取決於以下因素:

    一、富的一方如何看待貧賤之交?

    有的人會十分念舊。比如朱元璋,所以當了皇帝之後會把發小召來做官。當然,後來翻臉是另一回事了。

    還有些人比較隨緣,知道漫漫人生路,“難免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那麼就會彼此相安無事。

    二、富人對窮人的能力和人品的評價。

    即使是隨緣的富人,假如他認為貧窮的發小能力和人品都比較可靠,就會想要收為己用、對其關照有加。

    反之,假如不認同其能力或人品,那就會敬而遠之了。

    窮的一方要記住兩點:

    一、受到富人的關照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比如朱元璋的發小,以為升官發財肯定是好事,誰會想到還不如平平安安做一個種田郎?

    二、如果你真有本事、有野心,那就不妨主動和富貴的發小聯絡,爭取得到後者的提攜,而不是一味等著對方不忘貧賤之交。

  • 4 # 許科雲

    應"首頁"邀答!

    1⃣️俗話說:千人百姓萬脾氣,不同性格的人看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不一樣,比如兩位曾經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當一方成功發達了,而另一方落得窮困潦倒的時候,出現的關係就不一樣,有的像關羽那樣,兄弟情忠心不二,才被後人供奉為做人的神。而有的人就是不講誠信,不講仁義禮智信,勢利眼,一旦見到好友落難,就轉眼不認。《珍珠塔》戲曲中的主人翁小方卿落難後,連自己的姑媽也戲弄羞辱他。

    2⃣️造成這種因為窮富之間兩極格局的原因還有一方是自己造成的,有仇富和紅眼病心理,眼紅別人發財了,看不得別人趾高氣昂高高在上的姿態,寧可自己窮,也不願低頭去熱臉貼冷屁股。

    3⃣️因為有些人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一旦雙方窮富關係發生了差距,即發生了人的等級差距,從精神面貌上即有明顯不同:財發精神漲,窮人瞌睡多。有的人也試圖努力爭取發財過,就是改變不了窮困,只能自認是窮命。為了"死得窮不得"的尊嚴,曾經同為窮人的患難關係也就逐漸疏遠了。我看到身邊曾經關係較近的人因為屬於高官落馬了,由於他身居市委高幹而脫離群眾,如今進班房了,曾經的朋友也只能為他嘆息!所以,富了別顛狂,窮了要打拼。

  • 5 # 聰穎喜鵲OZ

    原先關係不錯,只要還是人,關係就不會有大變化,有變化的是生人,是不在一個思維層面上的人,就是貪富無變化,關係也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 6 # 時光不貸老頭一枚

    現在的有錢人,極大多數還不是從窮人富起來的,你看看現在的有錢人有幾個還能有窮朋友隨著經濟實力的變化,人的社會圈子更會發生更大的變化,

    有錢人還有幾個有 窮髮小兒 朋友的所以過去老百姓說的那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魚找魚蝦找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真正意義上的文明只是短暫地出現在約一萬年前對嗎?為什麼?